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華社發文狠批「娘炮」之風?電視行業對此會出做改變嗎?

行粥


這篇文章是比較解氣的,中央電視臺《開學第一課》廣告一堆、“娘炮一堆”是讓人相當鬱悶的。

男孩子應當強調“陽剛大氣”,女孩子應當“溫柔淑婉”,這才是基本的正常的性別定位,這才是人的自然天性。有很多錯誤的理論,認為人類會走向中性化,甚至性別氣質的消失,這是刻意去無視男女性別天生就有相當多的自然差異這一事實。

從個體的角度來說,社會的確應當包容“娘娘腔”、“娘炮”,不應有任何歧視,但這與將“娘炮”形象作為主流價值來引導,完全是兩碼事。我們應當包容同性戀,不等於同性戀應當是主流,否則未來社會怎麼正常繁衍?這兩者是同樣的道理。現代中國社會,多數人是包容同性戀者,對娘娘腔的人也不會予以指責,但是這不意味著大家認同在主流媒體上去突出同性戀,或讓“娘炮”作為主流引導形象。社會倡導多元化包容,絕對不應當是混淆主流與非主流的對非主流的包容,不等於應當替代掉對主流的堅持與倡導

從自然人性的角度來看,正常社會多數男人的氣質是“陽剛大氣”,女人多數是“溫柔淑婉”,才符合數學概率上的正態分佈,也最有利於整個社群的健康發展

從男性的角度來講“娘炮”代表的就是軟弱,肯定是有一定的性格缺陷與心理缺陷才會導致的。如果多數男生追求像女生長得一樣柔美,跑去跟女生搶飯吃,肯定將會是嚴重的社會錯亂。

多數“娘炮”氣質,除了少數是先天因素所導致的難以改變,其他多數都是可以因為後天的性格與心理訓練而改變的。許多人其實經歷過比如一場軍訓,或者接受一些壓力訓練,事實上很快就會讓內在的“陽剛”氣質萌發出來的。

“娘炮”這種病態美,事實上與過多追求寵溺的自戀性格是高度相關的。這種病態,作為個體,其實是應當努力去矯正的。否則未來都不立成家立業,承擔家庭責任,更不用說報銷祖國了。民族與國家如果沉溺於這種病態美,那將會是毫無競爭力而要亡國滅種的。


建章看世界


娘炮,簡直就是令人憤怒!

前段時間去廣州體育館看農夫的演唱會,主場卻是什麼七子,我暈,全是少女粉絲,看海報那全是娘炮,看著就覺得噁心。真不明白現在的年輕人什麼審美觀,喜歡這些不男不女的明星,紅唇,濃妝,想吐!

其實很多娘炮都是女生喜歡而已,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男生;當今中國的青少年正被網絡和手機危害著,網遊,網紅正在一步毒害我們的下一代!

國家應該出面管理了,要多讓青少年多參與室外體育鍛煉身體,多接觸社會那才是王道,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海浪56633817


應該把湖南電視臺關閉,湖南省委。有推脫不了的責任。湖南省委作為中共中央地方省委的第一組織。打一個湖南電視臺搞的娘們兒樣。服點責任好不好?


遠去的雲5


婷婷玉立姑娘,點贊新華社,男人要剛,總體來看國家娛樂節目要整冶。中國強決不是這樣的婷婷玉立的男人。。。。。。



kimex0569


一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永遠都存在著正確和錯誤,美與醜,好與壞的鬥爭和辯論,正面理論引導著社會往正確的方向前進,負面東西卻也鼓舌搖唇為自己那一套辯駁。

“娘炮”現象已經成為荼毒中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毒藥,中國許多有識之士和許多國家媒體發文批駁,包括國家喉舌新華社重磅文章狠批“娘炮”現象對中國青少年的危害。

