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首届雄安仲裁论坛在雄安新区成功举行

2018首届雄安仲裁论坛在雄安新区成功举行

2018首届雄安仲裁论坛在雄安新区成功举行
2018首届雄安仲裁论坛在雄安新区成功举行

2018年8月24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主办,深圳国际仲裁院(深圳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天津仲裁委员会、法制日报社与我会共同协办的2018首届雄安仲裁论坛在雄安新区(雄县)成功举行。

2018首届雄安仲裁论坛在雄安新区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主题为“创新、务实、共享”,旨在研究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仲裁发展趋势、路径和规律,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展开研讨,从而为雄安新区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雄安新区社会治理提供法治方案。

论坛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和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雄安规划与法律服务”、“争议解决的雄安创新”、“雄安建设工程与仲裁服务”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来自司法部、商务部以及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大型企业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2018首届雄安仲裁论坛在雄安新区成功举行

司法部石海处长、法制日报社邵炳芳社长为论坛致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王承杰秘书长、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中心林志炜秘书长代表首届主席单位致辞。

司法部石海处长在致辞中指出,我国仲裁机构受案量以平均每年30%速度递增,仲裁行业面对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中国仲裁行业发展仍面临机构发展不平衡、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石海处长对仲裁机构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并寄望仲裁机构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仲裁制度、提升仲裁公信力”。

2018首届雄安仲裁论坛在雄安新区成功举行

在论坛开幕前的“雄安仲裁论坛发起人会议”上我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孝磊当选为论坛理事会轮值副主席。

2018首届雄安仲裁论坛在雄安新区成功举行

雄安规划与法律服务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仲裁专业委员会主席沈四宝就“对外开放大格局下我国仲裁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主题发言。对于因改革开放格局加大而增多的经济纠纷所造成的巨大挑战,中国仲裁机构该如何应对和发展,他提出了五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是我国仲裁在走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中国元素,又要有建立在国际视野和胸怀基础上的国际化思维;二是要对传统的仲裁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以创新仲裁体制;三是可以适当地对我国仲裁机构进行合并,把需要的仲裁力量加以融合,以产生1+1>3的效果;四是我国仲裁机构需要重视外国元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一带一路”争议解决的需要;五是需要考虑怎么样看待中国仲裁事业走出去的问题。因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并把国际贸易纠纷引进来由国内仲裁机构解决,才是我国仲裁对外开放的宗旨。

来自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马屹表示,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自设立以来,一直贯彻“先行先试”的原则,因而成为国内商事仲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他指出,上海自贸区的仲裁规则吸收借鉴了许多国际商事仲裁的先进制度,如增加了“临时措施”和“紧急仲裁庭”制度、增设了“小额争议程序”等内容,这些制度为雄安新区仲裁机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依据,所以,他对雄安仲裁机构未来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几点希望:首先,应当主动尝试,争取将商事仲裁建设纳入到国家战略设计格局中;其次,注重利用雄安新区建设的机会,共同推进仲裁体制、规则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最后,有效借鉴利用“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的模式,进而形成仲裁法律服务市场的积聚效应。

我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孝磊,通过对标深圳的经济规模和民商事纠纷类型、数量,对雄安新区的纠纷解决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商事仲裁应提高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来自某金融机构雄安分行的董哲指出,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

2018首届雄安仲裁论坛在雄安新区成功举行

争议解决的雄安创新

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陶景洲律师指出,我国仲裁机构若要将业务扩展到国际投资仲裁领域,首先,需要有关国家机关在所签署的投资保护协定里面赋予投资者选择权,在选择权里加入中国的仲裁机构,以便于当事人可以自由地选择仲裁机构解决争端;其次,需要我国仲裁机构人员队伍更加国际化;再次,需要我国的国际投资仲裁程序增加透明性,国际投资仲裁增加透明度也是世界上投资仲裁的大趋势;最后,需要尽快建立国际投资仲裁裁决的执行制度。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处长温先涛围绕“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的执行问题”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指出,“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即《新加坡公约》是和《纽约公约》、《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所齐名的国际三大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跨国执行法律文件。他表示,国际商事调解本质是一种商业安排,它需要有国际商事争议在先、第三方作为调解员参与、有既判力和终局性效果,并且不排斥执行地司法审查等要素构成;他认为,国际商事调解制度跟《纽约公约》区别之处主要是在适用方式上,即和解协议当事各方明示同意适用《新加坡公约》是适用该公约的必要条件;他强调,我国若要加入《新加坡公约》,国内的法律制度建设需加强完善,我国需要建立“鼓励机制”、将调解主体的原有范围进行扩大、将专设调解和个人调解纳入其中,并取消对于调解主体资质进行要求的规定。

