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選中國喜劇王,陳佩斯、趙本山、姜昆、潘長江、馮鞏、郭德剛六人誰會是王者?

遠行150452690


中國喜劇王不把港臺演員算進來?周星馳不能參選是吧?如果包括港臺演員在內,星爺應該能夠奪冠。

不算星爺的話,列舉出這六位,就值得說道說道。值得一說的是趙本山、陳佩斯和郭德綱,其餘三位的影響力還不夠格。

在回答其他問題的時候我曾經說過,趙本山無疑是中國的喜劇之王。無論是影響力和個人才能,趙本山都當之無愧。如果說到侷限性,那也就是有些晚節不保,不管什麼原因,現在再也無法看到他當眾登臺,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一個笑星再具影響,但藝術生命已經到頭。

很多人推舉陳佩斯,我想大概更看重藝德的人都會選陳佩斯。陳佩斯年輕時候開創的喜劇小品系列,為千家萬戶帶來歡樂,但近年來,陳佩斯不再登臺春晚,更多是通過話劇表演亮相舞臺。前段時間在舞臺上看到陳佩斯表演的《戲臺》,那麼多年沒見過,在舞臺上見到真人兒,還是有些激動。但話劇的觀眾數量畢竟有限,很多人選擇他,更多是因為一些新媒體文章塑造出來的陳佩斯的高大形象,而非他們親眼看到的喜劇藝術表現。

從當前的市場影響力來看,郭德綱無疑是最具有號召力的,儘管很多人都可以說出幾件他不那麼招人待見的事情。在多年前,很少有人將相聲這門藝術稱為喜劇,因為它的表演方式並不表現為劇。但近年來隨著一些喜劇類節目也請來相聲演員,人們漸漸也接受相聲算喜劇範疇。如果相聲可以稱為喜劇的話,郭德綱無疑是目前的中國喜劇王。

相比趙本山,起碼從目前來看郭德綱有更長的藝術生命,從市場影響力來看,他目前又超過陳佩斯。

因此,六人來論,郭德綱是中國喜劇王。


鄭捕頭


終於可以模擬當一回評委了,那就說說個人淺見吧。個人評判標準有三個:被市場認可的優秀作品數量、在喜劇業界的地位、對喜劇業界的貢獻。

首先淘汰姜昆和潘長江。

姜昆和潘長江雖然這兩位對於中國曲藝做出了很多貢獻,但他們依靠的是體制的力量,而不是自身的力量征服市場的,這一點可以從商演與電影票房看出。自己雖然有經典作品,但是數量有限,姜昆幾十年來能被大眾所認可的優秀作品只有《如此照相》、《虎口遐想》兩部,而潘長江基本沒有。他們更多作品是為了完成慰問任務而做的,責任也不完全在他們,因為身份決定了他們的對業務的態度吧。

其次要淘汰的是馮鞏和郭德綱。

就個人感情而言,我的確不想淘汰他們兩人。

馮鞏是一個孝子,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基本沒有什麼負面評價。馮鞏雖然也是體制內藝人,但幾十年來,從相聲到小品再到電影,都有不錯的表現,每年春晚都是喜氣洋洋的說“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啦!”但是想要在喜劇界裡,馮鞏似乎還不到稱王的火候,他更多的是次一級的著名藝人,沒有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也沒有為中國喜劇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所以只有忍痛淘汰馮鞏了。

郭德綱,是我非常喜歡的非著名相聲演員,個人也是萬千鋼絲之一。郭德綱的優秀作品,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隨便找找,到處都是。同時郭德綱以一己之力,在沒有主流相聲界的支撐下,自下而上的重振了相聲這門藝術形式,當前德雲社已經幾乎壟斷了相聲商演市場。可以說,郭德綱開創了自己的時代。不過仔細想想,郭德綱開創的是什麼樣的時代?是相聲界的新時代,而不是整個喜劇界的。郭德綱優秀作品很多,但是喜劇小品、喜劇電影呢?有麼?郭德綱的電影票房基本都是不理想的。所以郭德綱可以稱為當前相聲界王者,放大了到喜劇界就不能稱王了。正如郭德綱自己一再強調的,他是非著名相聲藝人,相聲界的小學生。

