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数学动不动考140分、150分的学霸都是什么样的人?

崔亚玲


闲话少说,直接上图,这是我班今年三个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

第一个同学,数学150分!

第二个同学数学149分!

第三个同学,数学143分!

这三个同学的高考数学成绩都很厉害,那么她们都是什么样的人的?

她们都是普通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天份。

第一,她们三个同学都是女生,谁说女生学不好数学的?

第二,他们的高考数学成绩是高中三年中考的最好的一次!第一个同学,平时数学在130多分,好的时候能考到140,但是从来没有考过150分,而高考她做到了。第二个同学情况类似!第三个同学,数学一直是薄弱学科,经常考110、120多分,而高考竟然考到了143分!这足以说明,高考并不可怕,高考题目更严谨,搭配更科学,更容易考好!

第三,她们的总成绩,并不突出!文理分班之前,有两个同学在班级只是中上游的水平,并不是班级的佼佼者,更不要说在年级的排名了!

以上三点说明了什么?

扎实学习,努力奋斗在高考中,比天赋更重要!这里并不排除极具天赋的学生。但是,在我看来,有些天赋不错的学生,由于学习不扎实,数学往往会在一些基础题目上失分,成绩并不比这些虽然天赋不明显但是扎实学习的学生学习要好!

那么,普通学生,如何成为数学学霸?下面是几点学习建议:

1.时间上的保证:高中三年,时间多分配一点给数学绝对不吃亏。这些学生学习文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做数学题,这是很关键的因素。

2.题量上的保障:要做题,但是不要盲目或者随大流刷题,要知道自己的优势章节、题型和不足的章节和题型。

3.抓住课堂这块主阵地:上课认真听讲,跟好老师节奏,老师的提问就算再简单也要回答,防止走神。

4.独立思考很关键:遇到难题别急着看答案或者搜答案,会形成依赖。一般想想刚学的东西用进去就能解决。

5.错题本不要美观,要实用:错题本,一是要分模块整理。二是记了就及时看多多看,千万别想着到考试前再看。三是记思路记题型,千万不要原题答案再抄一遍。

6.不要应付作业,更不要抄作业,做一道就会一道。

最后一点很重要,高考有规律,考试有技巧!我在考前给她们的一个小技巧,对她们的提分起到了很关键因素。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中教学和高考研究,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高中时期不管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高中数学都让无数学生望而却步,足见数学之难,然而偏偏有部分学生动不动就考140分,甚至满分,这些神一样存在的学霸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天赋!这个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比如说大数学家高斯,4岁就在自己父亲的账本中发现了错误,17岁利用复平面解决了17等分圆周尺规作图。当然这种天赋是极少数的人才有的,能够考满分的也有很多是没有这种天赋的。


其次,勤奋!要取得高分,就要避免失误以及各种低级错误,每次考完都有很多人抱怨这个不小心错了,那个粗心大意了,这样有用吗?再怎么抱怨都没有用,所以必须要做到会的必须全对,要想做到这点,就要有扎实的基础,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另外,题海战术是避免不了的,大量的做习题真的很重要,很多考高分的同学都把历年高考数学题做了一遍又一遍,就像爱迪生说的:天才就是1%天赋加上99%汗水,如果你没那么高的天分,那你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


最后,课堂时间一定要认真听讲

。很多人觉得课上时间是课下能够补回来的,其实课堂上45分钟是很重要的,这些都是老师的思路,也是老师精心备课以及多年总结的经验。


能够取得数学高分的学霸,更多的也是普通人,他们只是比我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善于总结更多的学习经验。


决胜网


高中数学得满分,确实很不容易的。因为高中数学已经涉猎很广了,函数、几何、导数、统计、数列等等。

但是偏偏每次考试就有很多得满分的,包括高考。据我所知仅仅一个河北衡水中学今年高考得满分的就有221人,至于考得140分以上的更是数以千计。


至于这些学生得满分的原因,具体有什么诀窍?我想应该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学生的性格和天赋。

到了高中以后,数学的运算、解析就已经很复杂了。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在做题时有着冷静的头脑,平和的心态和极强的推理能力。

但是有些学生一做数学题偏偏遇题就慌,愈慌愈乱,以至于做题根本找不到头绪。

所以在数学方面真的需要天赋的,推理能力当然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但是后天的培养绝对比不上先天的具备。


二:好的学习方法

不但是数学,不管哪个学科,都得有它相应的学习方法。

首先,对于数学来说,就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所以一定要把平时的公式记牢。

而记公式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如果把公式集中在一起死记硬背,肯定就会记混记乱的,那么效果也不大好。

这时候就应该采用比对法,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端正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态度上一定要端正,需要认真而不是消极,需要明白自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自己而学习。

我一个邻居家的男孩高一时数学成绩不大理想,到了高二却有了很大进步,问他什么原因,他竟然说高二的数学老师长的很漂亮,他喜欢那个老师,所以也能认真听讲也能努力学习。

当然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但是假如到了高三他遇到了一个长的不漂亮的数学老师又该咋办?