剛開始,有人撰文批駁“娘炮”現象時,那些娘炮有關的利益者和娘炮的欣賞者不斷在網絡上發文反擊,特別是某些大v和某些自媒體為娘炮鳴不平,為娘炮唱讚歌,並且還引經據典的舉出歷史國家某些娘炮現象,還斷章取義的拿某些名人的隻言片語為娘炮造勢,大有利用粉絲眾多優勢要把娘炮現象打造成中國主流文化之勢。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新華社作為國家喉舌發文炮打“娘炮”,人民日報,解放軍日報等國家主演媒體紛紛發文予以批駁。

新華社作為國家喉舌,常常在人們面對似是而非輿論迷茫時,在某些負面現象和關鍵時刻正本清源指點迷津,批駁錯誤,用於引領正能量正義的聲音大步前行。


醉美邯鄲


為娘炮正名

今年央視的《開學第一課》播出後,不僅央視和教育部被批,連出場表演的一批小男生也慘遭痛罵。他們是被人請去的,未必是自不量力毛遂自薦,他們算是被殃及的池魚,多少有冤枉。

這樣一些小男生之所以讓人討厭嫌棄乃至臭罵,主要是他們與普通男生有些不同之處。一是臉上抹粉,唇上塗紅,還畫眉毛,染頭髮,弄得像不倫不類。二是說話拉緊嗓子嬌聲細氣,還拋著媚眼。三是動作輕柔。上肢總在胸前小幅活動,常用雙手比出心形,或用食指畫圓圈,或兩手十指張開一齊向兩側來回擺動。四是常勾著身子扭著腰肢來回搖晃。總之,容顏體態、聲音言語、舉首投足,一顰一笑,都顯得矯揉造作,扭捏作態,不自然,不得體,與一般男生大有區別。

這些另類小男生可能是小鮮肉,但不同於一般的小鮮肉。小鮮肉只著眼於容貌特徵,而且這種特徵是天生或自然形成的,而這些小男生有更特殊之處,且是為討好小粉絲而刻意養成。他們更不同於當今的女性,因為當代女性雖也化妝打扮,但並不柔弱,更不做作。如果硬要與女性類比,只能說他們與舊時代富貴人家的

小姐有幾分相似。

所以,不宜將他們等同於小鮮肉,更不能稱他娘炮或說他們娘娘腔,說他們女性化也不恰當。這非但不確切,而且誤傷女性。

根據這類小男生外在的主要特徵,可以稱作矯柔男或扭捏男。

矯柔男的出現源於韓流的侵襲。世紀更替之際,中國青少年也步入歌唱時代,一些青年憑唱歌迅速成為明星大腕。一些韓國男生趁機打入中國娛樂圈。他們的另類讓其很快成功。本土男生由追捧而至摩仿,久而久之,習慣成為自然,矯柔男實現本土化。

由於小學生和初中女生較為柔弱,對威武剛強有些畏懼,對輕柔細膩易於親近,所以他們容易成為矯柔男的粉絲。初中男生和高中生對這類缺少陽剛之氣的男生是不感興趣的,成年人更是非常反感。但是,由於娛樂媒體的熱捧和大力推介,矯柔男或扭捏男隊伍似有擴大之勢。

對出現矯柔男這種現象不必視為洪水猛獸,非趕盡殺絕不可,但必遏制。


荷風68


最恨討厭是娘炮,

油頭粉面細蜂腰,

嬌柔做作蘭花指,

不倫不類弄風騷!

私信我送POS機


送P0S機的季老漢


不管媒體如何力挺,我個人的立場對娘炮之風是深惡痛絕的,是時候做出改變和正名的時候了。

從幾何起,熒屏內外被大量指粉氣濃厚的所謂“小鮮肉”霸屏,一個個生得宛如美人一般,面如脂糕,皮膚吹彈可破,那身段那皮膚那化妝簡直比女人還女人。說難聽一點,除了性別是男的外,其它一切全部傾向於女性化。

不管你說我偏見也好,極端也罷,在我眼裡看著就是不爽。男人嘛,漢子嘛,就應該有個男人的樣子,我體魄可以不偉岸,肌肉可以不發達,但我在氣勢上起碼要保持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可看看現在流量當道的小生們,哪裡還能找得到半點男子漢的氣概啊,說他們娘裡娘氣算好聽了,難聽一點那就是妖里妖氣。一個大男人,天天把大把的時間用在塗胭指抹粉上,放在研究美容養顏上,打口紅抹腮紅。哎,看著就讓人心裡彆扭。

