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 探寻乡村振兴路绘就美丽新画卷

英德 探寻乡村振兴路绘就美丽新画卷

九龙小镇景区与当地村委合作,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英德 探寻乡村振兴路绘就美丽新画卷

大站镇波罗坑村、桥头镇亚婆石村等地建成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英德 探寻乡村振兴路绘就美丽新画卷

西牛镇小湾片区新城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庄面貌大为改观。

英德 探寻乡村振兴路绘就美丽新画卷

九龙镇河头村创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高大的牌坊、古朴的六角亭、绿树成荫的公园、荷花池上的小拱桥、造型别致的木屋民宿…走进英德市九龙镇塘坑村委活石水村,感觉这里不像一条粤北小村庄,倒像一处旅游景区。

坐落英西峰林走廊内的活石水村有着300多年历史,村中仍保留有炮台、炮楼等古建筑和解放战争英雄纪念碑,历史底蕴十分深厚。近几年,活石水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刷新村庄“颜值”,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兴建农家乐、木屋民宿、石磨文化长廊、百香果采摘体验园等,让这座古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远近闻名的清远市“生态村”和全国“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

事实上,活石水并不是英德唯一的名村。近年来,英德市围绕乡村振兴发展这一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持续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增收,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焦莹 通讯员 黄振生 张涓涓

关键词:生态宜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我们要建设的美丽中国,既要做到城市美丽,又要做到农村美丽”。英德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原则,率先探索制定“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并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共同建设美丽家园。2016年至今,全市创建美丽乡村505条,累计兑现市、县两级“以奖代补”资金2.09亿元。其中,整洁村457个、示范村41个、特色村6个,生态村1个。九龙镇活石水村被评为第四批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河头村创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和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各种类型的美丽乡村在英德遍地开花,绘就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乡村画卷。

党建引领 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英德市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民理事会在农村建设中的“主心骨”和“领路人”作用,既为村党组织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又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下太镇沙岗村委鸡岭村过去“脏、乱、差”。2016年5月,广州纺织工贸集团、清远国土局等帮扶单位进驻沙岗。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沙岗村借力精准扶贫,并依托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广泛动员全体村民,通过积极争取上级美丽乡村财政奖补资金、村民筹资筹劳等方式,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开始大刀阔斧建设美丽乡村,村容村貌迅速焕然一新。鸡岭村不仅重新扩宽并硬底化进村道路、建成1000余平方米的文体广场、文化室等,还以“家训家风、基层党建”为主题,利用修整好的院墙和活动广场建设200余平方米的党建文化墙。2016年底,鸡岭村被评为清远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英德市横石水镇同样注重党建的引领作用,全面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在2017年村级换届选举中,该镇结合实际重新构建基层党组织,进行人事改革,启用党性好、觉悟高、带头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支部书记,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活力。这些新当选的村干部不负众望,始终奔走在各片区党支部和理事会中间,收集民意、听取民声,不厌其烦的召开家长会,努力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目前,该镇已建成美丽乡村62条,其中整洁村60条、示范村2条,“广东省卫生村”7条,“清远市文明村”23条。

创新投入机制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英德着重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根据村庄基础条件成熟情况,按照“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四个梯度的标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聘请多家专业设计单位对全市美丽乡村和省定贫困村进行高标准规划;另一方面,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旅游开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精准扶贫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七先七后”(即先农综改后美丽乡村、先规划后设计、先拆危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村里后村外、先环境整治后绿化美化、先村庄建设后政府奖补),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单打独斗、无规无序、不可持续等问题。

英德还率先探索制定“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政府主要负责规划设计、控制标准,把村庄建设工程具体事务交给村党支部、村民理事会等村级组织,各村村民理事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动员群众筹资投劳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在创建成功并通过验收后,及时向各创建村拨付美丽乡村奖补资金。由此,群众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大大节省政府“大包大揽”发包工程等环节的时间和费用,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该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无条件拆除自家泥砖房,以实际行动带动其他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波罗镇板水村九斗麻村小组通过整合资金、筹工筹劳、捐资等多种渠道自筹资金70.5万元,高效完成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了绿化小公园、村外池塘、悠闲小道、灯光篮球场等综合活动场所,实现村庄的“华丽变身”。

“美丽乡村建设,不光要农村靓起来、农民富起来,更要德行美起来。”随着一批批美丽乡村的建成,乡风文明也被摆上重要议程。英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挖提炼乡村历史和传统文化,修订完善符合乡村实际、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以姓氏家族为单位建立家规家训,通过“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系列活动,文化祠堂、家风文化墙等特色载体,让好家风成为代代相传的良性循环。此外,注重打造“一村一特色”,建成九龙镇湴田村“和”文化、山蕉坪村“礼”文化、活石水村“福”文化等乡风文明特色品牌,以及九龙镇美丽乡村联欢晚会、大湾镇“火麒麟”、石牯塘镇“白糍节”、西牛镇“客家鸡公狮”等一批民俗文化特色品牌。今年7月19日,清远市文明村镇创建暨乡风文明建设现场会在英德九龙召开,清远各县区实地交流学习英德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核心任务,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如何推动产业兴旺?英德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三品工程”,做大做强英德红茶、柑桔、麻竹笋、蚕桑等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机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和农家乐,探索出“农旅结合”“茶旅融合”“土地入股”“土地租金+年底分红”“互联网+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党支部+公司+农户”等一批发展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让越来越多农民的腰包在产业振兴中鼓起来。