万霖学堂


我数学是高二开始变好的,一直到高三都不差,高考考了144,全国一卷。我也简单说一下我的感受吧~第一点上课时间一定要利用好,课上的时间是你课下十倍都难补回来的,如果是讲新课或者是你不太懂的一定要集中注意听,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节课保持高度集中,所以当老师讲的你非常非常熟悉的时候可以稍微松懈一点,这个要自己把控,第二学校自习课效率一定要高,一般高中会有至少两个小时的自习时间,一定不能闲着,两个任务,一是复习整理以前的错题,二是做作业,当然要合理分配时间,毕竟学科比较多,做好这些至少学习方法正确。再说知识点吧,切忌眼高手低,切忌好高骛远,在你数学考不到130以上的时候不能因为看上去会做就放弃做任何一题,在你基础题都不能全做对的时候最好不要钻研压轴题,这两点说白了就是要把基础打好,这样130+没有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进攻压轴题了,老师会讲到一些套路方法,必须要记下来,然后再找题做,每天做两三题,坚持下来基本所有的题型你都见过了,当然在做压轴题的同时不能忘记基础,最好的方法是找各类高考模拟试卷整套做,最好能给自己限制时间,这样最后你会发现,基础题你看一眼完整的思路立刻在脑子里出现,这个时候一些简单的题你就可以直接放弃,专心研究难题,最后你会发现140+完全没有难度。当然还需要一些考试技巧,我就不详细说了,想问的可以回复我~(PS:我高中三年就是这样学的,周末寒暑假各种假期我从来没有摸过书哦~知识点掌握的很牢固玩一个假期回来考试还是正常成绩~检查作业的话好学生的作业你们懂的(◔◡◔),)


该用户已封禁12138


高中时期的数学让很多人头疼,很多人考完试先不问,题难不难,而是先为题做完没?但是在高中时期,仍有一些学霸,动不动就考140分,150分,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兴趣。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么他会废寝忘食得去干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可能让他很有成就感,所以说,在高中时期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对数学感兴趣,但绝不是偏科。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他对数学就特别感兴趣,每天首次完成的作业就是数学作业,当然更别提上课了,在上课时间,她更是热情积极的投入到老师的课堂,下课的时候与老师不断的去交流沟通,因为他对数学感兴趣,所以,每天他的数学作业给他的成就感很深。



其次细心

说到这里,我觉得每个学科都需要细心的去对待,在数学学习方面,它需要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他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这里必须要细心。如果你很难做到细心的话,你可以将一道题,自己讲给自己听,自己读题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做题的突破口,所以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最后勤奋。

勤能补拙,想当初上高三的时候,我们对待数学的那种态度,把老师讲过的题都要重新在草稿纸上,自己给自己讲一遍,或者是重新做一遍,或者就是独立的去做,自己找的一些题,时间特别紧的时候就是自己抽空,挤时间来完成一些数学题,但是那时候绝对不能,只要数量不要质量。

其实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应该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一些方法并不是属于所有的人,其中一名高中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边学习边总结。


饕餮视听


首先我们先谈一谈为什么能考满分,

我有个朋友,他叫王宁,在上海交通大学念学。

我们高中时同一个宿舍,同吃同喝外加同桌。但我和他不同的是我喜欢早起晚睡,感觉时间就是不够用,每天我六点钟准时起床,然后简单洗漱之后吃点简餐就去早读,王宁他要7:00左右才会慢慢的起来,对于早餐也特别讲究,早读基本不见人影。

所以整个高中别的同学都是两人一张桌,我一直是独自一张桌,没有人与你争,没有人和你抢,偶然某天有人和我一张桌,都会成为学校头条,成为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果某天你发现他去上早自习,那一定离放假不远了,晚上也不会去上自习,而是去学画画、吉他、打篮球、跑步、练跆拳道等,晚自习同学们见王宁最多的时候就是在操场和画室(我们学校有句名言,安静的操场上如果有打篮球的动静,那一定是王宁,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我晚上基本12:00准时休息,他总是比我提前1小时。

