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练书法也有两三年了,一直笔画掌握的不好,运笔方面就是感觉找不到技巧,应该怎么办?

灵狐49


运笔找不到感觉,大都与姿势与执笔不正确有关。



看了您的习作,可能碑体临得比较多,似乎还有些隋碑志的意味……。

至于笔画,则用笔太沉,提不起来,爱拖笔,显不出隋碑志的空灵之感。

还有您可能是悬肘书写的,但还没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行笔较慢,所以在结体方面过于平正、刻板、迟滞并缺少体势。


解决的方法建议几点:

在悬肘运腕的基础上,加强指力的运用,要能转、提、切,起笔时多些藏、露锋,行笔、转折时多些承接搭连的变化,适当加快运笔速度;在学碑体的同时,参练一些赵孟頫的楷书及行书,以增加些结体的体势;还有就是多读帖,多琢磨,自会增强眼力,提高审美水准。

相信随着时间积累,您自会突破瓶颈,达到另一番境界的。






临池管窥


你好,根据你的图片来分析,你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运笔的速度很缓慢。运笔速度缓慢,是由于开始阶段的能力不足,慢慢养成了的一种固定书写速度。迟缓的运笔,致使笔画滞涩。改变现在的书写习惯,尝试加快速度。
第二,没有层次感。层次感的产生,是靠书写节奏的


而产生。当你能够快速的运笔以后,便要学会节奏的控制。节奏非快非慢,是快慢结合。(可参考音乐中的节奏来领悟)
第三,临帖观察不仔细。我们临帖学习,因为学习能力的问题,不可能要求一个两三年的人临写的多好,但是,对笔画的基本分配,应该有准确的安排。笔画的间距、方向,至少应该和字帖中的一致 。如果很容易就能看到的问题都不能发现,更精细的笔法细节就更难以观察出来。耐心细致的观察以后,再下笔,能提高你的结构能力。
第四,起笔的方法不对。一个笔画的成败,起笔起到决定性作用。下笔的角度、方向、轻重、转折、顿挫,每一个环节上出现失误,这个笔画后面就不用再写。建议观看书法教学示范,直观的感受加上示范人的讲解,对你的起笔方法,会有正确的指导帮助。

第五,运笔的提按顿挫,是表现书法笔画变化的手段。点画整齐划一的一般粗细,直接影响了书法的质量。学会轻重缓急的运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第六,临帖不要杂。初学书法,以专攻一家,精研细琢,去体会笔法的变化,看到每个笔画,知道用什么笔法去完成。今天临一样,明天又临另一样,今天临写的尚未体悟出来,明天的字体又和今天的笔法相冲突。最后不知所从。在没有悟通书理以前,专攻一家,是你最好的选择。

以上是我对你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子衿tjk


书友你好!首先我也是一个写字爱好者,练习毛笔字也只有2年左右!对于评价二字实不敢当!我只能发表一下自己对写字的看法,从你所写的字型结构及运笔的意向来看应该是学的欧楷吧!可以看出你现在急于求成的是结构,要知道欧楷最基本的特点是笔划;每一个笔划的运笔都是有技巧的!例如:戈勾,垂露竖,悬针竖,柳叶撇,竖勾跪笔弹锋等就不一一道来了,就这些笔划都得长时间练习才能掌握的!只有仔细临帖练好笔划才能进入欧楷大门啊!这一步是每一个学习毛笔字的人不可省略的步骤,笔划练好了再研究结构,此时再写字最少4分形似, 对于欧楷结构要找到每个字的重心,简单说就是找到每个字里笔划与笔划之间的对应点,细读帖!多练习!祝君成功!加油!肤浅意见不到之处望谅解!










浪子无缘


我学书至今整好两年,平均每天不少于3个小时,有时候时间允许的话,早上醒来就开始写,直到晚上睡觉。体会下来,感觉每天时间练得不够的话,手上的感觉难以形成肌肉记忆,尤其刚开始练基本笔画阶段,每次写上1个多小时以后,才能进入状态。不知道您是否每天坚持写,每次能坚持写多久?假设您每天写,可是每次只能写一会,个人感觉功夫下得还不够



K155大黑


临帖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对于这种问题,我认为你应该想想,如果要临好字帖会涉及到哪些因素?而我认为每部书贴都是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

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情景的再现,想象一下那位书法家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自身在什么样的水平下,从拿笔到书写的动作有什么变化,在书写过程中的有什么心情变化从而写出的这样的作品。

所以,若要要临帖以假乱真,我认为影响临帖效果的因素有以下这些:

客观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笔墨纸砚。

主观因素包括当时的心境、心情、技能和熟练度。

如果认为我说的不全面,希望大家在评论中补充,集众人之力帮助大家。

对于题主问题的回应

抱歉,知识浅薄,没看出题主临的什么贴……

那么拿我来说,我目前在临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1.首先要搞懂背景。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三藏法师去西域求取真经而后翻译而作的序,唐高宗李治记录,有唐代著名书法家僧人怀仁在内府搜集王羲之各书贴中的字编成,于公元672年(即唐高宗李治咸亨三年)制成。此时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已去世,而咸亨三年西南蛮起事,高丽起事,吐蕃蠢蠢欲动,大唐的影响力因唐太宗去世略有减小。由于唐太宗因功绩显赫,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可与之相配,因此唐太宗极爱王羲之书法。我认为唐高宗是在借李世民所著的《王羲之圣教序》威慑四方,鼓舞百姓大臣。


