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

为何给去世亲人烧纸钱?

民间有“烧七”的习俗。意思是说,在死者下葬后的四十九天内,每隔七天,亲人们便要到坟前烧纸送钱,这样才能保证死者有足够的钱花,平安地到达地府。

给亡者烧纸钱,亡人真的能收到吗?这个习俗又是源于何时呢?

冷知识: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

相传,东汉蔡伦改良了造纸术后,不仅自己成了名人,家境也富裕起来。他还将这门技术教给了哥嫂,希望他们也能发家致富。

然而,心性急躁的蔡莫(蔡伦哥哥)刚学到了皮毛,便迫不及待地开店做生意了。

当时,人们对纸的重视不够,加之蔡莫的纸张粗制滥造,所以,店里生意十分冷清。望着已经积压的纸张,蔡莫夫妻俩终日茶饭不思。

一天夜里,正在熟睡的左邻右舍听到蔡莫家传出哭声,纷纷赶过来一探究竟。

刚一进门,就看到大堂之上放着一口棺材,蔡莫跪在棺材前,泪如雨下。蔡莫一边哭一边往火盆里放纸。邻人上前询问方知,慧娘(蔡妻)突染急病,刚刚离世。

众人听了,都感叹不已,劝蔡莫节哀。就在这时,木棺中发出咚咚响声,还在迷梦中的邻人顿时睡意全无。

只听棺内有人说道:“相公,给我开门,我回来了。”蔡莫早已吓得魂不守舍,哪里敢近前丝毫。

“相公,真的是我,你开门我再与你细说。”棺材里又传出话来。在邻人的帮助下,蔡莫颤抖着打开棺木。慧娘容光焕发地走了出来。

在鬼门关绕了一圈的慧娘说道:“我本来已经到了地府,阎王要我受苦赎罪。我被押往刑场的路上,小鬼接到阎王之令放我回人间。询问了才知道,原来相公送了阎王很多金银财宝。”

蔡莫惊诧道:“我未曾见过阎王,如何给阎王送财宝了?”慧娘说:“你所烧的纸,就是阴间钱财。阎王看你送了那么多,才如此开恩的。”

众人一听,纷纷抢着买蔡莫家的纸,准备在鬼节焚烧,以求死去的亲人起死回生。一时之间,蔡莫家的纸供不应求。

原来,这是蔡莫和慧娘演的一出戏,并非真的转世还阳。后来,民间便流行起了烧纸钱的习俗。

有观点认为,为死者烧纸送钱,送盘缠,是源自佛家、道教的生死轮回说。

人们相信,人死后,有灵魂存在,为了让死去的亲人能在阴间少遭些罪,心诚的人们便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过上好日子。

烧纸送钱亡者自然不会收到,但是人们宁愿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对亲人的相思之苦,并借助这种方式继续尽着世间没有完成的孝道,聊以自慰。

北方“出门饺子回家面”

在北方,外出的人,临行之前都要吃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回家之后,家人会将一大碗面条放在归人面前。这便是俗话说的“出门饺子回家面”,可人们为何这么做呢?

冷知识: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

在北方人眼里,饺子算是传统饮食文化中“地位”较高的一种食物。逢年过节人们都要煮饺子以示吉庆。人们在出门之时吃饺子,大致有以下两种原因:

1.饺子其形又酷似元宝。

人们认为,临行之前,能吃上饺子,外出之人便会交到好运,多财多福。古代出行之人,除了赶考书生、外调官员,大部分都是商贾,自然想在离家之前沾沾好运。

另外,“饺子”谐音“交子”,有广交朋友的引申义。家人为行者包饺子,也是希望行者在外能够广交朋友,困难时能得到贵人相助。

其实,出门吃饺子,不过是人们借助“饺子”与“交子”谐音,祈愿行人路途顺利的一种方式。

2.饺子大都是由面皮包馅而成,各种各样的陷被包在面皮里,煮熟后,会聚成一个团

人们借助饺子的这个特点,希望离家的行人,能够早日归来,一家人团圆。俗话说“南粥北面”。

面条作为北方的一种特色食物,本身就具有“长”的特点。回到家里,家人做碗“长”面,希望归家的人能够长留家中,一家人在一起长长久久。

另外,煮熟的面条不易粘连,既顺又散。人们认为,吃了面,外面的一切辛酸不顺都会被除去,有到家归巢、万事顺利的意味。

“出门饺子回家面”是具有北方特色的表达祝愿的方式,人们将对亲人的不舍与祝愿寄托在食物中。

是什么让我们想睡觉?

