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百韜是如何成爲第七兵團司令的?

1195125793


黃百韜成為第七兵團司令,完全是一場戰役,這就是豫東戰役,黃伯韜率領25軍去增援區壽年兵團,經過這一場戰役後黃百韜升任為第七兵團,兵團長!

黃百韜這個人被稱為雜牌軍之王,他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不是黃埔體系的,也不是保定軍校體系的,更加不是浙江人,但是最後蔣介石竟然把他提拔到了兵團長,這樣一個地位,要知道在蔣介石手底下掌握著兵團長這個職務的就那幾個黃埔子弟!蔣介石為什麼要把一個第七兵團交給黃百韜呢?

首先我們得看豫東戰役,這一場戰役裡面當時蔣介石的得意子弟邱青泉在幹啥?邱清泉號稱邱瘋子是抗戰時期杜聿明手底下的一員猛將,是蔣介石的黃埔子弟,當時他指揮著自己的兵團像區壽年兵團增援的過程中!拖拖拉拉止步不前,原因就是邱清泉跟區壽年當時兩個人產生了爭執,所以邱清泉對區壽年兵團的負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蔣介石親自乘著飛機在戰場上面看這個時候,看到這一幕,感覺腦子有點衝血!當時蔣介石就想這場戰爭結束以後趕緊把這邱清泉給處理一下!但是賬還在這兒打,(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趕緊多把一些國軍部的一個就出來才是當務之急。這個時候顧祝同找到了黃百韜向蔣介石推薦黃百韜率領第25軍過去增援。

黃百韜一聽這個戰鬥命令,二話沒說,直接就上,而且率領部隊親自在前面衝鋒,自己還身受重傷!

要問為什麼黃百韜會受到顧祝同的舉薦,首先二者關係就很好黃百韜之所以能夠步步提升,跟顧祝同一直在提拔他有著很大的關係,其次就是另外一件事兒,就是整編74師張靈甫覆滅的時候,當時蔣介石想殺人,黃百韜自己站了出來,把所有的罪責全部大包大攬,全部攬在自己身上,顧祝同對他是感恩戴德,所以一般在這個時候出了事情,顧祝同先想到的就是黃百韜!

後來戰爭還是輸了,但是蔣介石這個時候是下定狠心想要整頓一下軍隊裡面派系成風的那種現象,一怒之下想找邱清泉的麻煩,先把這邱清泉給處理了再說,出清泉。當時也是嚇了一大跳啊,趕緊去拖爺爺告奶奶把自己小命兒先給寶下來,至少先把這個兵團長的職務給保下來,這樣才能撈錢,因此選擇去賄賂同僚,最後在一幫人的勸說之下,老蔣算是收了一下自己的沙星,沒有把邱清泉給處理了,但是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這場戰爭總得有人負責吧,出清泉去救區壽年兵團的時候,舉步不前,這件事情已經成了事實,你也照顧天下了,你總得給出點說法吧,你不給說法的話,其他人怎麼服眾呢?那大家以後出了事情都別去救了。

所以這個時候蔣介石把目光投向的黃百韜,黃百韜作戰勇猛啊,而且這次去就人是二話沒說,直接就上打的很好,我不能去懲罰某個人,我就去獎勵一個人,獎勵他讓他成為這一次事件的關注點的中心,這樣的話好把自己的好學生邱清泉給擇出去!所以不僅給黃伯韜青天白日勳章,而且還把最新組建的第七兵團直接交給了黃百韜,這就是獎勵!通過宣揚黃百韜作戰勇猛,拯救同僚這件事情代替掉邱清泉就兄弟部隊的時候那種不積極性,然後使得大家都認為以後去就自家部隊,有獎勵!這就是蔣介石打的主意,這也就是為什麼蔣介石破格的將一個有實力的大兵團交給一個非滴系,而且不是自家人的黃百韜去指揮!

但是蔣介石怎麼也沒想到,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就是針對自己這個最忠心,最願意打仗的部下開展的!黃百韜你不是作戰積極嗎?黃百韜你不是喜歡支援人嗎?我先把你這個點兒給打沒了,我看你以後怎麼打出配合,怎麼打出積極性!所以說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包圍黃百韜兵團,消滅黃百韜兵團這一手玩的實在是漂亮!


漩渦鳴人yy


黃百韜能夠成為第七兵團司令,那絕對是靠著自己的實力和忠心一點點爭取來的,不容易啊!

