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二戰也學中國搞「花園口」水災救國,結果卻帶來了如此惡果

中國抗戰史上,蔣府幾次冷酷無情的焦土戰略的實施,給同胞造成的巨大傷亡遠遠大過戰果,大失人心。這其中尤以炸燬黃河花園口壩口,造成千裡黃泛區,百萬人喪生、流離失所的歷史慘劇為甚。其造成的惡劣後果,讓被傷透了心的同胞甚至將“積極救災”的日軍視作救星!“恨官甚於恨寇”!實在是對國家民族的重大犯罪!

這種可恥低效的罪過,不僅蔣府有過,以冷酷無情施政的蘇聯也有過。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快速深入蘇聯國土,有些束手無策的蘇軍不得不在一些地段,採取和蔣府一樣混賬的“以水代兵”策略。

蘇聯二戰也學中國搞“花園口”水災救國,結果卻帶來了如此惡果

蘇聯二戰也學中國搞“花園口”水災救國,結果卻帶來了如此惡果

【第聶伯戰役】

烏克蘭境內的第聶伯戰役期間,蘇軍節節敗退,不得不決定炸燬剛剛建成沒有多少年、曾經是蘇聯建設偉大成就象徵的第聶伯河大壩。位於第聶伯河上大壩,年發電量30億千瓦時,由美國援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電力直接供應給蘇聯鋼鐵巨無霸——扎波羅熱鋼鐵聯合體,堪稱蘇聯工業化“名片”。

蘇聯二戰也學中國搞“花園口”水災救國,結果卻帶來了如此惡果

蘇聯二戰也學中國搞“花園口”水災救國,結果卻帶來了如此惡果

【蘇聯炸燬的大壩,德軍空軍俯拍的照片】

由於蘇德戰爭開打後,德軍高歌猛進,打得蘇軍一潰千里。於是1941年8月18日,蘇軍倉皇炸燬大壩,同時,也對發電機組進行了破壞。這次炸壩行動給下游的烏克蘭人民帶來了滅頂之災,大約10萬烏克蘭百姓死亡,當然對於當時的蘇聯政府來說,同時還有大量蘇軍士兵也被淹死!這樣巨大的代價,僅僅是延緩了德國人幾天的進攻!

蘇聯二戰也學中國搞“花園口”水災救國,結果卻帶來了如此惡果

蘇聯二戰也學中國搞“花園口”水災救國,結果卻帶來了如此惡果

出乎蘇聯人意料(也可能根本沒有想過),德國人很快就憑藉高超高效的技術,就修復了大壩和發電機組,恢復了電力供應。

蘇聯二戰也學中國搞“花園口”水災救國,結果卻帶來了如此惡果

1944年蘇聯反攻,德軍也是有樣學樣,在撤退時又一次對第聶伯大壩進行了破壞。這一次德國人就幹得更加徹底,整個大壩幾乎完全炸燬,第聶伯河流域廣大人民再一次蒙受了沉重的災難!這次破壞讓蘇聯政府直到1950年才最終完成對第聶伯大壩的修復工程。

參考文章:第聶伯水電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