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集团:为核心技术搭建“护城河”

十几年前,它成功依靠核心技术研发从CRT装备龙头转型为液晶玻璃基板巨头;十几年后,它依然依靠技术创新保持竞争优势——作为一家技术创新型企业,东旭集团依靠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和布局,为企业核心技术搭建了“护城河”。

一场让中国光电显示业界密切关注的专利侵权纠纷,终于落下帷幕:

近日,基于此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针对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AGC)一项关于浮法玻璃的专利权宣告全部无效的审查决定,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依法裁定驳回了旭硝子株式会社(AGC)关于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000413.SZ)的全资子公司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侵犯该专利权的起诉。

专利侵权纠纷背后不但是直接商业利益的争夺,更是中外企业之间创新能力、产品竞争力的体现。

“纠纷的背后是中国人的产品性能和制造能力刺痛了对方,所以东旭这次在专利侵权纠纷中据理力争,也是为民族企业在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方面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此前任职于光电显示下游龙头企业京东方的一位技术专家告诉记者。

据了解,上述旭硝子株式会社(AGC)早在2015年即声称东旭涉嫌侵犯其一项专利权,而该专利在2016年就被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全部无效。此次专利侵权纠纷已是双方第二次交手过招。“要想不断创新、赶超国外同行,中国掌握先进技术的民营企业必然要在知识产权领域经受历练,东旭只是作为行业龙头,承载了这一历史使命。”东旭集团董事长李兆廷则说。

“产业报国”是东旭长期坚守的奋斗使命。要想实现这一梦想,它需要许多坚实的支柱。如果说技术研发是第一根支柱,产业拓展是第二根支柱,那么为创新和科研而服务的知识产权就是东旭发展的第三根支柱。

对于技术起家的东旭和工程师出身的创始人李兆廷而言,前两根支柱都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以及东旭的优势所在,而第三根支柱则是东旭为核心技术搭建的“护城河”,成为这家企业扬帆远航的保障。

知识产权的盾与剑

位于北京西长安街沿线上的东旭集团总部大厦,如同一台高效、精确运转的CPU,在北京遥控着旗下遍布全国的光电显示材料、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新能源与环保以及产业园区等产业。

作为大型多元化实业集团,这家企业不仅实现了二十年的稳健成长,拥有近2000亿元资产,还陆续拥有了东旭光电、东旭蓝天和嘉麟杰三家上市公司。

与此同时,东旭集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已发展出自己完整的体系和布局,体现出中国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性和全面性。

作为企业掌舵人,李兆廷想做的是,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盾,有力应对与国际巨头在专利诉讼等方面的纠纷,为企业发展划一条“护城河”;同时也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剑,刺穿国际巨头近似垄断的不合理专利权主张,有力支持东旭产品及其他民族品牌的市场竞争。此次与旭硝子株式会社(AGC)专利侵权纠纷的胜诉就是这一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

2017年底,旭硝子株式会社(AGC)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提出专利侵权诉讼,主张东旭光电旗下子公司四川旭虹光电涉嫌侵犯其一项发明专利权。收到上述起诉后,东旭集团法务本部知识产权中心及相关律师和四川旭虹光电的技术专家立即组成应诉团队,积极应对。

经认真研读涉案专利、反复讨论应对策略后,东旭应诉团队认为,涉案专利为旭硝子株式会社(AGC)于2012年申请的涉及一种浮法玻璃的发明专利,实际保护范围非常宽泛,已经涉嫌将现有技术涵盖在其专利保护范围内。因此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宣告旭硝子株式会社(AGC)涉案专利权全部无效。

专利复审委员会举行口头审理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后,于2018年7月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依法宣告旭硝子株式会社(AGC)涉案专利权全部无效。据此,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于2018年8月依法作出裁定,驳回了旭硝子株式会社(AGC)的该项起诉。

“为了将保护范围过大的涉案专利权宣告无效,我们应诉团队系统检索了大量中外文文献资料,广泛收集相关证据,准确选择无效宣告理由,最终获得成功,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东旭拥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权益维护力量。此次专利权无效宣告的成功,一定程度瓦解了对方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不合理垄断。”东旭集团副总裁陈云霞表示。

