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百果园推出“百果盒子”,能否逆袭无人零售市场?

深度丨百果园推出“百果盒子”,能否逆袭无人零售市场?

深度丨百果园推出“百果盒子”,能否逆袭无人零售市场?

生鲜零售巨头百果园近日又曝出新动作:将以“百果盒子”为载体,自建无人零售,继续其在这一领域的探索。

这一举动,距它发起“大百果联盟”,刚好过去一年时间。

百果园无人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党玮在此前报道中曾表示,尽管目前市场已渐趋理性,他依然看好无人零售这种模式。

“无人零售说小了,将会成为部分无法开店区域的补充,说大了,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销售渠道,带来新的流量爆发。”

据悉,从今年1月开始,百果园陆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社区内,投放了200多台专卖水果的智能冰柜“百果盒子”。到今年年底,百果园将在全国范围内投放3000台“百果盒子”。

百果园办公室无人货架尝试为何悄然停止?这一次的无人零售,和上一次有什么不同?对百果园的整体战略来说,这次的无人零售尝试,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深度丨百果园推出“百果盒子”,能否逆袭无人零售市场?

2017年9月,在30亿资本的助推下,无人货架市场一片红海。

各家企业为争夺市场占有率,大肆烧钱,跑马圈地,对居高不下的货损和难以持久的供应链问题视而不见。

百果园审时度势,联合无人货架头部玩家,发起“大百果联盟”,开放自有的生鲜供应链体系,以“供应链赋能者”的姿势强势切入。

一场跨品牌的联姻就此展开。

市场拍手叫好,无人货架企业如得神助,百果园也为开辟了一条看似“前景无限”的全新渠道乐得其所。

然而,“赤壁”借来的“东风”,迟早是要还的。

随着风向迅速下行,越来越多的无人货架玩家发现,要跑通这一商业模式,并不简单。

点位越多,亏损越大,入不敷出的财务报表让众多企业在野蛮生长后初尝“恶果”,要么转型求生,要么宣布垮台,行业的凛冬倏然而至。

百果园的美好设想遭遇了冰冷的现实,“大百果联盟”羽翼未丰,便早早夭折。

深度丨百果园推出“百果盒子”,能否逆袭无人零售市场?

水果的购买具有随意性、顺带性等特点,尽管百果园在全国的线下布局已超过3000家,却依然有开新店的烦恼。

除了店面持有成本激增,果品标准、人才培训、连锁运营等都是做品控不得不注重的问题,这会消耗百果园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相比之下,做智能冰柜的成本就低的多。“百果盒子”进社区,不仅可以让水果更接近客群,满足社区居民日常对水果消费的刚需,并且可以极大方便居民的购买水果的过程,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高品质的水果。

此外,和其他生鲜食材相比,水果的品相集中度高,这让其十分适合无人零售模式。“比如说现在这个季节,‘爆款’肯定就是荔枝、杨梅,放到冰柜里,肯定没错的。”

在党玮的盘算中,相对高端居民楼里的用户,足够支撑起这一新的零售模式。以每幢楼100户人,平均每户每周消费40-50元水果的数字来看,一年时间内,一幢居民楼在水果上的消费,可以达到20-26万元。只要有一定比例的居民进行长期的购买,智能冰柜就能盈利。

在智能冰柜的技术方案选择上,党玮采用的是RFID识别技术。

“百果盒子”为何摒弃当下流行的视觉识别,而采用已经“过时”的RFID技术呢?

在党玮看来,RFID虽然天生有着运营成本高的问题,但它可以精准地锁定一件商品,方便进行运营上的“精准打击”。

简单来说,视觉识别锁定的是一类货品,或者说锁定的是某个SKU。可对于水果来说,只能识别出这里面是哪类水果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这盒水果的最佳食用期、供应链批次和溯源信息,然后才能根据临期信息做出更精准的运营,而后者只有RFID技术可以实现。

深度丨百果园推出“百果盒子”,能否逆袭无人零售市场?

众所周知,运营智能冰柜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企业的供应链能力。中国的生鲜行业中,有能力完善自身供应链的品牌并不多,百果园却是个“例外”。

天图投资曾在2015年百果园的4亿元A轮融资中,领投了3.5亿元。其首席投资官冯卫东曾对媒体表示,因为没有合适的供应链服务商,百果园只好自建供应链,但正因为“干了脏活累活”,百果园的竞争壁垒也变高了。

有了完善的供应链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配送和仓储问题。对百果园来说,其多年来已经积累了较为完善的线下物流、仓储、以及众多的门店,这无疑会让其在“百果盒子”的运营方面如鱼得水。

党玮表示,就试运营这几个月而言,成果还不错,复购率超过70%。其中,50%以上下单的客户,是百果园品牌的新客。

“为数不多的交易失败,和支付系统的问题有关”——在有些居民楼内,网络信号不好,导致了无现金支付的失败。其他问题,大部分集中在和物业的沟通上,但这在党玮看来,不算什么“拦路虎”。

“百果盒子”究竟能否逆袭无人零售市场?党玮说:“目前为止,我们都是抱着一种尝试和探索的姿态在进行。一切都需要时间的验证。”

深度丨百果园推出“百果盒子”,能否逆袭无人零售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