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期數學動不動考140分、150分的學霸都是什麼樣的人?

崔亞玲


閒話少說,直接上圖,這是我班今年三個學生的高考數學成績:

第一個同學,數學150分!

第二個同學數學149分!

第三個同學,數學143分!

這三個同學的高考數學成績都很厲害,那麼她們都是什麼樣的人的?

她們都是普通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天份。

第一,她們三個同學都是女生,誰說女生學不好數學的?

第二,他們的高考數學成績是高中三年中考的最好的一次!第一個同學,平時數學在130多分,好的時候能考到140,但是從來沒有考過150分,而高考她做到了。第二個同學情況類似!第三個同學,數學一直是薄弱學科,經常考110、120多分,而高考竟然考到了143分!這足以說明,高考並不可怕,高考題目更嚴謹,搭配更科學,更容易考好!

第三,她們的總成績,並不突出!文理分班之前,有兩個同學在班級只是中上游的水平,並不是班級的佼佼者,更不要說在年級的排名了!

以上三點說明了什麼?

紮實學習,努力奮鬥在高考中,比天賦更重要!這裡並不排除極具天賦的學生。但是,在我看來,有些天賦不錯的學生,由於學習不紮實,數學往往會在一些基礎題目上失分,成績並不比這些雖然天賦不明顯但是紮實學習的學生學習要好!

那麼,普通學生,如何成為數學學霸?下面是幾點學習建議:

1.時間上的保證:高中三年,時間多分配一點給數學絕對不吃虧。這些學生學習文科後,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做數學題,這是很關鍵的因素。

2.題量上的保障:要做題,但是不要盲目或者隨大流刷題,要知道自己的優勢章節、題型和不足的章節和題型。

3.抓住課堂這塊主陣地:上課認真聽講,跟好老師節奏,老師的提問就算再簡單也要回答,防止走神。

4.獨立思考很關鍵:遇到難題別急著看答案或者搜答案,會形成依賴。一般想想剛學的東西用進去就能解決。

5.錯題本不要美觀,要實用:錯題本,一是要分模塊整理。二是記了就及時看多多看,千萬別想著到考試前再看。三是記思路記題型,千萬不要原題答案再抄一遍。

6.不要應付作業,更不要抄作業,做一道就會一道。

最後一點很重要,高考有規律,考試有技巧!我在考前給她們的一個小技巧,對她們的提分起到了很關鍵因素。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高中教學和高考研究,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高中時期不管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高中數學都讓無數學生望而卻步,足見數學之難,然而偏偏有部分學生動不動就考140分,甚至滿分,這些神一樣存在的學霸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首先,天賦!這個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比如說大數學家高斯,4歲就在自己父親的賬本中發現了錯誤,17歲利用複平面解決了17等分圓周尺規作圖。當然這種天賦是極少數的人才有的,能夠考滿分的也有很多是沒有這種天賦的。


其次,勤奮!要取得高分,就要避免失誤以及各種低級錯誤,每次考完都有很多人抱怨這個不小心錯了,那個粗心大意了,這樣有用嗎?再怎麼抱怨都沒有用,所以必須要做到會的必須全對,要想做到這點,就要有紮實的基礎,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另外,題海戰術是避免不了的,大量的做習題真的很重要,很多考高分的同學都把歷年高考數學題做了一遍又一遍,就像愛迪生說的:天才就是1%天賦加上99%汗水,如果你沒那麼高的天分,那你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


最後,課堂時間一定要認真聽講

。很多人覺得課上時間是課下能夠補回來的,其實課堂上45分鐘是很重要的,這些都是老師的思路,也是老師精心備課以及多年總結的經驗。


能夠取得數學高分的學霸,更多的也是普通人,他們只是比我們付出更多的汗水,善於總結更多的學習經驗。


決勝網


高中數學得滿分,確實很不容易的。因為高中數學已經涉獵很廣了,函數、幾何、導數、統計、數列等等。

但是偏偏每次考試就有很多得滿分的,包括高考。據我所知僅僅一個河北衡水中學今年高考得滿分的就有221人,至於考得140分以上的更是數以千計。


至於這些學生得滿分的原因,具體有什麼訣竅?我想應該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學生的性格和天賦。

到了高中以後,數學的運算、解析就已經很複雜了。這時候就需要學生在做題時有著冷靜的頭腦,平和的心態和極強的推理能力。

但是有些學生一做數學題偏偏遇題就慌,愈慌愈亂,以至於做題根本找不到頭緒。

所以在數學方面真的需要天賦的,推理能力當然可以通過鍛鍊來增強,但是後天的培養絕對比不上先天的具備。


二:好的學習方法

不但是數學,不管哪個學科,都得有它相應的學習方法。

首先,對於數學來說,就需要紮實的基礎知識,所以一定要把平時的公式記牢。

而記公式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如果把公式集中在一起死記硬背,肯定就會記混記亂的,那麼效果也不大好。

這時候就應該採用比對法,利用平時的碎片時間,反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端正的學習態度

在學習態度上一定要端正,需要認真而不是消極,需要明白自己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自己而學習。

我一個鄰居家的男孩高一時數學成績不大理想,到了高二卻有了很大進步,問他什麼原因,他竟然說高二的數學老師長的很漂亮,他喜歡那個老師,所以也能認真聽講也能努力學習。

當然這對他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但是假如到了高三他遇到了一個長的不漂亮的數學老師又該咋辦?