“三产融合”促民增收致富

“锦潭河鲜只有‘野’味,没有腥味”这一说法早已被外地游客所熟知。依托锦潭水库的优质泉水资源和水电站梯级发电的流水优势,英德市锦源农牧产品有限公司在水库下游开发谷底冷水渔业和茶果蔬菜农业,形成了占地约5000亩的集水产养殖、禽畜养殖、蔬菜、水果、沼气利用为一体的立体循环农场,批量繁殖娃娃鱼、三文鱼、鲟龙鱼、锦潭鳖等市场价值高的水产品,并建有占地面积500亩农副产品加工厂、标准化鱼干场和深加工场,生产鱼干、腊肉、腊肠、菜干等农产品。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前延后伸及经营模式的拓展,锦潭河鲜还随着30多家“锦潭”品牌直营店O2O体验馆和终端批发市场,畅销珠三角以及港澳等地,年产值突破3亿元。

2016年7月,锦源农牧公司又把目光瞄向了乡村旅游,于是“锦潭小镇”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以“高科技精品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邻近英德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水资源优势、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优势,依托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游乐项目,计划打造规模宏大的农产品及农耕文化体验场。目前,已建成了沿河12公里的瓜果长廊,叠水瀑布、高端钓鱼场、恒温河、温泉泡池、万人捉鱼场、水上大舞台等河滩项目也陆续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采取“企业+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农户”五级联创合作共建、运营独立、利益共享的创新发展模式。由锦潭农牧公司负责项目整体规划、生产资料投入、引进项目和技术指导,引入民营资本和统筹整合的土地进行投资运营管理;镇政府负责协调项目土地、用水用电、环保和治安问题,指派专人协调企业项目立项、报批和工商税务登记等;村委会则负责辖区内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引导村民支持项目正常建设及运营;村民小组负责提供项目所需的土地和劳务,服从创建方指定的项目规划、管理、经营及销售;农民以土地资源作为股份入股企业,并优先享受景区就业权和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增加收入。

在企业、政府、村委会、村小组、农民五方的合作中,简单的农产品买卖、土地租赁行为,逐步向保底收购、股份合作等紧密关系的转变,“五级联创”的各级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建设农业旅游景区为例,镇政府从景区门票中按3元/人次提取治安管理费,村委会从景区门票中按1元/人次提取管理费,村经济联合社在合作土地家庭农场经营收入中提取3%,农户以土地等资源产权投资获得分红,并获得在景区优先工作的权利。“通过土地入股、‘家庭农场’轮作蔬菜、景区务工等手段,农户每年可增加劳务收入5万元,人均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12000多元。”据石牯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五级联创”模式的优点在于成功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把‘死资源’激活为‘活资产’,把资源变成股权,农民变股东,农户还优先享受景区就业权和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增加收入,真正让农民获利,并壮大村集体经济。”英德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锦潭小镇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三产融合模式,做强了特色优势产业,拉长了农业全产业链,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为英德乃至清远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提供鲜活样本。

2016年,锦潭小镇列入广东农业公园创建单位;2017年相继被列入广东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之一、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今年5月28日,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名单,是清远市唯一入选代表。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如果说锦潭小镇项目只是带动英德局部实现乡村振兴,那么乡村旅游则在英德各乡镇蓬勃发展,渐呈燎原之势。

安美生态园位于该市浛洸镇三村。2015年初,三村通过农村综合改革整合了金龙、门楼、大塘等7条自然村的1800亩土地,以每年5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英德市安美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四季花海、CS拓展基地、野外露营生存体验基地、亲子劳作体验基地、越野车体验基地以及特色民宿等项目,致力于打造“可游、可住、可留”的农业体验式田园综合体。

与安美生态园不同的是,九龙小镇采取“企业+村经济社+农户”的经营方式,直接把当地资源变为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为旅游从业者。项目涉及的6条行政村村集体(村经济社)与国业旅游公司合作,以土地入股“九龙小镇”旅游项目,村民除分享土地固定分红外,还通过企业用工、停车场、土特产店铺等实现增收。例如该镇河头村,村集体收入从以前的1万元,增加至目前的30万元。

近年来,英德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并出台《英德市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英德市农家乐旅游星级评定管理办法》等系列措施,形成支持和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方面,本级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旅游景区(点)3A以上和农家乐三星以上的创建、评定和奖励;另一方面强化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市财政设立的“政银保基金”作用,为多家涉农旅游(项目)提供融资担保,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政府的引导下,英德的农业休闲景点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先后培育出积庆里、铁溪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标杆。目前,英德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黄花镇、石牯塘镇)、示范点3个(积庆里红茶谷、云水谣生态旅游度假区、九龙小镇)。2017年全市农业旅游业总收入7亿元,农业旅游年接待1050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1021个,农家乐101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约4411人,其中农民从业人员4232人,占95%。据农业部门预计,今年该市农家乐数量将同比增加20%,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增加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