以光电产业起家的东旭,在基板玻璃、盖板玻璃产业掌握国际先进技术,产品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这也促使东旭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维护技术创新优势。为推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东旭在公司部门序列中设置了独立的知识产权中心。目前,东旭已围绕光电显示材料、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板块进行了系统的专利布局,从而有效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为各产业板块的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东旭集团及其子公司累计申请国内专利2585件;拥有授权有效专利1593件。累计申请国内商标317件,其中维持有效和已公告的商标有247件;拥有国外注册商标5件,核心技术秘密260余项。

技术创新成就隐形冠军

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中,各细分工业链条上都生存着一批掌控某个细分市场核心技术的企业,其中大部分位于产业链上游,不与终端消费者直接联系,因此有人称它们为隐形企业。

然而,这些隐形企业在整个工业体系的关键部位或关键材料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甚至掌控着各产业链条的发展,因此也被称为隐形冠军。其中,以自主知识产权构建核心技术“护城河”是隐形冠军的典型特征之一。

以东旭集团为例,这家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的基础上,也在持续以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迭代,为客户提供更优秀的产品。

从1998年进入电子玻壳装备制造领域,到2003年向平板显示产业转型,自主研制出我国首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下线我国首片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再到2018年拥有5代到8.5代玻璃基板生产线20余条,成为销量达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行业龙头——东旭集团在十几年间从问鼎中国光电显示产业龙头,到转型石墨烯产业应用、新能源汽车,再到向人工智能领域拓展,经历了多次转型攻关。

就玻璃基板产业而言,据了解,东旭的五代线玻璃基板产品目前已占据全球市场约三分之一强,盖板玻璃产品全球占有率也达10%左右。“事实上,凭借东旭等企业的技术水准和产品品质,现在中国六代线以下的玻璃基板市场,完全可由中国民族企业独挑大梁,”上述前京东方技术专家表示。

而在与此次专利纠纷相关的盖板玻璃领域,东旭光电子公司旭虹光电早在2014年2月即开始研发、启动高铝盖板玻璃项目,最终研发出国内首款专为智能触控终端制造的盖板玻璃产品“王者熊猫”。而此前中国此类产品均需向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国际巨头进口,因此东旭集团成为国内第一家打破这一局面的企业。

2015年,东旭又成功试制出当时全球最薄0.33毫米并可360度弯曲的浮法盖板玻璃。而彼时作为蔡司镜头供应商的国际特种玻璃生产巨头德国肖特(SCHOTT)公司能够将盖板玻璃的厚度最低降到0.3毫米,这已经代表了国际尖端技术水平。

目前,东旭已成功突破高铝盖板玻璃制造全套技术、装备和工艺,成为中国首家全面掌握高铝盖板玻璃成套技术并实现规模生产的企业。

据了解,盖板玻璃的技术难度第一在于料方,第二在于对整体工艺的管控,例如如何杜绝气泡和表面缺欠的产生,保证一定的良率等。因此,东旭不但拥有一所国家级玻璃基板实验室,还在四川绵阳建立了一家精密玻璃研究院,负责盖板玻璃新品、新料方的研发。

据了解,玻璃制造有两种工艺,一种是溢流法,其操作方法类似垂直抻面,均匀地将炉子中垂直而下的玻璃液不断抻拉摊薄均匀,然后切边切块。另一种是浮法,其让玻璃液从炉中呈水平方向流出来,然后在水平方向抻匀、摊薄。而东旭集团是中国目前唯一掌握溢流法和浮法两种工艺的企业。

目前,东旭曲面盖板玻璃组件已形成500万片的年产能力,并已为客户批量供货。未来,随着下游通讯产业5G和无线充电技术的兴起,大多数智能手机会使用玻璃后盖,从而大大提升盖板玻璃需求。据介绍,一个智能手机中的盖板玻璃成本大概占手机成本的10%,其占比在显示模组、CPU、镜头等后位居第五。因此,随着盖板玻璃国产化率的日益提高,东旭产品的高性价比优势或将愈发凸显。

“康宁等光电显示行业巨头都有上百年的积淀,想要超越它当然很难,但是东旭通过在研发上持续的努力和在知识产权方面不断争取,再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至少可以让中国的基板、盖板领域不再被外国卡脖子。”上述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东旭集团:为核心技术搭建“护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