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爲「影史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評分最高的電影,在國外,它被IMBD選為第一電影;在國內,它在豆瓣的評分是9.6分,也是第一;在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平臺上,它的評分都是在9分以上的,評價相當高,若按評分來說,它當之無愧是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那麼,這部電影實際上真的有資格稱得上“影史第一”這個名號嗎?是被人過捧了,還是真的那麼牛逼呢?

是不是最好的電影好難說,但我覺得它絕對是有資格擁有“影史第一”這個頭銜的偉大電影。因為它不是一部簡單的心靈雞湯電影,而是一部實實在在講人生的優秀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越獄片,但重點不在主人公如何升級開掛,成功越獄,而在討論一個非常有深度的問題:“人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為我們帶來了一個處理好這種關係的好榜樣——安迪。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電影所描述的“人與環境的關係”, 不是與環保,可持續發展有關的“自然環境“,而是描述一個人與他所在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 究竟人會受環境潛移默化影響,被環境所束縛,甚至被變化的環境擊垮?還是人能不受環境制約,能很好地適應環境,追求自己想在的環境,甚至反向影響環境呢?這就“人與環境”關係相關的問題。 這裡講得十分抽象,可能讓人難以理解,我舉幾個例子,相信你馬上就能明白了。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比如說,在下班的時候,如果你看到所有的同事們都加班了,雖然你的活已經幹完,但看到同事都不走,你多多少少會不好意思準時下班的;反過來,有一天你很有幹勁想加班,但是你所有同事都到點就走了,去玩,全公司就剩你一個,你加班的熱情馬上會減少,甚至沒動力,這就是人會被環境影響,也是你的同事們就是你所處的社會環境。

又比如說,你的公司本身非常懶散了,調了一名有才幹的經理來,他大力進行改革,完善獎勵懲罰機制,讓偷懶的人受罰,讓能幹者,有貢獻者得到厚厚的獎勵,改革後,公司慢慢有戰鬥力,不再懶散,這位經理就是不受環境束縛,能影響了環境的人。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偉大之處就通過肖申克監獄這種極容易影響人,體制化人的極端社會環境,來闡釋複雜的“人與環境”的關係,並提供了安迪這隻”關不住的鳥“來啟發我們如何處理好這種關係。

之前有個作家大概說過以下這段話:“如何將一個人廢掉?只需要給他一個空間,一條網線就可以了!” 這句話其實在說有網絡並宅在家就會讓一個人沉迷網絡,刷手機,看電影,打遊戲, 讓他平庸一生。這個觀點的前提就是一個人是容易被環境影響的。 但如果給電影的主角安迪一條網線,一個空間,他可能幾年內就已經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巔峰了,因為他是一個不容易受環境影響的人。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電影在描述“人與環境的關係”中, 我覺得以下四個人比較有代表性:

第一個,是那個一進來就被獄警打死的胖子這個胖子完全是一個極容易受環境影響的人,容易被環境所擊垮,所以經不起環境的變化,適應不了新環境。所以肖申克監獄這個地獄讓他絕望,在第一個晚上就因為被獄友的挑逗,加上新環境給他帶來的恐懼讓他控制不了自己,讓他像小孩一樣哭,最後因為獄警嫌他吵,將他打死。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第二個,是負責在監獄裡送圖書的老布,這個老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胖子強,感覺更像大部分的平凡人。給些時間他,他就能適應新的環境,不過他種人適應新環境後會慢慢依賴環境,某天改變了環境後,他也能適應,但他就會迷茫,恐懼。

