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此前打仗从未消耗一人,为何归顺朝廷后死伤不断?

Gingai-K


首先必须要搞清楚的是,

并不是归顺朝廷之后,梁山好汉就死伤不断了,相反在征辽、征田虎王庆的时候,水浒英雄们还是很幸运的。

征辽

在征辽部分,辽方基本上坐以待毙的,并没有采取什么攻势,等到梁山人马从容进军,辽方基本也就被对方砍瓜切菜一般,势如破竹。

比较搞笑的是,明明最开始是辽国主动挑衅宋国,按照打仗的常规来说,辽方不应该毫无准备,更不应该如此消极,这一整段故事老实说非常无聊。

不管是宋江这边的过关斩将,用兵入神(根本没多神,看看宋江诈降那段就知道,简直儿戏,另外蓟州战役的时候他有空去参拜罗真人),还是辽国这边基本没有什么名将,打仗如同过家家,都叫人打呵欠。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不管怎么样,打仗总是要死人的,辽方当然多次将领被杀、被抓,多次全军覆没,反观宋江这边呢,张清都被人射中了咽喉,就这还能被安道全救回来,末了还能参战——宋江这边一个死的没有,有安道全在,所有受伤人员都能被救回来,也是没谁了。

【张清】

征田虎、王庆

宋江征田虎的时候,也让降将入伍,增加自己这边的军事力量,这也是作战时候的通常做法,但是征辽的时候,并没这么干,为什么呢?大概是与民族意识有关,如果吸收一些耶律XX、兀颜XX到自己的阵营,让他们去打田虎王庆和方腊,确实有点成何体统的感觉,所以没法子,俘虏的辽将又得送回去。

征完了辽,朝廷居然也没给什么像样子的赏赐,整个事件看起来就是一个笑话。

到了征田虎、王庆的时候,写得就更加潦草了,而且降将那是越收越多,这些收来的降将是干啥用的呢?

很简单,大家看看破白虎岭的时候收过来的十六个降将,到了魏州城就集体跌落陷阱死了——总之梁山原班人马都没事,就受点轻伤,死的全是降将,并且让在征田虎时期活下来的降将又在征王庆的时候接着送死。

可能是怕降将太多,征王庆的时候,宋江再不出来劝被俘的将领投降啦,一旦生擒了,基本就立刻斩首了。

所以说,在经历了征辽、征田虎、王庆之后,梁山兄弟还是个个都在的。

征方腊

可惜这种运气和体质没能延续到征方腊的时候,过去百战百胜的英雄在短时间内竟被人杀得落花流水,而我们点检方腊这边的实力,和辽国田虎王庆又能有多少区别?

之前梁山兄弟是那样的神勇,现在却死亡得如此草率,难道这一切和宋徽宗一开始就召回了安道全有关?

方腊一战之后,一百零八将竟只剩下了三十六人!

【方腊影视剧形象】

这一切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写征辽的、写征田虎的、写征王庆的、写征方腊的、写最后兄弟四散宋江等人自杀的,根本不是一个人。


浔阳咸鱼


我个人观点:

1、梁山一众之所以名气大,这是和宋军打出来的,而宋朝重文轻武,军队战斗力不强,这是其一;梁山打的著名战役就是和宋军打的梁山保卫战,占据了地利,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导致梁山名头呈现虚高的态势,这是其二。

2、好汉们以前和宋军打,那时为了自己,自己表现更勇猛,就能得到更多,相当于自己创业,108将人人参了股,而接受招安后,就变成替别人打工了,自然不会积极。

3、还有就是宋江强行替大家做了主接受招安的,要知道当时招安很多人是不愿意的,和官军打了这么久,就这样服软了?心里肯定不痛快,导致打仗时人心不齐。

4、还有就是外部原因,一方面方腊军一点也不弱,梁山一众无法知根知底,又没什么这种类似战役的经验,导致吃了不少亏。另一方面,梁山对于宋朝廷来说,依然是个隐患,应该也有明里暗里使绊子,想让他们和方腊拼个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古悦唯歌


是因为作者,刻意安排,如果都安插到地方当官,或者生老病死,拍了又有何意思。。对不对,朋友们!


浅安青春2018


这是历史板块,请不要把演义放在这里,还一本正经的讨论。

只要作者原意,他把108将写成飞天入地的赛亚人也可以。

只有闲的没事干的人,才有心思去讨论这些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