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这样不按常规出牌的他,考试次次班级第一,数学基本是满分。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两次140分,试卷还没有发下来,我问他:是不是考砸了,他说:这题没写解扣一分,那题少写公式减一分,再次追问:为什么不修改过来呢?他说:第一次没有发现漏洞,再去做的时候,这本身就是失败者,我不理解什么是失败者,但我的的确确听了一堂人生哲学。

高三模考的时候,考试每张试卷都是这样:要么全部只答主观题,客观题是空白;要么只答客观题,留主观题空白,所以几次考试都是“倒数第一”。

快要高考的时候,大家都随着倒记时牌上数字的减少,加紧备战,决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而王宁每天不急不躁,非常淡定,每见一人总是念这句“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当时我们大家都不理解,以为他是模考成绩不理想,受到刺激,直到高考结束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不想让自己的高分影响我们的情绪,给我们压力,才故意这么做的,众人知道实情后不禁泪流满面,拥抱良久…

最终结果出来了,本该可以上北大,因为自己的红颜知己报考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所以王宁放弃了北大,选择与她在一起,最终被上海交通大学成功录取。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天生聪颖,天赋异禀

就像爱迪生说的:天才就是1%的天赋分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清懿学者


本人是一学渣,只考上一个普通二本。

我舍友就很牛逼了,原来跟我一样,也不学习,后来分了文理班,他因为物理答题卡没图上,所以只得了60分,选择40分,满分100,跟我又留在了一个班,一个宿舍,班主任也没变,然后他就当上了班长,新的班级,需要静下来,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他就带头维持纪律,慢慢他也不玩了,然后他从总分高我40分,一直到最后的140分,没办法┐(─__─)┌,他的学习方法一般人不受用,他上课效率极高,他总是自己比老师多看一到两节,哪里不会做上记号,等到老师讲到那再听,然后自己再接着看,一次有个老师说他数学其实不太好,然后他就连续三次都考145以上,等到最后一个月,他跟我说他理综一般提前半个小时就写完了,数学能把后边答题验算一遍,这就是天赋吧

总之,最后他的成绩是数学150,理综283,英语137,语文如果没记错的话比较低,只有115 。还有,我们都是河北考生(ノ๑`ȏ´๑)ノ︵⌨


啊前方


确实很庆幸,11年全国一卷数学满分。接下来就分享一下:

1、全国一卷数学题的结构

满分150,选择题十二个,每个五分;填空题四个,每个五分。

大题六个,总共七十分,第一个题十分,其他每题十二分,有计算、证明等题型。

及格分就是90分。

(这就是考点)

2、我的方法

高考是唯一一次满分,平时一般在130-146之间徘徊,也跌到过120.

我的要求是任何情况下都得考够116,即选择前十个,填空前两。大体前四个,后面两得十分。

这个目标并不高。但这么明确遇到难题放弃的不多。

所以考场上一直是按照这个方法做题,选择后俩不看,填空后俩不看,大题后俩先做一半。基本在一个半小时,完全可以获得120分。后面半小时怎么也获得十五分。很容易就完成目标了。

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做过了的必须是对的

3、准确率是训练出来的

每次考完都有很多人抱怨我粗心错了这个,失误错了那个。在考场上粗心和不会是没有区别的,不会反而概率上更接近准确,可以蒙对哈。

要想避免这个,就是大量的训练,做到自己恶心就行了

做多了,你就有经验就会感觉出来,这个按常识不应该如此,那个就是那么算就行了。

我最近没事训练别人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数量关系就是如此。

(这就是日常生活)

4、高考的简单题

那年高考题确实简单。平时训练我是没有检查时间的,我紧赶慢赶做就行了,反正做多少对多少。

上了考场,一口气做完了填空选择,才25分钟,干脆检查了下(换个方法算),花了十分钟,竟然检查出一道题。

然后做大题,五十分钟就剩下最后一道题最后一问了。意味着我还有半小时已经做了142分的题了。

然后又花十分钟检查一遍,没问题了。就琢磨最后一问,好像平时在哪遇到过这类,仔细想了想,就这么算下去了。

5、估分

那时候还是估分报志愿,估了145-148.毕竟自己也没有考过满分。

后来查分数满分,还蛮激动。学校奖了数学老师3000块钱,老师补课费也水涨船高了。

(还是平行志愿好)

6、感受

两点吧,基础会比别的同学好点,但不学习一样完蛋,大学概率论差点挂科。

大量的训练真的很重要,任何反对题海战术的都是为了政治正确,今天公务员考试的朋友也是这么练的。

(题海战术真的很有效)ps:就像论文写多了就写会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信了不要轻易动笔这种政治正确的话,害苦了自己。

训练是世间最好的方法


一枚明粉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高中学习生涯的时刻中仰望着占据年级宝座的前几位。当然,你会发现这几位的数学成绩都是接近满分或者满分,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又是否能成为这样的人?

