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希特勒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可惜还没上战场,就被击沉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它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作战平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母是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庞大、结构最复杂、作战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航母,按照排水量大小分三个等级:6万吨以上属于大型航母、3-6万吨属于中型航母、3万吨以下属于小型航母。如果按照动力装置来区分,航母可分为常规动力航母和核动力航母。到目前为止,航母已经有了百年历史,同时航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

二战期间,苏美英等几个主要交战国都拥有航空母舰,,但纳粹德国惟一的航母“齐柏林伯爵”号却从来在战争中露面,二战后的去向更成为一个谜。2006年7月,波兰石抽勘探员在海底发现了二战军事史上最大的谜”隐身深海近半个航空母舰世纪的“齐柏林伯爵”号航母

2006年7月12日,波兰培德罗巴迪克石油公司的勘探船像往常一样缓缓地行使在浩瀚的波罗的海上。在到达韦巴港附近时,全副武装的勘测队员开始陆续潜入海中。“我们当时正进行声距测量,为石油勘探做准备。”勘测队员格拉波夫斯基讲述了当时的情况,“到了250米深的幽暗海底时,我们突然发现一艘锈迹斑斑的大型船只残骸。”这让勘测队员非常奇怪,因为按照事前的海事情报,这里并没有大型船只沉没过。队员们立即将消息报告给船长。船长迅速组织了更多的潜水员对这艘“大船”进行了调查。“这个庞然大物足有260米长”经过仔细分析,潜水员们证实这是一艘“德国船”,但它到底属于谁,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潜水员们则不太清楚。

此事惊动了波兰、得过两国政界。经过双方知名军事专家的考证,这艘“德国船”就是二战时纳粹德国风光一时的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号。难怪波兰潜水员目瞪口呆,“齐柏林伯爵”号长262.5米,排水为3.35万吨,最高航速达35节,航程是1.4万公里。它可以轻松地从德军基地航行到英国附近的北海海域。再看看它的武器装备:双管炮25座,单管炮7座,可搭载50架飞机等,“这完全可以与当年称霸太平洋的美军航母媲美。”。

说到“齐柏林伯爵”号的故事,还得从上世纪30年代说起。当时,航空母舰曾是纳粹德国海军计划中的重要部分。1929年2月,纳粹德国海军上将雷德尔提出了建造两艘航空母舰的建议,得到了批准。两艘航母的名字分别叫“齐柏林伯爵”号和“彼得·斯特拉塞”号。“齐柏林伯爵”是为了纪念硬式飞艇的发明者齐柏林。而“彼得·斯特拉塞”则是德国飞艇部队长官彼得·斯特拉塞的名字。

这是希特勒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可惜还没上战场,就被击沉

1935年,希特勒宣布建造航母。第二年,德国基尔造船厂一下子就铺设了两艘航母的龙骨。当欧洲战事全面打响时,“齐柏林伯爵”号已经完成大约85%,而且大部分基础设备已经安装完毕。“1938年,当‘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下水的时候,希特勒兴奋异常,他对它行了一个纳粹军礼,希望这艘庞大的船可以帮他征服整个北海区域。。

然而,后期工作却因德国海军总体战略思想的改变而于1939年10月停滞。“齐柏林伯爵”号的全面工作于1940年5月被完全中止。

两年后,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载机成功地把纳粹海军“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赶出了摩尔曼斯克附近的盟军补给线,海军上将雷德尔迫不得已再次提出“为保护舰队免遭敌人空中打击,完全有必要配备航空母舰”的要求。于是,1942年5月,建造工作正式恢复。此时的“齐柏林伯爵”号携带了7个轰炸机中队和3个歼击机中队。

