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旅行筆記之三:在新聖女公墓,尋訪俄國的那些靈魂(上)

(7月,應國窖1573之邀,前往莫斯科觀看世界盃決賽。自然,也會順訪莫斯科的一些人文名勝。而新聖女公墓,是如今中國遊客必到之處。許多人寫過新聖女公墓,但是,作為受俄羅斯文學影響的半吊子愛好者,我對新聖女公墓的敘述,大概和別人關注的重點,既有相似處,更有自己的偏好。)

莫斯科旅行筆記之三:在新聖女公墓,尋訪俄國的那些靈魂(上)

莫斯科新聖女公墓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網友供圖

緊挨著2018年世界盃決賽場館盧莫斯科日尼基球場的莫斯科新聖女公墓(著名俄語翻譯家藍英年先生在《尋墓者說》一書中將之譯為“新處女公墓”)是如今到莫斯科旅行的中國遊客必到的地方。

新聖女公墓,是莫斯科最為著名的公墓,以前是俄羅斯教會上層人物和貴族的安息地,因當年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婭公主在這裡被囚並葬身於此而得名——1682年,彼得和異母兄伊凡並立沙皇,彼得年幼,伊凡白痴,由伊凡姐姐索菲婭公主攝政,1689年彼得平息索菲婭策動的叛亂,把索菲婭囚禁在此地的修道院,彼得後來成為俄國最傑出的沙皇,莫斯科河上就有按照高大全形象鑄造的彼得大帝塑像。新聖女公墓後來成為俄羅斯著名知識分子、畫家、演員、政治領導人和科學家等墓地——朋友說就埋葬的人物來說,有些類似北京的萬安公墓。

對於多數中國遊客而言,說必到,一是導遊竭力推薦,在俄羅斯,墓園不是我們中國人想象的那種——在中國傳統中,墓地常與不吉利、害怕有著隱秘的瓜葛——俄羅斯的墓園,其實就是一個藝術建築的大全,去墓園,可以欣賞多姿多彩的藝術設計和建築,我們的導遊就是這樣向不想去墓地的人介紹的。當然了,墓園裡邊,埋葬著眾多中國人熟悉的俄國名人,這也是吸引人的地方。對於一些中國人來說,新聖女公墓最大的賣點,我猜測可能是裡邊有曾經的中&共領導人王明的墓。

莫斯科旅行筆記之三:在新聖女公墓,尋訪俄國的那些靈魂(上)

中國兩位俄語翻譯大家高莽先生和藍英年先生都寫過在俄國尋訪墓園的文章。高莽先生是詩人,我讀過他以烏蘭汗之名翻譯的許多俄國詩人的作品,他曾寫過《靈魂的歸宿——俄羅斯墓園文化》。藍英年先生則有《尋墓者說》。

對於我來說,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第二點,跟高莽先生和藍英年先生的心情類似。我去俄羅斯一個期待,就是想去那些我有過一星半點了解的俄國名人的故居和墓地去看看,帶著朝聖般的心情,因為這些人中,許多人的名字和他們的作品,曾經出現在我的生活中,陪伴過我,並相當程度上塑造了我的精神世界。啟程去往莫斯科之前,導遊小姐問我有什麼特別想安排的時,我說,如果可能,我想去莫斯科郊區,我想去看看帕斯捷爾納克的墓,因為《日瓦戈醫生》,他遭蘇聯當局迫害,死後沒有進入新聖女公墓,而是葬在了別列吉爾金諾小鎮。捷克著名作家赫拉巴爾曾寫道,無論雪有多深,總有一條被清理出來的道路,通往帕斯捷爾納克的墓地。很遺憾,他沒在我會去的新聖女公墓,這一次,因為是集體活動,我註定與他失之交臂。

好在,莫斯科的新聖女公墓,雖然沒有帕斯捷爾納克,還有果戈理,契訶夫,索洛維約夫,馬雅可夫斯基,布爾加科夫,愛倫堡,特瓦爾多夫斯基;有夏里亞賓,肖斯塔科維奇;有赫魯曉夫,葉利欽……

