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腺癌一線吉非替尼治療的選擇標準

晚期肺腺癌一線吉非替尼治療的選擇標準

檢測腫瘤組織中的EGFR突變是確定患者是否能從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中獲益的金標準。然而,如果組織不充足,另一種策略是使用循環性腫瘤DNA(ctDNA),但這種方法需要在臨床試驗中進行驗證。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前瞻性臨床試驗,以評估基於ctDNA的EGFR突變檢測作為肺腺癌患者接受吉非替尼作為一線治療的選擇標準。

BENEFIT是一項在中國15箇中心進行的多中心、單組、2期臨床試驗。檢測年齡18-75歲的IV期轉移性肺腺癌患者ctDNA中的EGFR突變,並給予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作為一線治療。主要終點是實現客觀反應的比例。次要終點包括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和安全性。使用168基因組的新一代測序(NGS)對基線血液樣品進行遺傳分析。在有至少一次基線後腫瘤評估的患者中進行意向治療來完成主要療效分析。在接受至少一劑研究治療的所有患者中進行安全性分析。該試驗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編號為NCT02282267。

2014年12月25日和2016年1月16日之間,對426名患者進行篩選,其中188名有ctDNA EGFR突變的患者被納入,並接受吉非替尼治療。183名患者進行了一次或多次基線後腫瘤評估,被納入主要療效分析。中位隨訪時間為14.5個月(IQR 12.2-16.5)。在數據截止時(2017年1月31日),152名患者疾病進展或已死亡。達到客觀反應的比例為72.1%(95%CI 65.0-78.5)。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9.5個月(95%CI 9.07-11.04)。在167名有可用血樣的患者中,147名(88%)在第8周時ctDNA 中的EGFR突變清除,這些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比20名第8周時EGFR突變持續的患者更長(11.0個月[95%CI 9.43-12.85] vs 2.1個月[1.81-3.65];風險比[HR] 0.14,95 %CI 0.08-0.23;p<0.0001)。根據179名患者的基線NGS數據,研究確定了3個亞組患者:只有EGFR突變的患者(n=58)、EGFR和腫瘤抑制基因突變的患者(n=97)、以及EGFR和癌基因突變的患者(n=24)。這些亞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13.2個月(95%CI 11.5-15.0),9.3個月(7.6-11.0)和4.7個月(1.9-9.3)(只有EGFR突變 vs EGFR和腫瘤抑制基因突變,HR 1.78,95%CI 1.23-2.58;p=0.002;只有EGFR突變 vs EGFR和癌基因突變,2.66,1.58-4.49;p=0.0003)。最常見的3級或4級不良事件是肝功能異常(n=24)。17名(9%)患者報告了嚴重不良事件。沒有發現吉非替尼的意外安全事件。

檢測ctDNA中的EGFR突變是識別一線吉非替尼治療受益患者的有效方法。進一步分析EGFR突變的動態改變和伴隨的基因畸變可以預測吉非替尼耐藥性。

原始出處:

Zhijie Wang, et al. Detection of EGFR mutations in plasma circulating tumour DNA as a selection criterion for first-line gefitinib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BENEFIT): a phase 2, single-arm, multicentre clinical trial. Lancet Respir Med. 12 July 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