萬霖學堂


我數學是高二開始變好的,一直到高三都不差,高考考了144,全國一卷。我也簡單說一下我的感受吧~第一點上課時間一定要利用好,課上的時間是你課下十倍都難補回來的,如果是講新課或者是你不太懂的一定要集中注意聽,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節課保持高度集中,所以當老師講的你非常非常熟悉的時候可以稍微鬆懈一點,這個要自己把控,第二學校自習課效率一定要高,一般高中會有至少兩個小時的自習時間,一定不能閒著,兩個任務,一是複習整理以前的錯題,二是做作業,當然要合理分配時間,畢竟學科比較多,做好這些至少學習方法正確。再說知識點吧,切忌眼高手低,切忌好高騖遠,在你數學考不到130以上的時候不能因為看上去會做就放棄做任何一題,在你基礎題都不能全做對的時候最好不要鑽研壓軸題,這兩點說白了就是要把基礎打好,這樣130+沒有問題,這個時候就可以進攻壓軸題了,老師會講到一些套路方法,必須要記下來,然後再找題做,每天做兩三題,堅持下來基本所有的題型你都見過了,當然在做壓軸題的同時不能忘記基礎,最好的方法是找各類高考模擬試卷整套做,最好能給自己限制時間,這樣最後你會發現,基礎題你看一眼完整的思路立刻在腦子裡出現,這個時候一些簡單的題你就可以直接放棄,專心研究難題,最後你會發現140+完全沒有難度。當然還需要一些考試技巧,我就不詳細說了,想問的可以回覆我~(PS:我高中三年就是這樣學的,週末寒暑假各種假期我從來沒有摸過書哦~知識點掌握的很牢固玩一個假期回來考試還是正常成績~檢查作業的話好學生的作業你們懂的(◔◡◔),)


該用戶已封禁12138


高中時期的數學讓很多人頭疼,很多人考完試先不問,題難不難,而是先為題做完沒?但是在高中時期,仍有一些學霸,動不動就考140分,150分,那麼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首先興趣。

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情感興趣,那麼他會廢寢忘食得去幹這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情可能讓他很有成就感,所以說,在高中時期要想學好數學,首先要對數學感興趣,但絕不是偏科。上高中的時候有個同學,他對數學就特別感興趣,每天首次完成的作業就是數學作業,當然更別提上課了,在上課時間,她更是熱情積極的投入到老師的課堂,下課的時候與老師不斷的去交流溝通,因為他對數學感興趣,所以,每天他的數學作業給他的成就感很深。



其次細心

說到這裡,我覺得每個學科都需要細心的去對待,在數學學習方面,它需要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他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在這裡必須要細心。如果你很難做到細心的話,你可以將一道題,自己講給自己聽,自己讀題的時候,會發現一些做題的突破口,所以說,處處留心皆學問。

最後勤奮。

勤能補拙,想當初上高三的時候,我們對待數學的那種態度,把老師講過的題都要重新在草稿紙上,自己給自己講一遍,或者是重新做一遍,或者就是獨立的去做,自己找的一些題,時間特別緊的時候就是自己抽空,擠時間來完成一些數學題,但是那時候絕對不能,只要數量不要質量。

其實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應該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一些方法並不是屬於所有的人,其中一名高中生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邊學習邊總結。


饕餮視聽


首先我們先談一談為什麼能考滿分,

我有個朋友,他叫王寧,在上海交通大學念學。

我們高中時同一個宿舍,同吃同喝外加同桌。但我和他不同的是我喜歡早起晚睡,感覺時間就是不夠用,每天我六點鐘準時起床,然後簡單洗漱之後吃點簡餐就去早讀,王寧他要7:00左右才會慢慢的起來,對於早餐也特別講究,早讀基本不見人影。

所以整個高中別的同學都是兩人一張桌,我一直是獨自一張桌,沒有人與你爭,沒有人和你搶,偶然某天有人和我一張桌,都會成為學校頭條,成為同學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如果某天你發現他去上早自習,那一定離放假不遠了,晚上也不會去上自習,而是去學畫畫、吉他、打籃球、跑步、練跆拳道等,晚自習同學們見王寧最多的時候就是在操場和畫室(我們學校有句名言,安靜的操場上如果有打籃球的動靜,那一定是王寧,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我晚上基本12:00準時休息,他總是比我提前1小時。

