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可怜残垣又断壁,光前裕后待何人?

信阳我是熟悉的,我的老家就在信阳的光山,我父亲是从光山考到郑州大学,在那里学习四年,毕业后留在了郑州。我小时候还在老家生活了五年(从一岁到六岁),上小学才回到郑州父母身边, 我常戏说自己是最早的一代留守儿童。信阳我又是陌生的,自从回到父母身边,我也只能偶尔回到时不时还能梦见的故乡,而这偶尔其实常常伴随着一种失去和悲痛,因为,尤其是最近几年,每一次回去,都是陪年迈的父母回老家参加至亲的葬礼,回去一次,少一个至亲的人,父亲就好长时间回不过神来,父亲还时不时说要回老家养老,可那里早已没有他一砖一瓦一分田,故乡,一个从心里从来没有远离,永远无法割舍的地方,可现实中又与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我喜欢古建筑,喜欢念叨老家,也让我的同学上心了,他是做古建筑保护的,常去信阳,就答应有机会带我去看看,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十一期间,他要带着研究生去考察,就捎上了我,于是,我跟着他和他的两个研究生在信阳这片土地上驰骋三天,两个老同学,带着两个小同学就这么天马行空,从郑州到新县,从新县到光山,那三个人要做学问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反正我的感觉是:抛开一切俗牵挂,与君仗剑走天涯;秋高气爽马蹄急,三天难尽信阳花。这一路我们领略着信阳的好山好水好空气,感受信阳的传统村落特有魅力和当地人的纯朴和厚道,当然也收获彼此之间的欢歌笑语,

我深深地感到:人一定要有爱好,爱好是人与人交往之本,我与那同学是初中时的同班同学,我们1978年同时考上河南省实验中学,在一个班同窗共读三年,1981年分开,然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其实,即使上学时,因为当时男女生不说话,到现在我也记不得当时与他有过什么交往。这一分别就是32年,他,连同他的名字都被我忘了,还是在去年2013年,因为我开始喜欢古建筑,才又联系上他的。这一交往,我就多了一个崇拜和羡慕的人,多了一位良师益友。想想挺后悔的,如果十年前能再认识他,知道自己会如此喜欢古建筑,喜欢传统文化,那怎么也得去读他的研究生,再以专业人士的身份为保护古建筑做点事情,唉,现在什么也不说了,太高深的专业我是学不进去了,就以志愿者的身份,能为古建筑说句话, 能影响一下周围的人关注古建筑保护就知足了。

去信阳的第一站是新县的西河村,一个已经开发,现在初有影响,很值得一写的古村落,我暂时不表,先说第二站:

我们来到毛铺村时已经近黄昏,可惜,因为来的匆忙,加上我准备不足,到这个村时相机的电池居然没电了,晕!这错误犯的!这里的照片只好用我同学和网络上的(特此声明),再加之我只是抱着游玩的心态跟着来,所以来之前要看什么?看哪些村?我一概没有问,也不知道(我就叫空杯心态,不先入为主),所以,当说要去毛铺时,我只当是又要去看一个普通的古村,可我们在村旁的公路上停了车,下车走过小桥,这时,我忽抬眼看见一个古色古香的院门,在双龙戏珠和祥云的石雕上面灰底红字四个大字“彭氏宗祠”,当时我身体如过电一般的震惊,转而无比的亲近,我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小山村,我会遇到我的宗亲?遇到彭氏祖人,见到昔日我们彭氏对祖先的尊敬和崇拜。

我见过那么多的古建筑,也见过不少祠堂,上街区柏庙村孙家祠堂,方顶村方家祠堂,荥阳油坊村的秦家祠堂,当然还有广东的陈家祠堂,闵家的,安家的,萧家的……,尤其看到,郑家在荥阳修建了庄严气派的郑氏宗祠,常常就想,为什么我们彭家没有祠堂?是真没有?还是我孤陋寡闻没有看见?不曾想,在十一的假期中,在一天的近黄昏时刻,我见到了,我不期而遇上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与我们彭家有关的古建,怎能心中不生出爱,生出亲近?身为彭氏的后人,怎么也要为彭家,为这祠堂做点什么吧,所以,尽管,毛铺是我去信阳的第二站,而我一定要先写它。

