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微信同学群里明明在线却不说话的同学,他们什么心态?

小兔强


在微信同学群里,有的明明同学在线,却不会在群里发表意见。但如果你单独@他时,他又能立马回复你,问你有什么事,还会与你交谈甚欢。这是也许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

我们要知道人的性格分很多种,有喜欢热闹的,经常可以与同学一起海阔天空地热烈讨论着各种话题,可以忘了时间,也可以通宵达旦;

可也有喜欢清静的,你喜欢你就去欢去,不要打扰我,我只喜欢静静地呆一处看着你们聊,看着你们欢,我心里也会感到很高兴。

其次:

我们要清楚:每一个人的时间分配不同。有的人,如果忙起来的话,如果在线也不能参与到群里的话题里去。

有的人,即使在闲暇时,也不是那种会将时间花费在刷微信上,他也许读书,也许写字,也许画面……用空闲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再一个:

就是在一个同学群里,也能分出不同层次的人来。所以当群里在热烈地讨论着某些事情时,有的人也许会觉得不适合自己的爱好与兴趣,这就自然就不会出声的。


高中低各层次说的话题肯定是不同的,有人会每天说着饮饮食食,有人会说着喜欢的八卦新闻,有人可能会探索天文地理,有人或可能会说些专业性的东西,有人……所以关注点不同,谈论就不同,有人不说话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从上面种种,可以看到微信同学群里明明在线却不说话的同学,无论他们是怎样的心态,虽然说他们呆在群里不说话,感觉不是很热闹,不是很热情,但他们毕竟还是留在微信群里,说明他们还是关注群里的同学的事情,这不是已经足够了吗?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二十多年前有球球群的时候也是这样,那个时候在线不在线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亮的和灰的),也是有人热闹,有人潜水,潜水这个词也是那个时代发明的吧。微信群与球球群没有本质区别了,而且随着微商、保险、拉票、点赞、养生、鸡汤等垃圾信息越来越多,比球球时代更让人心烦了。所以说,人性亘古不变。线下也是如此啊,比如同学聚会,也是小部分活跃、大多数人符合、少数人沉默啊。有人就有江湖,而江湖生态都是相似的。

一是江湖生态的必然现象,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人多的地方就是江湖,十个人就有十二个心态,二十个人就有三十个心态,超过五十人就是一个小社会了。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齐呢,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的人半个心眼,有的人三个心眼,怎么可能一样呢?有人爱说话,有人想引起注意,有人想装逼,有人想低调,有人想出风头,有人想避风头,有人高调,有人低调,有人大声喧哗,有人一声不吭。一个群体尚且如此,何况没有约束的微信群呢?人,本来就是千奇百怪的,世界上就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何况人乎?

二是其实微信群,这个现象与题主的问题是相反的。大多数人不说话了,只有少数人在说话。单位群、亲戚群、工作群、客户群、爱好群、读书群等任何群都是这样的,大多数人不说话,少数人热闹。同学群更是如此。

同学群还有一个特殊经历:没有相见时想见,相见之后就散了。没见之间,脑海停留的都是青春的印象,那个时候大家都差不多的,留下的更多是美好的回忆。一见面,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怎么还可能有共同语言呢。

仔细想一想,如果没有同学情谊牵连,这些五湖四海、差距巨大的人怎么聚集在一起呢?所以,见面之后,大家互相知道对方底细了,人,也就自然而然分化了,该说的同学之情的话语,都在聚会上说完了,剩下的也就没有话说了,只有少数小群体保持了共同语言,都是成了小范围的交流了。

三是大多数人觉得同学群信息乱七八糟的,没有说话的欲望,更没有说话的必要。同学群里也没有再谈同学情谊的吧,说真话,在大群里谈这些,都有点穷酸和肉麻了。现实如此难堪,谈那些纯洁的同学情,有点违和了。再说,众口难调,谈什么呢?最后就成了微商、保险、推销、拉票、热点、养生、鸡汤、禅语之类的信息天下了。这类信息到处都是,没有必要在同学群里看。久而久之,同学群的聊天功能就弱化了。大多数人也就没有说话的欲望了。

