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干什么事都害怕,感觉自己干不来?

奶茶我喜欢大杯的


很多答主都提到了可能的原因是“自卑”,作为一个心理学答主,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一个人会干什么事都害怕”的原因是自我效能感比较低

自我效能指的是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具体点来说,就是我们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克服困难并完成任务。这里要强调的是“相信”二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能力的判断可能是“不符合实际”的。

比如,自我效能低的人,往往是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的,不管他自己真实的能力如何,他总是在做事情的时候,觉得自己做不来。就算他鼓起勇气尝试去做,他也很有可能遇到一点小的困难就打退堂鼓。

而相对而言,一个自我效能较高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不会怯场,不会什么都觉得自己做不好,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往往会把难题当成想要征服的对象,敢于直面挑战。这类人就算遇到挫折也会较快的调整情绪,化困难为动力。

所以看起来,题主干什么都害怕,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来,很可能就是“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

但为什么像题主这样,有些人会自我效能感低呢?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理论,有这四个原因影响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1)我们以往的成就 (personal accomplishments): 早期多次的成功经历会让人的自我效能较高,就算之后有偶尔的失败也不太会有太负面的影响。反之,早期反复失败会让人的自我效能变低。

2)我们同辈人的成就 (vicarious experience): 看到和自己相类似的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会增加一个人的自我效能, 因为他们会更容易相信如果对方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到。

3)他人的肯定(social persuasion): 如果从别人那里得到肯定和语言支持,这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自我效能

, 让一个人更容易去克服自身怀疑,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并付出更多努力。

4)当下的情绪(emotional arousal): 我们的情绪还有生理反应都会影响我们的自我效能。当遇到压力或是繁重事情的时候,人通常会有一定的生理和情绪的反应。当你的身体反应很强烈的时候,你会很容易表现不好,而这种不好的表现又会进一步的让你觉得很焦虑紧张,从而让自我效能降低。

图自:pexels

但是幸运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是可以提升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几种可以帮助你提高自我效能的方法。

1) 将你的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相对于大目标,你更有可能达成小目标,而这一次一次的小成功会让你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能力有更积极的判断,认为自己可以有能力慢慢达成自己最终的目标——积累“成功的经验”。

2)时常回想曾经的成功:这一点和上面一个点的作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时常回想自己的成功也是帮助你增长对自己能力的信任的一种方式。曾经的成功会提醒你你的能力,因而帮助你更有信心去达到未来的目标。

3)找一个值得学习的人:当你看到一个和你相似,或是你认同的人达成一个目标,你会更相信你自己也有能力可以做到。

4)多和支持你、相信你的人在一起:很多时候人们对自己的了解来自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所以当别人肯定了你的能力的时候,你更有可能相信自己有达成目标的能力。

5)多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快乐的事情(例如,冥想,听好听的歌):当你面对压力很紧张的时候,多做一些能让你放松下来的事情,当你的生理不那么紧绷的时候,你的心态会变得更好,不让眼前短暂的压力影响你对自身完全目标能力的判断。

图自:pexels

以上提到的小方法其实做起来都不难,但是真正想要提高自我效能还需要大家长期不断的去将这些理论付诸于行动。可能一开始你会不太习惯,但是熟能生巧,只要你坚持去做,终有一天你会看到自己的变化。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y Review, 84(2), 191-215.

LeVan, A. (2010). If you think you can’t… think again: The sway of self-efficacy. Psychology Today.

Steel, P. (2014). Self-efficacy and success: Is there any relationship? Psychology Today.


知我心理学


根据题主所提问题描述,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既可能是自身人格特质的问题,也可能是自我意识的问题。一方面人格特质中包括个人气质和性格,气质是个人与生俱来无好坏之别的,具有代表性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张飞)、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林黛玉),我们每个人都会具有其中的几种特质,但是一定会有一种是主要特质,这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性格较多受个体所处环境影响,因此有好坏优劣之别,大众熟知的是两维度——内向型和外向型。因此,设想如果题主的个人气质是粘液质或抑郁质,而性格又恰恰是内向型,那么出现题主所说的干什么事情都害怕,担心自己做不了的情况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抛开个人气质和性格等这些人格特质的影响,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个体缺乏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心理学界研究的核心内容。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及其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简单讲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完成。其一,个体对生理我的认识,如自己的性别、样貌、身高、体重等;其二,个体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性格、气质、能力、兴趣、情绪等;其三,个体对自己所处的周围事物和他人关系清晰而明确的理解和评价,如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定位和社会功能等。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特性,同时,自我意识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全、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有效地激发个体潜在的能力和强烈的行为动机,为实现目标不断努力,并且在此过程中个体可以有效的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个体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而社会因素则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

综上所述,题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析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自己出现了上述问题,面对问题不卑不亢,积极调整心情,逐渐改变完善自我,想象问题自然会解决的。


婚恋心理咨询师夯七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做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信任程度,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人通常会特别自信,而他们成功的几率也要高出很多,反之,则会导致一个人极度不自信,并且原本能做好的工作都可能被搞砸。

