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競價併購第一股的淪喪與「江蘇前首富」的黃昏

它是中國競價併購第一股,也是股權結構“國退民進”的表率——“雨潤系”中央商場作為中國資本市場化改革的標杆企業,其浮沉亦有著標誌性意義。近期中央商場遭遇大跌,雨潤集團整體經營困境與江蘇前首富祝義財的徹底淪喪或為其主因,民營資本權貴如何在時代洪流中保持清醒,似乎是一個難題。

9月7日,曾經的江蘇首富祝義財所掌控的中央商場,又一次被釘死在跌停板,公司股價連續五個交易日跌幅累計超過30%,股價甚至創下近兩年新低。對於連續跌停的原因,中央商場也表示,“並不清楚”。

然而世人皆知的是,作為雨潤系的A股運作平臺,中央商場在雨潤集團陷入風雨飄搖之後,實是自身難保。

說起中央商場,那可是80年的老字號企業,其於1936年由32位社會知名人士為“振興民族商業”而創,是民國時期南京組建的第一家綜合商場。1992 年通過改組設立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4年,江蘇首富祝義財以及旗下雨潤集團,通過多達10輪舉牌,從南京國資委的頭上“巧取豪奪”拿下中央商場控股權,其被認為是資本市場改革的標誌性事件。在當時,首富的想法是將中央商場作為商業地產表率,開拓雨潤產業版圖之外的金融資本江湖。

雨潤集團,毫無疑問是江蘇地區商業企業龍頭,其實控人祝義財,則無疑是如今並不鮮見的“資本玩家”,“長袖善舞”的代名詞和模板。其兩大上市平臺,A股的中央商場和H股的雨潤食品,不僅開了民營企業設立在岸、離岸資本運作平臺的標杆,其後跟是成了雨潤集團發展與沒落的晴雨表。巔峰時期,中央商場與雨潤食品市值加起來超過千億元,商業版圖更是覆蓋了農業、房地產、金融、旅遊業等諸多地產。

如今,這兩大平臺總市值僅剩百億,雨潤食品更是淪落至“仙股”,股價不足一元。仍以傳統百貨業態為主營的中央商場,營收和淨利均處於下降的通道。

根據8月30日公佈的半年報,報告期內,中央商場實現營業收入4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7億元,同比下降71.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0.76億元,同比下降70.51%,資產負債率達88.95%。

然而,淨利大幅下降之下又遭遇實控人祝義財股份被凍結的打擊,中央商場未來更加渺茫,散戶股東也從堅守到動搖最後逃竄。值得注意,中央商場的股東人數從2016年最高的9.3萬人,已經減到2018年中報的4.27萬人。

市場化併購第一股

中央商場的主要門店,那可是在南京商業黃金地段新街口,寸土寸金的地方,如今卻難掩落寞。從祝義財入主到受其貪腐案拖累,辭任董事長職務,再到擁有的股份悉數被凍結,從輝煌到泥淖,中央商場身上始終印刻著祝義財的影子。祝義財拂衣而去,但爛攤子還有待解決,只是,中央商場仍未找到他的“白衣騎士”。

早期以肉製品起家的祝義財,通過大規模低價兼併吃下了眾多國企,並登上了低溫肉製品佔有率行業第一的寶座,之後便開始在資本市場試水,2002年拿下東成控股控制權。

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祝義財通過旗下江蘇地華耗時4個月,舉牌10餘次,一舉超越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控股)公司,成為中央商場第一大股東。在獲得證監會批准後,中央商場正式成為《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出臺後,首例企業通過增持流通股直接併購上市公司獲得成功的案例。

此時,當初家喻戶曉的雨潤食品心已經不在食品上了,在雙匯大舉擴張以及後來者金鑼的進攻下,雨潤食品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流失。伴隨而來的是多元化的瘋狂擴張,雨潤控股集團旗下已經有食品、物流、商業、旅遊、房地產、金融等眾多產業。

不過,祝義財的資本運作手法備受詬病。

在鉅額的投入給雨潤控股帶來鉅額營收的同時,對資金的需求也日益“飢渴”。祝義財開始通過各種手段籌措資金。比如,集團用食品項目的資金,來補貼集團非食品項目的投資。事實證明,中央商場成為了急速擴張的雨潤集團的資金“後援隊”。

2012年受大面積開工建設影響,中央商場、雨潤食品以及雨潤集團均存在資金壓力,而在13億公司債無法解困的背景下,祝義財動起了歪腦筋,通過不斷拉高中央商場的股價,而後質押股權,套取了鉅額資金。

而這種不規矩也令他捲入“貪腐案”。

2015年,中央紀委派出工作小組進駐江蘇,調查雨潤涉嫌“貪腐”案及旗下地產項目違規。3月23日,祝義財被檢察機關執行監視居住。而祝義財被監居的黑天鵝事件,很快引發了雨潤集團眾多高管離職。同時大量資產被凍結,這使得造血能力本已堪憂的雨潤食品及雨潤集團,深陷債務泥潭。

危機何解?

中央商場也無法逃脫被拖累的命運。2015年6月10日,祝義財宣佈辭去南京中央商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職務。但被監察的消息一出,各家機構收緊了對雨潤體系的借款。其所持有的中央商場股權,遭華潤深國投信託、平安銀行青島分行、以及最新的工商銀行安慶分行等多家機構申請凍結。

值得注意,祝義財個人持有中央商場41.51%的股份,是第一大股東,還通過雨潤控股集團直接控制的江蘇地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14.5%的股權佔據著第二股東的位置。也就是說,祝義財實際上控制著中央商場共計56%的股權。實際上,在當時巨大的資金壓力下,失去祝義財的雨潤食品以及中央商場一直在嘗試自救或引入投資。2014年以來,碧桂園、融創都曾於雨潤傳出併購傳聞,但都不了了之。

但在雨潤控股集團風雨飄搖的背景下,中央商場2016年、2017年仍舊實現了增長,其2016年淨利同比增長4.85%,2017年淨利同比增長101%。或許是基於零售業以及商場所處的黃金地段以及設立的新零售,給中央商場帶來了客觀的現金流。

截至2017年末,上市公司產生的經營性質現金流約合5.9億,但其揹負的債務卻有157.8億,而其資產總計176.6億,負債率高達90%。而公司累計質押比例達到55.9億,其中控股股東質押數量佔到持股比例的99.76%,目前該質押的股份已經細數被凍結。

但是2018年中報的業績,卻沒有延續2017年的大增局面,反而淨利大降7成,股價又跌至2年新低。2018年中報顯示,中央商場仍揹負著153.4億元的債務。

或許是負債的壓力,中央商場也開始處置部分資產。公司於 2018 年 8 月 28 日發佈《關於出售全資子公司股權的公告》,擬將徐州中央國際廣場置業有限公司出售給徐州盛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面對銀行、承建商、地方政府及相關單位的索賠,而雨潤控股集團尚未找到“白衣騎士”,處於雨潤體系中的中央商場也不能倖免,高負債之下未來能否保全尚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