四是同学分化之后,心态复杂,自然不愿意多说话了。想说话的,一是幸福而单纯的同学,以晒心情晒旅游晒感悟为主。问题是大多数人认为你在炫耀,刺激了别人的脆弱心灵。二是故意炫耀的同学,以前学习不好,现在混的好,更是想赢回人生一局,千万百计吸引话题,然后还是为了炫耀。同学又不巴结你什么,凭什么给你捧场?三是寂寞无聊的人,显得无聊,跟别人无话可说,就跟同学聊呗。总在同学群里发起话题,问题是大多数人都很忙,就算不忙,对这个话题也不感兴趣,所以,很少有人附和,就聊不起来,慢慢冷场了。四是个别热心肠的人,尤其是群主,总想活跃一下气氛,所以,不时地冒泡,有时候效果也不好。五是混得好和混得差的人,更不说话了,混得好的人是保持低调,混得差的人是不好意思冒泡。

五是大家都经历了风风雨雨,知道沉默是金了。很多职场人,混过几年职场后,性情都会变化的,比如,以前叽叽喳喳的同学,也开始变得成熟稳重了。职场上都懒得说话,同学群费那个劲干啥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言多必失,不如潜水自在。比如,同学群里爱吵架也是一个原因。同学之间,互相觉得平等,说话也是直来直去,容易产生分歧。同样一个观点,同学之间层次分化是很大,层次高的瞧不起层次低的,层次低说话很直接,不同层次的人很容易争论,最好闹得不欢而散。所以,聪明人看都看不争论,费那个口舌干啥啊。

综上,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江湖生态。职场上,生活中,线上的,线下的,都是一样的。人的心态不同,认识不同,发展不同,层次不同,收入不同,见识不同,境界不同,这样一群人混在一个群里,除了同学之间的事,其他的事情真的已经聊不到一块去了,互相理解和包容吧,不必强求。


职场火锅


题主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如何看待在微信同学群里明明在线却不说话的同学,这点其实很正常吧?身边有很多人都进了很多的群,他们在某些群里活泛,在某些群里面“死寂”,就拿自己的例子来讲,我在我的同学群里也很少说话,有段时间我反思了一下,我为什么会在一些群里说话,在一些群里又不说话,我想大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群里的内容我不感兴趣

要知道像我们这种年龄的人,大多数都结婚了,好几个都生娃了,于是在群里说的最多的就是什么养娃、晒娃、奶粉、尿布····那对于我们这种大龄未婚青年,自然是没有什么说话的欲望,当然,这是其中一部分,还有的就是各种其他的话题啦、观点啦等等都是我们无法接受的,那么自然,沉默是金。

2、我很忙呀

工作,我要养活自己;生活,我要过的更好,没有那么多时间在群里扯闲天呀,现在呢,要以工作和生活为主,如果是对自己无效的社交,那么还是越少越好。

或许还有别的原因,欢迎大家补充~

祝好~



每日谈心


我婆婆最近新加入了一个群,是她们小学同学的群,然后就看她的手机平均每秒就会亮一次,里面全是发的语音,还有很多人通过语音唱歌然后发到群里面让他们评论,我婆婆从来没有在里边发过言,但她每一条信息都会完完整整的看完或者听完。我也很好奇这些同学她已经几十年没见了,她也不跟他们联系,也不在群里发言,但是却从不错过他们中的任何聊天,为什么。

我婆婆说几十年没有见了,有些人连名字都不记得了,有些人变化很大,甚至都已经不认识了,真不知道跟她们聊什么。但听他们聊天觉得挺有意思的,反正也没什么事,晚上也睡不着,就看看她们都在干些什么打发时间。