國民黨內部有一句話說的好,“學非黃埔,省非浙江,做官無路,眼淚汪汪”。可謂說道盡了了國民黨中非黃埔系和非浙江系的官員心中的無奈和絕望,然而,黃百韜卻是一個既非黃埔,也非浙江的兵團司令,可以說,實屬不易啊!

不是嫡系的黃百韜

蔣介石用人標準是“黃浙陸一”,黃百韜的尷尬是光有一個黃字,還是姓黃。

尤其是個人履歷,簡直就是有點尷尬了,黃百韜早年投軍的時候走了很多彎路,先是在江蘇省防部隊任職(說實話,縱橫都沒聽過這個部隊),後來被張宗昌打敗後就投靠張宗昌,第二次北伐過後張宗昌部又被蔣介石打敗,黃百韜又投靠蔣介石,可以說,履歷並不符合蔣的用人準則。

但是黃百韜就是靠著自己的能力,兢兢業業的精神,硬是在全面抗戰前做到了少將的位置,可見其能力。後來跟隨顧祝同在一起混,才混出了點名堂,要知道顧祝同屬於那種深得蔣介石信任的庸人,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大好人,在黃百韜的幫助下,顧祝同的確做出了一定的成績,為了感謝黃百韜,顧祝同推薦黃百韜到25軍當軍長,在黃百韜的帶領下,25軍成為主力軍外比較有戰鬥力的軍隊。

成為第七兵團司令

要說黃百韜能夠成為第七兵團司令長官,那的的確確是靠著自己的能力的,抗戰結束後,第二十五軍備改編為整編25師,尤其是在內戰期間,可以說黃百韜的實力令我軍忌憚,當時整編25,74,83在一塊協同作戰,張靈甫因為受制於李天霞,所以請求脫離李天霞的指揮,要求服從黃百韜的指揮,結果,由於孤軍深入,被全殲於孟良崮。

當時蔣介石要追究黃百韜的責任,但是誰都知道,張靈甫被圍的事,尤其是蔣介石看到張靈甫被圍,還希望張靈甫吸引我軍主力,打一個反包圍。所以,在顧祝同的請求下,最後只是象徵性的處罰了黃百韜一下。

所以,黃百韜實際上就是孟良崮戰役的一個背鍋俠,但是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黃百韜打的其實挺漂亮的,在膠東掃蕩時,我軍幾乎沒有與之抗衡的能力,在中原與劉伯承部多次遭遇,均有不俗的表現。

也正是在顧祝同的推薦下,黃百韜因為沒有派系,反而當上了第七兵團的司令長官。關於黃百韜能夠升任第七兵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安撫雜牌軍,打破,將非黃埔不能升的傳說。

黃埔精神不死

黃百韜顯然對這個職位是非常滿意的,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黃百韜剛提點要求,李彌就擠兌他,你都好幾個軍了,還提什麼困難,那我們怎麼辦?黃百韜就不吱聲了。

尤其是在豫東會戰後,黃百韜還得了一個青天白日勳章。這下,打破牙了也要往肚子裡面咽。

淮海戰役打響後,黃百韜是第一個被包圍的軍團,原因無他,捏柿子都挑軟的捏啊!因為黃百韜是雜牌軍,包圍黃百韜,旁邊的軍隊都不會去救他,無論當時國防部還是杜聿明提出的作戰構想,也都是以黃百韜部牽制住我軍主力,尤其是杜聿明提出的作戰思想,根本就是放棄黃百韜,以求得時間殲滅我軍劉伯承部。

但是,顧祝同說,太冒險,實際上也是在幫黃百韜。

黃百韜被圍後眼見突圍不成後說:“請面報總統,我黃某受總統知遇之恩,生死早置之度外,絕不辜負總統期望。我無緣做總統的學生,卻有幸當總統的兵團司令。我臨難是不會苟免的。”

蔣介石得到黃百韜戰死後說了一句:“黃埔精神不死”。戴季陶解釋說,所謂黃埔精神不死者,黃埔精神-不死-也。國民黨中的黃埔學生貪生怕死,缺少捨生取義的精神,因此不會死。


史論縱橫




黃百韜毋庸置疑是員悍將。

老蔣曾在黃百韜的追悼會上哽咽著說:“黃埔精神不死!”

