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班主任要做好五件事

五月,班主任要做好五件事

一年十二个月,哪个月最重要呢?答案因人而异。如果你喜欢春花,阳春三月不容错过,因为“人间四月芳菲尽”;如果你喜欢红叶,金秋十月不容错过,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果你想领略荷的风采,盛夏六月不容错过,因为此时荷叶碧接天,莲花别样红;如果你想欣赏松的坚强,寒冬腊月不容错过,因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而对毕业班的班主任来说,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五月,因为三年耕耘,丰收在望,五月过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中考、高考的成败!

五月,班主任该做哪些事情呢?

一、心平气和

越临近毕业,学生心理压力越大,就好比马拉松运动员,越接近终点越疲劳一样。时至五月,高考迫在眉睫,学生身心俱疲,情绪不稳,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情绪失控,甚至会造成大面积的情绪流感,进而影响考试成绩。要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班主任就要做到心平气和,而最难做到的恰恰是心平气和。

作为高考的过来人,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作为有责任心的教师,作为爱生如子的班主任,我们为学生惋惜,替学生着急,恨不能一声断喝让他们幡然醒悟:反复讲的知识为什么还不会?反复强调的错误为什么还不改?冰雪聪明的学生为什么不努力?就剩一个月了为什么还不抓紧时间?

爱之深而责之切,在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驱使”下,班主任的情绪非常焦虑,说出的话是尖锐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调和的,甚至是偏激的。于是班级气氛压抑,学生情绪激动,师生关系紧张,班主任的心态不再平和。

其实,反复讲的知识还不会,这很正常,不然为何用“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呢?既然要反复讲,说明这个知识很重要;既然反复讲还不会,说明这个知识有点儿难,那就换个方法再讲好了。平时的考试就是为了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只要高考不结束,漏洞永远补不完。对于考试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应该高兴乃至庆幸:早发现比晚发现好,现在出错比高考出错好。果能如此,我们的心态就能平和一些。

反复强调的错误还不改,这也很正常,不然为什么说“积习难改”呢?冰雪聪明却不努力,这也很正常,不然为什么说“年少轻狂”呢?火烧眉毛不着急,这也正常,不然为什么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俗话呢?

如果你把这一切看成不正常的,总想改造他们,那就会阻力重重;如果你把这一切看作正常的,从心理上接纳了他们,心平气和地去想办法,就有可能把这些“正常”的学生变成“超常”的学生。果能如此,你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心情会更加舒畅,心态会更加平和。

当我们心平气和地走进教室的时候,当我们和颜悦色地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当我们客观、冷静地面对学生成绩的时候,学生情绪的巨澜会逐渐平息,一场将要爆发的情绪流感可能会因此烟消云散。

对班主任来说,五月最需要的心态就是平和!

二、学会微笑

有些班主任说:“我的苦恼不仅来自学生,还来自四面八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压力都向班主任身上聚合,真是压力山大呀!”

家长说孩子不听话,请班主任多费心;任课教师反映学生不努力,请班主任多要求;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领导让班主任找原因、想办法;大会小会开不停,自己的时间不能掌控,工作计划全都落空。

如山的压力使班主任无比郁闷:“你的孩子,凭什么让我管?家长太不负责任了;你的学科你做主,为什么让我给学生提要求,任课教师太无能了;领导每天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来试试看;大会小会开不完,哪有时间教学?”所以,越是临近高考,班主任火气越大,每天顶着一脑门子官司,走路急匆匆如一阵风,说话急火火如连珠炮,情绪大起大落如坐着过山车,连微笑都是一种奢侈的表情。

到底该怎么办呢?换个角度思考会好一些。家长请我们管孩子是相信我们;任课教师让我们管学生是信赖我们;领导让我们想办法是器重我们;大会小会开不完,是有人帮我们把关导航,集团作战远胜于单兵突围,为什么要抱怨呢?如果您能这样想,就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

对毕业班的班主任来说,五月最需要的表情是微笑。

三、适度关注

很多人认为,临近高考,学生学习紧张,体力、脑力消耗都很大,情绪不稳定,家长、老师要多关心学生。殊不知,过度关心就是打扰。

有一次,一名学生因心情不好,找我谈话。他说:“自从我上了高三,妈妈就请了长假在家里照顾我。我一回家,她就问我学习累不累、心情好不好、班里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像个包打听一样。我不想顶撞她,可她不明白,我在学校已经很累了,回到家不想说话,就想安静一会儿……可是,如果家里安静下来了,我也很难受。我在屋里写作业,妈妈就坐在客厅里。她不看电视,不玩电脑,家里静悄悄地,很怪异……更让我受不了的是妈妈的“殷勤”,我在屋里写作业,她一会儿端杯水进来,一会又送个水果进来,轻手蹑脚的,像个小丫鬟一样。看着她忙碌的样子,我很害怕也很担心:如果我考不好,该怎么办?……”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时候,过度关注就是变相施压,过分关心就是另类打扰。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自在的学习环境,让他安心地学习,才是最好的关心。

