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認證!全國僅10位榮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長大校友厲害了!

2018年3月,中國科學院人才工作推進會在京召開。會議宣讀表彰了10位“2017年度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

獲得者,以激勵他們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的突出貢獻。長安大學1996級校友,紫金山天文臺範一中研究員由於對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項目做出的重要貢獻以及在高能天體物理領域取得的突出成果獲此殊榮。

中科院認證!全國僅10位榮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長大校友厲害了!

“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每年評選1次,每次10名,以表彰院屬單位中各學科領域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技人才,在全院形成鼓勵創新、激勵進取的人才發展氛圍。

中科院認證!全國僅10位榮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長大校友厲害了!

範一中研究員於1996年至2000年在長安大學地測學院攻讀測繪工程學士學位,由於對數學、物理和測繪專業的熱愛,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本科期間在《測繪學報》《測繪通報》《大學物理》等期刊發表研究論文10餘篇。2006年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博士學位,先後在以色列希伯來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做訪問學者。2010年回國工作,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2012年起擔任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的地面科學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2015年起被聘為“暗物質間接探測的相關物理研究團組”首席科學家,2017年起擔任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基於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科學研究創新團隊的核心成員。

中科院認證!全國僅10位榮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長大校友厲害了!

範一中研究員在暗物質間接探測、引力波天文、伽瑪射線暴物理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已發表論文80餘篇(Nature Communications及Physical Review Letters通訊作者文章共4篇,Nature Astronomy 1篇[第3作者],參與發表Nature論文3篇/含悟空號成果論文[投稿人]),ADS總引用4000餘次。範一中研究員於200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獎(特別獎),2009年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獲得首批973青年科學家專題項目的資助,2015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6年底作為暗物質粒子空間探測團隊的核心成員入選“中國科學院‘十二五’突出貢獻團隊”。

中科院認證!全國僅10位榮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長大校友厲害了!

範一中研究員的學術貢獻主要有:

1)在紫臺創建了伽瑪射線數據分析隊伍並參與領導了悟空號衛星的物理事例重建隊伍的建設,為悟空號順利獲得世界上最高精度的TeV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做出重要貢獻;

2)首次在長短暴(GRB 060614)中發現了巨新星(macronova;引力波電磁輻射對應體)信號,還在首例具有光學餘輝輻射的短暴GRB 050709中發現了巨新星信號,推動了主要基於這兩項成果的VLT觀測時間申請(所獲時間被直接用於GW170817/AT2017gfo的觀測,獲得了世界上最好的光譜測量結果);

3)提出了伽瑪暴中心引擎的長期活動可以直接產生餘輝輻射,突破了餘輝來自於外激波輻射的認識框架,所建立的伽瑪暴早期餘輝系列現象的解釋體系被普遍採用;

4)在國際上率先得到了伽瑪暴外流體含有強磁場的證據,被後續研究廣泛證實。

中科院認證!全國僅10位榮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長大校友厲害了!

範一中能夠榮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長安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作為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長安大學始終堅持產學研相結合,近年來,共承擔了包括國家973、86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點科研課題在內的科研項目8770餘項,榮獲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國家科技獎勵20項,省部級一等獎28項,其他省部級獎勵200餘項;承擔了包括國家規劃課題在內的各類教育教學研究項目380餘項,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教學成果獎50餘項。年科研經費超過7億元。60多年來,長安大學逐步發展成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人文社會科學與基礎學科協調發展,以培養公路交通、國土資源、城鄉建設等專業人才為辦學特色,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高等學府,已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25萬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