第一、仔细审题,不漏过任何知识点 在做题的前提下肯定是要基础稳固好,在年级成绩中游的同学通常只是在120分左右徘徊,毕竟排除掉自己不会的题目和一些不会的知识点,得到这个分数也是很困难的了。那么学霸们是如何做到拿到接近满分,甚至满分的变态成绩呢?

我们平常做题过程中因为马虎而错掉的题目,少说也有十分了。但是这些拿到满分的高手们就不会犯这个错误,毕竟因为这些低级错误就丢掉分数,如果不改进,甚至会在高考中犯这些错误就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通常拿到高分的学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丢掉分数,所以我们要严格标准要求自己。

第二、天赋也是取得成绩的关键

都说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堆积而成,这里重点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但是我要在这里给你泼一盆冷水,没有百分之一的勤奋作为铺垫,剩下的再多的百分之九十九也是徒劳。所以,我也要在这里强调天分的重要性。

这个天分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埃瓦里斯特·伽罗瓦。虽然说是英年早逝,但其年纪轻轻就提出用群论彻底解决了根式求解代数方程的问题,作为现代群论的创始人之一,这个没有天赋作为背景的话是说不过去的。但是只单单靠天赋也是很难走下去的。

第三、勤奋才是所有成功的第一要义

只单单靠天赋,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是走不下去的。不然你看看这些接近满分的数学学霸,哪一个不是埋首于课桌上学习,哪一个只单单的靠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就能拿到高分的成绩。所以说,仅靠天赋吃饭就能取得异于别人的优秀是不可能的。

你还要付出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去钻研难题,去巩固自己的基础,去与同学讨论老师出题的思路,这些哪一项都是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进行下去。所以你也不要太灰心,认为自己在起跑线就输了别人一步,但是只要你后天更加努力的去在这方面下功夫,你会与他们不差分毫的。

相信我说了这么多,你已经对数学成绩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的同学们有一个较为大体的认识。有了认识之后,相信你也会明白这个差距,会付出努力去弥补。


优学优考策略


我堂妹就是这种人,典型的动不动就考满分的学霸。



堂妹的父母,也就是我的二叔和二婶都是镇上的中学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他们讲课我也听过,说实话他俩的水平不高。不然,教书为什么快30年了还留在镇上中学呢?

这个跟二叔婶的性格缺陷有关系。

先是二婶,晕车,极度晕,骑自行车都晕。五十多岁的人,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师范毕业后,一辈子去到县城的次数也不超过五次。不愿意走出去。

再是二叔,脾气大,爱喝酒,打骂学生,与人斗狠,在学校学生都怕他,在校外骑摩托走在路上,路边玩的小孩看见他都往旁边躲。不懂进退之道。

可想而知,堂妹在这样的家庭,从小的教育得有多严厉了。她的学霸之路没有任何捷径,就是以别人几倍的努力去学习。

因为二婶没有出去过,所以她希望女儿走的远远的,替自己走出去。

因为二叔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所以他希望女儿的学习是完美的。120分英语卷,考119分都要辱骂其“蠢死”。

学习压力大,学习目的只是为了自己不被骂,不挨打。让自己走出去,远离父母。很多小孩没有熬过去,但是很幸运,堂妹扛过来了。最后以市状元的分数被清华录取了,后来又取得本校硕博连读资格。学习上显然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在性格上,我个人感觉情商不高。也就是性格非常内敛,不善于表达。可能在外面与同学不是这样,但是在家里,与亲戚之间确实不擅长表达。很多时候都是闷声闷气,没有共同语言。


结婚两年一直没有决定生孩子,去年在北京生了女儿,满月了才通知给亲戚,反而朋友则是一周左右就通知了。弄得家族是一阵糊涂,怎么突然冒出了一个小侄女啊?

其实学霸的世界,我也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