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毛毛裤先生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专门生活在胃里面的细菌,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很大,可以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胃粘膜组织相关淋巴瘤。所以,诊断幽门螺杆菌很重要,确诊以后,可以选择口服药物,根治幽门螺杆菌。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呼气试验

呼吸试验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患者只需要呼一口气,就可以检测出来幽门螺杆菌,很快出结果,非常的方便,是检测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方法。

(2)抽血检查

可以抽血查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如果抗体阳性,说明患者以前感染过,或者现在有幽门螺杆菌,但是抽血检查不能够区分是现在感染还是以前感染过。如果以前抽血是阴性的,最近化验是阳性,说明是最近感染的。

(3)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以观察胃粘膜的形态,还可以取活检,可以诊断有没有胃炎,胃溃疡,胃癌。当然也可以诊断有没有幽门螺杆菌,但是需要多点取材,避免出现漏诊。胃镜诊断毕竟是有创的,所以应用的较少。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既方便又快捷的方法是呼气试验,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查方法,如果你有出现胃疼,腹胀,反酸,恶心,食欲下降,口臭等症状,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以去医院做一个吹气实验。


普外科曾医生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对于胃癌前疾病及病变、消化性溃疡、胃肠黏膜相关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有一些,非侵入性方法和侵入性方法,其中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使用比较多的有三种,今天张大夫给大家介绍一下。

1、C13或C14呼气试验

C13或C14呼气试验,该检查不依赖内镜,属于非侵入性方法,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准确率较高,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最常用方法。目前各大医院及体检机构都有应用。

2、胃镜下胃粘膜活检

胃镜下胃粘膜活检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可以说这种方法是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金标准”之一。但是由于做胃镜过程中不适症状,同时费用高,所以不像呼气试验那样普及。

3、血抗体检测

对于这种方法,是通过抽血的手段检测是否血液中存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抗体阳性只能说明以前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并不能用于诊断。同时由于很多情况下,有假阳性的出现,所以这种手段现阶段使用不多。

当然,以上3种是大家平时接触最多的。现阶段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检测手段,比如说唾液测试检测、粪便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抗原等等,用于不同情况下的患者,都是能够方便大众的。不过提到确诊,还是推荐呼气试验和胃粘膜活检。


张之瀛大夫


首先考虑是否自己有胃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症状,主要的胃部不适表现为消化不良,吃一点就容易饱,吃完后腹部胀感明显,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腹痛。

同时还会伴有恶心、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也需要警惕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如果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中异味感明显,口臭严重,也需要考虑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同时大便习惯的改变、大便时有排不尽感也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信号症状。 经常感到饥饿,近期体重下降明显,如果排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可以用作判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依据之一。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还不能完全确诊幽门螺旋杆菌,需要通过呼气试验或者快速尿素酶试验,通过生物化学检测方法来明确诊断。

所以一旦有症状后就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及时明确诊断。一般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是很严重,积极通过规范的治疗后,就能将其消灭。


KK健康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是胃炎的一大病因,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还可能诱发胃癌。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呢?

有以下症状需警惕你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1、 反酸、烧心

幽门螺旋杆菌适宜在胃酸浓度高的环境繁殖,胃酸越多其运动能力越强,从而导致各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反酸、烧心就是其常见的表现。

2、 胃痛、胃部不适

胃痛、胃部不适,甚至包括嗳气、胀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其病程较为缓慢,很有可能是患有胃溃疡。而幽门螺旋杆菌则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元凶之一。

3、 口臭

口腔中也存在幽门螺旋杆菌,导致口腔感染后产生有异味的物质,表现为口臭。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幽门螺旋杆菌随唾液或食物进入胃内,也就引起了胃病。

当身体有以上症状时并不能完全确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需要通过检查来明确。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Hp检测手段主要有两种,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呼气试验是快速无痛苦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一种方法,只需轻松呼气,测定呼气成分,即可检测出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准确度较高。快速尿素酶试验则是需要在胃镜下进行,获取样本后,通过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是否存在。

一般的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没有很大的影响,其指标的高低与癌症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也可通过规律标准的治疗,将其彻底消灭。


药事健康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的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罪魁祸首,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胃癌第一类致癌原,约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以上的胃溃疡存在HP感染;约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时地诊断并根除HP感染是阻断胃病反复发作,治愈胃病的前提。那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呢?

第一,从症状上自我判断。排除口腔内病变的口臭。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可以说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具有非常明显的胃肠疾病症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有些患者自我感觉不太明显,有些感觉比较明显。

第二,从自我症状感觉。怀疑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最好去医院进行专项的检查,目前临床上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有许多方法,有创性检查的方法例如胃镜活组织镜检,另外。还可以采取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目前C14呼气试验是临床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简便常用的一种方法。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幽门螺杆菌为可传染的致病菌。和慢性胃炎、胃癌等有系。

染上幽门螺杆菌具有以下症状表现:

1、胃痛:这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多见表现,且多伴饭后嗳气、恶心、腹部不适等表现。

2、幽门螺杆菌可引起分泌过量的胃泌素,造成胃酸增多、烧心、反酸等表现。

3、幽门螺杆菌能于口腔里寄生,尤其于牙菌斑中更多,幽门螺杆菌可形成尿素酶,分解口腔尿素形成具有氨臭味物质。

4、出现幽门螺杆菌,一部分为没有症状表现的,也有的症状表现较明显,这要看感染病人机体情况、免疫力、菌珠类型、毒性等多种因素。

只是靠这些症状表现,是无法断定有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尿素呼气方法可检查此细菌,不过准确性低些。

幽门螺杆菌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感染:

1、患此病状的人,和家里人,一起食用同一盘菜,共同使用一个餐具等,就有可能传给他人。

2、一般幽门螺杆菌寄生于胃黏膜上皮,在更换脱落中,此菌便经胃肠道由粪便 排出,污染到食物、水,导致传播。

3、幽门螺杆菌也会存于胃液,由胃--食管反流到口腔,滞留于牙菌斑、唾液里,平时聚餐、或用嘴喂宝宝食物,接吻等,均可能传播染到幽门螺杆菌。


光线医生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有许多方法,如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尿氨排出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

而对自身体感而言,主要有几个症状

口臭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胃肠疾病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到医院做相对的检查才能发现。

每个人的症状都不一样 而且有的人没有症状,当有胃部不适时,要及时去医院做好检查,以免病情加重


包大人玩科学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具有鞭毛的细菌,能在胃内穿过粘液层,定居于粘液层与胃窦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一般不侵入胃腺和固有层,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形成有利于定居和繁殖的微环境,快速生长繁殖,从而使被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人体患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的病因。大多数患者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感等,也可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也可有中上腹的轻压痛。除此之外,也可有口臭、口干、口苦等非特异性的症状。上诉症状只是提醒你有可能被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想确定自己是否被感染,就要去医院做检查了。

当你出现上诉症状时应该警惕自己是否被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因其具有传染性,生活在一起的家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如果你家里有小孩就要注意了,当你亲他的时候,或者将食物咀嚼后再喂给小朋友时,极易将细菌传染给孩子。已有实例被报道。

如果你出现了胃肠消化道的症状后,建议去消化科门诊进一步检查,临床常用的有14C呼气检测法,胃镜采样检测法,抽血采样检测法等。一旦确诊,需要尽早杀菌治疗,以防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杀菌治疗后还需要复查,直到检查结果呈阴性。

也有部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此类患者容易漏诊,延误杀菌治疗,存在胃肠道的隐患,可通过常规体检,做到尽早发现,尽快治疗。

本期答主:韩文莉,医学硕士


生命召集令


其实临床上有一大部分身体比较好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并没有任何症状的。有一部分人可能有跟慢性胃炎是一样主要临床表现是长时间的上腹不适闷涨、反酸、嗳气、打嗝等非特异性的症状。换句话说幽门螺旋杆菌很多人是没有什么特异性或者标志性的症状的。

但有下列这些症状临床上应该考虑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比如一个人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发作,治疗后好了一年后又再次发作,或者发作过三四次甚至更多次的,这种人强烈建议查一下是否并发幽门螺旋杆菌。

2.反复胃糜烂的患者、治疗好了又反反复复的,也是建议检查一下是否并发幽门螺旋杆菌。

3.年纪轻轻就发现萎缩性胃炎的,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如果年纪小于40岁就发现有萎缩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也是建议查一下是否并发幽门螺旋杆菌。

4.还有就是有反复腹胀、腹痛、早饱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胃镜以及其他检查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也是建议查一下有无幽门螺旋杆菌。

综上所述:如果有上述4点症状其中一点最好都要去吃一下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至于临床上目前如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往下看!

目前临床上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主要有侵入性检测和非侵入性检测。

侵入性检测就是做胃镜取活检做尿素酶实验检测。还有就是胃镜下取一块胃粘膜然后放在显微镜下寻找这块胃粘膜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果在显微镜下找到了幽门螺旋杆菌就可以直接肯定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这种方法就是病理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

还有非侵入性检测最常用的就是碳十三或碳十四呼气实验来进行检测,这个也比较准,准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

当然还有抽血查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粪便查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这些目前在临床并不常用。。

最麻烦的还有幽门螺旋杆菌培养,因为培养细菌一般要5-7天才会长出来,所以临床上一般不用这个方法。一般都是科学研究才用。

配一张图片是我在做胃镜时候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试剂会从黄色变成红色。下图中间红色那一个就表示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消化内科叶医生


随着科普和网络知识的宣传,大家对于幽门螺旋杆菌这个致病菌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了,很多人知道它是胃部的致病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MALT淋巴瘤等疾患,也了解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感染率也较高,但很多朋友更关心的,是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呢?

从症状上很难判断是否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首先,如果单纯从症状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没有特异性的症状来指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很多情况下都没有任何症状,连胃部不适的感觉也没有,另外一部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可能会出现胃疼,胃胀,消化道不适,反酸,恶心,呕吐,口腔气味大等症状,但出现上述症状,也并不能就确定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或通过胃镜检查,确认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朋友,想要确认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检查一定要做胃镜吗?那不是很痛苦?幽门螺旋杆菌抽血能检查吗?这是很多朋友都关心的问题,今天就来为大家解读一下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的问题——

1. 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有很多种,侵入式的有胃镜取组织活检法,抽血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等方法,非侵入式的有C13或C14呼气检查法,粪便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查法等。分别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2. 胃镜检查法:胃镜取组织活检法是最直接的方法,如果胃镜检查法确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那么基本可以确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需要注意的是,胃镜检查法可能存在所取组织不存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漏检的情况,另外,胃镜检查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好消毒处理,避免医源性的幽门螺旋杆菌交叉感染。

3. 抽血检查法:抽血可以检查血液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并不能确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果抽血检查发现抗体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但不能确认目前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般需要其他的检查来确认。

4. 呼气检查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的C13或C14的呼气检查法是目前无创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金标准,也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服用药剂后,最终通过呼气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是否感染,准确率高达98%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一般推荐完全没有放射性的C13检查法,C14有一定的放射性,但一般对健康没有影响。

5. 粪便HP抗原检查法:通过粪便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抗原的方式,也是较为准确的非侵入式检测方式,其准确率与呼气检查法不相上下,一般推荐儿童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