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元璋在朱標死前將皇位傳給朱標,朱標死後再傳位給朱允文,朱棣會造反成功嗎?

蘇蘇煮酒論史


還是那句話,朱棣的“靖難之役”最終能夠成功有著太多的偶然性和運氣成分,無論面對朱標或朱允炆,勝算一直都很小。

題主的這個問題是加入朱標先經手一下皇帝,並不是很長時間,然後再傳給朱允炆,那麼朱棣會造反成功嗎?

問題的關鍵在於朱標經手皇位期間做了什麼事?

朱標在位期間朱棣是斷然不敢反的,朱標是天下公認的正統繼承人。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而且是嫡長子(存在一些爭議),按照繼承製度朱標是儲君的不二人員,事實上也是如此,在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朱標就是王世子,朱元璋稱帝的第一時間朱標即被立為太子。

朱元璋對朱標非常信任,安排了超強的東宮班底,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馮盛等都被派去輔佐太子,而且朱元璋對太子非常信任,朱標長期以監國的身份處理國事。

朱標的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滿朝文武對於朱標都是非常認可。

朱標在位期間朱棣是絕對不敢反,而且也沒人願意跟著反。

朱標會削藩嗎?

我認為削藩是大明長治久安的必要舉措,明朝初期為了維護統治藩王手中都有兵權,這樣做拱衛皇室的作用非常突出,但是隨著國家安定政局穩定,藩王手中的兵權反而成為了不安定因素,削藩是必然舉措。

但是朱標削藩肯定會緩和許多,憑藉在兄弟中的威望削藩進展也會順利很多。

朱棣為什麼造反?

在我看來朱棣被逼反的,縱觀歷史在大一統王朝政局穩定的情況下,藩王造反成功的概率幾乎等於零。

朱允炆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只能推斷,因為關於他的一切記錄在靖難之後悉數被毀,根據朱允炆的三位老師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來看,朱允炆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溫文爾雅缺乏決斷之人,但是朱允炆削藩卻是雷厲風行,周王朱橚,湘王朱柏,岷王朱楩,代王朱桂,齊王朱榑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廢。

這讓朱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要麼博取天下,要麼束手就擒,對於雄才大略剛毅果斷的朱棣來說,其實只有造反這一條路。

再回到題目中,如果朱標繼位後再傳給朱允炆,那麼主要看朱標是否開始削藩,削藩進展到什麼地步。

如果通過朱標的削藩朱棣已經成了光桿司令,即使他想造反也沒有實力,但是如果削藩並沒有觸及朱棣的基礎,那麼造反依舊是朱棣唯一的選擇。


一點點歷史


朱標(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大明第一任太子,是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嫡長子,根正苗紅,不僅當了24年的太子,在朱元璋剛剛建立地盤之後便被吳王朱元璋立為世子,朱元璋更是從朱標小的時候便請當代大儒宋濂做為朱標的老師,自己更是一有時間便教其治國之道帝王之術,因此無論是跟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勳貴,還是朱元璋手下的文官集團都對朱標讚賞有加,認為皇太子朱標寬厚仁慈、聰慧賢明。而且對於弟弟妹妹們頗為照顧,在諸多皇弟皇妹中也是威望極高。因此倘若皇太子朱標不死,燕王朱棣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造反成功的,也是無論如何不敢造反的。

只可惜,天不假年,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便不幸因病去世,時年只有37歲。從13歲被立為皇太子至去世那天做了24年之久的皇太子,距離登上皇位差的只是時間,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在朱標去世以後,並沒有從其他皇子中選一位皇位繼承人,而是將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封為了皇太孫,想要將自己對於朱標的期望全部轉移到皇太孫身上,只可惜,這樣的行為間接刺激到了手握兵權的兒子們。

於是,當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之後,朱允炆繼位做了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時年21歲的朱允炆其實本可以坐穩江山,但是急於削藩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很快便鬧得叔叔們人人自危,都投靠到了燕王朱棣那邊,隨後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並攻進了南京皇城。篡位成功做了大明王朝的皇帝。

可惜朱標做了那麼久的皇太子,最後皇位還是轉移到了老四朱棣一脈。


珞珈山的貓


不用等到朱允炆,只要朱元璋的皇位傳給了朱標,那麼朱棣下場就不怎麼好了,朱標活著的時候的確很照顧他的這些兄弟們,他的這些兄弟們當了藩王之後,幹下的錯事可不少,每次都是朱標去向朱元璋求情。可是並不代表朱標當了皇帝之後還會這樣,即使再怎麼在乎兄弟之情,做了皇帝也不會像之前那樣。

