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蓝颜刺骨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唐睿宗和安定思公主的妹妹,一生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曾多次为再婚而处死丈夫。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即莲花六郎张昌宗)。因有母后武则天称帝的先例,太平公主也野心勃勃,对皇位虎视眈眈。


武则天活着的时候考虑过让女儿继承帝位,但武则天也是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女人,未来的继承人不是姓武,就是姓李,她不能把江山传给外人,如果传给女儿,将来太平公主想保住权利,大臣们又想恢复中宗李显登基,这朝廷上下又要起风波。

最终,武则天在晚年立李显为太子,大臣张柬之发动政变,之后韦氏专权,联合安乐公主,毒杀李显,立幼子李重茂为帝,打算走武则天的路线。



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结盟,一同除去韦氏,太平公主尊自己的哥哥李旦为帝。 后来,太平公主在唐睿宗时期,地位级高,野心滋生,权势熏天,朝廷七个宰相,五个出自太平公主的门下。太平公主的势力日渐强大,在诛杀韦后与安乐公主后,宫中能和李隆基抗衡的,只有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



不过,太平公主参政只有几年,权倾朝野,但根基不稳。之前,太平公主在几次政变中取得胜利,谋略与胆识不输男人。只是这一次,对手太强,为了帝位,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发生矛盾,最终,太平公主不是李隆基的对手,被李隆基赐以自尽。



唐代的三次宫廷政变:一、张策之诛武则天面首二张,复位中宗;二、太平公主联合李隆基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三、李隆基灭太平公主势力。

太平公主的死结束了唐朝女人从政的时代。


莫小邪


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共有四子两女,分别是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唐中宗李显,四子唐睿宗李旦,李旦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长女安定公主,不过早夭,次女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约生于公元665年,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最小的女儿,自然很受到父兄和武则天的宠爱。太平公主后来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子武攸暨。太平公主很喜欢权势,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的性格和长相很像自己,就经常跟她讨论政事。

可以这样认为,太平公主就像另外一个武则天,来俊臣就是被太平公主铲除的,另外据说薛怀义也是被太平公主铲除的。武则天后期,武则天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张昌宗、张易之来掌管朝政。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之变,杀死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武则天不得已退位给唐中宗李显,而太平公主也因为参与有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李显十分器重太平公主。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七月,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一起诛杀了韦后,拥立唐睿宗李旦,太平公主也因此晋封万户,李隆基被立为太子,这是唐朝公主的巅峰了。李旦也同样十分器重太平公主,很多事情都要跟太平公主商量。

太平公主也知道李隆基十分的厉害,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势,就想改立一个比较没有能力的人做为太子,她还散步流言说,太子不是皇帝的嫡长子,不应该被立为太子,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的身边安排了很多耳目。

太平公主还曾经劝宰相们改立太子,宋璟质问太平公主说:太子为大唐江山立太了汗马苏劳,公主怎么会有这样的建议呢?公元712年,李旦决定退位给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极力劝阻无果,八月,李隆基继位,李旦成为太上皇。

公元713年,魏知古告发太平公主谋反,太平公主最后被命自尽于家中。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前是合作者,而之后就成为竞争者,李隆基登基之后自然不会放过太平公主的。


历史简单说


史载,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昏庸懦弱,大权操于他老婆韦后、女儿安乐公主之手。张柬之等拥立李唐复位的有功之臣均遭贬逐,太子李崇俊被杀,武三思等武氏残渣余孽迅速泛起并复活,韦后纵容其堂兄韦温等掌握大权,还公开支持女儿安乐公主大肆卖官鬻爵,又大兴土木,修筑寺院道观,奴役压榨人民。她独持权柄,牝鸡司晨,祸乱朝纲,施政能力与水平却远不如武则天。

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惊恐于唐中宗对她和安乐公主擅权跋扈的义愤,遂狠心用药饼鸩杀了中宗。药死中宗后,韦后准备效法她的家婆武则天做史上第二个女皇。

此时,武则天的第四子李旦还有相当势力,他的第三子李隆基也在暗中悄悄积蓄力量,其身边已经聚集了一批很有能力的文武官员 。 李隆基羽翼渐丰,成了韦后专权的障碍,戾狠的韦后准备除掉这个“绊脚石”。