剩下趙本山和陳佩斯了。

說實話,兩人都是業界標杆。

趙本山,僅僅用春晚小品王形容遠遠不夠。僅作品數量就足夠震撼的,何況他的每個作品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業界的影響力和你毋庸置疑,甚至可以說跨界影響力了,“出了山海關,有事找本山”,不是浪得虛名的。雖然本錢大叔已經隱居幕後,但是本山傳媒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宋小寶等遼寧藝人還是在延續他的傳奇。可以說趙本山是喜劇界的霸王或是無冕之王。注意,霸王並不是以德服天下的,無冕之王並不是堂堂正正的王者,趙本山欠缺的就是王者應有的正氣,私德被公眾指責的較多,負面影響也較大,具體大家可以上網查查吧。趙本山堪稱喜劇界一代宗師,是傲視群英的霸王,是業界無冕之王。

再看陳佩斯吧。在電視剛剛普及的時候,陳佩斯大量的優秀戲劇作品給我們帶來了歡樂,無論是小品還是電影,陳佩斯每部作品都堪稱經典,開創了不用方言演出的喜劇小品時代(陳佩斯之後的喜劇小品基本都是方言節目),“陳小二子”的形象已經成為改革開放初期城市小青年經典形象之一。相對於作品的成功,陳佩斯更讓人尊敬的是他的正氣!與央視的版權之爭,並沒有因為央視地位而放棄做人的準則,寧可被封殺也要維護自己合法權益,這種精神就值得欽佩。被封殺後,陳佩斯淡出喜劇小品,專注於話劇舞臺,在沒有體制幫助下又開創了一片天,這就是自強不息精神。在真人秀節目大行其道之際,他敢於抨擊假醜惡,這就是正人君子。立功、立言、立德,就是真正的王者。

所以喜劇之王就是陳佩斯。


君臨望江樓


喜劇之王,這稱呼其實媒體早已將陳佩斯,趙本山稱作喜劇之王多年了。不用重新選擇,我們翻看以往二位的參加過的綜藝,通常下主持人會在二位名字前加上喜劇之王,或小品王的稱號。我們還可以在以前的報道或文章中,看到有大量用小品王或喜劇王來稱呼二位。所以題主提出的6人中,必須是趙本山與陳佩斯是喜劇王者。

其他四位尚且用著名喜劇演員來稱呼,而那4位當中郭德綱又具備大師級別的潛力,可以追趕前輩陳佩斯趙本山的影響力。

筆者把陳佩斯、趙本山、郭德綱從6為位當中提出來,原因是他們具有一個共性。而陳佩斯與趙本山筆者可以用“大師”一詞來形容,郭德綱可用未來大師來形容。其他剩下的三位姜昆,潘長江,馮鞏均不具備大師的潛力。筆者認為“大師”一定要有開創性、引領性、具備一定的影響力,這就是陳、趙、郭三人的共性。

陳佩斯被稱為一代喜劇大師“毫無爭義”。

陳佩斯作為舞臺小品開創第一人,影響了幾代人的大師級演員,“毫無爭義”一詞,只是用現在人的眼光看。那麼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陳佩斯的作品《吃麵條》充滿了爭議,一度差點被斃掉,當時央視領導沒一個敢點頭通過。認為此節目“不夠嚴肅”也沒“教育寓意”還有“諷刺演員”之意。最後黃一鶴(春晚總導演)拍板,出“天大的事”我頂著,注意:導演是冒著“天大的事”決定的。

隨著社會進步,到了趙本山同樣出現了類似情況。

領導審核《相親》小品時覺得還行。就是覺得男主角長的有點“隨便”,要求換個男主角。這讓當時的趙本山十分尷尬。趙本山回憶:把我換了我還演啥,欲哭無淚。最後通過多方協調終於通過。趙本山小品最初風格以二人轉為準,例如:開場的四六八句。成名後提出綠色二人轉第一人,引領綠色二人轉紅遍全國一時,將民間藝術推向了一個高潮。

那麼郭德綱自不必細說,至今活躍在舞臺,但不被主流相聲認可。

郭德綱引領相聲迴歸劇場,將傳統藝術再次推向一個高潮,功不可沒。所以筆者認為郭德綱有“大師”級別的潛力。至於個別人對他們有質疑,我覺得很正常,樹大招風嘛!連國際笑星也常常被質疑,例如:憨豆。

其他三位姜昆、馮鞏、潘長江可用前輩、演員,也可用藝術家來稱呼即可。


明辨是非123


如果選中國喜劇王,陳佩斯、趙本山、姜昆、潘長江、馮鞏、郭德剛六人中,我覺得陳佩斯是王者!