在監獄生活50年後獲得假釋進入社會後,重獲自由,其實外面的生活其實比監獄更好,但反而讓他充滿了恐懼。因為在監獄了他已經完全習慣了那裡的環境,並依賴環境,所以雖然肖申克監獄是地獄,反而讓他更舒服,而且他在裡面還是個送圖書,有一定的地位,所以他非常滿足。但出到社會後,他只是個坐牢的人,別人看不起,雖然獲得了自由,但這種新環境給他帶來的迷茫讓他更痛苦,最後他只有通過自殺了結自己的一生。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第三個,是安迪的獄友,那個黑人瑞德這個黑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一般人強好多,遇到變化的環境他能夠好好地適應環境,並且利用環境好好生活,但他也是受環境制約,只想隨遇而安,雖然在監獄裡還混得不錯,缺乏主動進入更好環境的動力,從他幾次假釋面試的態度就知道。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第四個,就是主角安迪。用電影裡的對白來說,“他就是一隻關不住的鳥“,環境只能暫時限制他,但不能困住他,他能不斷適應新的環境,並且有動力去進入或者自我創造更好的環境。 從高富帥變為囚犯進入肖申克監獄沒有擊垮他,相反仍然充滿著希望,他不斷上進,並影響了他人,瑞德就是被他影響的,讓他有動力進入新的生活;並且他會在監獄裡爭取建圖書館,教學等,努力創造更好的環境,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電影的另一個偉大之處就是為我們提供了安迪這個處理好“人和環境關係”的好榜樣,展現了他那些重要的品質。

安迪擁有接受現實,接受變化的心態。相對那個被人打死胖子,安迪剛進入肖申克監獄的時候表現得非常冷靜,沒有抱怨,失控,他靜靜地觀察這個新的環境,瞭解這個環境的真實情況,別人接受不了事實,覺得自己自己不應該坐牢的時候,安迪已經開始在熟悉環境,適應新的變化。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安迪他有信念,相信自己,心懷希望。監獄裡,完全失去了自由,飯裡面會有蟲子,變態的獄友強暴他,被打到重傷,朋友勸他好好待著,不要幻想, 在這種能容易讓人頹廢,甚至絕望的環境下,他仍然有信念,相信自己能創造更多, 對未來有希望,這也是讓他能不受環境限制的重要因素。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安迪他有目標,有方向,有準備。他不只一個空有希望的人,從他如何爭取建圖書館,如何在寫信的過程中安排後路,以及他逃獄的過程都證明他有目標,有方向,有準備,這些品質是他能夠逃獄的重要因素。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安迪能夠自我激勵。在不斷被”潑冷水“的環境下,他還會做各種事去自我激勵。這個激勵不是簡單的自己打雞血,而是不斷做些事讓自己保持積極。例如打磨石頭,爭取建圖書館,甚至任性地在監獄長眼皮底下放音樂,還有培訓獄友考學歷,這些事情就像盆栽,研究泡茶一樣,會不斷讓安迪在監獄裡仍能保持他積極的性格。如果安迪被判死刑,相信他臨死前還會哼下歌讓自己快樂。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安迪有耐性,能堅持。每週堅持寫一封信,一寫就是寫好幾年,看電影不覺得這算是什麼,寄出去又沒有回覆, 如果是你,能堅持幾個月已經好不錯了,但他堅持了幾年,還有他挖密道逃獄,每天挖一點點,每天偷偷地將塵撒在地上,非常小心,堅持了差不多二十年,如果是我,我會拼命挖,早就被人抓住了,這種耐性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安迪有他精通的能力。他的財務知識是他開始開掛的重要因素,沒有財務知識,他幾乎很多的事情都做不了,就是因為他的技能,大大幫助他在監獄裡大顯神通。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總的來說,在做人方面,安迪有他堅信的一套信念體系,明白自己想成為一個怎麼的人,明白自己想追求的東西,堅信自己的價值觀,這些軟實力是很重要,因為你再牛逼,如果意志都消沉了,你有什麼本領都沒用;做事方面,他已經是他那個領域的人才,加上運氣,這些因素讓他成功地越獄,讓能在逃出肖申克的那一刻在雨中擁抱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總結一下, 這部電影偉大之處就是闡釋複雜的“人與環境”的關係,以為向我們展示了安迪這個優秀的榜樣,並展示了他優秀的品質,啟發我們的人生。

這部電影絕對有資格配的上“影史第一”的名號,因為這是一部真正探求人生的電影,並且是一部非常有質量的人生電影,其他成功的勵志電影與《肖申克的救贖》相比,它們彷彿只是一句句格言,而《肖申克的救贖》就像一套哲學。 因為他們講的“奮鬥”,“人生”,”尋找真愛“,等等的主題都在《肖申克的救贖》主題——“人與環境關係“的關係框架裡。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以上只是我的觀點,沒個人的視角都會有點不同,歡迎看過《肖申克的救贖》的朋友也在評論裡提提你們的觀點,大家互相學習。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被評為“影史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