李隆基绝非等闲之辈,还没等韦后准备完毕,他先发制人,与姑姑太平公主合谋发动兵变,亲率羽林军万骑冲进皇宫,将猝不及防的韦后极其党羽一网打尽。之后,由太平公主出面主持,恢复了睿宗李旦的帝位。足智多谋、善于决断的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唐睿宗李旦也是个昏庸的皇帝,他似乎甘心被个性强势的太平公主摆布,太平公主仗恃扶睿宗上位有功,在朝中大树党羽,集聚私人势力,并逐渐开始左右朝政。史载,当时有7位宰相,居然有四人是太平的亲信,满朝文武,大半都争相趋附她,唯其马首是瞻。太平公主势焰熏天,视睿宗李旦如傀儡。

刚开始,太平公主见李隆基年纪轻轻,有些不以为意,后来见他英明神武,又很善于接纳英才,怕他日后尾大不掉,对自己专权不利,于是渐把矛头对准了隆基。

太平公主大造舆论说,如今的太子不是皇长子,不应立之,自古废长立幼都有后顾之忧与不测之祸。想阴谋废掉隆基的皇储之位。太平公主在朝中势力很大,且很有些政治能量与手腕,所以隆基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固。

史载,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让位给太子,李隆基幸运地即了帝位,是为唐玄宗。然而,睿宗退而不休,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以及重要的军政大事仍由他裁定 。在此期间,玄宗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间的矛盾日趋激烈,关系极为紧张,双方剑拔弩张,各自磨刀霍霍,暗藏杀机,均想置对方于死地。

《旧唐书》载,先天二年(713年)7月3日,唐玄宗李隆基抢先下手,率厩牧(负责替太子东宫饲养马匹、掌管车驾的官署)兵马冲进内廷,诛杀太平公主及死党数十人,将依附太平的官员尽数废黜、驱逐。至此,动荡不宁、暗流汹涌的吊诡局势才逐渐稳定下来,唐玄宗才得以掌握了全部大权。次年,他改元开元。自贞观后,中国历史再次迈入一个花团锦簇的繁荣时期。

【答题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网络配图】






铁马冰河wu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最疼爱的小女儿,也是武家的儿媳。小时候受到了父母的宠爱,但是她却不像安乐公主一样只知道靠手中的权利胡作非为,是个政治白痴,恰恰相反,太平公主在政治方面的造诣也是很高的。她是神龙政变的参与者,对于诛杀张兄弟,让武则天还政于李家也是功不可没,使得唐中宗李显顺利登上皇位。

在公园710年,为了拯救李唐王朝,将李家从韦氏和安乐公主手中夺回来,太平公主和自己的侄子李隆基联合发动了唐隆政变,使得相王李旦重新登上皇位。杀掉了韦氏一族,包括正在梳妆打扮的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

李旦登上皇位之后自然要对政变的功臣另眼相看了,其中主要是自己的三儿子李隆基和自己的亲妹妹太平公主,许多事情都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商量,渐渐太平公主在朝中势力逐渐庞大,她和李隆基姑侄二人的矛盾也是渐渐能加深,开始了明争暗斗。当然李旦也是看在眼里,但是双方谁都不想得罪。

慢慢到了立太子的时候,按理说李隆基是庶子,并且还是排行老三,怎样也不能把太子之位送到他手上,但是他在唐隆政变中有功,加上大哥谦让,所以太子之位当他莫属了。随着李隆基当上了太子,太平公主渐渐觉得她这个侄子威胁更大,到处造谣想让李旦除掉李隆基。但是唐睿宗也不是傻子,看着二人斗争不下,自己趁早退位让贤算了,省的弄得心里不清净。

于是唐睿宗李旦传位于李隆基,太平公主也慢慢筹划政变(朝廷中太平公主的党羽还是蛮多的),李隆基先下手为强,逐渐除掉了太平公主党羽,太平公主出逃,最后被赐死。

最是无情帝王家,即使是最亲密的盟友,只要触及了双方的利益,也会转眼变为敌人,皇位斗争就是这样残酷。


消失的月光


李隆基又名李三郎,史称唐明皇,是唐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时——开元盛世。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孙,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李旦的儿子。他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英俊,是历史上少有的三高----高颜值高智商高情商的正宗嫡系皇四代。