陳佩斯當年在春晚舞臺可是絕對的喜劇No.1,他和朱時茂創作了《吃麵條》、《胡椒麵》、《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姐夫與小舅子》、《大變活人》、《宇宙體操選拔賽》、《王爺與郵差》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小品。每一部都堪稱經典。至今仍被很多觀眾所念念不忘和津津樂道。可以說是陳佩斯及其搭檔朱時茂奠定了中國小品的基礎。使得直到現在,小品仍然是歷屆春晚最受歡迎的節目種類。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陳佩斯就沒有中國小品的今天。

當然趙本山、馮鞏、潘長江等春晚的長期釘子戶,其作品也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國人成長,但是終究達不到陳佩斯的高度。而姜昆和郭德綱則屬於喜劇另一個門類——相聲的老新兩代代表人物。早期的姜昆和現在的郭德綱其相聲表演功力都是絕無僅有的。給全國觀眾也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但是,客觀的說姜昆時代他沒有達到陳佩斯的高度。而郭德綱時代,由於傳播媒介的發達和群眾興趣點的分散,他也不可能再得到陳佩斯那樣的關注度。自然影響力也不可能達到陳佩斯的高度!


地震博士


最最喜歡的他是……陣……佩……斯!


手機用戶臥龍


我覺得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喜劇人物的湧現。這些曾經帶給我們歡笑,曾經給我們。不少快樂的人。都是我們心中不可忘掉的喜劇之王。所以說趙本山,陳佩斯,馮鞏,潘長江,郭德綱,沈騰,賈冰,岳雲鵬等一些新老的年輕喜劇演員們都給我們了不少歡樂。我們的記憶中都有一想就笑的回憶。所以說他們是最值得我們尊重的喜劇之王。在我的心中沒有排序高低之分。只有經典的作品,讓我回憶,讓我留戀,讓我感悟。陳佩斯的賣羊肉串,趙本山的不差錢兒,馮鞏的如此包裝,潘長江的對縫兒,郭德綱的經典相聲,沈騰的西紅柿首富,岳雲鵬的五環之歌,都是帶給我的歡樂,都是我心中的經典。所以說,我期待著他們的新的作品。在衝擊我的心情,添補那寂寞的人生。有一場歡笑才有人生的一次卸下重負。人生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真的有點歡樂,有點兒笑聲,真的是太好。



伊春美食美客


姜昆,陳佩斯,郭德綱,趙本山,馮鞏,潘長江六人!

第一輪,刷下潘長江。這麼說吧,潘長江的水平就不應該加入到喜劇王這個競爭行列裡面來。加潘,倒不如把老佛爺趙麗蓉加進來!從正向指導意義上來講,潘的作品還遠遠達不到黃宏的水準!

第二輪,刷下姜昆。必須得承認姜昆相聲很正向,春晚前三十年,他也是雷打不動的臺柱子。但前三十年的最經典相聲,我只認可來自馬季先生的《五官爭功》。

第三輪,刷下馮鞏。當初馮鞏和牛群組合,確實讓我們眼前一亮,他們淡化了捧哏逗哏的角色分化,用一唱一和的手法打破了傳統相聲以逗為主的格局,確實影響頗大!相聲組合解體後,馮鞏跨進了小品(語言表演)的領域,以致表演方式太過於單一,每年的作品感覺都像一個模子扒出來的,作品綜合笑點也遠遠不如同臺的趙本山。其實他也可以和姜昆老師換個位置,但介於他在春晚的持久影響力確實比姜昆更大一點,所以,晚一點刷下也情有可原!

