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21歲姑娘跳崖,景區應學舊金山大橋防自殺 荔枝時評

(作者張田勘,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學者,媒體人;本文系荔枝網及旗下“荔枝新聞”手機客戶端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峨眉山21歲姑娘跳崖,景區應學舊金山大橋防自殺 荔枝時評

9月4日,四川峨眉山景區金頂,一女遊客站在崖邊試圖輕生。儘管圍觀群眾不停勸解,希望她可以放棄輕生,但該遊客還是縱身跳下。9月4日20時許,四川樂山市公安局發佈通報稱,跳崖女子李某某,21歲,湖南寧遠縣人,經搜救確認已無生命體徵。

同樣的,7月24日,在華山長空棧道上,一名身穿灰白色衣物、頭戴帽子的男性遊客在行至華山長空棧道中間位置時解開了身上的安全繩,縱身一躍跳下了山崖。這一跳不只是驚呆了旁邊的遊客,也通過視頻震驚全國。

峨眉山、華山等名勝區越來越多地成為雙料風景地,既是風景勝地,又是自殺“聖地”。就像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和日本的富士山下著名景區青木原樹海,既有美得令人歎為觀止的景色,又具有似乎是強烈的引誘自殺的魔力。因此,前者稱為“世界自殺聖地”,後者稱為“自殺森林”。

峨眉山金頂捨身崖連續出現跳崖自殺事件,也足以警醒人們,由於峨眉山的文化和宗教因素,金頂甚至比舊金山大橋更能稱為“自殺聖地”。金頂的“捨身崖”名稱(又稱攝身崖)本身就是一種暗示,從捨身崖跳下可以得道成仙的傳說更增添了神秘色彩,崖下雲海的瑰麗和壯觀又顯現了仙境的縹緲和誘惑。但是,更現實的是,捨身崖下面是原始森林,自殺後難以找到屍體,可以完全融化於大自然,並且在此自殺也會成為關注焦點或網紅。由於這些原因,在金頂捨身崖自殺的人數比在舊金山大橋自殺的人還多,每年有幾十人,每月有幾起。儘管在捨身崖盡頭豎立著一塊巨大的醒目警示牌——佛曰:不可,但還是擋不住自殺的人們。

無論是什麼原因的自殺,都是一種悲劇。因此,自殺干預需要從多方面著手。

既然風景名勝區容易成為自殺“聖地”,在這些地方干預、阻止自殺就應當加強併成為一種常態。儘管加強景區管理,讓遊覽者無法在景區自殺只是一種被動的防止自殺的方式,但也的確能有效減少自殺。美國的金門大橋就是一個典型。

金門大橋於1937年修建完工,此後僅3個月,一位一戰老兵哈羅德·沃伯就在此跳橋自殺。此後每自殺一人都有正式的統計和公佈。但是到1993年,自殺人數達到1000人之後便不再有正式統計和公佈,目的是防止人們模仿。此外,大橋管委會也增強了大量工作人員24小時巡邏,沿著大橋的人行道上安裝了13部急救電話,這些電話可與心理諮詢師直接聯繫上。人行道每隔一定距離,還有珍愛生命的標語,勸阻自殺者,但效果並不顯著。

為此,大橋管委會於2008年10月10日投票決定在大橋上安裝不鏽鋼網,防止自殺。但是,這一決定受到一些公眾的反對,因為安裝防護網要花很多錢,預算為7600萬美金。但是,經過6年的討論評估,終於在2014年開工安裝金門大橋防護網。防護網寬約1米,在橋下6米處兜底接住跳橋的人。人被接住後會微微往內收,讓輕生者難以爬出去,工程預計2018年竣工。

欣慰的是,在大橋維修和防護網安裝過程中解決了爭議,因為在此前幾年的大橋維修施工中為了保護工人,橋下曾安裝了安全網,至少拯救了近20人,包括工人和輕生者。而且,世界其他風景名勝地的防護裝置也表明能有效防止自殺,例如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美國紐約的帝國大廈和澳大利亞悉尼海港橋都裝修了護欄,這些防護裝置把這些地方的自殺率降到接近為零。

當然,干預自殺還需要以主動的方式入手,並結合信息時代的特點。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軟件,在特定的網絡空間,搜索有自殺意念趨向的人,進行心理干預,或者建立微信群進行勸說等。前者已經有中科院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的互聯網心理危機(自殺)監測預警中心推出了干預自殺APP軟件,經過實踐,效果很好,準確干預率達到90%以上;後者則有一些自願者在QQ和微信群裡勸阻輕生,也獲得了一定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