他出生在唐朝宫闱多事之秋,成长于父亲李旦的皇位跌跌撞撞之际。

年幼的他饱受时而高高在上时而寓人篱下的生话,先以皇子身份被封为楚王,接着又被武则天命令过继给李弘为子,继其香火。后来其母亲窦妃被户婢团儿诬谄为“厌蛊咒诅”,与刘妃一起被秘密地杀死于宫中,不知埋在何处。

在残酷的你死我活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李隆基,七岁那年就做出了令武则天高看一眼的举动。

有一次朝堂举行祭祀仪式,他看到武懿宗厉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声色俱厉地训斤:“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一向骄纵跋扈的武懿宗目瞪口呆。

凭这一举动,武则天对这个年幼志高的孙子备加喜欢。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有一件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李隆基的为人处世,“唐隆政变”之前,有人建议把发动政变的事先向李旦报告,李隆基振有词地说:“我是为了拯救社稷,为君主、父亲救急,成功了福祉归于宗庙与社稷,失败了我因忠孝而死,不连累相王。

怎可以报告,让相王担心呢!现在报告,相王若赞成,就是害他参与了危险的起事;若他不赞成,我计谋就失败了。”从中可以看出李隆基的老谋深算和全局观念。

“唐隆政变”成功后,李隆基才把唐隆之变的经过报告其父李旦。李隆基很快被改封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

万骑为他以后铲除太平公主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后话。

接着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禅让,由其父李旦重新即位。李旦做皇帝后,马上议立太子,按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子宋王李成器应为太子,但李成器坚决辞让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

参与消灭韦党的功臣也多主张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顺水推舟,遂立李隆基为太子。

可见当时李隆基已是大权在握,威望也极高。但太平公主没有及时看清形势,收敛其嚣张跋扈的本性,竟然还恃功倨傲,经常干预政事。

有时候她甚至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在这种功高震主的情况下,李隆基当然不愿任人摆布,所以他也开始寻找机会对付太平公主。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的能耐,所以没有轻易动手。

当太平公主明目张胆地劝宰相更易太子时,睿宗李旦感到他们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白热火状态,他听术士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更加害怕惶恐,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他更相信自己儿子的能力,于是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

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先天政变’最终还是发生了,李隆基依靠万骑的力量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太平公主见自己的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佛寺。

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李隆基恕其死罪,但李隆基深知姑姑太平公主的本性,他也知道“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于是断然拒绝,将太平公主最终赐死家中。

自古帝王之家无亲情,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杀兄弑弟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开创了贞观之治。

看来唐玄宗不犯过姑姑太平公主,既是当时皇权争夺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了先辈的传统。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唐朝自武则天掌权后,李家宗室子弟被武则天严厉打压,唯独太平公主很受武则天喜爱,被武则天处处保护。太平公主的身上有着太多武则天的影子,从太平公主的出家、出嫁再到改嫁,一切都是武则天的安排。而太平公主也很聪明,从不参与朝堂之事,还刻意在生活上铺张浪费,转移官员们对她的注意焦点。

太平公主虽然前期很低调,事实上她却是和武则天最像的一个人,性格刚强,明谋善断,而且热衷权势。随着武则天渐渐老去,朝野上下对于武则天还政于李家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缓和武、李两家的矛盾,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并让太平公主参与朝政,希望通过太平公主平衡两家矛盾。太平公主政治立场上坚定拥护李家,又深受武则天厚恩,而且是武家儿媳,是两家都能够接受的人。

公元702年,太平公主和太子李显、皇子李旦等人联名上奏,请武则天进封张昌宗、张易之两人为王,以此缓和李家与二张之间的矛盾并且降低他们的警惕性。张昌宗和张易之两人是武则天的坚定拥护者,也是武则天手里的两把刀,打压李家的事多数都是通过这两人完成。

但是太平公主和李显等人释放的善意没有让二张收敛,公元703年,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致使两人被处死,二张和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开始形成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李显登基后,开始疏远张柬之、太平公主等拥立功臣,立韦氏为皇后,还让韦皇后参与政事。也许是武则天带了个不好的头,韦皇后参政后,联合武家的武三思把持朝政,四年后韦皇后毒死唐中宗李显,立幼子李重茂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想重演武则天的故事。

