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事件你怎麼看,出軌了還能且行且珍惜嗎?

“ 分手什麼的並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那種彼此都試圖挽回,

卻又都無能為力的茫然。”

劉強東事件你怎麼看,出軌了還能且行且珍惜嗎?

圖|電影《花樣年華》

十幾年前“出軌”“婚外情”還更多隻是諸如《廊橋遺夢》《花樣年華》等文藝作品中的符號式情境,現今這些字眼已橫掃大眾的生活:從《晝顏》虛擬電視劇到王寶強、文章、高以翔等公眾人物的出軌被出軌再到普通大眾,所過之處一地雞毛。

《人物》曾經採訪人大教授、中國性學教父潘綏銘,問他:“這些年來,最讓你意外的變化是什麼?”

潘綏銘說:“最意外的是中國的婚外戀: 中國大約每3個丈夫和每7.5個妻子中,就有一個曾經出軌。”

另一調查表明,出軌後,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留在關係裡。根據Schneider(1999)等人的研究顯示,出軌後會有60%的伴侶威脅要同出軌者離婚,但其中只有不到25%的人最終終止了關係。也只有10%的出軌者會選擇離開原本的伴侶,並和情人在一起。

生活不易,婚姻不易,出軌後如何且行且珍惜?

Part 1

關於謊言

劉強東事件你怎麼看,出軌了還能且行且珍惜嗎?

圖|電影《消失的愛人》

大部分時候,與出軌相伴發生的,是一個個的謊言。

許多出軌者自我安慰說:“我不告訴伴侶自己出軌,伴侶就不會難過,不會受到傷害。”然而一旦一個人開始撒謊,隨之而來的是無數其他的謊言。表面看似風平浪靜,然而伴侶總會覺得有哪裡不對勁。跑去問那撒謊的一方,對方會說沒有這回事兒,一切都正常,是TA想太多了。但是對於伴侶而言,雖然並無證據,但是TA已經感覺到異常,TA的直覺以及雙方底層的信任已經受到了干擾。

為什麼出軌後很少有人主動說出真相?相比起出軌、撒謊,為什麼很少有人選擇直面關係與真相?為什麼撒謊的人想到要說出真相,就會感覺如此困難?

因為人們一想到要說出真相,就得應對隨之而來的一系列衝突。我們羞於說出真相,我們害怕真相,也害怕由此引發衝突。

其實,就像世間幾乎所有事情都有因果關係一樣,我們種下了“因”,就必須得去處理它的“果”。短期看來撒謊可以避免很多衝突,但是如若不直面現實,長期而言會帶來更大的傷害。被揭露的謊言會產生裂痕,也會摧毀彼此之間的信任。

當親密關係出現危機時,採取積極的措施,遠比消極地逃避反擊更有實際意義。當察覺到謊言的出現時,為了重拾雙方之間的信任,可以做兩件事:

  • 深入地瞭解並真誠地與伴侶分享自己在關係中的感受,讓感受與需要實實在在地被聽到。
  • 被欺騙方不要一味地責怪對方,可以花時間深入地審視自己。也許是親密關係中早已出現了問題卻沒有被及時覺察,所以不被滿足的一方就去尋找關係外的寄託(注意這並不意味著要合理化出軌方的行為);或者,存有其他的難以被覺察的情況。

Part 2

關於恐懼

劉強東事件你怎麼看,出軌了還能且行且珍惜嗎?

圖|電影《消失的愛人》

在發現伴侶出軌後,大部分伴侶會陷入爭吵、相互指責、冷暴力之中,嚴重的會直接導致分手或者離婚。在憤怒、悲傷之外,當事人也會感到非常恐懼。

恐懼的背後是什麼?

這時我們需要審視自己,回看自己的過去來追根溯源,找到我們目前所恐懼的東西背後的本質。我們小時候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時候學到很多東西,其中也包含情緒;我們成年後的情感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到早期與父母的互動形成的依戀模式的影響。如果在兒時受過創傷,那這種傷害遺留的影響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我們成年以後的生活裡,直到我們療愈了那個傷口。

如果這個傷口出現在成人後的生活裡,會有什麼表症呢?