我之遊新聖女公墓,是隨團,大部隊,不同趣味的人組成的隊,集體活動,兼之不懂俄語,只好仰賴導遊,亦步亦趨地跟著,導遊介紹什麼就看什麼,就喔喔應聲。雖然有諸多念頭,私人盤算,卻無從解決。這是集體活動最大的缺憾。

去新聖女公墓那一天,天氣非常好。墓園裡樹木鬱鬱蔥蔥,最多的遊客,團隊遊客,都是我們中國的,相遇時會相視會心一笑,也有零散的不知是俄國還是其他國家的人,但人數遠沒中國人多。

莫斯科旅行筆記之三:在新聖女公墓,尋訪俄國的那些靈魂(上)

葉利欽墓。圖片來自網絡,感謝網友提供

最先入眼的,是一塊大理石製成的飄揚狀的俄羅斯國旗。就在公墓一進去,位置非常醒目。一般遊客進墓園,也會首先留意到它。這是葉利欽的墓碑。葉利欽對於世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名字,他的諸多事蹟也為人周知。毫無疑問,他是現代俄羅斯的創造者,也是蘇聯的終結者之一。墓園最醒目的位置留給了他以及用俄羅斯國旗做墓碑,也是合適的。對於蘇聯共產黨或者如今的俄共而言,他可能是最大的敵人,甚至,一些中國人都在內心深處視其為敵人。他後來退下時,選擇了普京作為自己的接班人,而這個接班人,在葉利欽死後,確保了葉利欽家族已經獲得的利益,沒有像對付那些商業巨頭那樣清算葉利欽的家人。導遊介紹說,國旗式墓碑做成飄揚狀,象徵著這位現代俄羅斯締造者坎坷起伏的命運。姑妄聽之。

莫斯科旅行筆記之三:在新聖女公墓,尋訪俄國的那些靈魂(上)

戈爾巴喬夫夫人賴莎墓。朱學東攝

離葉利欽墓不遠,矗立的一尊年輕女性的塑像,這裡是蘇聯另一位終結者戈爾巴喬夫的夫人賴莎的墓地。塑像是莫斯科大學生時的賴莎,她那時和戈爾巴喬夫相愛,也一起參加了世界青年聯歡——祖博克在《失敗的帝國: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中記錄了1957年7月莫斯科舉辦的世界青年聯歡節的細節,成千上萬的西方青年湧進了蘇聯,帶來了全新的西方世界的文化和其他信息,後來成為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的戈爾巴喬夫和他夫人賴莎也參加了這一活動。冷戰史專家祖博克認為,這一聯歡活動改變了蘇聯,英國著名紀錄片導演伍德海德則在《回到蘇聯:披頭士震撼克里姆林宮》說,“這個聯歡節為時僅僅兩週,但在訪問者回去之後,蘇聯已經不是之前的蘇聯了”。作為第一夫人時,輿論也對賴莎多有指責,說她“愛出風頭”。其時她不僅衣著時尚,同時也是蘇聯第一位拋頭露面從事社會活動的第一夫人,積極呼籲保護婦女兒童權益。 賴莎墓地青草茂密的空地,據說是預留給戈爾巴喬夫的——其實按慣例,蘇聯最高領導人死後,本應埋在克里姆林宮紅牆下的,不過,既然蘇聯都沒了,而且戈爾巴喬夫又是蘇聯的蓋棺人,他死後和夫人合葬新聖女公墓,也就很正常了。

離賴莎墓不遠,則是列別德的墓。列別德是車臣戰鬥英雄,曾經的國防部長,葉利欽曾經的親密戰友,當年的媒體明星,後來與葉利欽反目,墜機身亡。

莫斯科旅行筆記之三:在新聖女公墓,尋訪俄國的那些靈魂(上)