老蔣這句話是在肯定黃百韜,也是在諷刺所謂的“黃埔精神”,為什麼呢?黃埔系是老蔣的嫡系,被老蔣倚為柱石,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是“不死”,是不願為老蔣的事業而死。老蔣說這話的意思很明顯了,你們怎麼就不能學學黃百韜,你們對得起我給你們的信任和待遇嗎?!不過,當時在場的黃埔系很懵,黃百韜不是黃埔系,老蔣怎麼會在他的追悼會上說“黃埔精神不死”?他黃百韜什麼時候代表我們的黃埔精神了?

黃百韜有多悍呢?他作為指揮將領竟然帶頭衝鋒陷陣,雖然不提倡指揮將領親自帶頭衝鋒,但關鍵是他自己衝鋒陷陣了居然還能指揮好戰鬥,實在是難得。



黃百韜不是黃埔系,也不是浙江系,從舊軍閥裡闖出來的黃百韜到底憑什麼當上國軍第七兵團司令?

黃百韜生於1900年,廣東梅州人,畢業於直隸省立工業專門學校中學部,但是當時仍然小夥子的黃百韜顯然不甘心平庸,於是投筆從戎,加入了北洋軍閥的軍隊,後來被張宗昌收編。1928年張宗昌被北伐軍打敗後,黃百韜隨部歸附老蔣,開始在國府摸爬滾打。清末在很多地方開設陸軍小學,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國民黨很多將領都有過就讀當地陸軍小學的經歷,但是黃百韜沒有讀過陸軍小學,更沒有讀過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他不是黃埔系,也不是浙江系,只是半路出家,最後卻能爬到第七兵團司令的位置,說實話很出乎人的意料。



黃百韜在國府中有後援。

我相信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黃百韜在國府中的後援是顧祝同,只是後援,算不上是靠山。黃百韜搭上顧祝同的車,是從皖南事變開始,黃因在此過程中為顧出謀劃策而得到顧祝同的提攜,雖然只是將他安排到第25軍這個雜牌軍當軍長,但是對黃而言簡直是恩同再造。1945年抗戰勝利後,25軍改編為25師,黃百韜任師長。1947年5月張靈甫陣亡於孟良崮戰役後,老蔣罰了湯恩伯,又想拿黃百韜頂包,最後是顧祝同在老蔣面前求情,黃才得以免罪。這顧祝同在老蔣心中是什麼地位,我想應該不用多說了吧?在豫東戰役後,也是因為有顧祝同的幫助,黃百韜得以順利坐上第七兵團司令的位置。



黃百韜以戰取信於蔣。

黃百韜打戰很猛,而且指揮水平也很不錯,否則也不會將25師這支雜牌軍打造得幾乎可以媲美國軍幾支王牌軍,堪稱是雜牌中的王牌。張靈甫在打孟良崮戰役前更是直接申請將自己所部從李天霞部劃出來,然後聽黃百韜的指揮,在軍事指揮水平上,張靈甫更信任黃百韜。在孟良崮戰役中,如果不是正好有第四縱隊的部隊經過並協助進攻的話,粟裕很可能吃不下張靈甫,張靈甫也很有可能在黃百韜25師的增援下逃離險境。在1947年7月的南麻戰役中,黃百韜的25師突破了成鈞的所部七縱60團的750高地,壓縮了七縱的防線,成鈞將軍更在這場戰役中被25師的流彈打中肩背。

黃百韜是有真本事的人,只是因為出身不符合老蔣的用人標準,所以始終成不了老蔣的心腹,如果老蔣將黃當成心腹的話,我軍在面對他的時候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也正因為如此,黃百韜不得不使勁打,用力打,好好地表現給老蔣看,想以此獲得老蔣的信任。



要說黃百韜怎麼當上第七兵團司令的,當然要說豫東戰役,豫東戰役是黃百韜的巔峰。

1948年6月,豫東戰役打響。在豫東戰役的第二階段,或者說睢杞戰役,區壽年兵團75師、21旅被我軍圍困於龍王店,72師則被圍於鐵佛寺,後21旅被殲滅,75師被打殘,區壽年被我軍俘虜,75師殘部直奔鐵佛寺與72師會合。當時國民黨高層正決定組建新的兵團,區壽年兵團將被併入到新的兵團中,但是兵團司令人選仍然沒有選定,杜聿明推薦邱清泉,陳誠則推薦胡璉,沒有黃百韜的份。所以在區壽年被圍後,邱清泉和胡璉自南北兩翼驅兵救援區壽年,不過他們遭到了我軍的強勢阻擊。這時顧祝同想起黃百韜了,找到老蔣說讓黃百韜也參與到區壽年的救援中,競爭競爭,老蔣看了看顧祝同,然後同意了。聽到消息的黃百韜喜出望外,機會終於來了!於是正趕赴山東兗州支援的黃百韜部立即掉頭回援72師,我軍猜到邱清泉和胡璉很可能會救援區壽年,偏偏沒想到黃百韜也會來,結果被黃百韜打了個措手不及。

