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沈从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人非议吗?

晓光177679900


传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准备发给沈从文,颁发时间为10月,结果了解到沈从文已于5月去世,诺奖是不发给已故作家的,就改发给别的作家了。

愚以为沈从文是可以与鲁迅比肩的作家。

鲁迅看见中华民族全部的恶,沈从文看见中华民族全部的善。

鲁迅笔下是人性的黑暗,沈从文笔下是人性的光辉。

沈从文像孩童那样天真。

愚以为这才是作家最好的状态。

我曾经说:“文学是经了作家灵魂折射的现实。”

鲁迅笔下的杨二嫂,走出“我”家门的时候,顺便把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沈从文笔下的老船夫,由于已经得到工资,过渡的要给他一片烟叶,他也很不高兴。沈从文笔下的果园主人,过路人摘了他的水果吃,要给钱,他感到受了侮辱。

鲁迅由于从小受白眼,被欺负,甚至被族中长辈当众逼迫、羞辱,他看见人性之恶,也很自然,他描写的小市民,也许今天并无多大改变。而沈从文所写的湘西的乡下人,就是那么淳朴,他们的灵魂,就是那么优美高贵。

诺贝尔文学奖发给“理想的作品”,沈从文那优美的文笔,他的作品所见证的美好的人性,都是达于理想境界的!探讨人性,是文学的终极命题之一,具有世界的意义。

谁会非议呢?鲁迅也不会的。

刘文典教授会非议,因为刘文典是做学问的,不是搞文学的。

文学不是学问。

意象派诗歌领军人物、海明威的偶像埃兹拉.庞德先生说,“中国的《诗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诗经》的作者,有的就是口唱山歌的劳动者。



大悔忆智冰


沈从文先生在新文化运动的文艺家中是最名不副实的一位,坦率的讲他是没有资格获诺奖的,把他和诺奖联系到一起,是对诺奖水平的侮辱,请大家想一想,托尔斯泰,茨威格,乔治.奥威尔,欧.亨利,契诃夫都没有获诺奖,何况是沈从文,沈从文先生与以上各位比,如何?


魏牧童


我觉得,沈从文是老一代作家中最值得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沈从文是1988年5月去世的,据说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曾考虑颁给沈从文,因为每年的颁发时间是10月的第一个周四,评委会到中国一打听沈从文的情况,才知道沈从文已与当年5月份去世了。因为诺贝尔文学奖都是颁发给在世的作家的,所以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就擦肩而过了。

这只是个传说,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是在50年后公开,现在我们只能知道1978年的情况,1988年的提名只能等10年后才能知晓了。

但是,我要说,如果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沈从文,完全是名至实归的。那是诺贝尔奖的荣耀,而不是沈从文因此增加了光辉。

沈从文在1949年前总共出版了20-30本小说,大多数都是写湘西的。他的《边城》《湘行散记》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名篇。他的作品展现了在新旧世界变迁中的人性光辉,塑造了翠翠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成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最闪光的部分。

沈从文一生不热衷于政治。建国后,他放弃了小说写作,改行在历史博物馆做服饰研究,写作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本巨著。

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沈从文,肯定会遭到某些人的非议。因为沈从文从来都不是主流文学家,就因为他不是主流,他才从不盲从,有自己的操守。某些人可能会对沈从文不感冒,但我觉得,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沈从文,那会是诺贝尔文学奖最正确的决定!


迷楼


我觉的如果沈老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不会有人非议的。

1,他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 20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 著名文化史专家。在上世纪他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代表作有《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



2,他一生中对许多领域都是一些文学创作。他的笔触和语言风格也是独特和精彩的。写作品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并给人教益和启示。他笔下的《边城》, 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3,在民国是有一种说法,说“沈从文是中国的托尔斯泰”“是日本的川端康成”。其实我觉得沈老只是没有后者们那么走运而已。他的作品是毋庸置疑的。

4,他所写的《边城》在国内文坛上也是无所不知的。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也展现了人善的特点。由于其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综上,我认为沈从文如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也不会有人非议的。


将心比心贡献自我


沈从文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人非议吗?

假如沈从文获得诺贝尔奖,有人非议一定会有,因为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何况是在一方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咱们的著名作家莫言,是中国第一位真正获得诺奖的人,不是也同样遭到一些异议的声音吗?所以,存在,就合理,任由非议存在,好作品自己会说话。 沈从文是民国时期众多文豪之一,我们知道的那些民国名人胡适、王国维、林语堂、徐志摩、鲁迅等,又有哪一个少得了众多笔墨的褒贬不一呢?沈从文的《边城》寄托着他对“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汪曾祺曾经称赞他该部作品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最好语言,每一句都谷粒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足见对沈从文不遗余力的赞美,他的《边城》已经入围当时诺奖的终身提名,可惜沈从文等不及了,因为诺奖从不颁发给逝去的人.所以,边城变成了遗憾!成为历史!沈从文的确实为才华横溢的作家,他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同事他的跨界领域,也是痛经精彩,《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让他由一名作家演变成一名著名的服饰史学家,是中国服饰史学科的奠基人,多么大的才能才能成就这样一位优秀的人? 所以,百姓流传中的天妒英才可以理解,一个人太有天分、才华,而让他命运坎坷,引发各种非议,真的是太正常不过了。 因此,不要理会那些非议或者不解,对于不再同一维和价值体系的标尺里,任何的解释都是多余,让行为、事实来告知天下是最好的佐证,看那些一路走来的各路英雄豪杰,又有哪一个逃得掉不堪的非议呢?但英雄终归是英雄,为人终究是为人。让我们看北宋苏轼的这首著名的诗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切就明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