但韦皇后没有武则天的威望和手腕,而且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等人虽然被疏远,但势力还在。公元710年,太平公主联合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和禁军将领陈玄礼等人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和韦氏、武氏家族,拥立相王李旦为帝。太平公主是相王李旦的亲姐姐,又对李旦有拥立之功,李旦登基后非常信任太平公主,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事先征求太平公主的意见,朝政基本上由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掌控。

李隆基明断果决,善于用人,又有拥立李旦之功,朝野上下威望非常高。李旦在立太子方面一直犹豫不决,不知该立三子李隆基还是嫡长子李成器。太平公主见李隆基是个英明之主,担心他登基后自己保不住权势,就到处给李隆基下黑手,劝说李旦立李成器为太子。

至此,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从曾经合作无间的亲密伙伴转变为生死相向的政敌。太平公主非但在李旦面前给李隆基造谣,说他结交朝臣,有不臣之心。还直接在宫门外拦住宰相宋璟,请他一起上书立李成器为太子,被言辞拒绝。而李隆基一系的大臣则在李旦面前说太平公主勾结皇长子够陷李隆基,导致政局不稳,请李旦下旨将太平公主迁往东都洛阳。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已经势成水火,成为不死不休的局面。

李旦虽然宠信太平公主,毕竟还没有失去理智,为了保证皇权平稳过渡,李旦还是决定将已经在朝中拥有极大势力的李隆基立为太子,并在不久之后禅位给李隆基。李隆基虽然登基称帝,但李旦还在世,以太上皇的名义掌控着二品以上大官的任命。局面还有扳回的机会,太平公主决定铤而走险,直接毒死唐玄宗李隆基。

但太平公主的计划还没实施就被唐玄宗李隆基得到消息,形势已经非常紧迫,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公元713年,李隆基通过王毛仲调用闲厩中的马匹以及禁兵三百余人,从武德殿进入虔化门,召见太平公主的党羽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将他们斩首,在内客省逮捕了贾膺福和李猷,又在朝堂上逮捕了萧至忠和岑羲,下令将上述四人一起斩首。随后李隆基连夜颁布诏令宣布太平公主谋反,将太平公主一系的众多官员指为乱党,逃到山中寺庙的太平公主也在三天后被赐死。至此,李隆基正式掌权,开创了开元盛世。

从合作无间的亲密伙伴到不死不休的生死大敌,都是形势使然。在赤裸裸的政治斗争中没有亲情也没有朋友,主题永远是政治利益。李隆基登基后,太平公主的资历、威望和手中掌握的实力都是李隆基最大的威胁。而且太平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灯,心机、能力和野心都不亚于武则天。李隆基如果不果断采取行动,先行除掉太平公主,等太平公主做足准备后,被推翻的就是李隆基了。

第一次写那么长的回答,真心花时间!


古今之言


不是李隆基不放过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在和唐玄宗李隆基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失败,最终被侄子李隆基赐死。

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时代已经很受武则天宠爱,有机会参与政事。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曾经和张家兄弟有过冲突的太平公主暗地里也参与了政变,唐中宗李显继位后,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食实封五千户,有权力开府。唐中宗李显时代,太平公主也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

(太平公主)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唐中宗李显去世(历史记载李显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但这种说法大概率是胜利者给失败者安的罪名,两人无害死李显的动机)。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等人,立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继位。太平公主不但派遣儿子薛崇简等势力参与了政变,还亲手将韦后所立的皇帝温王李重茂拉下皇位。

太平公主在李旦继位后,势力更加膨胀,增加实封到万户,三个儿子皆封王,宰相多出其门下。李隆基政变有功,李旦继位后,只是李旦第三子的李隆基被封为太子,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对姑侄,从政变时的合作关系开始走向对抗。太平公主企图让唐睿宗李旦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但李隆基也已经有自己的势力,太平公主未能成功。

(李隆基)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唐睿宗李旦退位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继位。太平公主此时依旧有极大势力,朝中7位宰相,出自太平公主门下的就有5位,李隆基这个皇帝并未完全掌握大权。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皇帝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了太平公主党羽,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南山中的寺庙,三天后被迫出来,被李隆基赐死在家。

这次政变后,李隆基彻底掌握了大权,太平公主被杀,太上皇唐睿宗李旦也彻底失去权力,李隆基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