朱允炆削藩的時候太著急了,他的很多叔叔都被逼到極點,朱棣這個時候選擇站出來反抗,如果說是朱標削藩呢?朱棣他敢造反嗎?給他一百個膽子都不敢,從朱元璋開始起義的時候,四處征戰都是帶著朱標,朱元璋稱王的時候,朱標就被封為世子,並且請了很多大才專門去教育他的這個兒子,非常看重朱標的發展。

等到朱元璋稱帝的時候,朱元璋同樣是毫不猶豫的將朱標立為太子,並且經常讓太子行使他皇帝的權利,這個在歷朝歷代都是很罕見的,皇帝是絕對不會把自己權利分出去,哪怕是一丁點,給自己兒子都不行。滿朝文武都知道朱標就是板上釘釘的繼承人,朱元璋太喜歡他這個兒子,大家都知道。

那些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也知道這一點,他們在之前也是和朱標朝夕相處,關係很融洽,朱標繼位他們肯定會盡力去輔佐。朱元璋晚期大殺功臣,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他怕自己死後朱允炆鎮不住這些開國功臣們,如果朱標在,完全沒必要殺他們,他們依然會是朱標的左膀右臂。

哪怕說朱標當上一年皇帝就死了,朱棣都不敢造反,這些功臣都在,況且朱標可是一直跟著朱元璋上戰場的,什麼都經歷了,說難聽點朱標人家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他和那些武將可以說是生死的關係,他登基之後的權勢可想而知,而且朱元璋稱帝后,每次出去都是太子監國,朱標是有能力做好一個皇帝的,有這些因素,朱棣根本不敢有造反的心思。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如果朱元璋在朱標死前就傳皇位給朱標,朱棣應該連造反的想法都不會有了,更不要說造反之後獲得成功了。

我們確認完兩個重要的時間點,這件事情就非常清晰了。這兩個時間點就是朱標和朱元璋死亡的時間。

洪武二十五年,即公元1392年,朱標在巡察陝西回來後不久就病逝了。

洪武三十一年,即公元1398年,朱元璋才去世。

對比兩個時間點,只要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四年或者之前禪位太子朱標,朱元璋就是太上皇監國,而朱標是皇帝。按照明初立太子的習慣,朱標繼位後,就會立朱允炆為皇太子。依據是,朱元璋稱帝就將朱標立為了太子,而朱標死後不到半年,朱允炆就被朱元璋立為了皇太孫,所以,朱元璋在世,太子位是不會空缺的。

這種情況下,新皇帝朱標死後,新太子朱允炆會順理成章的繼皇帝位,而太太上皇朱元璋還健在。朱元璋有六年的時間,幫助新皇帝朱允炆穩固朝政。

朱元璋這時候,為了幫助新皇帝朱允炆穩固統治,應該還是會殺了藍玉等居功自傲、飛揚跋扈,不容易節制的開國將領,但是對於那些比較低調的將領,應該會交給朱允炆使用。這時候,朱元璋也不那麼想當然的讓晉王、燕王等等同姓諸侯王帶兵幫朱允炆守邊疆了。即使還是將兵權交給了同姓王,六年的時間,朱允炆的皇帝位也早已經非常穩固了。

按照朱允炆繼位後就開始削藩的作為,朱允炆是明白藩王帶兵的危害的,他一定會請求朱元璋不要給這些同姓諸侯王統兵權。其實,這時候有一種最好的交接方式,朱元璋留南京監國,朱允炆在1398年時,也已經21週歲了,完全可以作為統帥,御駕親征,征討北方的蒙古諸部。這時候,明朝開國時的眾多將領還在,馮勝、傅友德、藍玉、耿炳文、李景隆、徐輝祖等等一大批名將,他們只要跟隨朱允炆打幾次仗,有了一定的互相瞭解,基本上都會比較堅定的支持朱允炆了。

朱允炆畢竟相對朱元璋仁慈多了,有這麼好的領導,誰還捨得換。朱元璋在,影響朱允炆執政的數位大儒對朱允文的影響應該就不會那麼大了,朱允炆還會變得更果斷勇毅一些。到朱元璋死時,朱允炆已經做了六年的皇帝,對於處理朝政已經非常熟練了,朝野上下,恐怕對朱允炆的支持是空前的。這期間朱允炆應該早已經剝奪了藩王的兵權,不會出現朱元璋死時,朱允炆強制削藩,造成多名藩王成為庶人或者死亡的事情,藩王們這時最多就是有名無實吧。