赫魯曉夫墓 朱學東攝

除了葉利欽,新聖女公墓埋葬的最有名的政治人物當數赫魯曉夫。赫魯曉夫死的時候,蘇聯還是個外表強大的“停滯的帝國”,但赫魯曉夫卻沒有被按照慣例安葬在克里姆林宮的紅牆下,沒有和他那幾位可怕的前任們葬在一起,而是進了新聖女公墓。在蘇聯歷任最高領導人當中,唯有赫魯曉夫沒有被安葬在紅場,不知道這究竟是他本人的意願,還是當年蘇共中央的決定。

導遊給我們介紹說,赫魯曉夫死後,他的家人請當時蘇聯最有名的一位現代派雕塑家為赫魯曉夫設計了墓碑,雕刻一尊塑像,用黑白兩色,對他的一生做一個形象的總結和評價——導遊說,這樣的設計意思是功過自有後人評說。這句話中國人愛說,我不清楚俄國人是否也喜歡。導遊介紹說,設計赫魯曉夫墓葬的這位設計師,曾被赫魯曉夫在生前曾經多次公開場合批判過。沒想到死後赫魯曉夫的家人還找他設計墓葬,也不知是赫魯曉夫本人的意思還是家人的意見。他的邊上,還有戰爭中他被槍斃的小兒子的墓。

在新聖女公墓裡,埋葬的政治人物不多,但大多數中國人熟悉,比如赫魯曉夫的對手、斯大林的寵臣莫洛托夫和卡岡諾維奇,以及赫魯曉夫的支持者米高揚。在關於二戰的歷史記錄和影視作品,莫洛托夫這個名字如雷貫耳,這是列寧的戰友中難得活到後來的。卡岡諾維奇曾是赫魯曉夫的上司。這兩人在1957年與馬林科夫一起,召開蘇共中央主席團特別會議,解除了赫魯曉夫的職務,赫魯曉夫則在朱可夫的支持下,通過中央全會,奪回了主動權,把這三位定性為反黨集團,在這一過程中,米高揚則是赫魯曉夫的支持者——米高揚曾經到過延安,他的孫子輩熱愛被父輩抨擊禁止的西方流行音樂,而在伍德海德的《回到蘇聯:披頭士震撼克里姆林宮》裡,米高揚們那些擁有特權的後代們,對西方流行文化的熱愛,埋下了摧毀蘇聯的種子。如今這些人的墓地同在新聖女公墓,不知道他們的亡靈,在馬克思還是列寧面前,他們會怎樣陳述,在斯大林的亡靈前,是否還會爭寵。

莫斯科旅行筆記之三:在新聖女公墓,尋訪俄國的那些靈魂(上)

鐵嘴鋼牙葛羅米柯,兩面人 朱學東攝

埋在新聖女公墓的政治家還有我們中國人熟悉的葛羅米柯,他是公認的一位手腕高超的外交家,作為蘇聯的外交部長,他曾在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這些美國總統面前展示過結出的職業外交家的天賦和堅韌,同時,他也是平安度過了蘇聯的斯大林時代、馬林科夫時代、赫魯曉夫時代、勃列日涅夫時代,安德羅波夫時代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他也是戈爾巴喬夫的保舉人之一。新聖女公墓的葛羅米柯塑像,形象地呈現了“兩面人”風格。

與葛羅米柯的幸運不同,另一位一般中國人不熟悉但熟悉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的命運不濟的傑出外交家、葛羅米柯的老上司李維諾夫,同樣埋葬在新聖女公墓。李維諾夫是列寧的戰友,後來被斯大林任命為外交部長。斯大林決心和德國合作後他被撤換。蘇德戰爭爆發後出任駐美大使,使租借法案適用於蘇聯。莫洛托夫一直忌恨李維諾夫,後來李維諾夫再次邊緣化,手下眾多職業外交官被槍斃,葛羅米柯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拔取代李維諾夫的。丘吉爾後來寫到:“這位被德國視為眼中釘的大名鼎鼎的猶太人,頓時象一件破工具似的被扔到了一邊,不容許講一句申辯的話,就被趕下了世界舞臺而從此湮沒無聞。……李維諾夫的去職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官方說法李維諾夫是病死的,但據說是被幹掉的。

