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很多脂肪,爲什麼還會覺得餓呢?

馮潘


答:

肚子餓主要是因為多數人長期一日三餐形成的條件反射造成的,與體內的能源物質是否匱乏沒有直接關係。而且,脂肪是身體的後備能源儲備,在一般情況下是很難被身體輕易動用的。

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有兩種,一種是糖原,包括肌糖原和肝糖原;另一種就是脂肪,包括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

在我們日常生活和運動的過程中,糖原會被身體優先使用來提供能量,而脂肪則相當於是身體的後備能源儲備,在一般情況下是很難被身體輕易動用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天通過食物攝取的能量,在轉化為糖原之後,是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生活對能量的需要的,因此,身體基本上沒有必要去動用脂肪儲備來提供能量。再加上多數人一日三餐已經長期形成了習慣,由於條件反射的原因,到了飯點,即便體內的能源儲備很充足,肚子仍然會餓。

大家好!我是《健與美》雜誌社的編輯,以上回答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並提出不同的看法,以便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謝謝!


佳林健身探索


身上脂肪多,還是會覺得餓,其實並不奇怪。

脂肪很多的狀況,大部分是因為飲食的原因造成的,還有一些原因是因為運動比較少。


脂肪多,體重大,相對來說會消耗的熱量多一些,代謝率會有部分提高,可是注意一下飯量,就會發現脂肪多的人其實還是蠻能吃的。

不吃那麼多,就很容易出現很容易餓的問題。

我們的大腦是需要葡萄糖的,正常飲食中25%的葡萄糖會供給大腦,這一過程是一天24小時,不停歇的。

但是人卻不是一直吃東西,胃也會排空,胃排空嗯速度也就成了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常吃的米飯,饅頭,麵條等,GI都比較高,進入胃裡面很容易消化,胃排空,然後轉化成血糖,胰島素增多,轉化成脂肪,血糖再下降,整個過程加快,擾亂了正常的人體節律,血糖下降之後人就會感覺餓。

理想的解決辦法是增加油脂,蛋白質,高纖維類食物,減緩胃排空時間,鑑於減肥的方向考慮,增加高纖維的食物是最靠譜的。

應該怎麼做,可以查看我以前回答的減肥相關問題,有很多具體做法。


飛羽營養師


脂肪的多少和食慾沒有太大聯繫,你可以把脂肪想成你多年囤積下來的積蓄,在日常沒有什麼大事的時候一般不會動用積蓄,而是用自己規劃好的日常工資一部分來維持衣食住行,如果說你這個月沒工作,沒拿工資,你的第一反應是催自己趕快找工作趕快積蓄掙錢,因為積蓄是不可能一輩子吃不完的,但你的第一反應估計不可能是:好,我有積蓄,我坐吃等死,一輩子不愁了。我們的身體也是一個道理,雖然脂肪有很多,但如果缺乏葡萄糖,缺乏蛋白質的時候它肯定會先提醒我們該去找飯吃了,而不是該消耗脂肪了。所以,即使我們有脂肪在身上,也會感覺飢餓而覓食。

另外,身體更擅長於用葡萄糖來供能,在葡萄糖沒有的時候可能會用到蛋白質來供能,因為身體各部位,特別是大腦,對葡萄糖的需求絕對是高於脂肪的,所以,身體會優先考慮“如何獲得充足的葡萄糖”,而不是用上我身上的脂肪。脂肪雖然也可以供能,但它會產生中間產物 - 酮體,酮體對身體有害,過量酮體會造成酮症酸中毒,因此,身體一般不會輕易用到大量脂肪,即使是在極度飢餓的時候,身體會先消耗一些脂肪,轉而消耗蛋白質來平衡。所以,如果要減肥的話,節食是不明智的,它反而會消耗更多蛋白質,破壞身體建設。脂肪的消耗肯定也不可能在飽腹狀態,一般糖原、葡萄糖消耗得差不多之後加以適當運動才有可能達到消耗脂肪的目的。這種狀態就有點像,工作好幾個月沒找到,只好動用儲蓄的感覺。


王旭峰營養師


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實際生活中也的確存在這樣的現象。很多較胖的人不僅不會比那些較瘦的人食慾減低,反而不還會增高,而且進食量也要更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以下精靈醫生進行一下簡要的分析解答。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人的脂肪多少與是否覺得餓並非有直接的關係。人體的脂肪有很多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作為多餘能量的儲存形式,當人體缺乏食物的時候可以通過糖異生的形式轉化為葡萄糖及能量。而飢餓感則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胃腸排空狀態、生物鐘、心理因素、外界刺激等等都有關係。此外,很多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體脂肪增多並不代表營養攝取及利用充分,不少肥胖症患者是由於不能有效的利用營養物質所導致的,雖然表面看的是肥胖,但是卻處於一種亞營養狀態,也就是大家平常說的“宣胖”。這種時候人體大腦的攝食中樞的信號會更加強烈,因此也會產生更強的飢餓感。

針對偏胖卻還總覺得餓的情況,可以嘗試適當的增加運動量,讓身體能夠有效的利用能量,開始可能食慾還會有所增加,但是一段時間後吃飯的量會隨著身體營養物質利用的增強有所控制進而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此外,需要強調的是很多偏胖又總感覺到飢餓的人與心理因素有很大的關係,很多研究顯示,進食可以起到一定緩解心理壓力的作用,而如果缺乏其他緩解壓力的作用,則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之中,因此必要的時候需要心理醫生幫助解決!


精靈醫生


身上脂肪多,不僅不會不會覺得餓,反而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得餓,平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胖子更能吃。

飢餓感的產生比較複雜,氣溫、情緒、血糖、激素都可能影響。最近一些年發現胃的細胞可以產生一種叫飢餓激素的物質,可以讓人產生強烈的飢餓感,驅動人們去尋找食物。另外一種叫做瘦素的激素則控制人們的食慾,減少脂肪的合成。

不過在長遠的進化當中,人類和所有動物基本都過不上為脂肪發愁的日子,和幾十萬上百萬年吃了這頓不知道下一頓的生活比起來,能夠定時定量進食,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時間太短。我們的身體不知道怎麼處理過多的熱量,有多餘的還是儘量變成脂肪儲存起來。因為我們的身體認為脂肪是寶貴的,所以一旦儲存起來就輕易不捨得用。就算是飢餓,也先消耗那些耗能多的組織,比如應用價值比脂肪大得多,但耗能也多的肌肉組織。


長青醫生


如果不運動,脂肪就囤積起來,無法燃燒,對新陳代謝沒有任何作用,要運勁,要燃燒,要新陳代謝,否則吃了就囤積,囤積後就餓,惡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