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8月地震83次!提醒:3级以下不必“紧张”

  今天,记者从天津市地震监测预报中心获悉,据天津地震台网测定,今年8月,京津冀地区共发生0级以上地震83次,其中1.0~1.9级地震15次,2.0~2.9级地震7次,3级以上地震1次,最大地震为8月5日河北唐山3.3级地震。天津地区发生0级以上地震3次,其中1.0~1.9级地震1次,2级以上地震1次,最大地震为8月16日天津蓟州2.2级地震。

  与2017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平均每月发生2级以上地震3.2次相比,今年8月地震频次偏高,是自2017年以来月频次最高值。

  虽然3.0级以下的地震很难被人们察觉,但监测仪器却发现,地壳的活动就在我们身边。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谭毅培告诉记者,断层的突发性错动,是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断层大规模的错动引发大地震,而局部微小的错动,则会引发中小地震。天津地处河北平原地震带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境内分布多条活动断层,其经常性的微小错动,会引发一定数量的中小地震。

  市地震局专家指出,人们对地震的反应总是畏惧和恐慌,其实地震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了解地震知识和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我们走近地震科学好方法,只有科学认识地震,才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科学地认识地震,功夫需要下在平时。您可以带着家人、孩子、朋友,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防震减灾教育基地,这里有历史上著名的15场地震灾害的纪录影像,让您充分了解地震灾害;这里有仿佛置身地球内部的构造模型,让您了解地球构造;这里有丰富的地震知识介绍,让您了解地震成因、地震灾害特点、天津大地震分布等;这里有各类模型演示断层错动、地震破坏模拟、地震次生灾害、基础隔震技术、模拟地震速报系统;这里还有可以体验地震进行逃生训练的地震小屋和检验地震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问答。当市民群众了解了地震知识、体验并感受了地震,学到很多防御地震的科学知识,就不会“谈震色变”了。(津云新闻记者 李海燕 任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