這時候的朱棣在做什麼呢?也就是住在北平,養了數百護府的親兵罷了。朱允炆在朱元璋在世時繼位,他應該連帶兵抗擊蒙古餘部的機會都沒了,自然在軍隊中也缺少了威望,想造反都沒有資本呀。朱棣沒有了造反條件,也沒有了死亡威脅,他的燕王王位也安枕無憂,此時,做皇帝的野心恐怕早就沒了,更不要說造反了。朱棣都沒造反的心思了,當然更談不上造反成功了。

奕天讀歷史


向敬之

歷史已然發生,假設不能重演。

朱棣發動靖難一役,打出了旗號為尊祖訓、誅奸臣、為國靖難。

他似乎並不是反對明太祖朱元璋直接傳位皇太孫朱允炆,而是強烈反對侄皇帝朱允炆即位伊始,在謀臣齊泰、黃子澄等的勸說下,急於削藩。

朱允炆在根基未穩、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為強化自己的皇權,而同時削弱諸叔王的藩國權益,並利用或有或無的罪名對那些較小較弱的藩王,採取了激烈的行動,導致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楩五個舉足輕重的藩王被幽禁爵除,貶為庶人流放,甚至出現了湘王朱柏畏罪自焚。與此同時,建文帝使擁兵最強的燕王朱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險,他是朱允炆動手的下一個。

朱允炆的急不可耐與極不明智,導致了最初不敢輕舉妄動的朱棣,在道衍和尚等人的勸說下,鋌而走險。

朱棣有覬覦皇位的可能,即便對大哥朱標很是敬畏也不改野心,但最後付諸興兵造反行動,還是朱允炆的威脅所致。這樣的內訌,不是朱元璋先傳位朱標,再傳朱允炆,完善父死子繼的嫡長子皇位繼承製所能避免的。當然,朱標倘若即位,繼續推行自己的仁治理念,能緩和朱元璋治下的緊張政治環境,但未必能改變自己的生命。而朱棣的靖難成功,也不是朱允炆多歷練幾年但不改急躁所能逆轉的。


以禮觀書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搞清楚兩個問題。1、朱棣為什麼造反?2、朱棣為什麼會造反成功?

首先說第一個,朱棣為什麼造反。其實,朱四造反,內外原因是,他認為自己常年跟著蒙古打仗,功勞大,再加上覺得自己英明神武,和他爹朱元璋很像,打心眼裡瞧不起其他兄弟,尤其是那個老好人大哥朱標。朱老四琢磨,憑啥我樣樣都好,你只不過比我早生就當皇帝啊。這絕對是不公平的。這個怨氣是根深蒂固的。

朱棣造反的直接原因,是建文帝的削蕃。但是,即使朱標當了皇帝,削蕃也是勢在必行。朱標雖然性格好,但又不傻,老四啥德行,他心裡最清楚。所以,削蕃肯定了。有人說,建文帝削蕃太急躁,應該慢慢來,如果朱標要削蕃,一定能成功云云。我說那是扯淡。朱棣那邊刀都磨好了,哪有時間等了。難道人家打到南京才動手。

所以,無論朱標當皇帝與否,朱棣一定會反!

那麼,他會成功嗎?這個不一定,戰場瞬息萬變,得看臨場發揮和運氣。有人說,建文帝重用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書生,以及李錦隆等武將,是失敗的根本原因。你也太看低這幾位了,能做到那麼高的官,你以為他們都是白痴嗎?在當時情況下,我相信他們做出的反應和決定,至少是最合理的。當然,拿到今天來看,是錯誤的。但別忘了,今天的您已經知道最終結果,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您也就先入為主了,認為他們是錯的。靖難四年,如果不是靠著史書上明確記載的那兩場奇怪的大風,朱棣早就提前領盒飯了,當然,也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所以,綜上,朱棣一定會反,但成功與否,不好說。


瘋一樣的紳士


就算給朱棣10個膽子,也不敢反啊!朱標可是老朱一手帶起來的,從大明開國到朱標去世!當了24年太子,從朝廷中書省到下轄州府各郡,這大明第一皇太子代替老朱事必躬親,可以說,洪武6年,老朱基本把管理內務軍事政事全盤交給朱標了,他在後圍觀,哪個不服就弄死誰,而且朱標是馬皇后所生,又是長子,國母再上,誰敢反!