順便說一句,李維諾夫還曾是蘇聯天才作家普拉東諾夫的保護者,失去了保護的普拉東諾夫,命運悲慘——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俄裔作家布羅茨基說,普拉東諾夫是堪比喬伊斯卡夫卡的作家,他的《切文古爾鎮》和《基坑》被禁,布羅茨基說,“使整個俄羅斯文學倒退了約五十年;它還使民族心靈的發展因此而被妨礙了約五十年”。我讀過其中的《切文古爾鎮》,一部夢幻般的現實作品。

很遺憾,導遊沒有帶我去尋訪李維諾夫的墓地。

墓地裡還有斯大林的前妻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之墓,她也是格魯吉亞人,比斯大林小20歲,1932年在臥室裡自 殺身亡,時年31歲。

莫斯科旅行筆記之三:在新聖女公墓,尋訪俄國的那些靈魂(上)

王明墓 朱學東攝

不過,新聖女公墓裡埋葬的政治人物裡,最吸引中國人的,恐怕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活動家王明同志”墓。

熟悉中國現代史的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王明路線,共產國際的代表,他後來在政治鬥爭中落敗,最後跑到了蘇聯,斯大林對他倒是不錯。王明死後,葬在新聖女公墓,離婚的夫人和女兒也葬在他斜對面。導遊告訴我,墓碑上寫著他的國籍是“蘇聯”,我哦了一聲。墓前放著幾束鮮花,我們在莫斯科的時候,莫斯科中國遊客如雲,想來大概是來莫斯科看球的王明的安徽同鄉來參觀時放下的鮮花吧。我對他的興趣並不大。不過,如果他沒跑,在後來能善終麼?死了能進八寶山麼?

莫斯科旅行筆記之三:在新聖女公墓,尋訪俄國的那些靈魂(上)

卓婭墓 朱學東攝

新聖女公墓裡,還埋葬著我自小熟知的幾位——他們在我的少年時代,也曾是我的偶像。卓婭和舒拉,二戰時的青年英雄,我們自小熟悉他們的故事,也熟悉在卓婭犧牲後,斯大林號召為她報仇,蘇聯紅軍對於殘殺卓婭的德國軍隊不接受投降全部槍決的的故事。他們姐弟倆的墓葬相對,中間有一過道,而舒拉的墓邊上,是他們的母親的墓。他們的母親,除了生養了兩個英雄兒女,還寫了本書,《卓婭和舒拉的故事》,也是我小時候就知道的故事。

莫斯科旅行筆記之三:在新聖女公墓,尋訪俄國的那些靈魂(上)

奧斯特洛夫斯基墓

莫斯科旅行筆記之三:在新聖女公墓,尋訪俄國的那些靈魂(上)

另一個我自小熟悉,甚至曾經影響很深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墓地。他的墓碑上,除了他的身影,還放著我們自小熟悉的紅軍軍帽和一把馬刀。在我成長的年代,保爾·柯察金對我的影響,遠勝於卓婭和舒拉。儘管,後來我對蘇聯革命的認知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但當我在嘈雜的人群中默默站在他的墓前時,少年保爾和朱赫來的相遇,與冬妮婭的相識,革命青年保爾後來在修路時在泥濘中與美麗的布爾喬亞少婦冬妮婭的重逢——我少年時讀這書,多麼政治不正確地為他們兩人從此陌路而感傷啊……儘管沉重的蘇聯革命史讓我後來對革命浪漫主義保持了警惕和距離,但是,這些少年時熟悉的場景,衝破時空和價值觀的壓制,竟然如電影般從眼前閃過。同行的人群中,有人背起了我曾經抄在本子上同樣熟悉的名言: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保爾·柯察金曾經深深影響了我。但我現在追求自己精神的解放。這同樣受到了蘇聯俄羅斯那些比奧斯特洛夫斯基更偉大的作家的影響。(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