对温先涛的发言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秘书部部长张小建进行了附议。他接下来重点介绍了中国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工作经验。他指出,南沙国际仲裁中心的通则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同时也充分彰显了自由平等。他罗列该仲裁中心所具有的四点创新之处:一是推进网络仲裁,即办案模式的创新,使得全部互联网案件都可通过网络解决;二是大力推进“临时仲裁”的落地;三是提供仲裁文书的翻译服务;四是一案一码,每份裁判文书都有独一无二的二维码,通过微信扫码即可验证裁判文书的真伪。

腾讯集团法务部副总经理王小夏在发言中,主要以“仲裁如何拥抱法律科技”为核心议题进行了介绍。他围绕如何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网络科技内容,通过整合腾讯现有的成熟技术,以推动网络诉讼、仲裁等项目快速有效落地进行了介绍,并对探索创新法律规则,提升互联网规则,制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2018首届雄安仲裁论坛在雄安新区成功举行

雄安建设工程与仲裁服务

考虑到雄安新区早期建设为大规模的工程施工,论坛专门安排原最高院法官李琪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解读。他介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司法解释在起草时一直秉持包括“立足解释论而非立法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边界把握与目的统一,重视行政管理的发展与职能发挥”、“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等三大原则。他指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二制定过程中,以下几方面问题格外重要因而值得注意,具体包括合同效力及相关问题、工程价款结算问题、工程鉴定问题、实际施工人权利救济问题,以及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

来自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法律顾问、法律合规部部长王甲国系统围绕“快速解决纠纷、加速雄安建设”这个议题进行发言。他表示,雄安新区的建设离不开工程建设,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长,工期紧等现实因素影响,如何及时高效,低成本的解决这个过程当中所遇到的法律纠纷,是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所以,为了将此问题更好地解决,这需通过落实一系列措施,以有效结合仲裁和建设工程案件之间的联系:一是要充分发挥仲裁如保密、灵活、一裁终局等固有优势:二是要提高仲裁员的专业化程度,仲裁机构仲裁员专业化水平;三是要扩大使用中间裁决、部分裁决;四是要推广使用建筑施工争议评选,以加快雄安建设的速度,节省司法资源;五是要多措并举,做好仲裁服务。

在解决建设工程法律纠纷中仲裁程序具有哪些优势?原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助理总经理,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裴克炜律师对此指出,和传统诉讼程序相比,仲裁程序具有专家断案性、避免法院专属管辖性、降低守约方维权成本性、程序公平性、效率性和突破性等几大优势。

北京海外君合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军在讲话中,对于“国际工程管理在雄安建设中的借鉴”为核心内容向大家进行了分享。他对国际工程管理与国内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差异内容进行了介绍,指出具体包括合同效力、严格合同管理、监理工程师的作用、工程质量的过程管理和监督、分包商报批和管理等方面存在区别。借鉴在国际工程争议中普遍使用的争议裁决制度(国内称为争议评审制度),在国内建筑工程中的推广运用,达到快速解决工程争议的目的,他指出,从雄安新区的建设当中需要吸取不同领域的法律制度,以及国内外建设工程制度的管理过程当中可以借鉴的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快速解决建筑工程争议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发展雄安新区工程建设事业。

论坛由我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孝磊代表论坛七家发起人单位致闭幕辞。他期望大家将雄安仲裁论坛办成中国仲裁理论研究的前沿阵地,创新雄安仲裁服务,为雄安新区良好的建设环境做出贡献。

本次论坛网络直播关注人数超20.7万人次,法制日报、中国雄安官网、人民雄安网、河北日报、河北工人报、长城新媒体、搜狐网、凤凰网、河北新闻网、腾讯大燕网、雄安第一频道等媒体报道了本次论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