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所说的‘真人’,究竟达到了什么境界?

对于“真人”一词,我们应该不陌生;金庸武侠剧中所说的张三丰张真人,就属于 “真人”。其实“真人”一词很早就出现了,最初的出处是在庄子的《南华经·大宗师》一篇之中。《大宗师》之中这样描写真人: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道教中所说的‘真人’,究竟达到了什么境界?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真人是了知大道境界者,有大智慧,真人平静、无欲,与天合一,外物已然无法对他造成危害。

庄子最早对于真人定义之后,其后一些杰出的国学经典中也有对于真人的描述。

《洞元自然经诀》: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於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鬼谷子》: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黄帝内经》: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道教中所说的‘真人’,究竟达到了什么境界?

以上诸家对于“真人”的定义,仔细推敲,可知是相通的。用今天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概括,“真人”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道教出现后,“真人”一词就几乎成为道家的专有名词。道教对于“真人”的定义,有了本教的浓重色彩,简洁而不失深度。道教认为,洞悉了宇宙和人生的本原,真正觉悟者,就是真人。这个定义,其实也是“天人合一”境界的另一种说法。

由于真人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历史上被封为真人的人,寥寥无几。我们比较熟知的,关伊子、庄子、列子,在唐朝时期被封为道家真人。而鬼谷子、王重阳、张三丰等,则被封为得道真人。

道教中所说的‘真人’,究竟达到了什么境界?

道教确立之后,教中弟子推举了“四大真人”,分别为通玄真人、冲虚真人、南华真人、洞灵真人。而老子作为道祖,则是四大真人的老师。通玄真人乃是战国末期的文子,曾拜老子为师,文子是范蠡的老师。冲虚真人乃是战国时期的列御寇,也就是列子。而南华真人,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就是著名的庄子。洞灵真人是亢仓子,相传叫做庚桑楚,《庄子》一书中称其为庚桑子。亢仓子是老子的弟子,得老子真传。

道教中所说的‘真人’,究竟达到了什么境界?

“真人”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真人”的境界,并非渺然无际,而是有理可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