仁勇校尉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唐睿宗和安定思公主的妹妹,一生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曾多次为再婚而处死丈夫。

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即莲花六郎张昌宗)。
因有母后武则天称帝的先例,太平公主也野心勃勃,对皇位虎视眈眈。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太平公主暗地参与了政变,唐中宗李显继位后,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食实封五千户,有权力开府。此时太平公主已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

史载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昏庸懦弱,大权操于他老婆韦后、女儿安乐公主之手。韦氏把安乐公主嫁于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又和武三思私通并与朝中武氏集团结成党羽,先后除掉了反对她的朝中五臣(敬晖、张谏之、桓彥范、袁恕己、陈玄,贬而杀)和太子李重俊。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韦后惊恐于唐中宗对她和安乐公主擅权跋扈的义愤,遂狠心用药饼鸩杀了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韦后摄政,改制为唐隆,又欲学武则天称皇称制,朝野哗然!

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等人,立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继位。太平公主不但派遣儿子薛崇简等势力参与了政变,还亲手将韦后所立的皇帝温王李重茂拉下皇位。

此时太平公主权势地位更加显赫,增加实封到万户,三个儿子皆封王,宰相多出其门下。凡是她

想干的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就连唐睿宗在朝政大计方针都的和太平公主商量同意,然后是李隆基同意才能实行。


刚开始太平公主见李隆基年纪轻轻不以为意,后来见他英明神武,怕他日后尾大不掉,对自己专权不利,逐渐把矛头对准了隆基。一来散布流言,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当太子;二来派人监视李隆基,经常向李旦打小报告;三是有目的地聚拢朝中反对李隆基的力量,形成一个意图不轨的小集团。


史载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让位给太子,李隆基幸运地即了帝位,是为唐玄宗。在此期间玄宗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间的矛盾日趋激烈,关系极为紧张,双方剑拔弩张,各自磨刀霍霍,暗藏杀机,均想置对方于死地。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皇帝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了太平公主党羽,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南山中的寺庙,三天后被迫出来,被李隆基赐死在家。至此动荡不宁、暗流汹涌的吊诡局势才逐渐稳定下来,唐玄宗才得以掌握了全部大权。

从结盟到翻脸,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争本来就是残酷的皇位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太平公主作为斗争失败的一方,肯定是必死无疑。


美丽青春您真痘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所生的女儿,整天伺候一位如此权倾天下的母亲大人,作为女儿的太平公主耳濡目染的肯定是武后的各种权谋,用句黄健翔的名言来说,那就是她继承了武则天最优秀的传统,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史书就曾这样评价太平公主,说她“方额广颐,侍武后久,善策人主微旨,先事逢合无不中。”宫闱中权力斗争是惨烈的,不玩弄权术、左右逢源、察言观色,在宫斗剧中是活不过三集的。



太平公主先是嫁给了薛绍,并且给薛绍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薛崇简、薛崇敬、薛崇行。但薛绍死后,她又先后改嫁武承嗣、武攸暨,感情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太平公主的得势要从诛韦氏和安乐公主说起,那时,她就与后来的唐明皇李隆基结盟,参与秘密计划,这也是成她后来的一笔政治资本。

韦后和安乐公主被干掉之后之后,唐睿宗即位。由于有劝进之功,太平公主一下子名震天下,权倾朝野,更是加实封至万户,而自己的三个儿子,也跟着一起得到重用,先后封王。

  但是,随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联盟出现了裂痕,李隆基以太子身份监国后,决定让自己的兄弟岐王、薛王来统领禁兵,这时,太平公主不干了,他认为这是李隆基在削弱她的权,非常不满意,此时极度膨胀的天平公主竟然“乘辇至光范门,召宰相白废太子”。宰相姚崇、宋璟只好提出折衷意见,奏请让太平公主移步洛阳消消气,同时也让其他诸王出京任各地刺史,以此来缓和李氏家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唐睿宗并没有采纳宰相的这个建议,只是让太平公主迁居蒲州,蒲州位于长安与洛阳的中间地带,比去洛阳的路程近了一半,这也算是是对太平公主的一种照顾。

