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村郎三农馆


这句农村俗语以一种朴实生动的方式诠释了出生顺序对于孩子性格的影响。

密苏里大学的杰洛米-巴哈博士提出了一套理论,说明家庭中不同排行的孩子如何参与家庭系统及满足家庭的需要。因此,哪怕是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中,相同排行的孩子的性格会呈现出某种共性

经研究发现,第一个孩子往往担负着家庭中有意识而明显的期望,由于家庭系统的“生产需求”第一个孩子比别的孩子更被期望要有好的成就表现。

他们常常被要求要表现得像个大人,照顾弟弟妹妹,做他们的榜样。一个理想的老大,是宽厚、温和、担当而又隐忍的,一个“傻”字,以一种调侃的方式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特质。

第二个孩子和“平衡家庭情绪的需求”有关,他们会响应家庭系统中隐藏的及潜意识中的规则。这样的孩子必然会比较敏感,经常能很快地领悟到家庭中其他人都不知道的一些事。而且他们因为自己上面有兄姐,下面有弟妹,因此必须有特别的作为才能分得父母的关注与宠爱,这就使他们有时的表现可称之为“奸”。

第三个孩子常肩负满足系统中“人际关系需求”的任务,成为家庭关系的一面镜子

。他要么成为家庭关系的缓冲者,要么会利用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为自己谋利。“坏老三”指的便是这后一种人。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些不起眼的俗语里,常常蕴藏着朴素而深刻的真理。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农村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说?

这句话听来已久,因为本人就是个“老三”,但不怎么坏,多少有些“歪”,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一路走来对这句话是深有感触……



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呢?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每个家里的老大一般都退学早,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家里大事小事都是大哥出头,好吃的好穿的留给弟弟,自己将就着,这就是“傻老大”,记得大哥16就下地干活,由于身体不好,就和另外一个人给生产队放猪,一天下来赚好劳力的一半工分。老二呢,由于有事老大顶着,自己只要照顾好自己就万事大吉了,照顾老三的责任也没有老大多,相对比老大确实“挺奸”。老三呢,看到一条啥事不用管,有好吃的、好穿的大哥、二哥让着,有不满意的时候,向爸妈“告黑状”,弄不好大哥二哥就该挨收拾了,看起来是“有点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大哥真的傻吗?现在看来,大哥不傻,是那份家庭责任感让大哥“傻”,是对弟弟妹妹的疼爱让大哥“傻”,是遇到困难我是大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让大哥“傻”……二哥也不是奸,二哥在大哥的呵护下,比较安逸,凡事都有人管,不需要自己做太多的努力也可以的境遇,让二哥“奸”,其实二哥很善良。说说我自己,其实也并不坏,只是在两个哥哥的照顾下,好吃的、好玩的凡事都可着我来,把我给惯“坏”的,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不应该。现在哥哥年纪大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让我多当当“老大”吧……


三农广讯


农村的俗语都是农民经过自己的生活经历总结而成的,所以都是蕴含着一定的道理的,就像题中所说的这句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句话有是什么意思,我们又为什么这么说!

不过这句话只适合以前的社会,我们都知道在以前的社会,有种说法是“有儿穷不久,无儿富不长”,所以一般的家庭大多会愿意多生几个孩子,以求多子多福,养儿防老。而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就算二胎开放,很多人也不愿意要了!


老大傻:这个傻,自然不是智商方面的问题,而是老大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要承担起“长兄如父”的责任,勤勤恳恳的照顾着家里面的其他人,这个傻指的是老大的奉献精神和成熟踏实的态度。

老二奸:这里说的是老二比较圆滑,因为上面有老实的大哥,下面有年纪小的弟弟妹妹,做错事情都可以往他们身上推,而且这时候的父母往往会对老二的精力有所下降,因为老大会承担一部分照顾的责任!

家家有个坏老三:这说的是老三一般作为最小的孩子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谁都会照顾他,做错事也有人撑腰,就会养成调皮,爱惹事的性格!