以前,一些军事历史学家一直认为,纳粹德国航母没有真正投入作战的原因是战事推展过快,但事实上恐非如此。

其实,纳粹德国航母之所以迟迟未能加入海军的行列,与德空军总司令戈林的霸道和独裁有关。戈林曾经说:“在德国土地上一切会飞的东西都属于我。”海军多次提出要建造航母,加强海军航空兵力量,这使得这位空军总司令大为恼火。他清楚地知道,航母是流动的海上机场,有了它,海军岂不是有了飞机吗,航母是海军的,空军司令管不着,这岂不是削弱空军的力量,扩大海军力量了吗!因此,身为空军总司令的他坚决反对。

这是希特勒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可惜还没上战场,就被击沉

后来,德国议会终于同意海军建造两艘航母。戈林心里很不痛快,就有意阻挠航母的建造。当时,航母舰体部分由海军监造,而机场和舰载机方面由空军研制。结果由海军建造的舰体早就造好了,但空军建造的机场和舰载机却迟迟未能配套,许多重大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海军看到这种情况,觉得没有指望了,只好投入上千艘潜艇,采取切断海上运输线的方法,以求扼住盟国的经济命脉。这种方法实在是无奈之举。

1942年,德国海军又试图把两艘大型邮船“欧罗巴”号和“波茨坦”号改装成小型的航母,可是霸道的戈林又不给舰载飞机,只给了几架陆用的飞机。但这些飞机根本不能在舰上起飞,因此改装航母的计划不了了之。

高层领导人物的决策失误是导致“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夭折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到二战爆发时,德国已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的水下潜艇部队。二战中德国潜艇作为一张王牌曾在大西洋兴风作浪,几乎切断了英国海上交通线。仅在开战的第一年中,这支潜艇部队就击沉了盟军各型舰只471艘。这种疯狂的潜艇“绞杀战”,在战争初期几乎使英伦三岛陷入了绝境。正是由于潜艇在夺取制海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纳粹德国认为其海上作战有足够的优势,从而放慢了建造航母的步伐。

纳粹德国的潜艇部队虽然堪称第一,但海上航空力量太过薄弱,在盟军水面、空中反潜力量的联合围剿下,最终失败。1945年4月,纳粹德国摇摇欲坠,仓惶逃窜的德军为了不让“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落入苏军之手,将其凿沉在波兰什切青港口附近的浅水里。很快,攻入波兰港口的苏联红军就发现了它。

但“齐柏林伯爵”号并未因此过上安稳的日子。纳粹灭亡之后,根据盟军的协议,所有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战舰必须被完全毁掉或是在深海沉没。但盟国的侦察员发现,当时苏联耍了个“小花招”,并未将它从浅海拖向深海埋葬。

这是希特勒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可惜还没上战场,就被击沉

随后,苏联方面还偷偷修复了“齐柏林伯爵”号航母,并且用它将不少缴获的德国设备运到了苏联。不久,苏联方面又把“齐柏林伯爵”号航母弄回了波兰。也许冷战的危险过于严酷,在韦巴港附近,“齐柏林伯爵”号被当作了练习的靶子,任由俯冲式轰炸机一次又一次地轰炸,以便应对美国的威胁。在苏联空军的多次“练习”下,命运多舛的“齐柏林伯爵”号航母终于沉进了大海。

尽管它的沉没地点已经不再是个谜团,但对于苏联对沉没地点的保密措施还是不得其解。半个多世纪以来,苏联当局一直不对外公开这艘大型战舰的沉没地点。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莫斯科档案的公开也没有说出“齐柏林伯爵”号航母的确切位置。曾经辉煌一时的战舰就这样加入了几十艘沉船的行列。哈斯教授表示:“苏联为什么总是对这艘战舰的位置三缄其口,现在还没有答案。但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或许上面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货物;二是跟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如今,“齐柏林伯爵”号航母残骸再次被人们发现,它是将重见天日,还是继续带着所有的伤痛和历史记忆躺在海底!就算这艘航母真的有思想,估计它也很难抉择。此外,还有一个谜是它究竟应该归谁所有,以及应当如何处置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