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点声音,真的很难吗?

乘坐公交、地铁、高铁,你一定遇到过其他乘客大声打电话的情况吧?一般你会选择怎么办?假装没听见?塞上耳机听音乐?还是上前提醒?

小一点声音,真的很难吗?

前段时间,英国知名主持人在中国搭乘高铁时,遇到一名男子大声打电话,还持续好几个小时,于是他气得拍下影片,并对着镜头几近无声地喊了四遍“Shut up(闭嘴)!”然后发到了有120万粉丝的社交账号,在4天内获得超过305万次观看和9千多条评论。

本以为在老外骂中国人的事情上,国人会回怼回去,然而事情却不是这样的。中国网友大多支持这名歪果仁,只有极少数杠精坚持认为这是“歧视”。其实这事跟歧视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们的高铁车厢经常吵闹如菜场,谁也无法否认。车厢秩序维护不好,引外人吐槽也是无可避免的。

说实话,我们中国人有时候是非常“护犊子的”,尤其牵扯到和外国人的时候,从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是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怎么样不好,或者骂我们没有素质,那可就算捅了马蜂窝了。虽然官方不会抗议,民间的唾沫也能把人家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

小一点声音,真的很难吗?

但奇怪的是这次这位英国佬不仅对我们的国人“大放厥词”,更是一连串地说了四次“闭嘴”。在我们的国度上让我们闭嘴。这不是找骂吗?但是,此视频发出来不仅没有形成往日的“同仇敌忾”,反而与众多的国内网友产生了共鸣。

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遭受了再多的噪音,那种安静的可以看书的公共环境,已经很少寻找到了。我们的公交车、高铁、地铁,都已经嘈杂如菜市场。

而把这些地方改造成菜市场的“功臣”主要有这么几类人:打电话的、放音乐的、看视频的。

小一点声音,真的很难吗?

当我们坐火车的时候,如果有重要的事要处理,在高铁上打电话也是人之常情。但有人屁股一坐下就煲电话粥,天南海北无所不聊,有业务要聊,没业务创造业务也要聊。还要特意拔高音量,生怕周围的人听不出来他是商务达人。

有时候真想提醒他们一下,如果信号不好,再怎么吼也没有用;如果嫌声音小,让对方把音量放大,比你在这边提高嗓门要管用的多。如果觉得自己有钱,抱歉,现在这社会,就不缺有钱的!

小一点声音,真的很难吗?

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短视频、直播应用在底层市场开始火爆,很多人开始在公共场合刷抖音,玩快手,手机声音之大,全车厢都能听见,或许不知道世界上有个叫耳机的东西,或许是具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共享精神,都会把音量开得贼大。明明都2018年了,但总让人回忆起小时候一群人围在一起看电视的经历。

有人把这种现场归结为农业文明的遗留,或者归结为后发现代国家的通病,这也勉强能说的过去,但更多人把原因归结为国人的素质。

其实小李认为,这更多的是意识和监管问题。

小一点声音,真的很难吗?

中国人似乎很少有安静的意识,印象中无论是上学的时候,还是单位开会,或者有其他大型的活动,组织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安静、安静。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声调有多大,自己的嗓门有多高,而一贯的不自信让中国人喜欢在别人面前提高嗓门,就像晚会上的那些表演者,哪个不是扯破嗓子的大声表演,几乎忘了胸前还有麦克风。

况且公共场合的秩序是有破窗效应的。每个上过学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起初教室很安静,接着有两人开始小声讲话,于是有更多人窃窃私语,然后每个人的声音都越来越大,直到班主任突然在窗边。成年人按说要比学生更有自制力,但如果“管理员”长期缺位,光靠乘客自觉与互相提醒,我们身边是永远安静不下来的。

小一点声音,真的很难吗?

每次在网上看到说东京的地铁都在看书,欧洲的列车静谧的让人心醉,就会觉得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