當時被俘的區壽年曾警告過粟裕:“你胃口太大,違反了兵家之道,接下來要失敗。”

後來黃百韜親率“敢死營”衝鋒,成功壓制下我軍的攻勢,黃在這次戰鬥中也身負重傷。此時,邱清泉聽到了區壽年兵團覆滅的消息,知道情況不妙,趕緊帶著部隊然後我軍背部,粟裕陷入腹背受敵的境況。最後,粟裕為避免造成更多傷亡不得不選擇撤軍。

豫東戰役過後,老蔣也覺得黃百韜表現得很好,最終讓黃百韜當了新組建的第七兵團司令。



黃百韜的第七兵團說到底仍然是雜牌軍,老蔣仍然沒有將黃百韜當成自己的嫡系,因此仍然沒有給予黃百韜太多的信任。直到黃百韜死後,老蔣才生出惻隱之心,感嘆黃百韜的死。

在豫東戰役結束後,黃百韜很快又參與了淮海戰役中的碾莊戰役,碾莊戰役也成了他最後的戰鬥。在碾莊戰役中,第七兵團全軍覆沒,黃百韜陣亡。

關於黃百韜的死,有說他是被我軍擊斃,有說他寫下“黃百韜盡忠報國”後自殺。不過黃百韜在臨死前曾留下“三不解”:

“我為什麼那樣傻,要在新安鎮等待兩天。”

“我在新安等了兩天,為什麼不在運河上架設軍橋。”

“李彌兵團既然以後要東進援救我,為什麼當初過早撤退曹八集,不在曹八集附近等我。”

誰能為他解惑?


吾與吾國




黃百韜在國民黨軍隊中能脫穎而出,確實是憑自己的能力拼出來的。有人評價黃百韜用了一個詞和四個無。一個詞就是孤臣,四個無就是:無派、無系、無根基、無靠山。

要知道在民國的政治生態中,這基本上是不可想像的。因為當時在軍政兩界都是投機者的天下,今天投奔張學良,明天依靠馮玉祥,後天掛靠蔣介石。今天是兄弟,明天背後捅刀子。

因此民國軍政兩界用人,大家基本上都一個標準,要麼是同鄉,要麼是同學,要麼是親戚,再差一點什麼也不是那就結義吧。


蔣介石用人也是如此,兩個原則:學出黃埔,省自浙江。國民黨中的陳誠、俞濟時、杜聿明等人都是按這個標準提拔上來的。

黃百韜是廣東梅縣人,這是蔣介石最不喜歡用的人之一。廣東的汪精衛和胡漢民都是廣東人,他們到處拉人自成體系,與蔣介石對抗。廣東派系是蔣介石最不放心的一個派系,因此也連累到不少的廣東人。



黃百韜出身自江蘇的省防部隊,在直奉戰爭中被張宗昌俘虜,得到升遷為旅長。第二次北伐戰爭中,張宗昌部被消滅後,才加入到國民黨軍隊中來,任國民革命軍第41師師長。

抗戰爆發後,出身於保定軍校的第三戰區司令官顧祝同請求調郭寄嶠來三戰區當參謀長,但郭寄嶠是衛立煌的嫡系,自然要跟到遠征軍那邊去。於是蔣介石和何應欽就選了黃百韜過去,因為這個位置爭奪激烈,每個人都想派自己的人過去,結果誰也去不了,沒有根基和背景的人反而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選。


黃百韜明白自己在國民黨中央軍中沒有後臺,沒有嫡系,那國民黨的元首蔣介石就是他的靠山,他必須拼命工作給蔣介石看。黃百韜上任後就對司令部的貪汙腐化和效率低下動手,因此得罪了不少顧祝同的人。正好二十五軍缺軍長,顧祝同趕緊把他送了過去,把這個瘟神送走了。

黃百韜明白這是他真正表現的機會,於是他以軍長的身份,和士兵一樣拼在第一線。加強軍隊日常訓練,把出身廣東的能征善戰的陳士章提拔上來,對國軍不善夜戰和近戰的缺點開展有針對性的訓練,打造出了一支王者之師。



