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山街的歷史 南充城的記憶

素有“果州”之稱的南充,與“果”字有著割捨不斷的關係。富有南充地名元素符號的果山,也被引進了城市的街道之名,稱之為果山街。凡是說到果山街,就會讓人想到老南充,想到老南充的古街。昔日的果山街是什麼樣子?果山街名源何處?日前,記者走進果山街,探尋南充古街埋藏的城市記憶。

果山街的歷史 南充城的記憶

因果山公園得名 電影劇組曾來取景

“模範街至奎星街,南北走向,長265米、寬10米。始建於民國初年,因在果山公園大門得名。”這是《順慶府志》對果山街的簡短記錄。說起果山街的名字,便不得不提果山公園的建園史。

“1920年,南充把縣文廟和奎閣(魁星樓)旁的空曠地建成公園。起初,這座新建的公園被命名為‘第一公園’。直至1926年拆除了縣文廟,修建花圃,連綴各名勝古蹟10餘處,才讓公園初具規模,自此‘第一公園’被更名為‘果山公園’。”長期關注果山公園建園歷史的順慶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朱興弟告訴記者,興建的果山公園有兩個大門,其中一個大門前的街道便由無名路變成了果山街,街名沿用至今。

“我兒時都是在果山街度過的。要麼在果山公園看雜技,要麼在文化宮裡看壩壩電影,要麼在京劇團裡聽戲。”家住順慶區果山街社區的馮澤蘭今年57歲了,60年代出生的她對果山街有著特別的情誼。她告訴記者,當時的果山公園是要買票才能進的,票價2分錢。在公園的廣場中間,還搭了一個雜技表演的舞臺,要觀看雜技表演,還要買一張1角錢的票。“每天晚上雜技表演之前,雜技演員會騎著馬沿著周圍的街道跑上一圈,以此來吸引更多的觀眾。”馮澤蘭說,當時她住在府街,每每看到騎馬的演員,就趕緊拉著大人要去看雜技表演。

1981年南充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城區92條街巷被淹,其中就包括果山街。“果山街地勢很低,當時水已經漲到一個成人高,人都不能進去。電影《特急警報333》還在果山街取過景。開著遊艇、身著救生衣、架著機器,成為了一道特別的風景線,當時引來了很多人圍觀。”馮澤蘭說,洪水退下後,搶險突擊隊立即進行清淤,10多公分厚的淤泥連日連夜2天就清理乾淨了,果山街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華。

曾是文化中心 聚集人氣文化休閒場所

青石板道、兩層穿鬥木結構建築、小家電市場……這是今年78歲的老南充人王慶元記憶中的果山街道。“以前的果山街真的可以說是摩肩接踵。”坐在果山公園的木質涼椅上,王慶元講起了往日果山街的似錦繁華。

除了果山公園、“果州甲秀”的奎星樓,坐落於果山街的南充市工人文化宮也是人氣極高的場所。曾經,每日晚上免費播放壩壩電影,天色還沒有暗下來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拿著板凳自覺地排好位置。看完電影,在文化宮裡的狀元樓裡吃上一頓美味佳餚,也算是過上了美好的一天。

“狀元樓是一樓一底的明清建築,上樓是木轉角趟梯,曲折而上。木欄杆、木窗、木櫃、靠背木椅、八仙圓木桌等,雅間包房的牆壁上,還掛有本城畫家的繪畫作品,或者懸有本城書法家的書法作品。書畫雅緻,文氣瀰漫,來這裡就餐,圖的就是那個傳統文化的古樸氛圍。”王慶元說,因此狀元樓也成了人們宴請賓客的首選之地。後來,狀元樓酒樓被市飲食服務公司改作教學餐廳,專門把這裡作為餐飲廚師的培訓基地和學校。如今,果山街的這座餐飲名樓和它所演化成的教學餐廳,都已隨風而去了。

現在的文化宮內,還有收藏品交易市場,裡面也有一些團體和機構存在,一些古玩字畫在這裡都可以買到,包括一些收藏品,例如郵票、老人民幣等等。這裡仍然保持著很濃的時代印跡,平時大多是一些老人和收藏愛好者前來。

“除了果山公園、文化宮、京劇團、電影院等聚集人氣的文化休閒場所,果山街上還有各類日雜百貨小商鋪方便市民的日常購物,算得上是南充的文化中心。”王慶元說。

重建明清仿古街 保留古老市井風俗味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果山街重建明清仿古街時,重新煥發出了別樣生機。青石板路被瀝青路代替,青瓦房被樓房代替,果山公園的圍牆一一拆除,街道兩邊的流動商販被統一管理,木匾額雕刻的店招牌子被逐一取下……

重建後的果山街又發展為“狗市一條街”。“在果山街,有的商販將犬隻放在車輛內展示,有的牽著狗狗沿街叫賣,更有甚者,將大型犬放置車頂,供來往市民觀看,最高峰時,在公園從事交易的臨時商販達50多家,遂寧、廣安等地的寵物販子也來這裡。”果山街一家賣電器的商鋪老闆王先生表示,後來新建了獅子灣寵物花卉市場,狗市才慢慢退出街道和公園,果山街恢復了往日的整潔。

清晨,記者沿著果山街走上一圈,發現街道上仍然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街道兩側的商鋪整齊有序,電子商業街已經初具規模。果山公園內,綠樹成蔭,下棋打牌、賞花遛彎的老老少少悠閒自得。“南充市解放紀念碑”高聳矗立,文化宮內景觀池中生長的睡蓮鬧中取靜。曾經風中搖動的店招旗幟已隨風而去,留下的仿古街道仍然很有些古老的市井風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