相信家里有多个孩子的家庭大多都有这种体会,不过,不管是老大、老二还是老三在父母心里都是自己最疼爱的孩子,没有区别!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农村俗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对一些事与人的总结。“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就是农村俗语之一。

在养儿防老,积谷防荒的年代,每户人家都有五六个小孩。受传统观念影响,一般对老大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过去人寿命比较短,一但生了不治之症,将来的家庭重担就要落在老大身上。古话就有长兄如父之说。

“老大傻"並不是指智商低下,而是至小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之下,对弟弟们有着一个宽大的胸怀,我是老大,将来要继承父业,掌控全家,一般小事不能跟弟弟们一般见识。其实老大并不傻,而是为了大局,必须要养成一个大度的胸怀。

“老二奸”,说的是兄弟之间在家庭当中,上有老大在前挡着,有什么事情会唆使弟弟老三出面,只要目的达到,反正有我份,平时躲在暗处,有事不需自己出头也能办成,长时间的就养成了偷奸耍滑的性格。

“家家有个坏老三”,老三在兄弟当中一般都是老小了,最小的孩子往往会得到父母的加倍疼爱。兄弟当中有老大老二在前护着,从小就养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事事都要掐尖。也有的地方称老三叫“三尖子"。在一个家庭当中老大是吃亏的角色,自己处处要以身作则,什么事都会去找老大。“宁做头窝狗,不做头胎儿”,说的就是这个理。





百花争春我为先


这个说法我似乎有听说过,不过这个在心理学上有点道理吧。这个可以用出生顺序和人的性格来解释。老大是家中的首个孩子,所以他可以说得到的爱和关注相对比较多,也不会去计较什么,没人攀比啊,心态就会比较宽松。慢慢弟弟妹妹来了,老大懂事了,尤其是年龄差比较大的老大,会对新成员的到来比较期待,等新成员来了以后,自身一种失落感和责任感就来了,加上父母上辈的说教,他自然会有种爱护谦让弟弟妹妹的心态,所以放眼观察老大普遍都比较善良、负责、重感情。而老二呢,他的到来让他短暂的有一丝作为小孩的优越感,被宠着,但是很快下面又有新成员来了,这种优越感很快会被剥夺,所以他不会像老大一样已经享受父母和上一辈的那种唯一的独宠和照顾以及权威,也不会像最小的孩子一样有一种让着宠着的感觉,所以说老二的存在感是极低的,他要引起别人的关注可能是通过付出更多,更周全,所以考虑多,给人就是心眼多。老三可能是最小的了,他的哭声就是,我要我要,你们都要让着我,所以家里的人差不多都是宠爱让着她的,慢慢的她就学会操纵家庭的人,所以小的往往是比较有出息的。因为他看惯了长辈,同辈的很多规律,深谙心理之道,所以小的给人感觉是傲娇,霸道,但是在外面会有出息。


elim麻麻


看到“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俗语,辛弃疾的《村居》描绘的画面,一下子就在有书君的脑海里涌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细读这首词,有书君觉得这词和俗语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儿锄豆溪东”一句可以看出老大的“傻”是褒义,说的是老大肯吃苦,有担当。在炎炎烈日下,老大心疼父母,爱护弟弟妹妹们,独自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里锄草。

老大一出生常常就被重视,被赋予家庭的重任。生活中如果老大能够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这个家庭就会和睦和气。有书君的朋友家就是三兄弟,他就是这样的傻大哥,他从小就把家庭的重担挑在自己身上。家里大事小情他总是挺身而出,兄弟升学就业,父母生病吃药,他都会主动出力出钱。日子一长,他的能力与威信一起增长,家里的大小事都找他商量拿主意。一大家人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总是他一个人买单,聚会常常是欢声笑语。看到父母快乐幸福的样子,他很享受“老大傻”的乐趣。


“中儿正织鸡笼”中的中儿就是老二,“老二奸”指的是老二的聪明机灵和随机应变,这样的“奸”是由他在家庭中的位置形成的。老二既没有老大作为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的重视,也没有老幺成长过程中的宠爱,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他们就得想办法动脑筋。


老二的位置确实有些尴尬,在与老大发生矛盾时,父母常常会对他说:“你是小的,应该听老大的。”与老幺产生分歧,父母又会说:“你是大的,应该让着老幺。”在这样的要求中,他们便有了夹缝中求生存的适应能力,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强。



作为父母最小的孩子,老幺不仅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宠爱,从小还受到哥哥姐姐的照顾和关爱。由于父母对老幺一般没有承担家庭重任的期待,老幺的生活轻松快乐。由于经常受到保护,他们会比较顽皮任性,做事缺乏毅力。长大后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老幺更容易放弃。“娇狗上灶,娇儿不肖”,老幺容易对别人要求更多对自己要求更少,与老大相比缺少责任感,与老二相比又少了一些替人着想的心思。