抗戰結束後,25軍改編為25師,與74師、83師,組成了一個縱隊,參與了對華東野戰軍的圍剿工作。

74師是國民黨的王牌軍,由張靈甫指揮;83師同樣是美式裝備師,由李天霞指揮。蔣介石原來計劃由李天霞負責這一縱隊的指揮,因為他以前是張靈甫的上級,但張靈甫不同意,就只能由黃百韜指揮了,然而黃百韜根本就指揮不了這兩個中央軍的大佬。

在孟良崮戰役中,黃百韜拼死救援74師,最近時只有3公里,卻再無力突破,差點被免職。在之後的南麻戰役中,他為了救援胡璉部,血戰粟裕,立下大功。


在之後的膠東掃蕩,25師和64師齊頭並進,重創了膠東解放軍。隨後被調往河南戰場,參加了豫東會戰。黃百韜兵團對猛烈進攻讓粟裕十分震怒,就調動主力來圍攻黃百韜兵團。黃百韜兵團受到了很大壓力,在最關鍵的時候,黃百韜鑽進坦克,親自向解放軍衝鋒。水源斷絕,他們就喝地上的黃水。就這樣堅守了8天8夜,等來了邱清泉的機械化部隊,直接擊退了粟裕的軍隊。

此戰結束後,蔣介石為了安排其它雜牌軍,就提拔黃百韜為第七兵團司令。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七兵團中有不少是廣東的粵軍,還有其它地方軍隊,由黃百韜指揮,就可以讓他們不認為自己受黃埔系中央軍的壓迫。



在後來的淮海戰役中,黃百韜兵團在碾莊被消滅。其中的原因有好幾個,第一個就是毛澤東認為黃兵團不是中央軍的人,非黃埔系,如果先消滅他,其它國民黨的邱清泉部和李彌部不會救援。結果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

黃百韜兵團在碾莊的拼死抵抗,也確實證明了他是一員悍將。他打仗有人總結了兩個字:韌和狠。在豫東會戰面對強敵進攻,能堅守8天,表現了他的韌性。每逢戰事不順時,他就槍殺俘虜,甚至向和敵軍膠著狀態的區域開炮,以作為他們不能擊退敵軍的懲罰。

黃百韜兵團戰敗後, 他死於亂軍之中。蔣介石聽到這個消息後,長嘆:黃埔精神不死。有人諷刺說,是黃埔學生不死,死的都不是黃埔的學生。


後來黃百韜的兒子在臺灣殺了人,被判決死刑。黃百韜的老婆找到了宋美齡求情,並拿出了青天白日勳章,願意拿丈夫的死換兒子一命。蔣介石十分 感動,就動用總統特赦權力,放過了黃百韜的兒子。


新知傳習閣


張靈甫的整編74師被包圍在孟良崮時,旁邊有兩支友軍可以寄予希望,一是整83師李天霞部,一是整25師黃百韜部。李天霞因為當年與張靈甫競爭74軍軍長失敗,所以心存芥蒂出工不出力,居然派兩個連偽裝成旅級援兵糊弄差事 ,戰後差點被老蔣槍斃。



而黃百韜這個“老廣”是真賣了氣力的,督師猛攻華野阻擊部隊,連克叄山店、界碑等我軍陣地,如果葉飛的一縱守不住最後一座山頭天馬嶺,張靈甫在整25師的接應下就要逃出生天了,幸虧華野四縱援兵趕到,黃百韜功虧一簣。

之前向坦埠進軍時,張靈甫就致電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堅決要求將整74師由李天霞前敵指揮劃歸黃百韜,看來他沒看錯人。



黃百韜是北伐時期投蔣的舊軍人,無出身無派系,所以他很清楚,一切就得靠自己玩命打仗取得信任。在豫東戰役最後階段,黃百韜居然帶隊衝鋒,這在當時的國軍高級將領中是極為罕見的。其實孟良崮戰役後華野損失也頗為慘重,在國軍第三次瘋狂進攻下,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基本喪失 ,黃百韜在作戰中極為猖狂,一直推進到膠東根據地腹地,一度讓許世友的山東兵團甚為困難。