遵循著大自然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這樣不按常規出牌的他,考試次次班級第一,數學基本是滿分。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有一兩次140分,試卷還沒有發下來,我問他:是不是考砸了,他說:這題沒寫解釦一分,那題少寫公式減一分,再次追問:為什麼不修改過來呢?他說:第一次沒有發現漏洞,再去做的時候,這本身就是失敗者,我不理解什麼是失敗者,但我的的確確聽了一堂人生哲學。

高三模考的時候,考試每張試卷都是這樣:要麼全部只答主觀題,客觀題是空白;要麼只答客觀題,留主觀題空白,所以幾次考試都是“倒數第一”。

快要高考的時候,大家都隨著倒記時牌上數字的減少,加緊備戰,決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而王寧每天不急不躁,非常淡定,每見一人總是念這句“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當時我們大家都不理解,以為他是模考成績不理想,受到刺激,直到高考結束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不想讓自己的高分影響我們的情緒,給我們壓力,才故意這麼做的,眾人知道實情後不禁淚流滿面,擁抱良久…

最終結果出來了,本該可以上北大,因為自己的紅顏知己報考上海交通大學文學院,所以王寧放棄了北大,選擇與她在一起,最終被上海交通大學成功錄取。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天生聰穎,天賦異稟

就像愛迪生說的:天才就是1%的天賦分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清懿學者


本人是一學渣,只考上一個普通二本。

我舍友就很牛逼了,原來跟我一樣,也不學習,後來分了文理班,他因為物理答題卡沒圖上,所以只得了60分,選擇40分,滿分100,跟我又留在了一個班,一個宿舍,班主任也沒變,然後他就當上了班長,新的班級,需要靜下來,形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他就帶頭維持紀律,慢慢他也不玩了,然後他從總分高我40分,一直到最後的140分,沒辦法┐(─__─)┌,他的學習方法一般人不受用,他上課效率極高,他總是自己比老師多看一到兩節,哪裡不會做上記號,等到老師講到那再聽,然後自己再接著看,一次有個老師說他數學其實不太好,然後他就連續三次都考145以上,等到最後一個月,他跟我說他理綜一般提前半個小時就寫完了,數學能把後邊答題驗算一遍,這就是天賦吧

總之,最後他的成績是數學150,理綜283,英語137,語文如果沒記錯的話比較低,只有115 。還有,我們都是河北考生(ノ๑`ȏ´๑)ノ︵⌨


啊前方


確實很慶幸,11年全國一卷數學滿分。接下來就分享一下:

1、全國一卷數學題的結構

滿分150,選擇題十二個,每個五分;填空題四個,每個五分。

大題六個,總共七十分,第一個題十分,其他每題十二分,有計算、證明等題型。

及格分就是90分。

(這就是考點)

2、我的方法

高考是唯一一次滿分,平時一般在130-146之間徘徊,也跌到過120.

我的要求是任何情況下都得考夠116,即選擇前十個,填空前兩。大體前四個,後面兩得十分。

這個目標並不高。但這麼明確遇到難題放棄的不多。

所以考場上一直是按照這個方法做題,選擇後倆不看,填空後倆不看,大題後倆先做一半。基本在一個半小時,完全可以獲得120分。後面半小時怎麼也獲得十五分。很容易就完成目標了。

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做過了的必須是對的

3、準確率是訓練出來的

每次考完都有很多人抱怨我粗心錯了這個,失誤錯了那個。在考場上粗心和不會是沒有區別的,不會反而概率上更接近準確,可以蒙對哈。

要想避免這個,就是大量的訓練,做到自己噁心就行了

做多了,你就有經驗就會感覺出來,這個按常識不應該如此,那個就是那麼算就行了。

我最近沒事訓練別人公務員考試中的資料分析、數量關係就是如此。

(這就是日常生活)

4、高考的簡單題

那年高考題確實簡單。平時訓練我是沒有檢查時間的,我緊趕慢趕做就行了,反正做多少對多少。

上了考場,一口氣做完了填空選擇,才25分鐘,乾脆檢查了下(換個方法算),花了十分鐘,竟然檢查出一道題。

然後做大題,五十分鐘就剩下最後一道題最後一問了。意味著我還有半小時已經做了142分的題了。

然後又花十分鐘檢查一遍,沒問題了。就琢磨最後一問,好像平時在哪遇到過這類,仔細想了想,就這麼算下去了。

5、估分

那時候還是估分報志願,估了145-148.畢竟自己也沒有考過滿分。

後來查分數滿分,還蠻激動。學校獎了數學老師3000塊錢,老師補課費也水漲船高了。

(還是平行志願好)

6、感受

兩點吧,基礎會比別的同學好點,但不學習一樣完蛋,大學概率論差點掛科。

大量的訓練真的很重要,任何反對題海戰術的都是為了政治正確,今天公務員考試的朋友也是這麼練的。

(題海戰術真的很有效)ps:就像論文寫多了就寫會了,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信了不要輕易動筆這種政治正確的話,害苦了自己。

訓練是世間最好的方法


一枚明粉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在高中學習生涯的時刻中仰望著佔據年級寶座的前幾位。當然,你會發現這幾位的數學成績都是接近滿分或者滿分,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又是否能成為這樣的人?