我婆婆这类人是非常典型的每天都在线,但是却不说话。其实谈不上什么特别的,就是不知道聊什么而已。

同学群有很多种,一种是小范围的好友同学群,这种群通常有人聊天,其他人都会响应,应该不存在在线而不说话的情况,准确点说应该不存在在线而故意不说话的情况,毕竟是志同道合的人才会创建小范围的朋友群。

还有一种群是整个班的同学或者大部分同学都在的群,那如果同学聊的信息跟自己无关,或者大家只是在闲聊,我想很大一部分人都不太愿意介入这种聊天中浪费时间的。

当然,还有一种是很多年不见的那种同学群,可能十几年没有见面,然后突然把你拉入一个群,真的没什么好聊的,大家都很忙,只有那种很闲的或者想显摆的人才会一直在群里聊个不停,不退群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有什么好聊的。

当然,不说话也可能只是这个人不愿意说话或者比较内向而已,在线不说话,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我在美国等你来


我觉得这种情况也算很正常的反应了。

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微信,不仅出门买东西要用微信付账,与朋友同学联络感情也基本都是通过微信来解决了。

这样确实是让我们的联系方便了很多,但是也同时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手机、网络的影响。

尤其是微信群,不管是谁的手机,随便一看就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微信群。

平时的工作安排、同事交流也基本都是在微信群中,所以,上班的时候大家光关注工作群就已经很疲惫了,又怎么会一直盯着同学群呢?

而且,群太多了之后,大部分消息都属于无用信息。所以,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选择了屏蔽消息提醒。

每隔几天闲下来了才会去看看那些被屏蔽的群消息。

所以说,很多人看着在线,但并不一定就是在看群消息,在群里不说话也是很正常的了。

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些人明明看到了同学们的聊天,却选择静静看着不说话。这种情况可能就与本人的性格有关了。

如果性格本身就比较低调内敛,自然也就不会经常在群里跟同学聊天了。

总之,这种事情放平常心就好,喜欢热闹的就多说几句,不喜欢说话的也有权保持沉默,没必要纠结太多。

书缘作者:淡淡翠 两把刷子写作特训营学员


书缘众筹网


同学群的热闹程度一般是直线下降的,刚开始建群大家觉得新鲜,那些上学就爱说的照样在群里活跃,聊了一段时间基本都熟了,该说的也说差不多了,基本没啥可说的了,就发各种帖子、小视频,或者早起问好,或者给孩子等投票,然后就是沉默。

很多人基本一句话都没说过,这样人分两种,一种是根本就不关心群里的事,也不看,所以一个字都不会发。

另一种是内心比较脆弱,混的也不太好,自己说一句话怕没人搭理,伤不起,所以就一句话也不说,但是又特别关注别人,所以只看不说。


修闲哥1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从使用QQ的时候就很常见了,使用QQ群的时候,就有一些人很喜欢发言,进行各种交流,与此同时,就也有一部分人始终是潜水的状态,明明在线却没有说话。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微信群,仍然是有很多人是和以前一样的状态,如果一定要分析是什么心态,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首先你这里界定了是同学群,也就是说群里的人一定是彼此相互认识的。但是即便是相互认识,可能有那种年代久远的同学群,也有这种上学期间的同学群。如果是年代久远,想必很多人虽然身在群中,但很多人早已不熟悉,甚至都不是彼此的微信好友。个别的人在群里冒泡聊天,也一定是几个彼此熟悉或者非常健谈的人,那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在线却不说话我觉得无可厚非。追其原因,我觉得不外如下几点:第一,不见得有共同语言;第二,所聊内容未必是自己愿意参与的;第三,自己有很多重要的事需要做。

另外,如果是自己还在上学,这种上学的同学群的聊天,无外乎是一些学院的组织活动、安排,或者学校发布的一些相关事宜,这时候有些人站出来说几句话,然后几个人可能相互讨论一下,虽然很多人在线也看到了,但是想想对这个问题也没什么想说的也便不发言了。我觉得这也没什么所谓的心态问题,就是一种自己处事的态度而已

当然可能难免有极端,就是一个在群里的人,无论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不说话,如果是这种极端的情况,我觉得那就是这个人不合群。不光是在微信群,在生活里他一定也是这种态度。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什么参与感。

总之我觉得信息时代,每个人每天都在接受大量信息,每个人也都是对信息进行有选择的交流和回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很多人即使在群里看到信息也不愿意回复。

答者:暖心理的独泊伊河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这个问题好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在线却不说话,你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时候,只看信息不说话,像这种情况一般人都会觉得很正常。其实根本也没什么,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心态呢?