實際上,以日式裝備為主的整25師戰鬥力幾乎可以並肩“國軍五大主力”,與華野縱隊級單位一對一時絲毫不落下風。豫東戰役後全部換裝美械後,整25師更成為中原戰場蔣軍主力部隊,數次以黃百韜為司令配屬快速縱隊、交警總隊等組成臨時性兵團,所以黃百韜最後成為第七兵團司令並不意外。



黃百韜是在顧祝同力薦下出任25軍(整25師前身)軍長的,抗日戰爭時期是顧的第三戰區參謀長,“皖南事變”元兇之一,縱觀從1941到1948年期間他的表現,可以稱為新四軍和後來華東野戰軍最兇惡的敵人之一。

1948年中淮海戰役爆發,國民黨方面以原屬餘漢謀粵軍系統的63軍64軍和恢復成軍番號的25軍組建第七兵團,粵籍的黃百韜出任中將司令官,被華野包圍後在亂軍之中被擊斃。



王耀武11萬人以堅固城防只守了濟南一週,黃百韜在一馬平川的碾莊附近以同等兵力死抗15天,拋開政治立場,這確實是一員悍將。


度度狼gg


黃百韜是國民黨將領中的另類,他無派系、無家底、無靠山,是個“三無產品”,按理說像他這樣的人很難在講求派系的國民黨軍隊中混出人樣。



那為何黃百韜能贏得蔣介石的信任,最終成為第七兵團司令官呢?很簡單,一是因為他有能力,能打硬仗。二是因為他“純粹”,可以不受派系利益干擾,徹底執行命令,甚至“為國捐軀”。而這正是其他國民黨將領所缺少的特質。

黃百韜是個出生在天津的客家人,早先跟著張宗昌和張作霖,後來投靠蔣介石,被送到送到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在校期間,黃百韜刻苦學習,積攢了豐富的軍事理論經驗。

畢業後,黃百韜被調往第六戰區任參謀,後又調往第三戰區,任顧祝同的參謀長。來到顧祝同這裡,黃百韜發現25軍貪腐情況很嚴重,便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雖然和顧祝同產生了一些不愉快,但黃百韜的改革是很成功的,25軍面貌煥然一新,戰鬥力大增。顧祝同看他是個人才,便舉薦他為25軍軍長。


抗戰勝利後,25軍整編為25師,換裝美式裝備。黃百韜在華中戰場給我軍造成極大困難,甚至在豫東戰役時能帶隊衝鋒,真是拼了命。孟良崮戰役時,黃百韜率整25師救援張靈甫,幾乎要把張靈甫救了出來,但受制於其他友軍最終功虧一簣。

戰後總結時,黃百韜一人把失敗責任攬了下來,這讓顧祝同大為感動。而此時蔣介石籌備組建第七兵團,顧祝同便力薦黃百韜出任司令。蔣介石也看到黃百韜能打硬仗,而且毫無派系成見,是可用之人,便任命他為第七兵團司令官。


黃百韜也用實際行動回報了蔣介石對他的信任。淮海戰役時,黃百韜深陷重圍,但堅守無險可守的碾莊達15天之久,給我軍造成了極大傷亡。在突圍中,黃百韜被我軍擊斃(一說是自殺身亡)。

得知黃百韜陣亡後,蔣介石為他舉行了追悼會。蔣介石傷心的說到“黃埔精神不死”。蔣介石這樣形容一個不是黃埔出身的雜牌司令,多少有些諷刺。


石頭說歷史


黃百韜將軍是顧祝同的老部下,長期駐節揚州一帶,顧祝同老家江蘇漣水,距離揚州也很近。因為這些淵源,黃百韜與顧祝同關係很好,他後來擔任第七兵團司令官,有顧祝同提攜的因素在內。

顧祝同

但這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因為黃百韜能征善戰,是國民黨內的一員虎將。眾所周知,國民黨內的高級將領,大多有三個明顯符號:日本士官、浙江人、黃埔系。但黃百韜卻與這幾個都不沾邊,他是標準的雜牌軍出身,先在江蘇地方部隊任職,後來又到張宗昌手下,張宗昌下臺後被國民黨收編。

黃百韜

黃百韜出名是在國共內戰時期,當時他擔任整編第二十五師師長,在蘇北、魯中南、膠東、豫東一帶與解放軍屢屢交手,表現不俗。在豫東戰役中,中共悍將粟裕設計將國民黨軍團團包圍,這是黃百韜率部突然殺出,他親自帶隊衝鋒,與邱清泉部夾擊粟裕,粟裕最後只好撤退,國民黨反敗為勝。據瞭解黃百韜的人透露,他作戰極為兇猛,所以一些劃歸他指揮的部隊都想盡一切辦法,脫離他的指揮序列。

