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聯通:釋放合力 共享發展丨「一帶一路」五周年

设施联通:释放合力 共享发展丨“一带一路”五周年

↑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地理位置優越,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進入歐洲後的大港,可以通過中歐陸海快線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起來。2016年4月8日,中遠海運和希臘發展基金簽署協議,收購港口管理局67%的股權。通過中遠海運集團的參與,比雷埃夫斯港正成為“一帶一路”上的一顆明珠。圖為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渡輪碼頭。 新華社發

互聯互通是貫穿“一帶一路”的血脈,設施聯通則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5年來,中國與眾多國家一道共搭合作之橋、友誼之路,在港口、鐵路、公路、航空、能源輸送、通信等領域展開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互聯互通水平實現質的飛躍,各國走上了一條共同繁榮發展之路。

中歐班列改變傳統物流方式

中歐班列自2011年3月份首次開行以來,成為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設施聯通、貿易暢通的重要紐帶。尤其是近5年來,無論開行密度、廣度都實現了迅速發展。截至今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9000列,運輸網絡覆蓋亞歐大陸主要區域。值得一提的是,中歐班列開行質量不斷提高,返程班列明顯增多。中鐵總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開行2490列,同比增長69%。其中,回程班列1014列,同比增長100%。

中歐班列還構建了歐洲與東南亞各國之間的陸上洲際新通道,帶動了區域各國經貿往來。今年2月份,在越南生產的電子產品裝滿8個集裝箱從越南東英站出發,通過憑祥鐵路口岸駛入中國境內,搭乘蓉歐快鐵到達最終目的地波蘭羅茲。鐵路運輸把貨物從越南經成都運抵歐洲,比航空運輸成本下降很多,比海運時間節約20多天,成為越來越多東南亞企業的新選擇。隨著全球產業的轉移,東南亞承接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製造企業。“蓉歐+”東盟國際鐵路通道的成功運行,為這些企業的產品出口運輸開闢了新通道。

基礎設施建設承載幸福夢想

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有兩條由中企建設並運營的城市輕軌,設有39個車站,連接了市中心商務區和各主要居民點。該輕軌通車3年來,已累計開行列車近25萬次,運送旅客超過1.3億人次。輕軌大大提高了這座城市的出行效率,改變了亞的斯亞貝巴的城市生活和發展面貌,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出行方式。

在肯尼亞,全長約480公里的蒙內鐵路,東起肯尼亞東部港口蒙巴薩,西至首都內羅畢。自去年5月份通車以來,蒙內鐵路累計開行客運列車1150列,運送旅客134萬人次,平均上座率保持在96%以上。這條由中國路橋公司承建的蒙內鐵路,是海外首條採用“中國標準”全方位運營維護的國際幹線鐵路。蒙內鐵路的建成通車改變了肯尼亞人民的生活,促進了肯尼亞和地區國家發展、加快了非洲工業化進程,同時也激活了整個東非的交通。

5年來,以中國鐵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向“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延伸。按照中國鐵路標準設計、建設、運營的中老鐵路,已全線開工,計劃在2021年底建成通車。屆時,這條鐵路將成為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項目,使老撾從“陸鎖國”變身為“陸聯國”。與此同時,印尼雅加達至萬隆高鐵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多處控制性工程取得突破。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輕軌工程項目已投入試運行,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段、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一期工程等均在有序推進。

此外,在公路方面,中巴經濟走廊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項目、中俄黑河公路橋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已開工建設。在港口方面,漢班託塔港二期工程已竣工,科倫坡港口城項目施工進度過半,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轉樞紐。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領先的技術、過硬的品質、優質的服務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更惠及所在國民眾。每一條新的交通線路,都承載著當地人民的幸福夢想。

國際航空運輸架設“空中橋樑”

7月3日,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倫敦”直飛航班實現首航,成為中國西南地區又一條通往歐洲國家的重要“空中走廊”。5年間,我國增加國際航線403條,與43個國家實現直航,每週有超過5100個直航航班,這為密切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提供了支撐。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民航發揮基礎性先導作用,不斷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推動基礎設施對接,加強與相關國家合作。我國與東盟簽訂了首個區域性的航空運輸協定,並與俄羅斯、亞美尼亞、印尼、柬埔寨、孟加拉國、以色列、蒙古、馬來西亞、埃及等國家擴大了航權安排。目前,我國已與62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簽訂了航空運輸協定,形成了緊密的空運網絡。

此外,中國民航還與相關國家不斷深化合作水平,拓展合作範圍,豐富合作內容,為中亞、非洲、東南亞等地區的國家提供專業培訓,涉及航空安全、交通管理、機場管理、飛行標準、安全安保、航空氣象等多個領域。此外還與捷克、哈薩克斯坦、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加強民航全面合作文件。

清潔能源推進各方綠色轉型

5年來,我國主要電力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實際完成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50多個,累計完成投資80億美元,為增強當地電力供應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給諸多電力短缺的國家和地區送去光明和發展機遇。特別是中國、老撾、越南之間的電網互聯互通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與電力企業“走出去”相呼應的是,我國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清潔油氣資源“引進來”,推進我國能源結構綠色轉型。5年來,一批重大油氣合作項目投產運營,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新亮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建設在油氣設施聯通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我國西北方向,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A、B、C線和中哈原油管道保持安全穩定運營。其中,中亞天然氣管道已形成三線並行輸氣格局,該管道投入運營為相關國家帶來了近萬個就業崗位,累計可繳納稅費超過100億美元,相關國家石油工業發展也因此得以提速。在西南方向,中緬油氣管道一期投入使用,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開展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標誌性工程,為我國油氣進口多元化提供了保障。