第四輪:刷下郭德綱。郭德綱口才確實了得,應變能力也極其快,不服不行,但他的相聲內涵,確實是硬傷!他把傳統相聲和葷段子相結合的產物,其實與當初趙本山旗下演員的二人轉表演形式如出一轍!他最大的貢獻是效仿趙本山的運營模式,把相聲和德雲社重新拉回了公眾視野,俗稱挽救了相聲。但趙本山都很精明的在職業生涯頂峰時期提倡綠色二人轉了,郭德綱的德雲社還在民間繼續發葷,註定他和藝術大師相隔一江水!喜劇,絕對不可以為了逗樂,淪陷了倫理道德和思想品德!你是把成人逗樂了,孩子聽了怎麼辦?

第五輪:刷下陳佩斯。陳佩斯是小品鼻祖,但鼻祖不一定是最好的,陳佩斯的各項成績都讓人稱讚,就連退出春晚的原因我都佩服的五體投地,我對陳老師也是極其敬佩的。但如果評喜劇之王,從作品數量以及現代審美觀念來看,陳老師還是略遜一點點!畢竟那個時代,讓人捧腹大笑的包袱還在開發初級階段,不像現在的我們,眼界越來越寬,幾乎所有包袱都可能被我們提前預判到!有人說,如果沒有陳佩斯的退出,就沒有趙本山今天的成就。此觀點我表示同意,陳佩斯是個與時俱進的大師,如果不是因為央視侵權迫使陳佩斯退出春晚,他的江湖地位將無人可撼動!

最後,剩下趙本山。按道理來講,趙本山的優秀作品大多都是何慶魁給寫的,他不像陳老師那樣有創作才華,也沒有陳老師的絕高的思想境界。但他極其聰明,他能通過自己的表達來改動作品的包袱點和合理點,能用底層人的小社會來諷刺和映射大社會,對作品的理解和對現場的把控,確實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評喜劇之王,創作的分可以不用很高,只要表演夠深入人心,就夠了!再說趙本山早期的作品確實是有很多諷刺意味的,通過很接地氣的形象,將最底層群眾的心聲給訴說出來,來為普通百姓鳴不平。而後期多以逗樂為主,作品的笑點更加密集,但相應的,俗段子也就越來越多了,尤其停止與何慶魁合作以後,作品質量就更跟不上了,整一部電視劇都毫無營養可言,這《鄉村愛情》和當年的《馬大帥》和《劉老根》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我把趙本山比做中國小品界的喬丹,應該不為過,雖然小品不是他首創的表演形式,卻是他把這項藝術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陳老師,暫且委屈第二吧。但我還得聲明一下,陳老師,是六個人裡面,我最敬仰的人!


青鳥錄音棚


題主您好,我研究了一下,截止到我發稿,這道題1904條回答,1830條都被摺疊了,到底是為什麼呢?

還是您這一問,實在太難回答了!

估計陳佩斯、趙本山、姜昆、潘長江、馮鞏、郭德綱六個人,誰也不敢出來承認自己是中國喜劇之王!

中國喜劇界目前要的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沒有誰能做到“一枝獨秀”。

如果真有“孤獨求敗”這樣的人,是不是也挺痛苦。寂寞高手,天下有雪的滋味不好受吧?

下面來聊聊目前中國喜劇界的勢力範圍吧!大體分為四個部分:


1、話劇界

嚴格意義上來說,陳佩斯老師和沈騰都是話劇演員。話劇演員演小品是基本功。

陳佩斯老師演藝世家出身,估計跟陳強老爺子的家教有關,為人耿直,也有些持才傲物。他是喜劇小品的先驅者,在中國喜劇界的地位類似《天龍八部》中的逍遙派。

對於60、70、80後來說,陳佩斯是喜劇小品的泰山北斗,但對於90、00後們來說,陳老師可能就只是個“傳說”了!

沈騰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是話劇成就了他獨特的表演風格。

不論是央視春晚的喜劇小品還是他拍攝的電影,其實都隱約帶著“開心麻花”的影子,他在中國喜劇界是後起之秀,但如日中天。



2、小品界

趙本山老師和潘長江老師是喜劇小品演員。

小品這門藝術形式能夠像今天這樣深入人心,趙老師功不可沒。在喜劇界絕對可以獨成一派!

