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爲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

《老子》:“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谷)。”人們可能以為這些稱呼,代表君主“捨我其誰”的霸氣彰顯,其實正好相反,這些都是君主們十分謙卑的自稱。是否意外?


1、寡人

《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在“完璧歸趙”歷史典故中,趙王自稱“寡人”,秦王亦自稱“寡人”。

寡人,即寡德之人,用法上比“孤”複雜些。意思是“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這是中國古代君主、諸侯對自己的謙稱。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中國講究“以德治國”、“以德配天”,意思是說君主、諸侯的權位是老天爺賦予的,老天爺只會把天下給予有德之人,如果失德便會失去尊貴權位,所以他們無比謙卑地稱自己為“寡人”,時刻提醒和鞭策自己“德寡不足”。

身為金字塔尖尖上的人,卻時刻說自己“寡德不足”,越牛X的人越謙虛。正應了那句話:低調,才是最牛X的炫耀!(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2、寡人、孤、不穀用法演變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春秋時期,東周列國諸侯皆自稱“寡人”,不過楚國是個例外,楚王多自稱“不穀”,而較小較弱的諸侯也有自稱“孤”的現象。

戰國時期,戰國七雄雖自僭號稱王,但仍自稱“寡人”,而不用周天子專用的自稱“予一人”。

秦末項羽和劉邦所分封的諸王,都自稱為寡人。漢朝諸侯王,多自稱寡人。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東漢末年,“孤”較為流行,比如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帝,都自稱“孤”而不稱“寡人”。兩漢時期尚多見,漢以後較少見。自唐朝以後,自稱“寡人”者,當然有,但更少了。

另外,古代士大夫、諸侯夫人也有自稱為“寡人”的想象,但不是主流 。如《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國的國君衛莊公夫人莊姜的自稱。


3、朕

中國最早的詞解專著《爾雅·釋詁》,對“朕”字作了明確的解釋。

《爾雅·釋詁》:“朕,身也。”在先秦時代(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朕”就是個第一人稱代詞,像“我”一樣普通、爛大街的稱呼,因為不管高低貴賤,人人皆可自稱“朕”。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自從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建立秦朝後,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人,“朕”這個稱呼,就成了皇帝配套的專屬稱謂,獨一無二,被賦予了神聖意義。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明確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朕”只屬於皇帝自稱,其所有人都不能再自稱“朕”了。皇帝壟斷了“朕”這一稱呼。否者,就是僭越重罪。


4、“朕”的本義及引申

峰子哥想說的是,今天人們看到的“朕”字,是簡字。實際上:“朕”字,由“舟”和“灷”(zhuan)組成。(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舟”本意指小船(如一葉扁舟,舟是非常窄小的那種船)。“灷”(zhuan)本意指火種。小船和火種合一起,是什麼意思?答案:小船的裂縫。《考工記圖·函人注》:“舟之縫理曰朕”。

朕,因此“小船的裂縫”引申徵兆、跡象。凡言朕兆者,謂其幾甚微,如舟之縫,如龜殼之裂紋也。表明天子要防微杜漸,哪怕預示一絲小小裂縫,也要時時獨省自身。

朕,經過引申,成為皇帝的專用自稱後,可以說已經是一個謙虛到極致的自稱,卻也能大大提高了自己自省自勵自謙的逼格。

同時皇帝專稱“朕”後,又賦予了神聖及神秘色彩,神聖不可侵犯。如《史記·李斯列傳》:“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


5、古代最高統治者-稱呼演變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秦始皇以前的先秦時代,最高統治者只稱“王”,或單字“皇”,或單字“帝”,比如三皇五帝,堯帝、舜帝、禹帝。商紂王、周文王、周武王、秦王、趙王......

秦始皇一統後,創造了“皇帝”一詞。從此之後,歷朝歷代的最高統治者,沿襲都稱“皇帝”,“朕”這個皇帝專屬自稱,也隨之被沿襲,直至中國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而徹底終止。

帝制完結,“朕”這個詞,也畫上了句號。


歡迎關注,我是歷史峰子哥,順手點個贊哦!更多更新中.....咱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