高考越来越近了,竞争已到白热化地步,学生们的焦虑情绪也与日俱增。老师做工作更要讲究方法,把握分寸。

模拟考试结束了,种子选手成绩下降,班主任语重心长,各科老师轮番上阵。愿望是好的,方法也不错,但过多的关注不仅耽误学生的时间,还可能产生副作用。偶然失误,学生本来没当回事,老师们如临大敌的态度使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关键时候掉链子,高考会不会也这样呢?于是,自信心开始动摇,失败接踵而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禁不起失败”。

同样是模拟考试,一个学生成绩进步显著,被老师视为“黑马”。于是班主任表扬,任课老师夸奖;下课谈心,上课提问,他成为班级的焦点。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良好的心态也随之消失,接下来的就是患得患失、焦虑、浮躁、成绩跌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禁不起成功”。

其实,因为教师和家长过度关注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的例子并不鲜见:一次考试作文写跑题,以后每次考试老师和家长都提醒他认真审题,千万别跑题,强调的结果是他对自己的审题能力越来越不自信,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结果是次次跑题;学生偶尔一次忘记涂卡,以后每次考试老师和家长都提醒他涂卡,强调的结果是明明知道自己涂卡了,走出考场就怀疑自己没涂卡……

过犹不及,五月份,班主任对学生最好的帮助就是适度关注!

四、心随你动

大战在即,作为班主任,我们愿意和学生同舟共济,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可是,却经常受累不讨好,教师辛苦付出,学生根本不买账。为什么?因为那是你想做的,不是学生需要你做的。怎么办呢?教师要调整思路,把“心随我动”变成“心随你动”!

一天下班了,家里来了客人,我准备回家。这时,一个学生推开办公室的门:“老师,我心情不好,想和您谈谈,您现在有时间吗?”学生能够鼓起勇气、放下学习来找我,这个谈话一定很重要,我不能拒绝;他把“现在”二字说得很重,说明谈话不能推迟。我平静地说:“有时间,请坐。”学生需要我的时候,我在。班主任应该是及时雨!

“二模”考试结束了,一名尖子生成绩退步很大,情绪有些低落。我想找她谈一谈。她说:“老师,我已经找到原因了,我自己可以解决。您就放心吧。我现在没时间和您谈,也没什么好谈的,如果需要我会找您的。”“好吧,随时恭候。”我们相视一笑,各自潇洒走开。学生不需要我的时候,我走开,这是教师应有的情怀!

小A是我办公室的常客,她是一个心思细密、敏感而胆小的女生,善于倾诉,我甚至怀疑她对我有些“倾诉依赖”。进入高三之后,学习越来越紧张,她来办公室的次数越来越多。考试前要来,考试后也要来;成绩退步了来,成绩进步了也要来;心情不好要来,心情好了也要来。

自习课时,她一脸沉重地来到我办公室,开启了倾诉模式。从爸爸、妈妈说到同学、老师,一会儿委屈地流泪,一会儿郁闷地叹息。我静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陪她叹口气。我知道,她需要的不是指导而是倾听,一叹共情远胜于析事论理,我只要做一个耐心的听众就可以了。

“二模”考试前一天,她又来到我办公室:“老师,我在教室学不进去,在您这儿写会儿作业行吗?我保证不打扰您。”“当然可以!我愿意做你的伴读。”她高兴地坐下来,瞬间投入学习之中。

只要不违反原则,不违背规律,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你需要我做什么,我就为你做什么,管理与教育也可以量身定做!

五、点燃激情

五月有三个节日,劳动节、青年节和母亲节。班主任可以利用青年节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点燃五月的激情;也可以利用母亲节,打好亲情牌,唤醒其感恩意识,寸草春晖,让他们为母亲的幸福而读书。果能如此,五月将会充实而精彩!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把节日的庆祝活动安排在非毕业班。比如,我校每年都要举行的“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感恩母亲主题班会”,等等。这种安排是合理的,因为这些活动需要精心准备,而初三、高三的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这些节日对毕业班的学生有用吗?我个人认为非常有用。因为无论是高三还是初三学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早已人困马乏、疲惫不堪,特别需要借助节日注入激情,让他们鼓足干劲儿冲过终点。所以,这两个节日不仅要过,还要过好。怎么才算过好呢?简短、热烈、主题鲜明、节省时间、富有实效。学生没有时间准备,班主任自己准备;没有大块的时间开班会,利用十几二十分钟开个微型班会也可以。

教师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丰收在望,要想做到颗粒归仓,就要记住这五件事 —— 心平气和、学会微笑、适度关注、心随你动、点燃激情。

本文选自源创图书《教书的门道》,田丽霞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五月,班主任要做好五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