到跟前,才发现彭氏宗祠大门紧闭,落锁,同学说现在进不去了,因为前两年丢了一对石狮子,所以加了锁,而我却不甘心,这祠堂我是一定要想办法进去看看,有可能也要去拜一拜我的祖先。看见几个小朋友骑车玩,就喊着:乖,我们怎么能进祠堂看看?其中一个小朋友好热情地说:从我们家能进。于是,我们就来到隔壁,见到正在吃饭的一家人,一问真还姓彭,我到家了?我还特意拿出我的身份证,证明我与他们的血脉相连。

因为这层关系,这户彭家的主人放下正在吃的饭碗领着我们进去,不看时,想进去看看,可真进去看了,心情反而更凄冷、沉重,这是个已经废弃的少有彭氏后人来祭祀的祠堂。大门旁的两根粗大的石柱,一看就是建筑构建,可惜建筑已经荡然,只留着两根挺立的石柱让我们感觉到昔日这个建筑的大气,后看一些文献,知道是这一个倒座的戏楼的两根柱子,石柱旁原来还有两个狮子,可惜,前两年被偷了,现在只能在网络上找到昔日两只萌狮子的照片,也就是那次被偷,才在大门上加了个门,落了锁。再向前走,大殿是五开间,原来是住祖先的地方,可现在也落了锁,不知道祖先的牌位可安好?也许又毁于那个疯狂的时代?我不能进去参拜你们了,对不起,请祖先原谅后辈的无知,这么久没有来拜祭你们,放心,以后我会上心的,会为你们做点事情的。

我就想不明白了,社会的发展可以不去信神,可有哪个社会发展阶段可以不敬祖宗?只有畜牲才不懂得敬祖,才会不在乎自己的历史!

百度百科对宗祠的解释:宗祠即是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读nǐ)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 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祠堂中的主祭---称宗子,管理全族事务称宗长,还有宗正、宗直等职。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汉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汉族民俗文化的代表。

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我们彭氏宗祠,从大门的双龙戏珠石雕,到倒座的戏楼,再到五开间的大殿,那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昔日,它一定是村内最华美,最重要的建。但现在昔日的辉煌依稀可见,但更多的是多年失修后的破败。宗祠,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宗祠的现状不就是我们对祖先态度的真实反映?彭家的后人啊,有谁能出面重修祖宗宗祠,光宗耀祖?

下文是我在网上搜到的对毛铺的简单介绍:

信阳新县周河乡毛铺村楼下、楼上两个村民组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建造的民居院落,整个村落为彭氏家族居住。明末后期彭氏家族由江西迁到此地建村,经过几代彭氏家族的先祖不间断的努力,终于建起了远近闻名彭氏村落。

整个村落由东向西一字排开,东西长五百余米,南北宽四十余米。建筑外部精美的砖雕、木雕随处可见,整体风格沉稳大方,宏伟气派。宗祠的西边是一片楠竹园,在青翠竹园的映衬下,彭氏宗祠更显的庄严肃穆。

看完我有个疑问:我知道的是宋以后都是中原战乱频繁,所以是中原人向南迁徙,形成了重要的客家人和客家文化,为什么我们彭氏一脉会由江西向北迁徙?还有,我们光山的彭氏与新县的彭氏是一支吗?这里是不是真有我的直系祖先?以前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家族上心过,这回,心中如迷雾一般,真想发起高更之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看完祠堂,我们向西走,信阳的古村,都是依山,临路,(有村当然得有路了)旁水塘而建,这毛铺也不例外,祠堂向西,一排古建筑,高大的门楼,却都是斜开门,同学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当地建筑讲究风水,民间有“阳不对顶,阴不对岙[ào]”之说,所以,村前一字排开的建筑,门头都严格这一古训,为避让对面的山岳,入户大门均向北侧略倾斜一定角度,真有意思。

每个老屋前还都有一些简单的图片介绍,让我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彭氏的祖先,在一家门头上,同学看到四个字“西山自赏”很是喜欢,从旁边的介绍得知这老屋建于清代嘉庆,由彭泽厚兄弟合建,我想我的这两位祖先,一定是个世外的隐士,起码也是向往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

到了晚饭时间,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边吃饭边寒喧边看着我们这群咋咋忽忽(当然这主要是说我,那三位低调的多),很是奇怪这样的破房子有什么看的?其中有一位还对我说,你们老说这老房好,那我去城里住你的楼房,你来住我的房子好了,让我一下无语,是啊。我换吗?