老幺这样的行为常常还会得到一些人的夸奖。老大在烈日下锄草,老二在大树底下织鸡笼,他们都没有得到作者的赞美,唯有老幺的卧剥莲蓬让作者(当然也代表了大多数人)觉得最可爱,可见大众对每个孩子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所谓的“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也只能是过去的一个说法,有一点点道理,但不是普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计划生育的实施,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那种“偏大的,向小的,黑眼的就是二小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农村的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说?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大多讲究的是多子多福,因为男性可以用来传宗接代,使家族势力壮大,一个家庭中有几个男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出生的孩子中,出生顺序的不同,所带出来的性格也会稍有不同,但这不是绝对的,人的性格形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

“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就是对于出生顺序对人性格影响的阐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道理的,我谈下我的看法:

“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家里的老大性格忠厚老实,老二性格会奸诈圆滑,老三的性格会坏一些。老大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要承担很多的责任,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家里的老大,为了让家里的弟弟妹妹读书,而放弃了读书的机会,老大“傻”谓之忠厚和责任;老二在家里孩子中属于居中的位置,既要为老大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又要操心老三的成长,实际上是一个“两面受气”的角色,这种情况下,老二就要更圆滑变通,不然很容易出现两头都不是人的情况;老三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里的父母,两个哥哥都会比较照顾他,所以会相对比较放纵,实际上放纵并不等于坏,而是导致其性格乐于被人宠溺。


不管家里的孩子有多少个,都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后天教育。人性本善,每个人出生的时候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都是有光的,但是因为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污浊的信息导致其眼睛失去了原本的光芒,也可以说是失去了善的力量。家庭和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维护,需要每个人去用心去和家里的人每个人交流,“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说法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有错的。欢迎关注花开陇上,和有趣温暖的人做朋友。


花开陇上


农村的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说?



这句农村的俗语流传很广,有不同的表达,比如"老大憨,老二聪,老三灵"、"老大傻,老二奸,调皮捣蛋数老三"、"大傻子,二嘎子,老三是个贼滑子"等等。但是,不论上面如何表达,都基本上一个意思,就是家里面有三个孩子,老大为人憨厚,老二聪明狡猾,老三调皮捣蛋。

这句俗语是古人生活的经验总结,在当时是存在一定道里的。



老大傻

父母生第一个孩子,一般都是很重视,呵护备至,可以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所以,很容易导致过度照顾。过度照顾,我们都知道结果就是孩子啥也不会,只懂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各方面的能力不强。那么,孩子出去交流,给人的印象一般都是不主动去做,啥也不会做,给人傻乎乎,憨厚的印象。

老二奸

有了大孩子的父母,都有育儿经验了,不会像照顾大儿子那样照顾二儿子。所以,二儿子有要求需要靠自己去争取,去向父母开口。这样二儿子就慢慢拥有了表达能力。由于有老大在,存在一定的竞争,而且大儿子具有优势,所以二儿子会在竞争之中想方设法达到目的,变得越来越精。

坏老三

老三出来,地位就会显得尴尬,如果是女孩子还能够成为爸爸的小棉袄,但是是男的就弱势了。不比老大有优势,不比老二精明,如何获得父母的关爱。只能够靠调皮捣蛋来吸引父母,获得父母的注意。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老三的歧路越走越远,会越来越"坏"。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有关于《农村的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说? 》问题看法,大家觉得怎么样?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对本人观点有疑问,欢迎评论指正。


有点意思的事儿


有道理吗?不过是农村人对有三个孩子的性格情况的一种夸张隐晦反着的一种说法而已。

在农村,孩子都比较多,以前一家大部分都是有三个以上的孩子,孩子多,家里忙,做父母的就照顾不过来了,对孩子的教育就顾不上,那么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就会发生一些奇怪的变化。


作为老大,自然要替父母分忧,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都有“长兄如父”的说法。老大大多都比较听话,不论是帮父母干活还是照顾弟弟妹妹都很少有怨言,任劳任怨所以就有老大傻的说法,其实是反话,其实是说老大能干,有担当,有责任。


感觉我们村里,近几年出生长大的老二性格都比较好动,活泼,有个性。老二出生的时候上面已经有一个哥哥,从小就学会了与人争东西的性格,如果老大有好东西不给他,老二就会想方设法的去争取,刷聪明。所以有二孩奸的说法,其实指的是老二聪明。