訪談>>>

設施聯通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訪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楊光

設施聯通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發揮著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融合的基礎作用。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楊光表示,這是“要想富、先修路”中國智慧的體現。“一帶一路”倡議自發起之初為處於經濟低窪地帶的中亞地區注入經濟增長動力,到推進“六大經濟走廊”成型,逐步成長成熟,形成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的成熟模式。以公路、鐵路、港口、航空運輸、能源管道建設為核心的設施聯通,滿足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最為迫切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建立起了國家間、區域間更為快捷、便利和安全的貿易通道。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設施聯通,促進了地區經濟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得到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

楊光表示,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以交通樞紐建設、石油能源管道、光纜通信線路建設等為代表的設施聯通收穫頗豐,成功實現了中國資本和技術與相關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對接,產生了一批具有示範性、標誌性意義的地區項目,為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產業培育、市場規模擴展提供了更多機遇。實際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尤其是中亞國家,在公路及鐵路密度、人均用電、人均互聯網接入率等指標上都處於落後狀態,設施聯通促進了這些國家基礎設施的現代化,為這些國家推動工業化、發展服務業提供了基礎保障。其中,中國中亞油氣管道項目為中亞地區豐富的油氣資源提供了接入外部市場的“端口”,促進了該地區能源產業發展;中巴經濟走廊涵蓋公路、鐵路、能源管道及光纜設施建設,從內陸延伸至瓜達爾港,打通了貫穿南北的貿易通道,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中歐班列、匈塞鐵路等項目成功推進,為中東歐地區構建交通物流網絡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設施支撐。通過設施聯通,不僅密切了中國與相關國家的經濟聯繫,也帶動了整個區域的經濟和貿易一體化。設施聯通的意義不僅在於雙邊層面的基礎設施項目合作,更將以雙邊項目為基礎,最終實現更高層次的區域一體化。比如,“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六大經濟走廊,目的就是以跨國家、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推動地區經濟、貿易及市場相融合。

走過了5年的歷程,設施聯通為促進“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及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金、人員和技術,收穫了很多可喜成果。楊光表示,設施聯通要與地區產業發展相結合,通過交通、物流、通訊網絡的搭建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比如在港口、公路及鐵路樞紐周圍因地制宜地建設工業園區、服務貿易園區等,發展配套產業,形成集聚效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基礎設施的經濟效益,確保項目的可持續性,避免出現債務無法償還問題。此外,還需為設施聯通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從而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提供多樣化的融資選擇及靈活的金融工具。

案例>>>

亮出光伏新能源“中國名片”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中,不斷加深與“一帶一路”相關各國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藉此機遇,中國光伏企業深耕相關市場,不僅輸出了先進的產業和產品,同時也傳播了低碳發展理念和經驗,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聲譽。

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業,晶科能源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經過多年潛心耕耘,晶科能源的光伏產品幾乎涵蓋“一帶一路”所有相關國家,併成為當地最有影響力的光伏新能源“中國名片”。與此同時,公司與相關國家開展產能合作,在東南亞等多個地區設立相當規模的海外工廠,為相關國家帶去資本、技術、經驗,培養當地光伏人才,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創造產值和稅收,並加速當地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讓相關國家的政府和人民真正感受到“一帶一路”建設的益處,擴大“一帶一路”在途經國家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2015年,佔地約10.4萬平方米的晶科馬來西亞生產基地在檳城建成投產。截至今年8月份,該工廠年產能光伏電池3GW,組件2.5W,年產值達到6000萬美元。現在,這座工廠員工總數達到5900人,其中80%在當地招聘,有效帶動了當地就業。這也是中國光伏企業在“一帶一路”上投資最大、產值最大的工廠。不僅如此,公司在馬來西亞還追加100多萬美元投資,設立光伏研發中心,從事光伏組件開發、試驗和測試工作。與此同時,晶科還將持續推動與當地高等學府及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推進產學互動互進,普及和提升馬來西亞當地人員對光伏應用的知識水平和研發水平。

從全球銷售到全球製造,再到全球投資,這是晶科長期的發展戰略,也是民營企業成功實現全球化佈局的重要原因之一。2017年,晶科以當時最低電站投標價格,即低至每千瓦時2.42美分,中標阿布扎比蘇威漢1177MW光伏獨立發電項目。該項目佔地面積約7.8平方公里,是全球單體裝機容量最大的太陽能地面電站。這一光伏行業里程碑項目,不僅對阿聯酋新能源合作的開展意義重大,也對太陽能行業的國際合作、建設及運營管理、上網電價的發展趨勢具有示範效用。

當前,在與世界各國的開發合作中,清潔能源是“一帶一路”重要的板塊。“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光伏企業的海外投資提供了更多機會。“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電力基礎設施比較差,火電價格高,同時很多地區光照資源豐富,是發展光伏的理想地。

近年來,晶科能源在“一帶一路”上全面佈局,成績斐然,項目儲備已超過1GW。晶科能源始終秉持“改變能源結構,承擔未來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推動光伏發電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應用,推動光伏新能源全面替代傳統能源,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地球家園。

(經濟日報 記者:徐惠喜 馬翩宇 責編:王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