睡觉是最常见的一种人类活动。然而睡觉的过程以及是什么引起睡意,至今还没弄清楚。

大脑基层中的松果腺很重要,因为有种叫做褪黑激素的化学物质就在这里产生。这种物质进入血液能控制睡觉和醒来的循环。

冷知识: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

小鸡被注入褪黑激素后,就会睡着。直到最近加利福尼亚的研究者才发现一种天然的诱发睡眠的化学物质(尽管我们已经生产了几种能够帮助睡眠的药物)。

他们发现,失眠的猫的脑脊髓液(这种液体有清洗大脑和脊髓的作用)中有一种物质的数量在增长。当他们把这种物质注射到老鼠体内时,老鼠睡着了。

这种产生睡意的物质是脂肪酸,它和细胞膜中的一种成分相似,但是什么引起脂肪酸的释放还是未知的。

将来,这种物质也许会成为一种天然的安眠药,因为现在使用的安眠药,不仅长期服用会上瘾,而且残留物对人体会有副作用,如果人们服用这种和脂肪酸成分接近的安眠药,可能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

冬天减肥更容易吗?

冬天天气寒冷,人体为了维持恒定的体温,新陈代谢会加快,以帮助人体保持体温,避免体温下降的危险。这种抗击环境低温并维持恒定体温的高代谢率会消耗更多脂肪。

冷知识: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

按照上面的原理,冬天应该更容易减肥;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体更容易在冬天发胖。

首先我们要明确,要想减掉1磅的脂肪(0.45公斤),人体需要消耗3500卡路里热量。如果减肥目标是1周时间减掉1磅脂肪,那么平均每天需要消耗500卡路里热量。

采用运动加控制饮食的方法,人体连续运动1小时,从中等强度运动到高强度运动,消耗的热量为300-500卡路里。没有训练基础者,很难完成高强度1小时训练。

以采用中等强度训练为例,每天连续训练1小时,消耗约300卡路里,剩余的200卡路里热量从饮食中减少。

坚持1周,能减掉0.45公斤的脂肪。可见,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减肥并不容易。

冬天,虽然人们具有高代谢率,使热量支出大于夏天。但是气温的变化会刺激人的食欲。从入秋天气变凉开始,人们开始更容易饥饿,进食量更大,更喜欢热乎乎的食物,对甜食和淀粉类食物,更加热爱。

北方人一到秋天有“贴秋膘”的习惯,就是多吃肉多吃淀粉类食物增加脂肪含量以抵御冬天的寒冷,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抵御冬天的高代谢率和热量流失。

这种文化习俗源自人体的生理反应,即使没有“贴秋膘”的习俗,人体会自发动用它的“贴秋膘”机能。

不只是人类,其他需要过冬的哺乳动物都会因气温下降而有意吃大量的食物。所以狩猎动物一般在秋天,因为那时的哺乳动物最胖最肥。

气温对食欲的刺激作用大于寒冷带来的高代谢率,所以如果不加人为干预,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经历一个冬天的人通常会发胖。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冬季训练。冬季室外寒冷,户外运动相应减少,这会影响人们的总训练量。

同时如果室内外温差较大,会刺激人体睡眠,也就是所谓的“冬困”;即使不睡,生理反应投射在心理上也会懈怠于去室外训练。

即使健身卡一族,去健身房路上的寒冷、洗澡时脱穿衣服的麻烦,都会影响人们训练。因此,在冬天,人们的训练量一般会小于夏天。

综合上述因素:对于一般人的减肥效果,通常夏天会好于冬天。而且由于夏天人体会排出更多汗水,脱水作用明显,在降体重上,效果也会好于冬天。

当了解到冬季发胖的原因,通过控制冬季发胖的这些因素,便可以控制冬季发胖,并完成冬季减肥任务。

1.针对气温低食欲盛。减肥的人们在入秋变凉后就要有意控制饮食,保持饮食量与夏季相同,秋凉后的高代谢率会自动让你减轻体重。

2.继续利用冬季的高代谢率,把训练量控制在夏秋水平,可稳保冬季不发胖,同时有一定几率可以减肥。

3.将减肥平台期留给夏季。所谓减肥平台期就是减肥者在经历一段体重减轻后,机体会自我保护性降低代谢率,用以抵抗体重下降;同时先前的训练动作由于长期训练形成了动作自动化,其动作效率会提高,单位动作消耗的热量会降低。

此时减肥过程会缓慢甚至停滞在一个水平上,这个停滞的体重水平叫做减肥平台期。冬季的训练为夏季进一步减肥打下基础,并把这个平台期留给夏季。

减肥者利用夏季的食欲下降、便于运动、气温高脱水效果明显等因素可成功度过减肥平台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