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秘密杀死了她

那些秘密杀死了她

有位来访者说,她和男朋友的相识相遇相恋都很美好,然而,在临近婚期的一个月里,她对男友的感情淡了下来。她说害怕结婚后就不自由了。她想尽一切办法阻挠婚期的进行,最后想到逃婚。

她主动跟男友提出分手,男友难以理解,但男友非常爱她,就商量过段时间再谈结婚的事。过了大半年,男友再次提出结婚。她依然在婚前临阵逃脱。

咨询中,她一遍遍说很担心处理不好婚姻关系,会让父母失望,父母的婚姻不大好等等。我们在进行的咨询工作,围绕的是她对婚姻的态度问题,但她为何反复提及父母的婚姻?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她后,她沉默了好长时间,然后说,她害怕结婚后和丈夫发生性关系。

虽然他们婚前也有性行为,但性并不让她愉悦,甚至是痛苦。因为她的父亲曾对她进行了性侵犯。她非常羞耻,非常内疚自责。她说,这是她的一个重大秘密,不敢跟任何人说。她很担心妈妈知道了会崩溃,她也害怕妈妈知道了会讨厌她,她认为自己背叛了妈妈。

她为了守住这个秘密,牺牲了自己的亲密关系。

那些秘密杀死了她

家庭治疗大师李维榕讲过一个故事:在一个和睦的家庭,女儿多次企图自杀,不断地自残。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原来女孩被兄长性侵多年。女孩一直深藏着这个秘密,尤其不敢告诉父母。情绪总要寻求出口,她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不停伤害自己的身体。她清楚地知道,父母宁愿接受一个有精神病的女儿,也不敢去面对儿子性侵女儿的真相。在一个只能呈现和睦的家庭里,伤害自己就变成了反抗父母的一种方式。

女孩的这些情绪没有出口。她在家里甚至要装作若无其事,但她的情绪还在,她的愤怒,她的悲伤,她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痛苦,就只有通过自杀自残摧毁自己。女孩说,她憎恨自己的身体。她不知道,她要恨的应该是伤害她身体的人。

这些并不是特殊的个案,很多的性侵犯都发生在家庭里面,发生在熟人之间。有位网友说,读小学时,去亲戚家拜年。大人们在楼下聊天,她在楼上看电视,后来舅舅上来了,就坐在她旁边看电视。看着看着,舅舅忽然把她抱了过去,亲她,甚至摸她的隐私部位。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非常害怕,动也不敢动。

回家后,她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大发雷霆骂她乱说话,又骂她不要脸没事惹事。妈妈甚至警告她,以后不许再乱说话,不许再提这件事。她说,舅舅的骚扰让她觉得害怕和难过,但妈妈的回应,让她觉得心都死了。妈妈把这件事当作一个秘密,堵住了孩子所有的出口。

这种不被亲人保护的创伤,往往比遭遇性侵犯更刺痛孩子的心。

那些秘密杀死了她

前段时间,一个女孩跳楼自杀了。据《北京青年报》了解,女孩的跳楼与之前被班主任性骚扰有关。女孩因为胃疼在教师公寓休息,班主任以探病为由亲吻、搂抱她。随后女孩出现抑郁状态,后被医院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且女孩曾有多次自杀行为。

为了自救,女孩写了一份控诉状发到网上。在控诉状中有这样一句话:“明明该像鲜花一样美好的年龄,我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女孩试图去控诉,寻求出口。她去告诉心理辅导老师,老师告诉了班主任。而班主任却对她说:庆幸她没有告诉她父亲。又说让她不要为难他,她是个善良的孩子。反正也没被强奸,是不是小题大做了?本该揭发的不揭发,不该泄露的却泄露。女孩最后没有了出口,被这些秘密给堵死了。

这些企图把事情变成秘密的无声控制,早已把女孩从心理上杀死了。

有些秘密,我们需要保护;有些秘密,我们需要正视。被性侵的孩子会有创伤,但可以做心理干预治疗。糟糕的是,大家都去否认事情的发生,甚至小事化了,结果引发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对性侵事件的否认,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对性侵者的认同。就像那句话所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全社会一起完成的。”没有出口的孩子,最后只能通过极端的方式去寻求出口。

女孩的死,不仅是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那些秘密杀死了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