孩子多也不一定指的是第三个孩子,一般指的是最小的。由于最小的最晚出生,很多父母宠爱有加,从小养成了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也总喜欢惹事生非,惹事了有哥哥们顶着,什么都不怕。所以有老三坏的说法,指的是老幺性格个性,任性,胆大。

现在孩子都少了,而且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孩子们也都比较有出息,自然不会再有这种说法了。


乡间一抹阳光


99随便语:这一句是中国传统大家庭里的真实写照,笔者尝试,以《西游记》中唐僧的三个徒弟组合,分析这一现象的合理性。

首先,这不仅是农村俗语,最起码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止,中国人的传统家庭里,都有类似的说法,无论城市或者农村。

比较正宗的土语是这样的:大傻子,二嘎子,老三是个贼滑子

前后两句都好理解,二嘎子是个什么意思?

这个词最早出自东北,是对谁家比较淘气的孩子,才这么叫,二嘎子不仅淘气,而且能装模作样,懂得把自己伪装成乖孩子,是个暗地里使坏的家伙。

第一,唐僧手下三个徒弟,颇有点那个意思。

细想一下,西游记里的唐僧三个徒弟,不恰恰就有那么一点“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的意思吗?

(1)大傻子的代表人物,孙悟空。

老大是孙悟空,别看他本事最大,但干的总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背锅的命。

(2)二嘎子的代表人物,猪八戒。

老二猪八戒,这家伙自己好吃懒做,但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冲在前面,在唐僧面前最爱装好人的就是他,蔫儿坏。

(3)坏老三的代表人物,沙和尚。

老三沙和尚看似老实,但遇到危险的事,绝对逃的最远一点责任不肯担,其实他是明着偷懒,是在唐僧允许的情况下,当个看热闹的闲人。

所谓的“奸”“坏”,不是指的真正的大奸大恶,而是指偷懒使坏。

老大只能出死力气,没资格偷懒,老二可以暗地里偷懒,老三就可以光明正大偷懒。

第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哪里?

生下来一张白纸似的孩子,他长成什么样,养成什么样的性格,其实与他的父母有关。

再说明白点,是他们的父母不知不觉造成的结果!

假如一家有三个孩子,父母对这些孩子的要求那是完全不同的。

(1)老大是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父母肯定很重视,但由于很快家里有了其他的孩子,父母不可能对老大太溺爱,反而希望老大早点懂事,以便成为自己的帮手。

“长兄”的位置不是好坐的,这个长兄必须能吃苦耐劳,给弟弟妹妹竖立好榜样。

(2)老二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父母对这个孩子的态度,与对待老大不同,由于已经有了能吃苦耐劳的老大,就不需要老二来当这个榜样了。

但老二自己,骨子里肯定想和老大一样,受父母的重视,而且又不想真的去吃苦受累,于是时间长了,就养成了耍滑头,装模作样的本事。

(3)老三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对他的溺爱,是毫不掩饰的,所有的孩子中如果有谁可以公开做了坏事,不受惩罚,绝对是老三!

这就看得出来了,老三的坏,其实是被父母鼓励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第三,以三徒弟举例,如果将其身份,相互调换行不行?

(1)孙悟空别当老大了,让他和猪八戒换换,当老二。

这下子麻烦大了!

孙悟空是吃苦耐劳的典型,有困难二话不说冲在第一个,但假如他是老二,你一个老二这么干,那你让成为老大的猪八戒,颜面何在呢?

(2)猪八戒肯定不能当老大,那就让他去当老三。

又坏事了!

你一个最小的徒弟,整天撺掇老大出去打架,然后又跑到师父那里告黑状,成天搞事情,唐僧肯定不能同意啊,他还指望你关键时刻顶上去呢!

(3)至于说老三沙和尚是类似的道理,反正“明着坏”“明着偷懒”的沙和尚,不仅不适合当老大,也不适合当老二,他最好就是当老三。

三个徒弟的性格,以及他们的座次,这就是最合适的一个组合,不能乱。

结束语:孙悟空三徒弟的事例证明了,凡是传统大家庭里的孩子,“老大傻,老二奸,坏老三”绝对有道理,这样的组合,既是父母希望他们如此,也是最稳定的兄弟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