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币用牙膏洗干净是这种颜色吗?(两枚小的)?

收了个币


您这3枚钱币包浆色泽都非常不自然,题主要小心了。这3枚钱币的颜色与牙膏清洗没有任何关系,是铸造与做旧的结果。

关于铜币的清理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醋泡法。将锈蚀钱币直接浸入普通食用醋或醋的稀释液中,一般4~12小时或更长(具体视绣蚀程度),直到将锈蚀清除。这种方法缺点是钱币整体参与化学反应,正常字迹、图案、轮廓也被腐蚀。而且处理过的钱币颜色发红,有腐蚀痕迹。


2.干刷法。用比较硬的毛刷、画笔等直接用劲刷钱币表面。这个方法清理省浮尘或浅锈蚀较好,深锈甚至板结土均不易清除。

3.刀刮法。用刻刀、水果刀、针等尖状硬物一下一下慢慢剔除锈蚀、板结土等,效果较好,但也会留下痕迹。

4.开水浸泡法。将钱币放入容器中加入开水浸泡或直接煮,可以将钱币表面浅锈和浮土去除。


5.冷热水法。先将钱币放入开水中煮,然后再迅速投入冷水中,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使钱币表面锈蚀和浮土去除。

6.抛光机法。直接投入抛光机,利用抛光机摩擦去除锈蚀。这个方法使钱币表面留下痕迹甚至损伤,价值高的钱币不建议用此方法。

特别提醒:不到万不得以不要清理,价值高的钱币找专业人员清理!


收藏大实话


受邀回答,很遗憾这三枚币都不对,都是假币,当然模仿的铜圆一枚比一枚稀少。其次关于养护钱币对于机制币而言,确实有一定的养护方法,但一定不是牙膏牙刷,牙膏牙刷还是刷牙为主吧,且专业养护需专业人士操作,非专业人士蛮干只会毁坏钱币品相。另如果已参与流通痕迹严重的钱币无论何种方式养护也无法恢复品相(或说恢复原光)。

最上边那枚模仿的是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的试铸黄铜样币,黑龙江省造未曾试铸银币,此系列黄铜样币由当时清政府委托的德国奥图·拜赫公司雕模试铸,只作为样币留存,七钱二分更是样币中最顶级的一枚。但清末基本使用源自威妥玛拼音的邮政式拼音来标注省名英文,清代铸币黑龙江用“HEI LUNG KIANG”表示,而图上则为湖南的“HU NAN”,造假假的驴唇不对马嘴。工艺什么的以及刻意做旧更无须累述。

下边两枚一枚吉林铜圆一枚山东铜圆,图案倒是没有“混搭”,都是模仿的清末机制铜圆10文的铜圆。浮雕图案轻浮文字比较歪扭,都不具备真币特征。如图颜色比较怪异,可能是因为使用牙膏等清洗造成。吉林这枚为坐龙图案,山东这枚也是北洋坐式龙;模仿的都是稀少一些的铜圆,真币山东这枚更少于吉林这枚。

收藏钱币真币是第一要著,如果币不对,谈什么其他都是无用功。很多珍稀铜圆银元,除了圈内一些流传有序以外,并非寻常流通币那么多留存。因此建议从入门低价值的真币铜圆收藏入手,循序渐进。

附图为中国钱币博物馆馆藏之原光清代机制铜币,这种未流通币的原光经过流通磨损消失后无法恢复

附图为,诚轩2014秋拍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黄铜试铸样币(PCGS评级金盾SP60分)


附图为,珍稀2017香港春拍吉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NGC评级XF Details)


附图为,诚轩2014秋拍山东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PCGS评级金盾AU53分)


钱币司令



晓石60374176193


你好,首先我很遗憾的告诉你,你的这三枚钱币,是铜币镀银,连铜币也被镀银了(不知道造假者脑子里装的是啥)。从图片看,三枚钱币都是同样的问题:文字龙纹边齿都十分生硬,铜色也不老,锈色包浆虽然洗没了,也正好说明做的包浆漂浮不结实,用牙膏就能洗掉,而真正的由内而外的锈色包浆是不能用牙膏刷掉的。


&镀银低仿品

前几年,钱币圈子里有的人为了追求钱币品相,于是就用化学药品把钱币泡了之后洗刷掉锈和包浆,看起来十分漂亮。但是,这种用药水洗过的钱币并不为钱币评级公司待见,很多公司并不让这种洗过的钱币进盒。
&洗过的真品银币,对币面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再加上这几年大家越来越注重钱币的锈色包浆,锈色漂亮、包浆漂亮的钱币更受欢迎。而且洗过的币也会大大影响市场价值,一般钱币玩家也是不会接受用化学药品洗过的钱币,甚至把洗过的钱币当成残次品。
&合金仿品
,批发价几块钱

钱币以及很多古玩的锈色包浆是岁月留下的自然氧化痕迹,这跟仿品的化学药品加速氧化的人工锈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而且也是古玩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所以人为的去除锈色包浆,是不明智的行为。


&仿得比较不错的真银假币,
包浆还是容易擦掉。

而仿品的包浆锈色由于是做上去的,所以不贴骨,是漂浮在币面上的。用牙膏就能洗刷掉的包浆锈色只是技术含量很差的低仿品,这种低仿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也就几毛一块钱的成本。而现在的技术完全能制作出十分坚硬的锈色包浆,伪装性十分强,一般的牙膏是完全刷不掉的。这种情况下,就要结合铜色、字口、做工、锈色包浆等综合判断。
&真品铜币的锈色包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