四个月后,矛盾再次爆发。李隆基上表奏请“追还京师”,准备回长安,而且还奏斥姚宋二人“以销戢怨嫌”。太平公主也不是吃素的,她自恃羽林军中有她的爪牙,准备“谋废太子”,但不知为何,这一计划并没有立即执行,而李隆基却先一日下了手。

太平公主“闻变,亡入南山,三日不出,赐死于第。”在很早前的电视剧《唐明皇》中,这一桥段改为,李隆基的追兵至,太平公主慷慨激昂,举剑自刎。

反正是一死,曾经都是重于泰山之人,如今的死真是轻于鸿毛。


光明大先生


不是唐玄宗不放过太平公主,而是太平公主不放过唐玄宗。

唐宫恩怨,是中国古代王朝的一场政治大戏。这场大戏,不只是精彩,更是充满血腥。

这场大戏的罪魁祸首,是李世民。本来,李渊称帝以后,是立了李建成为太子的,而且李建成干得也不错。不过,李世民利用武力,亲手把他哥哥李建成干掉,自己当了太子,接着又逼李渊退位,他当了皇帝。

(太平公主,影视配图)

如果李世民干掉李建成后,昏庸无能,历史肯定就把他当谋朝篡位者对待。偏偏他干得不错,政绩卓著,以至于不管是朝中,还是民间,还是后世,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好像都觉得他篡位这件事干对了。

这场大戏的推波助澜者,是武则天。武则天不只是“篡夺”了他儿子们的位,更是“篡夺”了李唐的位,把李唐江山改为武周江山。更要命的是,武则天也干得不错。虽然对她不满的人很多,但是肯定她的人也不在少数。

李世民和武则天唱的这两场大戏,让李唐皇室产生了这样几个感觉:一是获得江山是可以不按规则出牌的,只要你武力(或者说阴谋,阴谋也是一种武力)足够强大,就能得到。二是通过武力获得的江山,只要自己干得好,就可以获得积极的评价,从而让武力政变的成本变得很低。三是女人也是可以当皇帝的,而且还是可以干得很好的(比如武则天)。

尤其是最后一点,让武则天之后的“后武则天时代”,唐宗室出现了好几个染指政治的女人。一是李显的皇后韦后,二是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三是李显的妹妹太平公主。此外,甚至还包括上官婉儿。

韦后想效仿武则天对待唐高宗李治的办法,把唐中宗李显架空,后来,甚至发展到她和女儿安乐公主联合起来,毒死了李显。

(韦后,影视配图)

李显被毒死后,太平公主想做大权力,联合韦后及上官婉儿想立李显的儿子李重茂为皇帝,以便掌握权力。这时候,朝臣们却把相王李旦扶起来,让他当皇帝,也就是唐睿宗。因此,太平公主转变态度,与李隆基联合起来,诛杀了韦皇后及安乐公主。

李旦当了皇帝以后,对太平公主非常忍让,把朝中的很多权力都交给了太平公主。这样,太平公主又产生了控制李旦,做大权力,等待时机成熟后,干掉李旦自己当皇帝的想法。

起初,她并没有把太子李隆基放在眼里。但是后来,她发现了李隆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李隆基力量强大了,休说当第二个武则天,就是再拥有权力也不可能了。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开始向李隆基发动了进攻。

她进攻李隆基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在李隆基身边安插耳目,了解李隆基的动向,然后添油加醋地在李旦面前说,李隆基想效仿李世民,逼宫李渊当太上皇。或者是在民间散布谣言,通过谣言的方式让李旦怀疑李隆基。太平公主的目的,就是希望李旦能够改选太子,选一个太平公主能够操控的人。

李隆基当然也没有闲着,他也在李旦面前说太平公主的不是。

李旦是一个聪明人,他自然明白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各自想要干什么。毕竟都是他的至亲,他采用的办法是不偏不倚。不评判谁对谁错,喜怒不形于色。

但是,由于两人之间的纠葛越闹越多,动静越来越大,李旦不偏不倚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也就是说,他必须做一个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以退位的方式,把李隆基扶起来。

(李隆基画像)

李隆基当了皇帝以后,太平公主自然就走上了末路。在朝臣的支持下,李隆基迅速采取行动,诛灭太平公主的团队。最后,太平公主自杀。

随着太平公主的自杀,从李世民开始的这一部唐朝宫廷权力争斗的大戏,也随之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