这老房子,看着门楼还算气派,真进了门,就透出破败,阴暗、潮湿、原来的和谐统一的大院,土改时分成了几家,就各自为政,不得不改动了原有的布局,最可叹的是,没有人来投资修缮,却有人来打古建筑的木雕主意,为了偷得一个架上的精美木雕不惜破坏屋子的结构,令人气愤!这样的屋子,住着能舒服吗?我们保护古村落,保护古民居,首先要改善这些原住民的居住条件,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其他什么发展旅游,只能是附加品。这房子,真得要赶紧修了,不修个个成了危房,住着太危险了。

各位朋友是不是一直奇怪为什么我会对古民居,古村落这么上心,只是因为喜欢吗?是,开始只是纯粹的喜欢,以前我出去玩,也跟大家一样去景点,去风景区,看那些被包装一新的文物,偶尔去看了一次没有得到保护的文物,我才知道其实我们大多数的文物处于一种自生自灭,无人管理的地步,才开始心疼起传承我们文明的文物来,后来,又看了一些冯骥才的文章,认识到传统村落对我们民族的意义,这样一步一步地坚持下来。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古民居,古村落?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有最好的解释:他用“保护传统村落比保护万里长城还要伟大”来强调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他不希望遍布中华大地的古老村落骤然变得崭新而陌生,更不希望民族文化的印迹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最小的社区单位,也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中华文明最遥远绵长的根也在村落里,中华文化的灿烂性、多样性、地域性、创造性在村落里有着生动体现。比如说大量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跟村落有密切关系,甚至是发源地。

网上还有另一段话:传统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几千年来,村落不仅是农业文明最直接的活态存在,更是一部部鲜活的、续写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活史书”。通过一个小小村落,中华民族培育形成了家国文化的秩序观念,构建形成中国社会最基层的伦理与道德体系,并代代传承久远悠长的民族历史。从根本上说,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时至今日,散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传统村落,仍然是一个个具有活力、并传承文化和发挥功能的社会有机体,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各位朋友,大家现在是不是有点明白我为什么会如此上心对古民居、古村落的宣传和保护了吧?虽然我人小言微,但我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呼吁,原因就在于此。

现在请看我们彭家为世人保护下来的古村落毛铺村的芳容吧: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毛铺全貌,依山伴水,幽静祥和。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通向村里的小桥,已经没有了古味。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村西头的彭氏宗祠,横匾传统的底部却加了个现代的瓷砖贴片顶,是不是原来的顶在某个时期被毁,这是村民分自发地修成这样的?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我们只能从昔日的家谱里看到当年彭氏宗祠的盛大和辉煌了。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宗祠的大殿,大门紧锁,多久没有人在这里祭祀了,祖先的牌位还在吗?请看柱子旁,已经没有了开口含笑的小狮子。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立在彭氏宗祠戏楼柱子旁几百年的狮子,二年前被盗,现在,不知道倒卖到哪里?宋老师你知道吗?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两只小狮子,何人把你盗走?何人又把你倒卖到何处?我可怜的被倒卖的彭家的小狮子。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家乡的小山村,百年来就这样静静地,时光,就这么凝固一般,外人看到了过去,可一直生活在过去的老乡也渴望着现代的生活啊。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典型的信阳民居大门,“阳不对顶,阴不对岙”,所以,大门都是斜的。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莫问红尘多热闹,我自溪山自赏人。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气派的大门内,却没有了气派的大户人家生活。建国这六十年, 我们村民的生活进步了吗?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可恶的小偷,为了偷这精美的木雕,不惜动了房子的大梁,现在,这房子已经成了危房,再不修真要蹋了。

彭氏祠堂何处寻?信阳新县毛铺村

大门内潮湿,阴暗的过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照片放完了,可生活还要继续,我们的村民,还生活在几百年前的老房子里,有些房子已经成了危房,我们这些过客说着一些不疼不痒的话,然后回去过自己的现代生活,这些村民怎么办?拆,老屋是文物,政府已经通知不让拆;不拆,他们就该在这里过着100年前的生活?保护古村落,首先要尊重,保护原住民的生活,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其次才是考虑我们这样的可能一辈子只会去一次的各路看官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