无非就是对聊天话题不感兴趣或者说是没有心情和大家一起互动聊天。就像好多头条微博QQ好友一样也是只看不说话.不点赞.不转发有的甚至看都不看,这只能说明对你发的动态或者文章不感兴趣,说明你们文章动态不够精彩,你们的互动性没有做好,或者是你们没有把气氛搞起来。其实没有什么谁都会有心情不佳的时候,可以理解。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关注,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不知道的网事


不论哪个同学群里都有一些只带耳朵来却从来不说话的潜水者。这也是很正常的。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有浮在上面的,就有沉在下面的。有内向的,就有外向的。有活跃的,就有呆板的。有高调的,就有低调点。有骄傲自满的,就有谦虚礼让的。有喜欢说说笑笑的,就有总是不苟言笑的。有热衷于上台表演的,就有喜欢默默无闻当观众的。有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能言善辩的,就有淡泊宁静,五音不全,生性拘谨木讷的。不可能强求一律啊!有了多姿多彩的人才有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在一个可以彰显个性的时代。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尽管曾经是同学,但是分别几十年了,不通音信,没有交往。还能有多少的了解呢?还能有多少的感情呢?所有的印象和记忆,都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同窗共读的学生时代。时过境迁,岁月如流,沧桑巨变,物是人非。都各自成家立业了。除了一份好奇心之外,更多的还是久违的陌生感。谁知道你如今是何身份?还是不是当初那个经常流鼻涕的小屁孩?距离才能产生美感嘛!我想如果你不采取主动的话,大概是没有几个人会愿意来打搅你,招惹你的!

不言而喻,在同学圈里,喜欢说话的大都是一些女同学吧。性格开朗,比较活跃,话语也比较多,也有不少空闲时间的那一类吧。还有就是事业有成,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的那一类人。功成名就,踌躇满志,使他们有了在同学面前可堪炫耀的资本,又耐不住寂寞。不管才能出众还是咸鱼翻身,当然是迫不及待想要露一露脸咯。同学圈毕竟也是一个社交展示的平台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该逮住的机会当然是不会放过的。

而另外一些混得不咋地,小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辉煌成就的同学,自卑感十分强烈。自然就不愿意出头,不太愿意说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还有一些为人低调,性格内向,一向都比较沉默寡言的同学。本来就不善于社交,不善于言辞表达。他们本来就是心不甘情不愿加入这个圈子当中来的,是被大家生拉硬拽进来的。他们甘愿坐冷板凳,冷眼旁观,不置一词,也就很正常了。

在同学之中看人下菜,拉帮结派的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就算是在同一个同学圈里,也是分成很多小圈子的。有亲疏远近之分。成功人士之间,聊得来的人之间,交情深厚的人之间,曾经的老情人之间,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之间,共同语言就很多,彼此就更亲近一些。不然就会疏远很多。话不投机半句多!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嘛!

凡事都不能勉强,顺其自然,尊重个性吧!那样的同学关系,同学的友谊才能维持得更长久一些。


沧海一滴


我老公被拉进一个同学群,我老公性格就是不爱说话。他们同学中有个瘫痪,平时同学从没关心过她,结果一有群,有的同学就跑去送温暖,最后在群里号召同学捐钱!结果瘫痪的同学把钱都退给了同学,在群里对大家说:同学们谢谢你们的关心,我瘫痪30年一直很坚强,过着平静的生活,我想继续过平静的生活,谢谢大家。人家退群了,某些人尴尬了,从此群里没人说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