我們常常會把情緒投射到別人身上。我們經常說:“我討厭我的丈夫(老婆),TA讓我感覺很憤怒,很受傷。”我們以為自己不舒服的原因是別人和他們的行為,但這是一個大大的幻覺。如果一個人保持足夠的自我覺察,TA就會發現,這種不舒服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過去投射在了另一個人的身上。

因此,我們需要通過追溯自己的過去、審視自身來探究事情的本質。

舉一個很形象的例子:投影儀投射影像,如果想改變影像的內容,那你是要去撓牆還是去改變投影儀?答案顯而易見。意識之光通過我們內在的認知的矩陣照射出去,我們許多隱藏的過去便於外在浮現出來。

當我們說:“就是因為你,我才感覺那麼不舒服。”這就像嘗試通過撓牆來改變影像內容,它並不能實質性地改變生活的任何內容。

當我們害怕的時候,我們需要關注一下自己內心的訴求。向內看的時候會追溯到傷害發生的源頭。我們會發現,恐懼發生得越早,它的影響就越大;越晚,它的範圍就越集中。

對一些人來說,當他們因為伴侶出軌而面臨離婚的危機,整個人生都需要改變的時候,他們內在會充滿了生存的恐懼,聽不到其他聲音,認為人生從此坍塌。但是很有可能,他們感受到的不是離婚的悲傷,而是類似於小時候在醫院裡作為一個小嬰兒的恐懼,而這種恐懼被投射在離婚這個具體的事件上。對於處於離婚情景中的他們來說,恐懼是如此真實。他們可能滿心想的是:

如果我離開了伴侶,那我的整個人生就崩潰了。但是,一個成熟的成年人離開自己的伴侶,TA的人生是不會崩潰的,崩潰的只是被過去的恐懼所支配的心態。

而伴侶的出軌和謊言,可能也存有不曾被雙方所覺察的恐懼和一些藏於水面下的東西。當我們覺察這一點之後,就會以理解的心態,而非始終堅持二元對立的觀念,去責備伴侶。

Part 3

關於分享、聆聽與責任

劉強東事件你怎麼看,出軌了還能且行且珍惜嗎?

圖|電影《晝顏》

伴侶因為自身的恐懼而撒謊,覺察到這一現象之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誠實地分享自己的感受,也鼓勵對方分享自己的感受。

為何個人感受的誠實分享如此重要?因為一旦我們感覺到別人真正地聽到、看到了我們,我們就感知到了兩顆心彼此之間的聯結。

有一個運動,叫做“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我們需要主動承擔起各自在關係中的責任,與對方保持溝通,這就是“修復式正義”的全部原則。它不僅僅適用於常規的法律體系,也適用於親密關係。

責任擔當非常重要,如何在避免對關係的仇恨與報復的同時,又不失真相與理解,是在親密關係中出現謊言、出軌後非常大的一個挑戰。

一旦我們避免了對彼此的譴責,去分享自己的感受,才能使對方真正地聽到自己。

感受分享、聆聽之後,需要採取措施以進行親密關係的重構。

受傷害的這方在傾訴時,若另一方是真正用心地在傾聽,TA會感到自己所宣洩的情緒被真正地感受到了。

但是很多人在傾聽時,雖然TA的耳朵在聽著,但實際上內心卻是封閉和保護起來的。別人說的話就只觸及到TA的保護層,而不會深入其內心。TA並不是真的想要去感受,對方也沒有接受到TA的真誠,如果這個循環不能自行解開的話,他們就無法重構親密關係。

在恰當的關係中不會產生創傷,當我們能感覺到別人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當我們不能感覺到別人的時候,就會對他人造成創傷。

為了達到重新建立聯結的目的,大家都需要各自邁出一步,你需要做好你自己的功課,你的伴侶需做好TA自己的功課,而不應該相互推卸責任或是相互責備。

Part 4

關於原諒

劉強東事件你怎麼看,出軌了還能且行且珍惜嗎?

圖|網絡

關係是需要維護的,愛情是需要維護的。尤其當我們從內心深處感覺到開始慢慢遠離自己的伴侶時,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很多夫妻,他們即使在同一個地方站著,但是都不看對方。他們在空間上沒有離開對方,但是他們的內心早已遠離。分離隨著傷痛的過去而來,從不真正分享各自的感受,進而帶來更多的分離。

真正原諒不是一個決定,不是用理性或感性強迫自己說出“我原諒你”。只要關係裡有遺留的負能量,就永遠不算是真正的原諒。真正的原諒,是心房再次為伴侶打開,是遺留的負能量完全的消散。

但這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這需要這個世界上越來越多有意識的人一起加入進來,終止這樣的循環。

通過重建關係,我們能夠創造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過去越來越少,創傷越來越少,分離越來越少,創造力越來越多,合作越來越多,愛越來越多。

-END-

文章:又嵐、River、穆沙整理自托馬斯·希伯爾《冥想與透明溝通核心基礎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