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按照心理问题研究心得,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股力量,一个是我们表面上看得到的肢体力量,叫做生命外力,一个是我们表面上看不到的心理力量,叫做生命内力。

人的肢体力量显然是弱小的,即使是最有劲的大力士,他的力量也没有一个普通的牛有劲,他所能举起的重量也是有限的。而人的心理力量一旦被唤醒,则是巨大无限的,就能改天换地,无坚不摧,势不可挡。

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过去说一切人间奇迹都是人创造的,具体地说是由人的心理力量创造的。人的一生强大与否、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快乐与否,不取决于他的肢体力量,也不主要取决于他的知识力量,而主要取决于他的心理力量。”

当代社会里人们对教育的一个普遍错误认识是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或‘技术就是力量’,甚至过分畸变为‘考分就是力量’、‘名校就是力量’、‘出国就是力量’,并在这个方向上越走越远,这都是因为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心理力量才是最强大无比的力量。”

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心理力量是上帝公平地安插在每个人身体里的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它就像一块无比巨大的核电池一样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中。

但上帝和每个人都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即没有告诉人们这个巨大电池的存在,只让少数人通过受教育来激活和唤醒这个电池。

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人所受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激活和唤醒人体内的这个巨大电池。如果最终没有唤醒心理力量,一切教育活动就都是失败的。而只要能唤醒这个心理力量,则上什么学,学什么专业,到哪里去上学,受什么教育都可以。这就好像只要能到达河的对岸,走什么桥都可以一样。”

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失误,就是把每天完成作业和将来考上哪个学校这样的小目标当成了教育孩子的大目标,而没有觉悟到通过教育活动唤醒孩子的心理内力才是教育的总目标。

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大多数父母和孩子所取得的一切骄人成绩,都不是孩子心理力量觉醒的结果,而是父母的肢体力量加上孩子的肢体力量联合的结果,这两股弱小的身体力量再怎么拧到一起也大不到哪去,因此大多数父母和孩子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过就完成个区区的小学生教育,并且连你自己都没信心,这条费劲的路能走多远。

“大多数父母说的成功可能更多指名和利上的成功,那种成功不一定非靠心理力量,靠关系,靠机遇也可成功,而我说的成功,指心内不弱小、有幸福感、有满足感、有成就感、有自由、有尊严的成功,这种成功的人可能默默无闻,在名利上不张扬,但他们却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一生幸福无憾。”

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让孩子上哈佛耶鲁,说白了,不就是想让孩子一生强大、安全、自信、幸福、自由吗?那么我告诉你,再有名的大学也不过只是个牌子而已,而不是保险箱,只有让孩子的心理力量觉醒了,赋予她一生使不完用巨大力量,才是你送给她了一个最好的礼物

人的内力一旦觉醒是无限的,不好用语言来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内力觉醒的孩子走过成长教育的道路肯定比其他孩子简单轻松得多,快乐容易得多,至少不用大人陪写作业了吧。

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建议你问自己三个问题:

1)你可以不“努力”吗?

当然不行。

因为“努力”这两个字,本就应该是每个人站在职场起跑线时的觉悟。这是最基本的角色设定。一个整天把“我已经努力”挂在嘴边的人,就像警察喊着“我要见义勇为”、医生嚷着“我要救死扶伤”,不是很可笑的事吗?

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2)你的工资是按“努力”来计算的吗?

当然不是。

绩效的构成,无非是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也就是你做了多少和你做得多好,与你流了多少臭汗没有半点关系。“努力”了一天却没有像样的结果,那你今天对公司的贡献就是零。如果一家公司全是像你这样“努力”的人,你说前景会是如何?

“工作是否完成”是基数,“你有多么努力”是系数。残酷的事实是,当基数为零时,系数再大也没有任何实际价值。试想,如果成龙没有那些好作品,他一身的伤还有意义吗?如果爱迪生没有找到钨丝,那他之前的上千次失败,还有谁会去在意?

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3)甲乙两个人,甲每天加班到半夜十二点,连老婆生孩子都是请假一小时去瞄一眼然后回来继续玩命干活,但任务还是完不成;乙每天上班喝咖啡看杂志,准时下班零延误,但交代的任务却完成得妥妥的。请问,你更欣赏哪一个?

当然是乙!

不用“努力”就把工作做好的人,才是精英。如果你“努力”了还是做不好,那你干脆辞职吧——既然你完全燃烧了小宇宙都还是不行,那你实在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如果你还想干下去,那越是工作没做好,就越不能声称自己“努力”了,反而要说“我还不够努力”,才能隐藏自己能力的天花板,让别人对你还抱有希望。

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努力”这样的褒义词,最好留给别人去评价,而不是自已来标榜。就像别人说“你好帅”,那才是真的帅;自己说“我好帅”,那是真的不要脸。

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忍不住要说呢?一是看得见的成绩拿不出来,所只好拿无形的“努力”来充数;二是知道自己的“努力”肉眼无法识别,不喊出来就被当空气——其实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我已经努力”这话,无非是掩饰自己叫苦、认怂的熊样:“我已经累到不行了,这活儿还是别找我了吧。”这样的情况出现三次,基本就耗光主管对你的信任。

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有的人嘴上说“我已经努力”,但身体却很老实,坐得慵慵懒懒,戴着耳机,吃着水果……心理学家说,肢体动作占印象分的55%。所以,如果主管看不见你努力的身姿,又怎么相信你努力了呢?

如果是一个团队项目,上级问责的时候,抢先说“我已经努力”的人,注定要遭众怒——“就你一个人努力了,我们都是懒羊羊是不?!”而你看那些明星,每天收工后都要对片场里的所有人说“你辛苦了”——因为肯定别人的努力,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越是把“我已经努力”挂在嘴边的人,其实越难成功。因为成功者懂得保持优雅,而隐藏努力的狼狈。就像天鹅在水上轻松优雅地游着,但其实它们的脚在不停运动,只是藏在别人看不到的水下。

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如何体现“努力”的价值?一是取得实质的成绩,二是要增加“努力”的可见度。尤其是碰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这时更要让主管能看到你的“努力”!

很多人把“努力”与“埋头苦干”简单划上等号,其实,努力求助他人,也是一种努力。有时你抓耳挠腮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坐在你隔壁的人早知道答案,你要做的就是带上谦虚的微笑和动听的话语。我很想说:“你还没有努力,因为我就在你旁边,你却没向我求助。”

激发自己生命内力

台北著名的欣叶餐厅,早年有一招传遍业界:老板明知座无虚席,还要叫自己儿子在候位的客人面前,反复去看有无空位。他儿子看似白跑了整个晚上,其实客人感受到了这家店待客的热忱和满满的努力。

“努力”是越说越不值钱的东西,只有做出来才能变现。努力是一种精神,但要让你的努力有价值,既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