潘長江老師是個非常“喜慶”的演員,其實他不用表演,人站在那就是“笑點”,本人還是比較喜歡潘長江的小品,作品質量不好說,但表演畢竟不做作。


3、相聲界

其實相聲界是最好出“角”的一個行當,幾十年來出了無數的喜劇“大腕”。馬三立、侯寶林、馬季、姜昆、馮鞏、牛群,直到現在的郭德綱。可以說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

再怎麼打打鬧鬧,也是一個行當出來的,怎麼說也是“本家”。還是希望中國相聲界未來能有一天偃旗息鼓,好好搞些創作,迴歸本源。

4、影視界

題主問這個問題時,忘了影視界這些喜劇“扛把子”了吧?

相聲、小品都是語言類節目,是包含在喜劇廣義範疇內的,嚴格說來,影視話劇才是喜劇的主要表現形式!

中國影視界有很多優秀的“喜劇大師”,例如陳強、英若誠、嚴順開等等,他們或已經辭世,或者不再活躍在舞臺,但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活躍度”,就忽視他們對於中國喜劇界的傑出貢獻。

不論何時何地,中國喜劇界都要為這些“老藝術家”們留有一席之地!

如果選中國喜劇界之王,陳佩斯、趙本山、姜昆、潘長江、馮鞏、郭德綱六個人誰會是王者,這道題還是留給題主吧!


金色口紅


陳佩斯是其中的王者,沒有爭議。而且其作品藝術表現力很強,水平極高,有很強的生命力,幾十年內都是巔峰,不會過時。

姜昆是體制內的,作品符合社會主旋律,在特定時期很受歡迎,這是事實。

趙本山的作品笑點很多,確實給全國人民帶來過歡樂。但是照片中對殘疾人之類的不尊重這樣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並且確實拉低了中國觀眾的欣賞水平。

馮鞏和姜昆類似,但是架不住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上春晚,並且作品更接地氣,加之春晚確實沒有什麼亮點了,他就作為亮點存在吧,畢竟每年換著花樣說“我想死你們了”也不容易,到現在都沒有口誤成“我想你們死了”也算是一種功力吧。

潘長江的藝術水平和他的個頭一樣,只能是那個高度,再也長不上去了,屬於春晚的綠葉。

最後說一下郭德綱。相聲這個東西,出身不好,自帶俗氣。如果說姜昆是“雅三俗”,那麼郭德綱就是正宗“三俗”,其弟子岳雲鵬有所突破,在“耍賤”的道路上走的更遠。不過郭德綱公益做得好,並且目前看來,“三俗”還真就是相聲活下去的法寶。現代人條件好,壓力更好,累了的時候來點三俗,就當是抽點精神鴉片吧,呵呵一笑又來勁了,又可以滿血復活迎接挑戰了。

順便說一句,“相聲新勢力”這兩個小夥子不錯,不忘初心、假以時日,可成大器。


如歌人生2166


要看喜劇的定位,如果是傳統類,二人轉、相聲算是有傳統和傳承的,小品作為一種近二三十年在晚會類節目中興起的短話劇表演形式,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演員。這部分優秀的演員很多也是有話劇基礎或者有類似形式的傳統文化傳承人,但是他們會融入很多他們的傳統表演形式,但往往戲路不寬。話劇人才比如陳佩斯、開心麻花,傳統藝人比如趙家班。

相聲作為一種市井文化被改變最多,更多應和評書、曲藝歸為一類,需要深厚的功底和舞臺互動能力。但是解放後宣傳需要,培養起一批“半路出家”的相聲工作人員。他們顛覆了相聲的表演形式,更像是一種無實物表演的小品。郭德綱的成功不僅僅是他個人對相聲技藝的鑽研,更是成功地把茶館相聲經過過濾,搬上網絡,搬上舞臺。(那些說郭德綱相聲髒的是不泡茶館的)本來這個工作侯寶林先生也做了很多,但是當時的媒體手段無法和今日相比。至於那些只會表演還不如返場小段長的舞臺相聲藝術家,只能算是舞臺表演人員,不能稱之為相聲藝人。

國際上通常所說的喜劇大師,大部分是以電影形式呈現的,比如卓別林、艾金森等,不同藝術形式不能比較。只能算是本領域的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