这里指代的是两个拥有相同能力的人,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另一个却怀疑自己,那么相信自己能力等那个人成功几率要高得多,因为这导致个人发挥能力的效率,前者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百分之百,甚至是200%,而后者则一直在怀疑自己,导致运用自身能力不足50%。

人们通常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是比较自信的,而在不熟悉的领域自我效能感更低,这是因为在这些领域中自己缺乏成功的经验,所以会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其实一物通而万法通,社会学与天文学甚至是哲学物理学都是想通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统一的整合理论,如果你能拥有能力做好社会学的一件事,在其它行业你理解学习的效率也会比普通人高很多,尽管在你看上去,这两个行业也许完全不相干。

除此之外,有一些人会有人格不稳定的情况,他们在自己成功了某件事情之后,会短暂的产生自信,然而又会因为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事情,会让自己重新回到自卑,对人格不稳定的人来说,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是忽高忽低的,就像是心电图那样,这种情况则建议接受心理医师的辅助治疗。



心伙伴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其实很多人都有,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头脑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学习一项技能、换一项职业或者是自己创业等等等等。但是,内心又有一种不安,没有底,总觉得自己做不出成绩,这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心魔。

为什么说是心魔呢?因为这些情况和我们的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有关。

缺少成功的经验

我们之所以,有想法不敢行动,如果抛开金钱的因素,一定是有什么东西束缚住了我们。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缺乏成功的经验。

如果你做什么事,都能坚持不懈,最后做出一定的成绩。那么你就会有底气,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好。不管你是想换职业还是想创业,成功经验都能帮助你树立信心,这个信心基础才是你行动的第一步。

反之,如果你的成长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太少,甚至你经常把事情做到一半就不了了之了,那你对自己没有信心,也是很正常的情况。因为,人都是凭借着过往经历来判断未来的。


做事三分钟热度,缺乏坚持

干什么事都害怕……其实,说明你的想法真的挺多的。我也一样,脑子里经常有各种奇思妙想。开过淘宝店、摆过地摊、做过微商,但是哪一样我都没坚持下来。可在行动之前,我可是充满热情的啊!每天都想着要怎么把店铺设计好,怎么进货,怎么做营销……但是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各种难题,比如销量惨淡,客流量下降等等,这些都会打击人的积极性。如果凭借毅力,坚持下去,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其实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磨炼。但是,如果我们每次一遇到困难就想做个逃兵,那就会成为一种惯性。让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这种模式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能否坚持下去,也是持怀疑态度的。所以,基于这种自我认知,我们确实也不太会相信,自己能做好、做成。


人格不稳定

说这个会不会被喷?但我觉得,这一条自有道理,不过被很多人忽略了而已。

在我的经历中,有时候我能做到身边人都办不到的事,比如3个月内把店铺营业额同比,从区域倒数第一做到正数第一。3个月内减肥20斤。写作4个月签约了一家讲书稿平台,在此之前我毫无写作经验,从事的一直是舞刀弄棒的销售工作……但是,同时,我又经常办不到别人随随便便就能做的事情,比如,像大多数人一样和同事保持还算说得过去的关系;拍照自然微笑;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这些经历都会让我觉得,有时候自己很牛,有时候又笨的可怜。有时觉得自己没什么办不到的,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总之,在对自我认知这个问题上,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从来就没稳定过。

在和咨询师的探索中,被告知其实这就是人格不够稳定。因此会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保持人格的稳定性,也是我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关于做事情之前总怕自己做不来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样的见解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泰迪抱枕



题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不知道是否是因为你以前经历过什么,当时没有成功,所以留下了自己做不好事的感觉?但能够确定的是,当你在表达干什么事都害怕、干不来的时候,其实你是在表达对自己不够自信,而这是自我效能感较弱的缘故。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所提出的,被定义为“人们对于自身是否能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些行为的自信程度”。

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我们预期自己有能力完成好相应的行为,所以不会有害怕、不安的感觉。但在我们不擅长的领域,我们则不那么确定自己是否能做好了,会有担心和害怕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状态。就我自己而言,如果要当众发言,我会有紧张、焦虑的感觉,担心自己会说不好。而一紧张就语速变快,语速一快又觉得别人会听不清楚或者能看出我很紧张,这些会让我感觉不那么好。后来我克服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放慢讲话的速度来让自己不那么紧张,这个是有意为之,慢慢调整的过程。同时我会列一些关键词和提纲,并事先做些准备,把每次当众发言都作为一次练习的机会,久而久之稍微改善了些。

因此回到题主的问题,我觉得你的困难或许在于目前还没有一个领域是让你觉得自己能够很好地去胜任,面对所有的事情都信心不足。这可能是因为你成功的经验不够多,而且一直害怕担心,也会阻碍你的前进。对此你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小的方面或者你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的方面着手,多尝试、多总结,不要害怕失败,多想想以前做的好的地方,通过经验的累积来逐步提高自信程度。