而怀仁作为当代著名书法家,与玄奘法师同为僧人,以对唐太宗和玄奘大师尊重的心态在内府选取王羲之作品中的字集成《圣教序》,威而不显,庄重且尽显高手风范,全篇30行,2400余字浑然一体。

2.读贴

⑴读贴先要切合怀仁当时的心态。尊敬,一丝不苟。

⑵然后先搞清楚字的笔画顺序,预先想好怎么运笔才能写出预期效果。


例如:
草字头应先写两横,这样更易牵丝;寺应该最先写竖或者最后写竖,其余笔画一气呵成;金下面的结构如果先写横竖,其余一笔呵成更显连贯和流畅,否则会显得机械、不自然。

⑶确定好第一笔的起止点、边沿线和弧度后,其它笔画的起止点、转折出只需找到与其它笔画起止点和转折出的交点(正如三点确定一条直线,三点也可以确定一个笔画),最好一个笔画找出三个交点,然后并记忆即可,随即一气呵成,要有节凑,动静结合。




如:如果要记住竖钩写一个笔画,只要在其转折点、起笔、收笔点画十字线,往上下左右找交点,这样就可以找到许多参照。

⑷以后再反复纠正。

3.反复练习

临帖实际是对字帖的一个记忆过程,如果能记住每一个字,那么离成功已经不远了。临帖不是机械的抄写,不是只要写的遍数越多越好,一定要对整体和单个字具体的分析。只有读懂才能学懂技法和规律,从而灵活运用。我建议练习时先写大字后写小字,先大字可以更易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练习小字可以更好的练习笔画之间的起承转折。同时应该加快书写速度,在快中求准,这样你会发现的所写的笔画更加自然,平滑,好看,毕竟古人在写字时一定是比较快的,实用意义更强。

以上皆为浅见,如有异议,欢迎质疑,相互探讨。希望美好的背后有你们的支持,求关注


志在书法


字练的很好了,说实话字写得很有力量,比我写得好,我是外行,只想与书家谈谈一些想法。例如:练两年练什么?练十年练什么?练一辈子练什么?

换一种说法,用笔正确,熟能生巧,用笔不正确,熟练的毛病怎办,结字正确,熟能生巧,结字不在正确,熟能生丑怎办?

用笔正确谁会告诉我?

只能从墨迹入手,智永的千字文很好。可研究借鉴。

结体问题比较麻烦,为什么?米芾曾经写了三四张书法,后面感慨只有三四字满意,可见,大书法家也有的字结体有问题。问题在哪?启功看了后说我看都挺好,没啥毛病。可见结体的难度有多大。

怎办?自己悟!

最后,我认为米芾的招数比较好,那就是集古字,啥意思,挑着练字(我更喜欢研究字)。研究一个字谁写的最好就临那个字,不管门派碑帖好就拿来成为自己的。

用笔正确……结体完美……边练边研究……行、楷一起研究重点在行书……学以致用利用好字写短句,记日记一句话日记…日积月累十年后我不敢想结果……您呢?


丑书学


我练了四个月,每天四个小时,虽然写的还有很多问题,但也不会像你那样。为什么呢?绝对,有效,足够长的练习时间;用正确的笔法一个一个的练笔画,不成功就没有下一步;结体,找共性,特点,规律,再加时间。总结,在正确的方法前提下,练习时间只看你每天写多少个小时,说自己练了几年,那说明不了什么!现在你可以想一想了,我上面说到的,你都做到了吗?不言而喻!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祝你成功朋友。



起源之地


两三年到这个程度确定有点问题。看你笔划只有捺脚找到感觉了。书法中的笔划犹如盖房子的砖,砖七扭八歪,质量不过关是断断盖不出好房子的。所以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笔法千古不易,意思是字形结构因时代而变迁,但笔法是不变的,这么说并不是笔法比结构重要,而是初学阶段笔法更需侧重,先过笔划关。方法很简单,也不着急临字,先从点横撇捺开始,写好了横再写撇,写好了撇再写捺,以此类推,相信会比较快的解决问题。一家之言,共勉!


李明春40


练习书法两三年,写成这样,进步应该说是很缓慢的了。建议你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选一本古人碑帖认真临习。在你的字中,取法不太明确,比较杂乱,练习书法应该先专后博,先从一家入手再及其余。

二、临帖方法要正确,要临帖与摹帖相结合,临可练笔法,摹可得字形,二者有机结合,方可形神俱备。

三、多看展览,多看原作,多与志同道合的书友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四、学习一点书法史、书法美学及书法基础知识,从理论上更好地理解书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根据你的情况,

一、字体的结构没有掌握;

二、基本笔画也没有掌握;

给两点建议,先定型结构,然后定型笔划。

一、临摹,先不要用赵体字,最好是选用欧、颜、柳、黄自元、姚孟起、胡问遂的字体,放大到9×9cm格子用,描红,坚持,坚持描,一直到你肌肉和脑子记忆牢固后,能脱体。

二、多去网络视频看看别人是如何运笔的,把不好的笔划单独练习,只要不断的用心总结,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