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16000多家小工厂赚钱,宁波“生意帮”的新生意经

帮16000多家小工厂赚钱,宁波“生意帮”的新生意经

470万个共享单车耐刮车牌,50天交货。如果你接到这张订单,怎么处理?

常规思维大概是,找一家或几家车牌制作厂,一起赶工。可这是一张全新定义的车牌,没有所谓的“专业工厂”。

怎么办?位于天津的全球最大自行车生产商给出以下方案:为生产这款车牌,准备13个车间,新增153台设备,招聘500人。

这个方案似乎不“经济”。产能准备需要3个月,且生产成本较高;订单完成后,设备、人员可能面临闲置。

甬企“生意帮”,打破“常规”,凭借出色的方案,报价低40%,击败了年产值超百亿的巨无霸竞争对手,赢得订单——

分解车牌生产流程,分析工艺,确定一块车牌有PC板定制、UV打印、覆膜、打孔、雕刻等13道工序,每道工序均由专业的加工点加工,“生意帮”线下用车队来进行工序的连接,线上用物联网的技术对设备和生产进行远程管理。

该案例,是“生意帮”的得意之作,但让其得意的远不止抢到了订单。

帮16000多家小工厂赚钱,宁波“生意帮”的新生意经

“生意帮”CEO纪鸿聪

在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一间会议室里,“生意帮”CEO纪鸿聪向来访者展示与竞争对手代工费效对比图。产能建设周期:14天VS90天;产能投入:0元VS千万元级别;订单结束后产能处理:零损耗、就地解散VS设备闲置。

“我们的工人、设备都是配套厂家既有的闲置产能,订单完成后,为这个项目临时搭建的‘云工厂’便就地解散。唯一需要投入的就是物流成本,12万元。”纪鸿聪指了指PPT上那张图,笑着说:链接资源、盘活资源,优化生产关系就是“生意帮”干得事。

帮16000多家小工厂赚钱,宁波“生意帮”的新生意经

生意帮与某工厂代工费效对比

生意帮,是宁波易联汇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独创的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这样的形式在全国也是首个。

如果小米、华为是“产品定义者”,有绝活的加工厂是“生产实施者”,那么“生意帮”就是链接前两者的专业“生产组织者”。

帮16000多家小工厂赚钱,宁波“生意帮”的新生意经

“生意帮”的项目经理正与工厂对接

目前“生意帮”工艺工程师有20余名,人员占整个团队的一半以上,包括结构工程师、模具工程师、注塑工程师、机加工工程师、钣金工程师、表面处理工程师等。“画出正确的施工图,确保使用正确的设备、正确的材料、正确的生产方法,就能保证成品的高良品率。”纪鸿聪解释说。

最终,“生意帮”的小兄弟们,包括2400家模具厂、6500家机加工厂、2700家表面处理厂等共16000余家在五金、塑料加工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小微工厂,将“帮主”的施工图付诸实施。以共享单车车牌生产为例,共有62家工厂参与到13道工序的协同制造。

在外人看来,“生意帮”的那些小兄弟跟“智能制造”的特质并不吻合。花了一年多时间“扫街”而来的16000余家小微工厂,设备并不先进,几乎没有工业互联网、中控、数字车间、黑灯车间这些“智能经济”元素。

可“生意帮”,已经在“智能制造”领域获得多个荣誉:“互联网+制造”优秀公共服务平台、浙江省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宁波市2017年制造业重点服务平台、首批国家级产能共享示范平台等。尤其是“浙江省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榜单上,生意帮云制造平台位列第一,远远领先于位于第九的阿里云工业云平台ET工业大脑。

“生意帮”,究竟“智慧”在哪里?

在纪鸿聪看来,智慧经济,是要让生产组织关系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就制造业而言,在这个产品个性化、迭代快速的时代,规模不经济的案例越来越多,以工艺为中心的协同制造平台将取代以产品为中心的工厂航母。“产品,就是不同工艺的排列组合的结果。”

“制造业对互联网的本质需求,不是提高交易效率,而是通过网络链接生产者,解决生产效率和组织优化这一核心痛点。这是智慧经济对传统制造业改造的抓手和落脚点。”

帮16000多家小工厂赚钱,宁波“生意帮”的新生意经

手机端信息监测

点开“生意帮”的应用软件,上万家小工厂的基本信息、专业领域、专业设备、产能空间等信息,以及某一个正在运行项目的数据一目了然。

据透露,在即将召开的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上,“生意帮”的云工厂协同制造管理系统(SPM)将正式上线。该系统通过采集各生产设备的声音、电流、压力、温度等10余个指标,判断生产是否在处于异常状态,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目前,这位精明的生产组织者已经成为小米、ofo、景驰科技、立芯科技、沃特美逊机器人等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下一步,还将与国内外机器人和装备企业合作,为其提供优质的零部件定制服务,产品覆盖无人驾驶、工业制造、智能仓储等多个应用场景。

帮16000多家小工厂赚钱,宁波“生意帮”的新生意经

“生意帮”是国内首个协同制造平台

显然,运营不过3年的“生意帮”远未到志得意满时,“碰壁”是常有的事。

纪鸿聪坦言,目前订单绝大多数来自拿到A轮及以上融资的创客企业,想要盘活更多的闲置资源,需要扩大服务领域,进入成熟的供应链。

然而,作为新兴业态的网络化协同生产,其生产的过程管理和品控管理与传统制造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生意帮”很难进入传统大型制品企业、国企、市政等招标体系。想要要盘活更多的闲置产能,需要获得传统需求方的许可,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