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兄弟二人怎么分家?

用户6382229178619


在农村,兄弟二人怎么分家?

俗话说“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在以前“多子多福”的时代里,“分家”是每个家庭都要遇到的重大事件。分家意味着分灶做饭,也意味着析产独自核算。记得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记》中有句:“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意思是“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室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就是父亲辈分家析产,把一个院子隔成了几个院子,就是记述的这种现象。

所谓分家析产,分家最主要的是财产分割,即父母将拥有的土地、房屋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品分给独立成家的子女,让其独立生活。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部分农村人家一般在 孩子结婚后共同生活几年,再进行分家析产。有的一个儿子结婚成家后分家析产,也有的所有儿子都结婚后再分家析产。如果有儿子尚未结婚,则要除去一份费用留作其结婚费用,剩余的家产再进行均分。分家一般有子女的母舅主持,男方家族中有威望的人做“中人”,力求公平合理,分家结束后要立“分书”,以为凭据。

题主所说的是兄弟二人,但不知父母是否健在。如果父母健在,那很好办,父母请来舅舅及叔伯等长辈,也可请村里的书记或村委主任、调解主任从中主持。如果兄弟二人都结婚了,那就除去父母养老居住的房屋,将家里的其他房屋和其他家产合理搭配平均分成二份,兄弟俩各执一份,或采取的办法,或采取父母选定或一人先挑的办法。总体原则,分家时兄弟要互相礼让,不必过多计较,农村俗语“好儿不在分家上,好女不在陪嫁上”,分来的家产再多不能陪你一辈子,要自己奋斗才行。千万不要因为家产多少兄弟失和,甚至大打出手。分产后,还要讲定如何养老,即每人每月付给父母多少养老费用。

笔者本人就是兄弟二人,家里分家时,哥哥已经结婚生子,我尚在读大学,当时家里只有两栋房子,一栋多少旧点,但院子等都齐全;一栋是新房子,但尚未套起院墙。当时说好了两栋房子兄弟俩各一栋,但我的这栋,要给父母住到老,因为我大学毕业后肯定不在农村住。所以,我尽着哥哥挑,哥当时穷,没有能力套院墙,就挑了旧房。等到父亲去世后,我的房子闲置了,哥哥又有了能力,又想住新房,因为新房比旧房宽敞许多,所以我又把新房让给了哥哥。兄弟之间,没啥计较的。

记得分家结束后,要把条款一样样写在分书上,我和哥哥都签了字,父亲也签了字,舅舅和两个叔叔都签字,分家就结束了。以后,兄弟俩各自奔前程,当然还要互相照顾相互体谅哟。


齐东晏子



在农村,兄弟二人怎么分家,我来做一回答。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尤其是分家另过,更要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人分家,由本家族中德高望重之人主持。本着一根木棍折两截的方法,平等、均匀、吃亏沾光说到明处的原则,防止因分配不公引起事端,造成家庭不和的现象发生。

在农村,房子是最值钱的东西,要分得公平才好。

如果有两处房产。应该各各估出价钱。如果老人有钱,拿钱填平价钱低的那套房子。如果老人没钱,分得好房子的人用钱填补给对方。当然,谁要那套房子,得由抓阄来确定。

对于家三伙四的东西,互相搭配着分成两部分,价值基本相等,然后通过抓阄确定谁要那一半。

因为这些都是先分好,再抓阄,分配相对公平合理,谁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然后由中间人写出分家清单,由父母,弟兄、秥中人各自签字后一式四份,父母一份、兄弟各一份、中人一份即可。

分家完毕,宴请中间人等,全家最后吃一顿团圆饭,喝一次分家酒就万事大吉了。


民谚民俗民间故事


在农村,兄弟二人怎么分家?

在农村,兄弟分家是最为常见的现象。如果家里是兄弟二人,有的是在大儿子婚后不久分家的,也有的是等到小儿子结婚才分家的。不管是什么时候分家,基本上是将家里的房屋、财产等一分为二,都差不了多少,然后或者抓阄,或者由哪一方先挑。

分家的时候,一般由娘舅主持,本族有威望的老者作为公正人

在农村,娘舅为大,所以分家这等大事,都是娘舅出面主持。对于娘舅来说,两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外甥,基本上是一碗水端平了。但,农村家里的财产,有些是无法均匀分到两份的,所以就折中算,价值差不多就行。最后由公证人立分家契约,当事人在上面签字画押,人手一份。

建行渐远没有哥哥弟弟,自然没有经历过分家。但是,我的大姐刚一结婚没几天,我姐夫的哥哥就要求分家。那时候我十六七岁,也去凑热闹。记得那时候,我姐夫家有并排两处房屋,我姐夫弟兄二人中他是小的。别的财产基本上是一分为二,东西都差不多。就是这两处房屋有新有旧,新房子在老房子西边,刚盖起来没有多久,院墙、街门齐全,墙壁粉刷得白白的。弟兄二人看着他舅舅,那眼神是都想住新房子。

做父母的说不偏心,那是不可能的。就在这个时候,我姐姐的公公将我悄悄拉倒一旁,说:“侄子啊,你悄悄劝劝你姐姐,让她选老房子吧”。听到这话,我一愣,表示不理解。老人说,以后你会知道的。正巧这时候,我姐夫的舅舅看到他俩外甥的眼神,看出了问题所在。对老大说,你是哥哥,是不是应该让你弟弟先选呐?老大犹豫了一下,虽说不是很情愿,但舅舅发话了,也得听啊。这工夫,我姐夫正和我姐姐说话呢。我赶忙跑过去,让他们选老房子。我姐一愣,显然是不快的神态。看样,刚才我姐夫也是想选老房子,无奈下同意了。

后来,分完家以后,我姐姐的公公暗地里和我解释,老房子不论是门窗还是屋梁等,用料都是上好的木料,结实!而盖那座新房子的时候,显然是经济上力不从心,有些活儿就粗糙了一些。从他心理上来说,他还是偏向于小儿子。这样一解释,皆大欢喜。

后来,有涉及到分家以后的养老问题,比如兄弟二人每年给老人多少粮食、花生油、生活费等等,都一一列明。

农村分家也是为了防止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的一种方法,试想,一个家庭多了几个儿媳妇,彼此生活习惯不同,日子久了,难免会产生摩擦。而分家后,各过各的,就能减少共同相处的时间,减少矛盾的发生,促进家庭和谐,这也是分家的原因之一。


建行渐远


我认为现在分家简单。两儿都成婚,也就都有自己的房、车和接婚财产。那个儿子生活的好,买楼了,自然房子闲着。老人可居住。老人的财产不值钱。死了埋葬费也的儿子分担。故时分家,有长子的两儿分三份,长子有一份。


用户50639682912


分家的话,兄弟之间好说话,毕竟血浓于水是一家人!但是结婚了,妯娌之间就没那么好说话了!女人都是别人家嫁过来的,家庭教育以及生活习惯不同所以脾气不一样!


梦中会情人


时至今日在农村弟兄们分家还很普遍,分家时间是宜早不宜迟的,人多嘴杂 ,尤其是妯娌之间不分家很容易闹意见,大多在30岁前就分门另过了。分家的结果和过程很重要,直接影响父母养老和兄弟们关系的好坏。分家时要请伯伯、叔叔和本家德高望重之人来主持与见证。要立分家单,兄弟们人手一份,主要是住房、耕地的分配及怎样赡养父母等内容。要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有债务的话,兄弟们要承担偿还债务,俗称“分窟窿”。最后兄弟们各自在自己名字处摁下手印。这就是所谓的"私凭文书官凭印",避免以后不必要的纠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