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开阳县禾丰乡被命名为“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喜报

禾丰布依族苗族乡人民政府被省文化厅命名2018至2020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地戏)之乡”荣誉称号,贵阳市只有4个哟!

喜报!开阳县禾丰乡被命名为“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喜报!开阳县禾丰乡被命名为“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喜报!开阳县禾丰乡被命名为“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说起禾丰乡长红村鲊坝塘地戏的来源,要上溯到三国时期。相传当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地屯兵时就有了雏形,他的兵士在训练之余,时常与当地土著民族开展娱乐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唱戏。那时戏的内容比较单调,仅有正反两方面人物形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唐朝中后期开始盛行的龙花灯的加入,充实了民间自娱自乐文化,魏征丞相斩违反天条的泾河老龙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后,长坡人将这个传说编成剧目,扩大了人物的阵容,角色从皇帝到臣子再到普通人都有。

喜报!开阳县禾丰乡被命名为“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禾丰地戏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为平定、稳定西南局势,调集二十万大军西征,在平定西南局势后,大军留在当地戍守,过着半农半军的屯垦生活,将江浙一带先进思想和文化有机地融入当地,与当地居民相互取长补短,增进交流,对长红地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尤其是明朝二太子正德王在贵州四处寻访贤纳士的事迹,被地戏编成新的剧目,使角色涉及到最底层的农夫、农妇,进一步丰富了地戏的内容。鲊坝塘地戏发展到现在,共有剧目十余个,著名的有《魏丞相斩龙记》、《正德王访贤》等。

喜报!开阳县禾丰乡被命名为“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如今地戏是禾丰乡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习性“活”的显现,每逢新春之后、元宵节前,禾丰乡随处可见自编自演、世代相传的地戏表演。人们跳地戏主要是为了驱邪禳灾,也是为了娱乐。更展现了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禾丰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来源/开阳县禾丰乡 图/文:侯植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