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開陽縣禾豐鄉被命名爲「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喜報

禾豐布依族苗族鄉人民政府被省文化廳命名2018至2020年度“貴州民間文化藝術(地戲)之鄉”榮譽稱號,貴陽市只有4個喲!

喜報!開陽縣禾豐鄉被命名為“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喜報!開陽縣禾豐鄉被命名為“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喜報!開陽縣禾豐鄉被命名為“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說起禾豐鄉長紅村鮓壩塘地戲的來源,要上溯到三國時期。相傳當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此地屯兵時就有了雛形,他的兵士在訓練之餘,時常與當地土著民族開展娛樂活動,其中一項就是唱戲。那時戲的內容比較單調,僅有正反兩方面人物形象。隨著歷史的發展,唐朝中後期開始盛行的龍花燈的加入,充實了民間自娛自樂文化,魏徵丞相斬違反天條的涇河老龍的傳說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後,長坡人將這個傳說編成劇目,擴大了人物的陣容,角色從皇帝到臣子再到普通人都有。

喜報!開陽縣禾豐鄉被命名為“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禾豐地戲發展的鼎盛時期是明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為平定、穩定西南局勢,調集二十萬大軍西征,在平定西南局勢後,大軍留在當地戍守,過著半農半軍的屯墾生活,將江浙一帶先進思想和文化有機地融入當地,與當地居民相互取長補短,增進交流,對長紅地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尤其是明朝二太子正德王在貴州四處尋訪賢納士的事蹟,被地戲編成新的劇目,使角色涉及到最底層的農夫、農婦,進一步豐富了地戲的內容。鮓壩塘地戲發展到現在,共有劇目十餘個,著名的有《魏丞相斬龍記》、《正德王訪賢》等。

喜報!開陽縣禾豐鄉被命名為“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如今地戲是禾豐鄉人獨特的生活方式,是民族個性與文化多樣性的審美習性“活”的顯現,每逢新春之後、元宵節前,禾豐鄉隨處可見自編自演、世代相傳的地戲表演。人們跳地戲主要是為了驅邪禳災,也是為了娛樂。更展現了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的禾豐人民對生活的感受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來源/開陽縣禾豐鄉 圖/文:侯植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