鹈鹕心理


当我们在遭遇到某些挫折时,会给我们心理上带来一定的挫败感,会打击到我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会让我们对自己能力做出过低的评估,从而内心的恐惧心理越来越高,渐渐地占领了高地,对于自己的能力就会越来越怀疑,越来越不相信自己。如果我们这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我们的路注定是不平坦的,没有哪一个人能够一生安安稳稳的,在这条路上会有困难和挫折,我们该如何正确又冷静地面对这些挫折?这是我们一个人的智慧,愚笨的人把挫折和困难当成阻止进步的大山,聪明的人则把挫折和困难变成人生的基石。

①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包括你认为那无所不能的偶像也一样,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我们要懂得利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把每个挫折和失败当成对自己考验,是提升自己能力最好的机会,有了这积极的心态,我们对待挫折也就不会感觉到害怕。

② 分析具体的原因

当我们遭遇了挫折和失败时,除了要给自己鼓励打气以外,我们还需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要积极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的失败,我们又该如何改正,如何去规避?只有我们真正了了解了失败的原因,我们就能够找到战胜它的办法,这样也为以后的成功铺下了垫脚石。

③ 解决挫折和失败

当我们找到了原因,我们就必须懂得去处理掉它,因为问题产生了,逃避并没有用,只有解决才是唯一的途径。有些人不是去找方法,而是采取逃避的手段,你要是越逃避,你就会感觉到越害怕,越没有信心,反之,我们积极的去面对,及时地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并处去处理它,不但能够给我们树立信心,还能展现出我们良好的素质和人格魅力。


正确地对待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我们会发现我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做起事情来特别地有信心,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情况,但如果我们进入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中,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同时也会担心自己做不好,其实这是正常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只要找到一些方法来克制下就好了。

① 在擅长的领域上树信心

在我们领域上是最好给自己树立信心的地方,但也是给我们打击最大的地方,因为在这个地方失败,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失败感,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明白一个道理,错误谁都会犯,但要及时改正,并且不犯第二次,有了这个认识以后,我们就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上通过不断的小成功来积累自己的自信心。

② 在不擅长的领域寻求帮助

当我们要去自己熟悉的领域之外做事情的时候,对事物的预判少了,或者出现不准确的时候,这个时候挫折我们的打击也是很大的。很多人越是不熟悉的领域越不敢去碰,这样以内就会对未知的事物感到越害怕。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在自己的擅长的领域都有可能犯错,那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上犯错更上正常的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懂得如何去借力了,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们要跟熟悉这方面的人去请教,听听他们的建议,然后再结合实际来进行方法的优化,最终去处理好问题。

在不熟悉的领域寻求帮助,不但可以让我们快速进入状态,处理好问题,同时也能让我们的胆识越来越大,对未知的事物就不会感到害怕了。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找到自己的长处,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独挡一面的人,很多时候我们要懂得自己给自己打气,在面临困难时用"方法永远比困难多"的思维,在解决了问题之后你再回过头来看看,以前那让你感觉如山一样不可逾越的困难也不过如此而已。

微憩,让你灵魂不再荒芜!


微憩


我觉得既然存在这种心理,肯定是跟你的经历有关。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还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都体现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充足的实践,空有理论,显然是不行的,就如纸上谈兵的赵括一到真正的战场就乱了阵脚,不知所措,被打的狼狈不堪,以致被乱箭射杀而亡。我们没有丰富的社会经历的话,那么对于这个未知的社会本身都是恐惧的,更何谈去征服,只有通过具体实在的事情去增长自身的本领,凸显自身的优势,以此立足,你才会不会觉得自己干不了任何事,甚至是恐惧。


所以做比想更重要,哪怕只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情,你也应该用心去做,一点一点累积做事的信心,没有谁是生来就可以干任何事的,都是后天通过不断的学习而获得的,所以千万不要看低你自己,更不要自怨自艾自己此时的无力改变,不要急于去证明什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你自己,积累信心,从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中去获得自我成就感,战胜未知时的恐惧!


子衡言说


我就是这样,干什么都害怕,上班不管找什么工作一想就害怕,一想就怵,你要是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就是害怕,尴尬的是还老有颗要强的心,老想改变自己,而且,年纪越大越害怕,我感觉我和你是同一困境,咱俩有时间可以交流交流。


我就要叫妮儿姐


有这种想法大部分是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了吧!总是觉得做一件事情如果我失败了,会不会有人被周边的人看不起!所以,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你自己决心想做,就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目光,用你的实际行动给瞧不起你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另外可能是你尝试过很多事,但是都以失败告终,有些事是你选择有问题!有些事是你没有坚持,所以多次的失败致使你的自信心严重缺失,从而再做任何事都害怕再次失败,那此时此刻的你,就要学会从过去的事情里找经验!懂得自己真正失败在哪!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事情,认认真真的坚持下去!只要你认真做了!即便失败也没关系!至少你努力了


婷宝宝宠爱


寻找自己长处,发挥自己长处,越做你就会越长底气,就越会顺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