第一、仔細審題,不漏過任何知識點 在做題的前提下肯定是要基礎穩固好,在年級成績中游的同學通常只是在120分左右徘徊,畢竟排除掉自己不會的題目和一些不會的知識點,得到這個分數也是很困難的了。那麼學霸們是如何做到拿到接近滿分,甚至滿分的變態成績呢?

我們平常做題過程中因為馬虎而錯掉的題目,少說也有十分了。但是這些拿到滿分的高手們就不會犯這個錯誤,畢竟因為這些低級錯誤就丟掉分數,如果不改進,甚至會在高考中犯這些錯誤就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通常拿到高分的學生不會在這個問題上丟掉分數,所以我們要嚴格標準要求自己。

第二、天賦也是取得成績的關鍵

都說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堆積而成,這裡重點強調了勤奮的重要性。但是我要在這裡給你潑一盆冷水,沒有百分之一的勤奮作為鋪墊,剩下的再多的百分之九十九也是徒勞。所以,我也要在這裡強調天分的重要性。

這個天分是與生俱來的,就像是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埃瓦里斯特·伽羅瓦。雖然說是英年早逝,但其年紀輕輕就提出用群論徹底解決了根式求解代數方程的問題,作為現代群論的創始人之一,這個沒有天賦作為背景的話是說不過去的。但是隻單單靠天賦也是很難走下去的。

第三、勤奮才是所有成功的第一要義

只單單靠天賦,在數學這條道路上是走不下去的。不然你看看這些接近滿分的數學學霸,哪一個不是埋首於課桌上學習,哪一個只單單的靠著與生俱來的天賦就能拿到高分的成績。所以說,僅靠天賦吃飯就能取得異於別人的優秀是不可能的。

你還要付出足夠的精力去學習,去鑽研難題,去鞏固自己的基礎,去與同學討論老師出題的思路,這些哪一項都是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才能進行下去。所以你也不要太灰心,認為自己在起跑線就輸了別人一步,但是隻要你後天更加努力的去在這方面下功夫,你會與他們不差分毫的。

相信我說了這麼多,你已經對數學成績能拿到高分,甚至滿分的同學們有一個較為大體的認識。有了認識之後,相信你也會明白這個差距,會付出努力去彌補。


優學優考策略


我堂妹就是這種人,典型的動不動就考滿分的學霸。



堂妹的父母,也就是我的二叔和二嬸都是鎮上的中學老師,一個教語文一個教數學,他們講課我也聽過,說實話他倆的水平不高。不然,教書為什麼快30年了還留在鎮上中學呢?

這個跟二叔嬸的性格缺陷有關係。

先是二嬸,暈車,極度暈,騎自行車都暈。五十多歲的人,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師範畢業後,一輩子去到縣城的次數也不超過五次。不願意走出去。

再是二叔,脾氣大,愛喝酒,打罵學生,與人鬥狠,在學校學生都怕他,在校外騎摩托走在路上,路邊玩的小孩看見他都往旁邊躲。不懂進退之道。

可想而知,堂妹在這樣的家庭,從小的教育得有多嚴厲了。她的學霸之路沒有任何捷徑,就是以別人幾倍的努力去學習。

因為二嬸沒有出去過,所以她希望女兒走的遠遠的,替自己走出去。

因為二叔眼睛裡容不得沙子,所以他希望女兒的學習是完美的。120分英語卷,考119分都要辱罵其“蠢死”。

學習壓力大,學習目的只是為了自己不被罵,不捱打。讓自己走出去,遠離父母。很多小孩沒有熬過去,但是很幸運,堂妹扛過來了。最後以市狀元的分數被清華錄取了,後來又取得本校碩博連讀資格。學習上顯然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在性格上,我個人感覺情商不高。也就是性格非常內斂,不善於表達。可能在外面與同學不是這樣,但是在家裡,與親戚之間確實不擅長表達。很多時候都是悶聲悶氣,沒有共同語言。


結婚兩年一直沒有決定生孩子,去年在北京生了女兒,滿月了才通知給親戚,反而朋友則是一週左右就通知了。弄得家族是一陣糊塗,怎麼突然冒出了一個小侄女啊?

其實學霸的世界,我也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