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趙偉國紫光往事:步步爲「營」 終成紫光最大單一實控人

【財聯社】 (記者 張爽)2018年9月4號,紫光集團旗下三家公司同時發佈公告稱,清華控股公司擬向蘇州高鐵新城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轉讓所持紫光集團30%股權,向海南聯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轉讓所持紫光集團6%股權。交易完成後,紫光集團將由三方實施共同控制。

「原创」赵伟国紫光往事:步步为“营” 终成紫光最大单一实控人

這筆涵蓋“校企改革”和“三方共管”的交易背後,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其控股的建坤集團將成為紫光集團第一大股東。由於共同控制並沒有確定期限,因此紫光的控股權可能隨時被趙偉國收歸麾下。

步步為“營” 董事長華麗轉身變實控人

2009年,清華大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清華控股企圖將旗下的紫光集團實現民營化。6月19日,紫光集團召開股東會,大股東清華控股計劃引入健坤集團認購首旅集團持有的股份,使建坤集團成為紫光集團第一大股東,以達到民營化紫光的目的。同時,清華校方任命趙偉國為紫光集團總經理。自此,紫光集團的“建坤時代”帷幕拉開。

2009年7月8日,在趙偉國擔任紫光總經理18天后,紫光集團旗下主力公司-紫光古漢便經歷管理層大換血。在建坤集團的推薦下,李義、方繼文擔任紫光古漢第五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李義為北京健坤股東,方繼文為紫光集團總裁助理兼健坤集團副總裁),而紫光古漢之前的董事長郭元林、董事兼總裁劉箭及財務總監李筱竑等則相繼辭職,紫光古漢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由建坤集團的李義擔任。

2010年4月15日,建坤集團認購首旅集團股份的原計劃未能成行,紫光集團向北京工商局提交工商資料,變更申請紫光集團進行增資擴股,趙偉國控股的健坤集團以1. 53億元認購1. 2億股股份,交易完成後建坤集團持股比例為35. 29%,建坤集團以第二大股東身份順利進入紫光集團股東行列。

2013年,趙偉國開始兼任紫光集團母公司清華控股高級副總裁。經過一系列的股權運作,紫光集團形成清華控股持股51%、健坤集團持股49%的局面。

2018年9月4日,紫光系旗下的紫光股份、紫光國微和紫光學大同時發佈公告,清華控股擬轉讓所持紫光集團36%股權。此次股權變更後,清華控股所持比例將由51%下降至15%,建坤集團則一躍成為紫光集團第一大股東。

「原创」赵伟国紫光往事:步步为“营” 终成紫光最大单一实控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份公告中,並沒有披露關於三方控制的結束日期,這意味著,協議可能隨時會面臨解除的風險,而趙偉國將最終獨攬紫光集團的大權。

趙偉國也兼任紫光集團旗下公司-紫光國芯和紫光股份兩份董事長職務,然而在今年4月份,趙偉國相繼辭去兩份職務,從國企中全身而退,曾引發市場人士的眾多熱議。而今看來,事情似乎並非無跡可循,從紫光集團的董事長到最大實控人,趙偉國的華麗轉身可謂“水到渠成”。

深諳資本運作 千億商業帝國備受質疑

在趙偉國“掌舵”紫光集團期間,主導了一系列和芯片產業相關的併購,投資金額動輒百億元。經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紫光集團由當初資產規模13億、淨資產2億的國企變成一個千億級的商業帝國。

2013年7月,紫光集團耗資17.8億美元對展訊通信實施私有化,2014年1月,以9.1億美元收購中概股銳迪科,2015年5月,耗資25億美元接手惠普旗下公司新華三51%股權,2016年,出資8058萬美元成立合資公司——紫光西部數據公司,同年,又通過控股子公司紫光國器,聯合大基金等設立長江存儲,註冊資本386億元,2016年12月,紫光集團與成都市政府合作建設成都IC國際城,項目投資預計超過2000億元。

2017年2月,參與總投資300億美元的紫光南京半導體產業基地和總投資300億元的紫光IC國際城項目。2017年3月,國開行意向支持紫光集團融資1000億元,大基金擬對紫光集團意向投資不超過500億元,支持其集成電路相關產業發展。2017年11月,紫光集團與東莞市人民政府合作,擬投資1000億元建設芯雲產業城項目。繼11月底,以10.26億元拿下矽品科技蘇州有限公司30%股權後,12月中旬又增資光寶旗下新建子公司蘇州光建5500萬美元。

從收購高科技公司到與政府PPP項目合作,紫光集團高歌猛進的背後不乏有各路資本的保駕護航,最重要的是其精準把握國家政策的動向並以國企身份開展一系列的運作。

2014年6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發佈,中國發展本土半導體產業的節奏加快。紫光集團也順勢走上了一條靠資本運作哺育芯片產業的發展之路。據紫光集團官網,在國家戰略的引導下,紫光形成了以集成電路為主導,構建起了從“芯”到“雲”的高科技產業生態鏈。

實際上,紫光集團近年來的發展,一直備受市場人士質疑。收購高科技公司實現了專利的彎道超車,然技術問題卻絕非靠資本運作就可以解決,自主研發才是科技發展的真正核心所在。曾有專業人士指出,國企改制下的資產管理存在其特殊性,紫光集團是在嚴格的國資監管體系下,罕見出現的“特例”。

紫光集團能否真正實現科技振興仍有待時間的考證,科技的孵化也確是需要漫長的時間。但就趙偉國個人而言已然收穫頗豐,九年前藉助民營化契機進入紫光集團,到現在成為紫光集團最大單一實控人,從紫光的趙偉國到趙偉國的紫光,九年沉浮,趙偉國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紫光時代。(張爽|財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