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率4年「連跌」下,《幸福三重奏》如何落實「幸福感」?

兩個月前,頭頂“幸福綜藝”光環的《幸福三重奏》正式亮相。從陳建斌“叔圈”C位出道、江宏傑和福原愛撒狗糧,到大S“剝蝦論”引發全網熱議、汪小菲回應剝蝦並霸氣護妻……幾乎沒人會料到,這檔情感類綜藝會受到如此關注,且能夠完成自己的初衷:

帶來幸福感

結婚率4年“連跌”下,《幸福三重奏》如何落實“幸福感”?


據民政部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自2002年以來我國民眾的結婚率和離婚率均發生了明顯變化,尤其是13年到17年之間,結婚率由9 .9%降至7 .7%,實現“4連跌”,離婚率由2002年的0 .9%連年攀升到2017年的3.2%,實現“倍速式”增長,且近5年晚婚現象明顯。

每當網絡上爆出明星藝人在一起或撒糖的消息時,大眾“我又相信”的言論便及時出現,反之則是“再也不相信愛情了”。種種數據和現象背後,只有一個普適原因:大眾的幸福感在下降,且對愛情和婚姻充滿了不瞭解和不信任。

如今,《幸福三重奏》已收官,而它帶來的、改變的甚至留下的還在持續發酵。

一堂投射了大眾幸福嚮往的“婚姻課堂”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幸福三重奏》更像是一堂公開式婚姻課堂。

女朋友或老婆生氣了怎麼辦?陳建斌教你如何逗她開心。她們突然問出“送命題”怎麼辦?請參考汪小菲如何“自保”;那如果是,她們太可愛了怎麼辦?不如像江宏傑那樣大膽去寵愛吧。話說回來,男朋友或老公惹你生氣怎麼辦?還能怎麼辦,對待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能包容就多包容一下吧。

在節目第一期片頭呈現的大數據調查中,據《國民婚姻情感指數白皮書》指出,工作、家庭、孩子和雙親等生活上的綜合性壓力正在拉低著人們的幸福指數,超80%的夫妻表示希望在婚姻情感中和自己的另一半有兩個人的獨處時光。

結婚率4年“連跌”下,《幸福三重奏》如何落實“幸福感”?


同時,據《幸福三重奏》的用戶畫像顯示,女性用戶佔節目受眾的60%,18歲-29歲年輕用戶佔60%以上。在“她經濟”盛行、年輕文化並駕齊驅的當下,《幸福三重奏》可謂拿下了市場頭部受眾群體。

透過如此可觀的數據不難發現,“幸福感”已成為大眾生活的“剛需”

與其他情感類節目通過“情侶速配”或設置“任務關卡”不同,《幸福三重奏》是一個活脫脫的“三無產品”,節目無設計、無劇本、無人設,以實景觀察的手法記錄著陳建斌和蔣勤勤,汪小菲和大S,江宏傑和福原愛這三對明星夫妻婚姻生活的真實與平凡。

忙碌繁雜的現代生活,大眾的時間大多被工作、家庭以及必要的社交所侵佔,分給愛情與婚姻的時間越來越少。在如此環境下,近年來晚婚、恐婚、單身、離婚等較負面的詞彙露出頻率大大增加。在如此社會痛點下,《幸福三重奏》出現的時機似乎剛剛好。

三種情感樣本下的“中國式婚姻圖鑑”

三對告別都市生活的明星夫妻來到北京郊區的農莊,過上了一日三餐悠閒自樂的田園生活。在短暫的節目錄制時間裡,他們早起煮飯、飯後散步聊天,或遊走田野間玩樂或窩在屋裡暢聊生活,褪去明星光環的他們過著的日子與普通人並無區別。

正是足夠平凡和生活化,《幸福三重奏》帶來的幸福感才足夠動人。翻看知乎中有關《幸福三重奏》的用戶反饋,好看、甜、良心製作等正向評論幾乎是大眾的一致說辭。

結婚率4年“連跌”下,《幸福三重奏》如何落實“幸福感”?


