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中的“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筷子长”是什么含义?

幽默枫叶


农村的俗语大多都是农村人们对自身生活经验的总结,里面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道理。这些俗语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非常的紧密。今天咱们就来说一个和农村的亲情相关的俗语,这句俗语是“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筷子长”,咱们下面就来说说这句俗语的含义!

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筷子长:这句话的意思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想念就像流水一样,连绵不绝,一直不会停息。而儿子对母亲的想念就相差甚远,或许只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才会偶然间想起自己的父母。或许这看起来会让人觉得做儿子的非常不孝,可我们仔细一想,其实我们自己本身就是这样的,自己身处外地工作,的确很少有时间想到在家的父母,就算想念的时候,也大多都是片刻的时间。

“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筷子长”这句俗语充分说明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母亲在任何时间第一想到的永远是自己的孩子,愿意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们作为子女,就算不能时时刻刻陪在父母的身边,也希望大家能在有空闲的时间里能回到家乡,多和自己的父母相处一段时间,以解他们的想念之情。

其实不止咱们说得这句俗语,还有一些俗语也突出的母爱的伟大。例如“儿行千里母担忧 母行千里儿不愁”等等!

骏景——殷


骏景农业


这句话说得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孩子对父母的爱却包含着各种杂质在其中。正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不管孩子离开父母有多远,但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变质。就算孩子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但在父母心里孩子的面容依旧浮现在他的眼前。

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就像流水一样无穷无尽,但孩子对母亲的念想却只有筷子般长短。虽然思念只是一种情感表达,但用“流水”、“筷子”两种事物之间做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而体现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两种事物之间根本就没有对比的可能性,毕竟流水是不能测量的,是一种动词,但筷子却是一个名词,是一个可以测量的物体。

而这两种事物之间的对比说的就是母爱是不能亵渎的,任何的爱都不能相提并论。对于母亲来说,就算孩子再大,就算他们已经头发发白,但自己依旧是他的娘。在母亲面前,孩子永远都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但孩子又是怎么看待父母的呢?或许每到“母亲节”、“父亲节”、父母生日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到父母的好,才会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但孩子对母亲的思念是有长度的,可能就一根筷子的长短,只有我们思念的时候,父母才会被我们所提及。但“子欲养而亲不待”,等到父母百年之后,我们这时候再想孝敬父母就晚了,所以说作为子女的,一定要趁着自己年轻的时候,多关心父母的生活,这样百年之后也会问心无愧。


三农圈子


农村俗语“娘想儿流水长 儿想娘筷子长”,是什么含义?从字面的意思看就是当娘的想孩子就像流水一样,绵绵不绝;而儿子想念娘只是像筷子那么长。



娘想儿流水长,也比喻当娘的对自己儿子的思念,是绵绵不绝的,每时每刻都在想念,惦记自己的儿子, 现实中的确是如此。儿子如果出外打工孩子做生意,当娘的时时刻刻的在惦记自己的儿子,可是儿子对娘呢,只是不忙的时候才会想起来,或者是过节的时候,自己遇到难事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娘,这就是人的本性吧。



儿想娘筷子长:指的是儿子对娘的想念只是在某个时间段想,而不是时时刻刻。如过春节了才会想起家里还有自己的娘,才会想起去看看。

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筷子长,也指娘对儿子的爱是多么的无私,而且长久,不论什么时候当娘的都是疼自己的孩子,而且对孩子的爱是永无止境的。可是孩子对娘的爱,不及娘对孩子的爱的十分之一!打个比方,如果家里有一个馒头了,娘会让给儿子吃,自己宁愿饿着。可是如果说家里有一个馒头了,儿子不会都给娘吃的,有良心的儿子给一部分给娘吃,没有良心的儿子 自己会都吃了,不会管娘的死活。



综上所述,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筷子长,指的就是娘对儿子的想念像流水一样长;而儿子对娘的想念只是像筷子一样长!


幽默梅花


农村俗语中的“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筷子长”是什么含义?

看了这个问答,就想起了一句“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名句!

“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筷子长”,妈妈想念孩子的心情就像流水一样的连绵不绝,无有尽头,流水长;把“流水长”和“筷子长”相对应,跟哪个更长呢?这是显而易见的,筷子的长度哪有流水长呢!筷子的长度是有限的,具体的,就是一根筷子的长度;而流水长呢,有多长?流水无尽头呀!儿想娘筷子长,就是说,孩子想妈妈的时间长度就像筷子那么长,很有限度。

“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筷子长”,娘想念儿子的心情就像连绵不断的流水,无尽头;而儿子想念娘的时间却短得象筷子一样长短。

这句用充满思念之情的两相对比,来善意的提醒、或者是惊醒年轻人,要常常想念养育自己的老人,用实际行动来孝顺父母,敬养父母!

网友们:你认为对不?

我是凡尘观生活!谢谢!再见!


凡尘观生活


“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筷子长”是说母亲对孩子的挂念无私无尽,孩子对母亲的挂念却很少。

母爱无私把最好的一切给了孩子,教TA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为人处世、从小小的婴儿到出社会独立,二十来年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呵护长大,然后被“女婿”“儿媳”给抢走了,从此有了小家,有了更多要牵挂的人。


陈陈杂谈


儿想娘,筷子长,意思就是当儿子饿了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去妈妈那里找吃的。这基本属于索取。

反过来,娘对儿子的牵挂,从古到今,那是没的说,母爱属于天性!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子连心!日常生活中,哪怕儿子已经60岁了,80多岁的母亲依然还是时常牵挂着他。生怕他着凉、生怕他挨饿,更担心他还像小孩子一样的犯浑!!总之,人世间的母爱,一言难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