豫東之戰讓黃百韜一舉成名,蔣介石也破例安排這位非嫡系出身的將領擔任了第七兵團司令官。不久,黃百韜部在淮海戰役中遭到解放軍報復性強攻,黃本人最後戰死戰場。

最後再講一個關於黃的小花絮。據臺灣美食家唐魯孫介紹,他與黃百韜是好朋友,黃駐節揚州期間,經常找唐魯孫吃熬魚貼餅子。唐魯孫有一朋友,善燒豬頭,所燒豬頭肉嫩如豆腐,酥而不膩,爛而不糜,聞名淮揚一帶。黃百韜聽說後,約期來吃,盡飽而歸,此事被唐魯孫記於《冰糖煨豬頭》一文,得以流傳後世——從這些小事可以看出,黃百韜也是個性情中人。


民國年間那些事


很簡單,就兩點。第一一次次打硬仗,戰場上打出來的第二,忠誠度高

1、不是黃埔的黃埔精神

蔣介石的口頭禪除了“娘希匹”之外,還有一句就是“黃埔精神”。經常看到忠勇軍官出現,都會脫口而出黃埔精神。

所以在蔣介石的眼裡,作戰勇猛、忠誠就是黃埔精神。

顯然黃百韜具備這一點,雖然不是黃埔嫡系,但在隨徐源泉歸蔣後,團長、旅長、師長慢慢往上走。到了抗戰時期,在陸軍大學畢業後,先後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處長、冀察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軍事委員會高參、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等職。

在做事上盡心盡力,堅定的追隨著蔣家王朝。

2、戰功就是第一位的

業務能力從來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亂世。黃百韜顯然具備這一點。

練兵,把雜牌訓練成了精銳。25軍有川軍、中央軍、西北軍背景,黃百韜大刀闊斧訓練部隊,在短期內即煥然一新,且強於夜戰和近戰,射擊搏鬥均明顯優於普通國軍。

作戰,屢屢取得戰果

孟良崮戰役,一度攻下天馬山,給華野的阻擊形成很大的壓力。

南麻戰役,層層突破,最後迫使華野解除對胡璉的圍困。當時粟裕就說“可是我們打援的部隊不大得力,甚至在敵我相等的兵力下還堵不住他”。(《粟裕軍事文集》)


(南麻戰役得益於黃的救援)

在膠東戰場,在範漢傑指揮下,與64師給解放軍造成很大壓力。

1948年豫東會戰,親自指揮部隊反擊,避免區壽年命運,在援軍救援下,擊退解放軍。因功,其部與64師都裝備美式裝備,成為國軍主力部隊。


靠著這些戰功,黃百韜當上了七兵團司令。

決戰,超出所有人認識

黃百韜在渡過運河的過程中,已經有一個軍被殲滅。其在碾莊也就七萬多人,面臨華野近20萬部隊的攻擊,堅守12日,遠遠超出蔣介石、杜聿明的想象。而且此戰中,戰鬥中,華野部隊傷亡49000餘人。華野七個縱隊損失慘重。可見其戰鬥力。

(碾莊)

總結:

黃百韜雖然沒有站在人民的立場上。但從一名職業軍人的角度上看,作戰勇猛,防禦嚴密,擅長打硬仗,作戰靈活,攻守兼備,是難得的將才。

作為一個非黃埔將軍,成為國軍主力兵團司令。其能做的就是一次次努力作戰,奮勇衝殺,將其軍事才能發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胡石. 江南行署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12.

賴繼年. 浙贛會戰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09.

夏德輝.淮海戰役國民黨失敗的軍事原因剖析[J].軍事歷史研究,1996(01):89-99+72.