還有,老朱在殺戮開國功臣之際唯,唯一能在老朱刀下留人的就是朱標和馬皇后,當時老朱意欲處死宋濂時,馬皇后和朱標母子二人聯合勸他才放過宋濂,當時被馬皇后救的開國功臣有不少,比如郭景祥、李文忠、沈萬三這些,當時馬皇后威望不比老朱差,而且她非常慈祥。百姓大臣無不敬仰,有時候老朱也得怕三分。

太子朱標也是繼承了她媽的特點,他兩個弟弟朱樉和朱棡就是秦王和晉陽,在封地吃喝嫖玩,還欺男霸女,被老朱弄進宮,差點被革職,還是朱標勸解,保全了他兩個弟弟,在朱棣徵遼北,如果不是朱標洞察了闊闊貼木兒的援軍,估計朱棣智能躺著回來了!所以他在所有藩王裡。威信很高,而且還有軍事才能!更和藍玉 陸中亨 唐勝宗!沐英這些開國大將關係超級好,好到啥程度?如果沒君臣之別,他們幾個就是八兄弟,老鐵!而且這幾個人加上富友德,幾乎掌握了大明8成的精銳!後期老朱還會把錦衣衛交給朱標,誰敢反?當然也沒人會反,因為朝中上下,都和太子關係不錯,逢年過節互相串門啥的,所以都很擁戴朱標接老朱的班!

綜上所述,朱標如果不去世,天時地利人和加上他傑出的政治才能,還有一波叔叔大哥小弟輔佐,將是大明第二任皇帝!


小蔥王



給靈魂一點味道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天下大勢向來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情況。但是一些朝代並不是被外部力量顛覆的,而是王朝內部的奪權。皇帝的崇高地位和巨大權力讓所有皇族都眼紅,都是同一個姓,憑什麼他能做皇帝。在皇族的力量足以挑戰皇權的時候,國家就會發生內亂。但是由於中央王朝畢竟是最大宗,皇室臣子顛覆皇權的例子並不多,明朝朱棣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朱棣被朱元璋封為燕王,封地是北平,朱棣後來通過靖難之役,成功打敗了當時的皇帝朱允炆,朱允炆也是朱棣的侄子。朱元璋死後,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朱棣不久後就發動了靖難之役。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是朱允炆的父親朱標,朱標死後才將皇位傳給朱允炆。假設朱標在死之前就繼承了皇位,自己死了後又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而不是由朱元璋傳位給朱允炆,那麼朱棣的造反還會成功嗎?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朱棣為什麼要造反?

朱元璋本來一開始立的太子是朱標,朱標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兒子,也是法定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朱棣本沒有理由造反,但是朱標英年早逝,沒等當上皇帝就去世了,之後朱元璋卻沒有在其他兒子中另選太子,而是直接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繼承人。這下子,朱元璋的那些兒子就不服了,皇位歷來就是“立嫡立長再立賢”,從沒有聽說過直接將皇位傳給孫子的,你置我們這些叔叔伯伯輩於何地。可以說是,朱棣造反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朱元璋在立繼承人時引起了諸子的不滿。

明朝朱元璋建國後,為了抵禦外患,加強自己的統治,於是將自己的幾個兒子分封到各地。藩王勢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發展壯大,朱元璋在世時尚且還能壓制他們,但是朱元璋一過世,朱允炆繼位後,這些藩王的勢力就成為了中央朝廷的巨大威脅。朱元璋自然也明白這個問題,只是還沒等他騰出手來解決藩王勢力過於強大的隱患就去世了,只能將這個隱患留給朱允炆解決。

朱允炆雖然有仁德之心,但是卻是書生氣十足,比較軟弱,並無一國之君該有的才能,而且也沒有絲毫治國的經驗。他也明白藩王對自己的巨大威脅,於是一上位就迫不及待的對藩王下手,他挑了幾位勢力較小的藩王進行削藩,將這些長輩貶為庶人。唇亡齒寒,朱棣等藩王自然也擔心朱允炆對自己下手,朱棣又是一個果斷強勢的主,直接打出“株齊黃,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掀起靖難之戰,其他各地藩王紛紛響應,起兵反抗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最後朱棣取得勝利,順利登基稱帝,史稱明成祖。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朱棣造反的目的就是對朱元璋立嗣一事不滿、對朱允炆削藩政策的恐懼以及自己想當皇帝的慾望。如果是朱標在位,朱棣造反會成功嗎?我認為是不可能的,原因有四:

一、朱標是法定第一順位繼承人

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后的第一個兒子,也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兒子。在身份上,朱標的身份是嫡長子,又是嫡子,又是長子,可以說朱標是朱元璋無可爭議的繼承人。朱元璋也在朱標13歲的時候就立他為太子了,不管是身份上,還是法理上,朱標繼位都是理所當然的。朱棣沒有理由去造反,就算造反,在大義上肯定得不到支持,朱棣獨木難支,難以成功。而只有在朱標成功登基稱帝后,朱允炆如果被朱標立為太子,才會得到所有人的信服。

二、朱標是一個才德兼備的人

朱標從小就跟隨朱元璋東征西討的,大明的江山可以說朱標是親眼看著建立起來的。而朱標太子身份的早早確立,也讓朱元璋對其傾盡了所有心血。朱元璋從小就把朱標當做接班人來培養。跟隨朱元璋的時候,也跟隨宋濂、劉伯溫等名士學寫了不少理政的能力。朱元璋甚至將自己的老臣調到朱標的東宮,比如李擅長、徐達、常遇春等功勳名臣,在朱元璋外出征戰時,都是有朱標監國,可以說朱標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治理國政了。幾十年的臨朝理政經驗不是朱棣和朱允炆能比的,朱棣縱然才能出眾,但是也比不上朱元璋花了幾十年培養的接班人。

三、朱標會有元老功臣保駕

上文我們提到了朱元璋將自己的老臣調到朱標宮中,為的就是讓他們輔佐朱標快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接班人。而朱標死後,朱元璋悲痛欲絕,隨後就開始了清洗功臣的行動。

朱元璋晚年清洗功臣的行動,主要目的就是為朱允炆的繼位鋪平道路,他怕朱允炆鎮不住這幫功勳卓著的老臣。而朱標就不一樣了,朱標從小就跟著朱元璋打江山,經歷無數大風大浪,很多老臣都信服這個少主,甚至在朱元璋的看重下,宋濂、李善長、徐達等開國名臣都跟朱標有深厚的革命情誼,如果朱標不死,朱元璋也不會在晚年掀起清洗功臣的風暴,朱標有這幫老臣保駕護航,朱棣想造反首先就要過了劉伯溫、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開國功臣的關,而朱棣手下又有多少能媲美這寫功臣的手下呢?

四、中央朝廷的軍事實力遠超燕國

其實朱棣的靖難之役打得並不順暢,因為雖然朱允炆軟弱無能,但是朱元璋的家底都留給了他,中央朝廷的軍事實力還是力壓諸藩王的。只不過朱允炆沒有領兵作戰的才能和經驗,加上性格軟弱,給了他這些叔叔可乘之機,靖難之役可以說是朱棣行走在懸崖邊的造反行動,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他能獲勝實屬天意了。

如果朱標不死,不僅領兵作戰的才能和經驗遠超朱允炆,甚至比之朱棣都不遑多讓,因為朱標從小就生活在朱元璋的軍帳中,論軍事,他不會差。而且朱元璋給他留下的文武班底和軍事力量,足以讓朱標應付藩王們的叛亂。

其實,朱棣贏得靖難之役,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朱允炆登基不久,政局還未穩定,也並沒有收服天下人的心,而且朱允炆的能力實在是比朱棣差太多了,加上朱元璋的清洗行動,中央朝廷的實力被大幅削弱,饒是如此,朱棣也是在朱允炆不忍心對叔叔們下手的情況下才奪得最終勝利。如果朱標活著,朱棣恐怕沒有任何機會,而且朱棣也沒有理由造朱標這個受群臣愛戴、兄弟們尊敬的大哥的反。


歷史風雲閣閣主


這個肯定不會,你來看,朱元璋死前傳位給太子朱標,那就是說朱元璋做太上皇,要知道朱標是死在朱元璋前面好幾年,等朱標死了傳位給朱允文,那時朱元璋還沒死,那就是太太上皇了,有朱元璋在消藩是不可能的,所以朱棣也不會造反,就算消藩,有朱元璋在朱棣也不敢造反,就算朱元璋死後朱允文再消藩,朱棣也是不會成功的,他在他爺爺朱元璋輔佐下肯定比他在當太皇孫的時候要強很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