放眼三對明星夫妻,深知陳建斌孩子氣的蔣勤勤處處包容,稱讚鼓勵著陳建斌的每一個小驕傲,而陳建斌因懂得蔣勤勤的不易,所以會想辦法活躍兩人間的氣氛,甚至是去感受生育之痛;大S為了能給二人世界留下更多回憶,會克服內心的恐懼去學騎自行車,而汪小菲知道自己在婚姻生活中的不足,或吃護肝藥控制脾氣或時刻提醒自己去聆聽;福原愛和江宏傑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但相同的愛好和足夠的愛讓兩人的婚姻生活依舊過得像是在談戀愛,“狗糧”溢出屏幕外。

現在看來,節目對嘉賓的選擇合理也合情,這三對明星夫妻無論是從年齡、婚齡還是婚姻狀態來看均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應人群,他們的婚姻像是“中國式婚姻圖鑑”的縮影,代表的正是當代婚姻關係中的不同年齡和不同狀態維度。

如果說一開始大眾會因這些嘉賓是誰而關注節目,那麼在節目的逐步呈現和話題發酵過程中,他們的標籤不再,有的只是能夠讓大眾予以參照的生活狀態和婚姻之道。

如何“讓”幸福來敲門?

“雙方是否在事業上互相扶持過?”、“意見不合時一般聽誰的?”、“約會能增進感情嗎?”、“最想對對方說什麼?”……這些問題由節目內容延伸而來,亦是兩性關係中要經常面對的。

為了讓觀眾能夠通過觀察他人生活的幸福“妙招”,藉此在自己的婚姻和愛情中做到正確面對、合理化處理,《幸福三重奏》在每期節目末尾會播放一些街頭的隨機採訪,將徵集而來的路人夫妻對親密關係的看法作為輔助內容呈獻給觀眾,受訪者的回答雖然五花八門不盡相同,但臉上洋溢的笑容和幸福卻出奇一致。

幸福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幸福三重奏》也並非是要給大眾一個答案。作為一檔探尋“幸福”的綜藝,《幸福三重奏》想要的顯然也不只是幸福感透過屏幕的傳遞,引導大眾發現愛、正確合理的面對它,並將美好傳遞出去,才是這檔節目最大的“野心”。

結婚率4年“連跌”下,《幸福三重奏》如何落實“幸福感”?


從表面上來看,《幸福三重奏》是對三組明星夫妻婚姻生活的真實觀察,但實際上卻為大眾提供了一次投射情感需求並重新審視各自婚姻與愛情的機會。愛情需要用心,婚姻需要經營,無論處於婚姻哪個階段均有要面對的問題,當然也有解決問題的方法。

《幸福三重奏》中的三對明星夫妻,愛和相伴、甜蜜和依賴,甚至摩擦和理解,該有的他們都有。對綜藝節目“花樣百出”的“話題性”早已司空見慣的大眾來說,《幸福三重奏》“反偶像劇”式的生活化呈現反而更容易挑動起內心的柔軟。同樣,也正是這份充滿“煙火氣”的幸福感,大眾得以從中找回對愛情與婚姻本真模樣的認知。

三對明星夫妻雖然相處模式各有不相同,看到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各有千秋,但一致的是他們都能夠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看到並感受到長久不滅的關懷與愛,這些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沉澱下來、在時光的流淌裡慢慢淬鍊出來的感情,正是幸福最平凡卻又最閃光的模樣。

結婚率4年“連跌”下,《幸福三重奏》如何落實“幸福感”?


在彈幕齊刷刷的不捨聲中,《幸福三重奏》圓滿落幕,短短十期節目,在三對嘉賓的帶領下,婚姻生活的本真模樣以及探索幸福之道的沿途風光,均被觀眾盡收眼底。幸福的具體模樣我們無從得知,但幸福的愛情和婚姻或許正如陳建斌在不經意間為蔣勤勤朗讀的泰戈爾《流螢集》中的描繪:

“讓我的愛化作陽光,圍繞在你四周,同時又給你璀璨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