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太原的迎新街是“小香港”?

Emzie


八九十年代,人们常会将一些比较富裕的县市区域比作“小香港”。迎新街在太原的北部区域,属于较为繁华的一条街,以前也曾有人称之为“小香港”。其实,迎新街与太原市其他较为繁华的街道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到时现在迎新街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迎新街位于尖草坪区,是太原北部紧邻新华化工厂的一条东西走向4车道的繁华街道。1955年,新华化工厂等企业兴建职工住宅区,为反映新中国工人阶级迎接新战斗做出新贡献的豪迈之情,定名迎新街。



迎新街可以说是这一区域最繁华的街道,街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从周边来此购物的居民络绎不绝。尤其是迎新街周围,有太原工业学院、山西金融职业学院的学校等多所学校。



2017年,尖草坪区将以产业升级为主导,建设生态宜居休闲区,将重点发展迎新片区。迎新片区是新东街以北、新华化工厂以南、新兰路以西、大同路以东的一片区域。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相信迎新街将会焕发新的生机。


太原晚报


太原市迎新街位北城尖草坪区,上个世纪1955年,新华化工厂等企业兴建职工住宅区,为反映新中国工人阶级迎接新战斗做出贡献的豪迈之情,定名迎新街。迎新街本就一条东西走向的四车道街道,但由于街道两旁聚集了这个区域的工厂单位医院学校和住宿区,直到现在周边繁华主街也只是迎新街一条,所以也泛指新东街以北、新华化工厂以南、新兰路以西、大同路以东的一些区域。

据我所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迎新街可是太原很繁华很红火的地界。当年抓革命抓生产,国有企业工人阶级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而迎新街就齐聚五厂一校(新华、兴安、江阳、卫东、东方、化校),五厂中以兵工厂为主要,职工小则几千人大则过万人。整个迎新街就是在当时三线建设时的一个产物,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以迎新街为中心的人口在80年代初就达到20万以上。各种生活设施齐全:医院三家(三级甲等的太钢总医院、省国营新华医院、太原傅山医院)、电影院两个、邮局银行多处、公交六条线路(36、37、821、821支、15、15支)。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口主要以工人为主,在当年国营企业兴盛的时候,工人们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都是很优越的,可以想象这片区域一到下班,成群结队的工人们走出厂区,道路两旁商店林立,工人们或买菜或下馆子自然是热闹无比。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转型期,迎新街的工厂单位也汇入到搞活经济的洪流中去,这里一定是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传统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断踫撞交融,一派“小香港”的派头。我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到太原求学后留下来的,那个时候国营企业都纷纷濒临倒闭破产,工人们被迫下岗走入社会自主择业创业,街道上到处是歌厅,迎新街从此没落。


黄河视讯


我是在迎新街长大的。虽然不大,但胜在五脏俱全。而且附近的工厂职工,村民人数众多,生活方面需求量大,所以迎新街曾经很繁荣。但是现在,因为工厂破产倒闭,居民交通方便等等的原因,迎新街不再像以前那么繁荣了。尤其是最近修路的原因,基本成了孤岛,更别谈发展了!说小香港,也是曾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