張程《解放戰爭史事要略》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老蔣用人講究親疏有別,嫡系雜牌,他這個人對於手下的出身是極其看重的,尤其喜歡任用浙江人和黃埔生,而這一類人也被稱為“蔣氏愛將”,這也就限制了很多有能力的國軍將領,但此人卻是個例外,他從一個軍閥勢力改投入老蔣的門下,歷經數年的奔走效勞,終於得到了一個美譽,被稱為:“老蔣雜牌中的王牌”,此人便是黃百韜。



其實黃百韜這個人是很有能力,他自知自己為雜牌部隊出身,在國民黨系統中沒有靠山,所以他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非常勤奮努力。他這個人在生活上廉潔自律,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在工作中奉公守法兢兢業業,算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職業軍人,這就與大部分國民黨高級將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沒有機遇的話,他黃百韜在老蔣眼裡依舊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雜牌出身的將領,而黃百韜的一生中兩次機遇,一次便是他出任二十五軍軍長之時。



當時的二十五軍存在貪腐非常嚴重、軍紀散漫、部隊一觸即潰等嚴重問題,但是在黃百韜上任後,他大刀闊斧地對二十五軍進行整頓,不但嚴肅了軍紀,而且調和了官兵關係,使他的聲望在二十五軍達到了一個巔峰,而之後他又親自訓練部隊,打造出了一支不差於國軍五大主力的王牌部隊也就是日後的整編二十五師。而他的第二次機遇便是國共內戰,也是黃百韜的成名之路,他開始成為了我軍的勁敵和國軍中的虎將,在1945年抗戰勝利後,第25軍整編為第25師,黃百韜擔任師長,他首先率部進入山東戰場,開展膠東掃蕩,戰績堪比張靈甫的七十四師,而我軍部隊一時無人能擋,任由其闖進闖出。



在1947年的時候,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而蔣介石緊急調動二十五師前往中原戰場,25師與劉伯承、鄧小平部隊多次接觸,竟然不落下風。在之後的豫東戰役時,第七兵團面臨被全殲之際,其率部突然增援,在邱清泉的配合下,黃百韜成功救出第七兵團殘部,還擊退華東野戰軍,一直追到黃河邊上,而且俘虜了幾千名傷員,戰後,黃百韜經顧祝同大力推薦成為了第七兵團中將司令官,老蔣為其頒發了青天白日勳章,並贈與其總統府特別通行證,他終於以雜牌的身份成為了老蔣的心腹愛將。

此時的黃百韜事業達到了巔峰,而在他成功的路上,他確實沒有走捷徑也沒有捷徑讓他走,他完全是依靠他的努力而換來的成功。而之後淮海戰役的爆發,卻讓其殞命碾莊,其實縱觀他的一生,堪稱職業軍人的典範,但抗戰結束後為了老蔣的獨裁而“捨生忘死”,最終只會成為戰爭中的犧牲品。

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謝您的關注!


歷史之絕唱


黃百韜,本是軍閥李純部下,李純失敗投靠張宗昌當了旅長。張宗昌失敗,北伐軍收編後投效在顧祝同門下。

注意,顧祝同可是非常喜歡提拔人的。尤其皖南事變就是黃百韜的策劃者。此後黃百韜官運亨通,41師師長,25軍軍長,整編25師師長。

1947年孟良崮戰役是黃百韜的最大危機,也是他轉運的機遇。

是役,張靈甫74師全軍覆沒。蔣怒火中燒,公開宣佈要追究各將領的責任。83師師長李天霞是黃埔的老油條,有錢大鈞的暗中關照,又有金條開路,最後只得了一個撤職查辦處分。

剩餘的壓力,那就在國防部鄭州指揮所主任顧祝同、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及救援不力的25師師長黃百韜的頭上了,這三個人分別就要承擔戰略、戰役、戰術三個層面的責任。顯然官最小,非黃埔的黃百韜似乎在劫難逃。

黃百韜在會場上沉靜稱述,先主動承擔自己救援不力的結果。這責任怎麼也說不掉。

以國軍慣例來說,職務和軍銜都相同,資歷深的軍官臨時指揮同時行動的淺資歷軍官。戰前張靈甫向湯恩伯提出不歸李天霞指揮,臨時歸黃百韜指揮。而事實上,黃百韜也確實是出力救援張靈甫了。

這讓顧湯二人的壓力大輕。

黃百韜再鄭重其事地說,張靈甫完全就是狂妄自大,剛愎自用,擅自行動,沒有命令就上山固守,又因連續無雨而導致失敗。

總之,指揮所、兵團沒有任何責任,好好一個戰役計劃,都毀在了張靈甫身上。

這個以死賭生的計謀成功了,顧祝同湯恩伯的同黨紛紛同意黃百韜的意見。既然湯恩伯都只是一個撤職留任處分,責任更小的黃百韜當然順利過關,只有一個記過處分。顧祝同因此更加信任黃百韜。1948年組建第七兵團,整編25師師長黃百韜順利成為兵團司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