80年代後期,在演藝界有個“奶油小生”的說法,類似於現在的小鮮肉,代表人物就是唐國強,其實那個時候人家唐國強就是長的清秀一些而已,做派還是很爺們的,但在當時也引發了社會熱議,而唐國強戴了大半輩子的帽子到老來才摘下來。

對於明星娘炮化,媒體和電視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想扭轉這種審美情趣,必須從電視熒屏開始,不要再讓娘裡娘氣的鮮肉們霸屏了,還爺們一片天地吧,因為我們社會需要真漢子。


元芳有看法


“少年娘則國娘”,已經成為國人對當前文娛圈子裡的怪象的一種批判,也是一種擔憂!自古以來我們就崇尚“一陰一陽之謂道”,男兒本色當有陽剛之氣。塗脂抹粉,過猶不及就不是包容與否的問題,而是大行其道之後的引導性後果很嚴重!


“娘炮”現如今不僅僅是娛樂圈流行,就連今年央視一套的《開學第一課》上也是霸屏不止,引發全社會的深深思考,但更重要的是激起全民抵制。值此全民聲討一刻,新華社刊發評論員文章《“娘炮”之風當休矣!》,真是大快人心之舉啊……!

此舉,真可謂順應時代發展,也是響應萬眾呼聲的“神來之筆”!值得稱讚。

新華社9月6日發表評論員文章《“娘炮”之風當休矣!》,文章指出,當下流行的“娘炮風”,是一種刻意強化並扭曲呈現的“人設”。“娘炮”不是一天養成的,它是“顏值消費”和眼球經濟跑偏的結果,更是文娛圈子奢靡浮誇之風的新變種。

文章評論稱,凡事都應有度,越過底線就會走向反面--不是審美,而是“審醜”。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抵住不良文化的侵蝕,更需要優秀文化的滋養。

我認為這篇評論文章來得雖說有些晚,但意義很大。這是官媒主流價值觀的重塑,更是打擊“娛樂至死”歪風邪氣的一劑良藥。相信文章喊出了大多數人的內心,對於“小鮮肉”霸屏嚴重誤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這種不合理現象從此也該休矣!


東震木


男人“娘炮”文化氾濫,男人到了“看臉吃飯”的時代,是民族精神萎靡不振的一種徵象,這種症狀還廣泛反映在當今影視、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和各種網絡傳媒中,這些作品中塑造的中國男人形象大多是“猥瑣男”、“自殘男”、“憋屈男”、“娘娘腔”、“小鮮肉”,缺乏陽剛之氣和英武之氣,某種程度上,這是對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自我貶損,瀰漫著民族自卑的情緒。



當今之態勢,讓我想起抗日戰爭時期的孤島上海,當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之際,上海社會各個階層卻成了捧“京劇名角”、“電影名星”的狂熱粉絲,沉浸在麻醉之中。

讓我們看看美國的影片,哪個男主角不是魁偉、英雄、英武的形象,哪個男主角不是在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去拯救人類,戰勝邪惡,好萊塢把美國英雄文化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不僅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最重要的向全球傳播美國文化的價值觀。



即使經濟發展水平不及中國1/5的印度,寶萊塢影片裡面的男人形象也很類似於美國的好萊塢,男人就象男人樣,充滿了雄性,向全世界展示印度民族的自信心,寶萊塢也成為僅次於美國好來塢的世界電影文化產業中心。



我們常常說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的故事,可我們在塑造中國男人形象上就先失一步了,我們的故事還怎麼講下去,“陰盛陽衰”不應是中國的主流,我們的文藝作品能不能讓中國的男人陽剛起來。

在全球局勢風雲跌宕的背景下,我們不應悲觀怯懦,中國必須有堅強的男人站起來和頂起來,這就是《戰狼2》給我們的啟示。

試問中國男人何時能夠真正雄起?我們真該給自己的民族補補鈣了,從男人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