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存在嚴重心理問題?

Mr_Dou_Z


其實弗洛伊德,在很早的時候,就提出一個關於心理健康的標準。那就是,工作和愛情。假如一個人,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有一份相對穩定的愛情,那麼就可以判斷這個人,是心理相對健康的人。


反之,假如,這個人,心理出現問題,要麼就是,無法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或者,乾脆沒有工作能力,只能依賴社會或者家庭。要麼就是,無法持續的擁有一份穩定的情感,而可能,要麼無法建立起一個關係,要麼就是不斷的分分合合。這種,都是心理不是很健康的。假如,心理健康程度是0-10分,那麼,穩定工作和愛情的人,基本上就是6分,7分了。


那麼,存在問題的,就可能往下面走了。如果,不僅工作無法穩定,關係也無法穩定的人,心理可能就有相對比較嚴重的問題了。那麼,很可能這個人,有抑鬱,人格障礙,焦慮症,精神病都有可能。最直觀的就是這麼判斷,但,如果,具體到個人的話,就需要細細的瞭解才能夠有發現。


貓黍說


  首先我們要判斷一下這個人是不是存在心理異常。心理異常指的是這個人的心理活動已經喪失了正常功能,無法承擔自己的社會角色(如員工、學生、父母、子女等)和完成社會功能(如工作、學習、社交等),比如精神分裂、人格解離、神經症……等等,需要及時去專業醫療機構就診。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表現出以下三種情況中的任何一種,就可能屬於心理異常:

  一、主客觀世界不統一。比如產生幻覺(看到不存在的東西、聽到不存在的聲音、聞到不存在的味道……等等),存在妄想(以為有人要害自己,以為某某某喜歡自己……當然事實並沒有這些)等。

  二、心理活動不協調。比如家裡有親人亡故,追悼會上致辭的時候這個人非但沒有痛哭流涕,反而捧腹大笑,你說嚇人不嚇人?

  三、人格不穩定。比如昨天很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或淑女,今天一下子變成見人就罵的惡男或潑婦。

  如果排除掉了心理異常,但是又不是那種心理健康的樣子,那這種情況叫做“心理不健康”

心理不健康主要有三種類型:

  最嚴重的是“神經症性心理問題”,或者叫“疑似神經症”。簡單的說,就是接近神經症,但是又沒那麼嚴重;

  其次是“嚴重心理問題”,就是引起心理問題的刺激事件比較重大(如天災人禍、婚喪嫁娶、升學晉升……等等),負性情緒出來的時候自己難以控制,而且負性情緒不僅會被初始事件喚醒,也會被類似的事件喚醒。比如因為失戀痛苦很久,不單是看到自己和前任的照片痛苦,看到別人的婚禮場景或者看到街上情侶手拉手都會引發痛苦。再加上持續時間較長,比如2個月以上,影響到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最輕的是“一般心理問題”,即負性情緒是由具體的生活事件引發,但是隻在這件事情上才會有負性情緒,對工作生活影響不大,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不到兩個月),自己也能用理性來控制住負性情緒。

  所以說,我們要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存在嚴重心理問題,首先要排除心理異常(主客觀世界不統一、心理活動不協調、人格不穩定)的可能,然後觀察引發這個人負性情緒(緊張、害怕、消沉……)的事件是不是重大生活事件(天災人禍、婚喪嫁娶、升學晉升……),

看到其它類似事件是不是也會引發負性情緒心理痛苦持續的時間是不是比較長(2個月以上),影響到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如果這些條件基本都符合,就是嚴重心理問題了,需要做一下心理諮詢。

=================================================

  歡迎關注肖震宇的科學小屋頭條號,我們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包括面詢和遠程諮詢等不同形式)。有關於婚戀、職場、人際關係、個人心靈成長等方面的心理問題和困惑,歡迎留言,以及後臺私信給我們,很高興為您進行心理諮詢方面的服務。


肖震宇的科學小屋


判斷有無心理問題的標準是:

  • 判斷一個人有無心理問題,要看他的心理狀態是否符合常態。如果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偏離統計常模,異於常人,那就是有問題。反之,只要跟別人一樣,就不是問題。
  • 判斷一個人有無心理問題,要看他的心理-社會功能是否完好。如果一個人心理-社會功能受損,不能正常生活,那就是有問題。反之,只要能正常生活,就沒有問題。
事實上,上述標準更適合用來判斷心理是否正常、有無精神障礙,而非有無心理問題。跟正常人一樣,能夠正常生活,意味著心理正常,沒有精神障礙;而心理正常不等於心理健康,沒病也不等於沒問題。
據最近的資料顯示,我國各類精神障礙總患病率達17.5%。也就是說,近兩成的人心理不正常,超過八成的人心理正常。在心理正常人群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5~10%)的心理發展至“最佳的狀態”,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70%~80%)既不符合心理健康評估標準,也未達到精神障礙診斷標準,處於心理不健康(或稱“亞健康”)狀態,存在嚴重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就像下圖: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不正常
|———|——————————————————————|———————|


大話精神——為你的心理精神健康保駕護航!

大話精神


樓主的問題涉及在中國怎麼樣認識心理健康的問題。整體上來講,中國目前在心理健康的普及工作還做的不夠,大眾對心理健康還沒有比較理性、客觀的認知。很多人把心理問題等同於精神病,讓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擔心揹負“精神病”的汙名和壓力,而不敢去求助,從而導致他們的情緒問題加重,影響了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
一般來說,醫院模型把心理問題視作“疾病”,而心理學的觀點則是把它們看作生物、行為、認知、發展和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根據心理學的模型,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維度來評估一個人是不是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

一是痛苦的體驗。個體是否表現出了長時間的或者不尋常的不安和焦慮。每個人在重要的考試前都會緊張,但當令人不快的情緒使人無法承受從而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時,它便成為異常的標誌。


二是適應不良。個體的行為是否經常讓別人感到害怕,或者妨礙了自己的幸福?例如酗酒者保不住工作,或常常酒後駕駛,危及他人生命。

三是無理性。某人的行為或言談是否不合邏輯,甚至讓人無法理解?比如親人去世,大家都在哭,某人在笑,這就是異常。
四是不可預測。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情境中,行為沒有規律,缺乏前後一致性的個體是否喪失了自我控制力?比如一個非常小氣的人突然變得很大方,什麼都捨得送給別人。
五是異常及不可取的行為。某人的行為是否很少見且違反了社會規範?比如在大街赤祼地跳舞的。
題主可以根據這五條來確定某個人是不是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希望能幫助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旭龍
自我介紹:國二諮詢師, 陝西省心理師協會會員。認知-行為取向。從業4年,個案時長1500小時以上,督導時長300小時以上。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