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海上來·自述|浦東老居民:這裡的人氣越來越旺

我叫陸德興,今年71歲,是土生土長的浦東人、陸家嘴的原住民。

從1947年出生,到1996年,我一直生活在黃浦江邊的陸家嘴,跟父母、兄弟、妹妹住在一起。那時陸家嘴一片都是居住區,是老百姓自家造的私房,沒有高樓。從外灘看過來,浦東就是一片小漁村。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這句老話大家都聽過,我作為“老浦東”,體會是很深刻的。

风从海上来·自述|浦东老居民: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1996年動遷前的小陸家嘴。本文圖片均由 陸峰 提供

在1990年代開發開放之前,浦東的交通、生活設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條件也很差。那時候我們家裡沒有衛生設施、也沒有煤氣,用的是煤球爐,電話也是公用的。因為江邊到處都是“滾地龍”的簡屋棚戶,環境也不好,馬路很小,路邊還有臭水溝。

先前買東西不方便,要去嶗山新村和東昌路才有商店。公交車也少得可憐,陸家嘴這片只有81路和82路。81路從陸家嘴碼頭開到高橋鎮,82路從浦東南路開到周家渡,也就是現在的世博園區附近。

那時浦西已經很繁華了,購物方便,南京路和城隍廟都很熱鬧。我們從江對岸看外灘,是高樓林立、霓虹閃耀的樣子。

我們從浦東去浦西,叫“去上海”,那時只能去東昌路或者公平路渡口登擺渡船,沒有隧道、也沒有大橋,交通很不方便。碰到大霧天輪渡就不能開了,需要過江上班的人只能乾著急。

但是這塊土地的命運終究還是發生了變化,連同我們這些依附它生活的人一起。

1990年,國務院正式宣佈開發開放浦東。1992年,國務院批覆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開始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沿江工廠陸續開始搬遷。

风从海上来·自述|浦东老居民: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建設中的金茂大廈

1994年金茂大廈開始建設時,我家在它的馬路對面,我們是親眼看著它一點點建造起來的。夏天家裡很熱,我們到馬路邊乘涼,我還記得大樓打地基時,每輛板車上拖著幾根鋼管的情景。那鋼管有60米長,直徑有1米粗。

後來便是居民動遷,從1996年6月開始。小陸家嘴的3000多戶人家,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就遷完了。我們老百姓是很願意動遷的,從動遷的速度上就能看出來。

那個時候我自己也成家有小孩了,原先一家人蝸居在十幾平方米的私房裡,人多不方便,生活條件也差。政府安排動遷之後,三口之家都有兩房一廳,我和家人搬到了昌裡東路。昌裡東路離我工作的地方很近,那時我是上海第三鋼鐵廠的電氣工程師。

剛搬過去的時候生活也不是太方便,雖然居住條件好了,但周邊配套設施還沒有上去。不過,1997年第八屆全運會在上海舉行,我家附近有了棒壘球場。為了迎接全運會,球場周邊的交通設施、路政設施都加快建設,商業也發展起來。

再到後來,周邊又建造了許多房子作為居民區,浦西有一部分居民也動遷過來,這裡的人氣越來越旺。隨之而來的,是交通越來越便利、生活越來越方便,隧道一線、大橋一線都通車了。其實交通問題對於浦東建設的限制很大,所以連接浦東浦西的隧道和大橋一直在馬不停蹄地建設。

同時,浦東新區管委會也在招商引資。從1990年代開始,許多金融機構、外資企業在陸家嘴落地,高樓大廈一幢幢建起來。不少省份和國企也在浦東投資建造了自己的高樓。

风从海上来·自述|浦东老居民: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1996年前後的陸家嘴

那時從浦西看浦東,是一派熱鬧的建設景象。我們浦東人都很自豪,因為親眼目睹了浦東的開放。國家把我們原來生活的這塊地方當作寶貝,我們也響應國家的號召動遷。

一年後,陸家嘴管委會很有心地給我們老居民送了票子,請我們去剛造好的中央綠地還有陸家嘴陳列館參觀。我在那裡生活了50年,對這片土地很有感情。歷史證明了這塊地方是很好的地方,國家是正確的。

除了陸家嘴,浦東其他片區也一直在改造升級,包括環境整治、舊房動遷、違章建築拆除、馬路拓寬等等。到了2005年,浦東新區成為中央首批命名錶彰的“全國文明城區”。

风从海上来·自述|浦东老居民: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2008年前後的浦東

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舉辦,要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這給浦東的開發開放再一次錦上添花。我居住的周家渡街道在世博園區附近,所有公房在外觀上都做了調整,比如樓頂“平改坡”,不但變得美觀、看起來像新房子,還解決了頂樓的洇水問題。世博園區附近還新建了很多商業區,餐飲、旅遊、交通相關的配套設施都在發展。就這樣,浦東越來越繁華。

身邊的浦東人也有了變化,先前都是知根知底的老鄰居,現在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新朋友。我們上海就是這樣海納百川的地方,有年輕人的發展空間,也需要新鮮血液來把它建設得越來越好。

风从海上来·自述|浦东老居民: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2008年前後的黃浦江

對我個人而言,現在的生活還是很安逸的。雖然2000年就從廠裡退休了,但是生活也很充實。我是黨員,會到小區裡參加志願活動,也經常參加黨建小組活動。我的兄弟姐妹都退休了,大家定期去外面旅遊,也很安逸。我有些同事在上老年大學,現在還在學外語。有些女同事在健身、跳廣場舞,還去參加電視臺的居民廣場舞比賽。

國家對我們養老方面也比較關心,退休工資連續十幾年都在漲。原來一千塊,現在四五千塊,對我們70歲的老人而言足夠了。我現在唯一想的,就是把身體搞搞好,不要生病增加小孩的負擔。

生活日新月異,這些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感。現在,中國進入了新時代,我也希望自己生活了70多年的這片土地,將來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